龙者无敌
字体: 16 + -

但使龙城飞将在_第二百零九节 新的轨道(3)



五月初,举世瞩目的德英和谈开始了。

这场和谈堪称是德国元首希特勒在全面挑起世界大战后玩得最高明的政治手段。自从法国投降和敦刻尔克大撤退惨败至今,英国单枪匹马对抗德国已经快一年。在这一年的对决里,德国采取了多项强力而有效的措施,对英国的国力和军力都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空军方面,德国空军动用了五千余架飞机,在这一年内对英国本土进行了超过五万架次的轰炸,自身损失飞机九百余架,击落英国空军飞机超过两千架,往英国本土累计投下炸弹七万余吨,炸毁建筑物超过130万栋,炸死炸伤英国军民50余万,摧毁了英国本土过半的工业设施,基本完成了对英国进行空中战略打击的目的,而英国开发出的防空雷达在这场不列颠大空战中基本毫无作用;海军方面,德国海军对英国展开无限制潜艇战,共有500余艘u型潜艇被投入这场海上封锁战中,在这一年内,表现出色的德国海底狼群共击沉英国船只超过600万吨,基本断绝了英国的海上运输线,使得英国从海外殖民地获得的粮食、矿物、石油等民用和军用物资锐减至战前的10%不到,英国的商品进出口跌入冰点,海上贸易彻底陷入瘫痪状态;陆军方面,德国借着意大利请求德国帮助意大利挽回北非败局的天赐良机,乘机组建强大的非洲军团出征北非,以此打击英国的陆军力量。这支军队在隆美尔上将的指挥下,横扫北非,把北非战场上的英国军队打得节节溃败。

英国已经濒临崩溃。

德国并没有把英国真正地赶尽杀绝,而是一边在战场上痛打英国,一边在谈判桌上频频伸出橄榄枝,同时还特地邀请美国政府和美国总统罗斯福来调停德英战争。加上这场战争确实是英法两国首先对德宣战的,因此德国在国际观瞻上占尽了道义和舆论的优势。另一方面,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绝非等闲之辈,他以一个精明的政治家的敏锐嗅觉迅速洞悉了德国的真正用意:德国是想要“温和”地征服英国,同时极力避免与美国的交恶。虽然对希特勒的如意算盘洞若观火,但罗斯福却无法做出强有力的回击,因为希特勒的这一手这是**裸的阳谋。此时的美国境内,孤立主义和中立政策非常流行,只要美国本土不遭到攻击,那美国政府很难号召美国人民支持政府参加这场世界大战,这也是罗斯福总统最大的弱点。对于美国人民来说,逻辑是现成的:英国是美国的朋友,德国是英国的敌人,德国现在把英国打得半死不活,但这场战争确实是英国理亏,因为是英国主动对德国宣战的,又是英国派遣远征军去欧洲大陆打人家德国的。但人家德国元首希特勒是非常爱好和平的,并没有打算和英国拼个你死我活,反而还真心诚意地邀请我们美国政府和我们的罗斯福总统去调停英德战争,这怎么看都让人觉得德国确实是爱好和平、仁至义尽的一方,英国则充当了很不光彩的角色。另外,德国明明在战争里占上风,却还一而再地邀请罗斯福总统去“主持正义、维护和平”,看看,人家德国是多么的仁义啊!要是罗斯福总统拒绝,那就太不像话了。英国虽然是美国的朋友,但那帮英国绅士主动挑起和德国的战争并被人家德国打得叫苦连天,简直是咎由自取,可美国也不能坐视不理,肯定要为维护欧洲和平、挽救英国而做出努力的。既然现在有个机会可以在谈判桌上把英国从战争里挽救出来,那美国政府怎么能拒绝德国的好意呢?罗斯福总统如果不去,那美国就要眼睁睁看着英国自食恶果或者要让美国直接参加战争,牺牲成千上万的美国小伙子的生命去保护英国,这明显是很不划算的事情嘛。罗斯福总统要是拒绝德国的好意,那肯定会被国内各界的吐沫星给淹死。

希特勒的这一手,让罗斯福总统深深感到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可以说,罗斯福总统根本就没有拒绝的选择。被推到风口浪尖上的他只能乖乖地充当欧洲战争的“和平大使”。

最妙的是,力主对德抗争到底的英国丘吉尔内阁也没办法拒绝美国政府的调停。丘吉尔向来不遗余力地请求美国的支援,此时罗斯福总统亲自调停战争,丘吉尔再怎么顽固也不可能拒绝,既没有底气拒绝,也没有理由拒绝。想想看,一旦丘吉尔顽固地拒绝了罗斯福的调停,那就意味着是英国主动要和德国打到底,那罗斯福还怎么继续援助英国?美国国会和美国民间都会这样认为:英国居然拒绝我们美国的调停,行!既然英国不想要和平,那就让英国自己打下去吧!我们不管了!是他们自己想继续打的,以后就别跟我们再要武器和贷款了!

可以想象,英国一旦拒绝了美国的调停,那就意味着主动断绝了美国的援助。因此尽管美英两国高层都知道德国“主动伸出橄榄枝”完全是居心叵测、用心险恶,但根本没法反击。

这场对德国百害无一利的和谈开始了。

由于德国在战争里占尽上风,因此开出了一连串的条件,对此,罗斯福总统给予了有力的还击。罗斯福总统额外开出两个条件:德国当局必须立刻停止对德国境内和德国占领区境内的犹太人的任何形式的迫害行为,但可以将他们驱逐出境;德国必须放弃对法国的占领权。

这两个条件都让原本意气风发的希特勒气急败坏。对此,希特勒特地密令海德里希征询了孟翔的意见。孟翔的回复是:完全同意。首先第一条,德国对犹太人的“消灭”会让德国在道义上饱受诟病,会损害德国的国家形象和德国的国际受支持程度,将犹太人驱逐出境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所以德国当局没必要继续对犹太人进行迫害;第二条,法国毕竟是拥有重大影响力和悠久历史的欧洲大国,德国不可能彻底灭亡法国并将其吞并,此时做个顺水人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通过对法国的战争,德国已经报了上次世界大战的仇了,也狠狠地羞辱了法国,如今德国的气出够了,完全可以在大捞一笔的前提下撤离法国。另外,法国也是西方社会的一员,德国想要在以后还继续获得胜利(孟翔说得很隐晦,这个“继续获得胜利”当然指的是日后对苏联的开战),就必须要赢得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支持,就必须要和西方社会彻底联合起来,绝不能让德国孤立于西方社会。

希特勒尽管不情不愿,但在和德国高层的一干智囊探讨后,都觉得孟翔说得仍然是对的。放弃一个法国没什么大不了,因为德国以后会获得比法国面积辽阔上百倍的土地。

讨价还价到六月下旬,《欧洲

和平条约》终于出炉了。这份条约的内容也很简单,核心宗旨就是德英两国握手言和以及德国退出法国占领区,但德国也从条约里收获丰厚。条约的主要项目如下:

一、英国必须无条件将埃及殖民地和苏伊士运河的主权转交给德国;

二、英国赔偿德国战争赔款一百五十亿美元;

三、法国必须无条件将西非殖民地全面转交给德国;

四、法国赔偿德国战争赔款一百二十亿美元;

五、法国军队不得在法德边界宽一百公里的非武装区域内驻军;

六、法国租借洛里昂、布雷斯特、拉罗舍尔、圣纳泽尔、波尔多这五处港口给德国使用,租期为十年,德国在每个港口驻军不超过2000人;

七、英国如若同意以上条约,德国每个月释放5000名英军被俘官兵,五年内全部释放,德国承认英国本土的完整主权和英国对其余殖民地的拥有权,并愿意签订为其二十年的《德英互不侵犯条约》;

八、法国如若同意以上条约,德国军队将在六个月内全面退出法国,德国承认法国本土的完整主权和法国对其余殖民地的拥有权,并愿意签订为其二十年的《德法互不侵犯条约》;

九、德国政府停止在德国境内和德国占领区境内的任何迫害犹太人的行为。

这份《欧洲和平条约》公布后,顿时举世大哗、石破天惊。

最表示接受的法国的维希政府。法国自从被德国以两个月的神速给打败了后,便被德国扶植起了一个傀儡政府,也就是这个维希政府。表面上,维希政府是名正言顺统治着法国的最高国家机构,但每个人都心知肚明,自己只不过是德国人用来治理法国的木偶工具而已。做毫无自主权的傀儡自然不好受,而且还要背上一个“卖国贼”的恶名。眼下,有这么一个恢复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大好机会放在眼前,维希政府又怎么能错过呢?一旦恢复了法兰西的国家主权,那自己也就从“卖国贼”变成委曲求全并拯救国家的英雄了。至于条约上的割地、赔款、裁军、租港…等条件,和恢复国家主权这个头等大事比起来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法国人心里也知道,这其中离不开美国政府和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擀旋调停,美国政府此次确实充当了一把和平大使。话说回来,有实力强大的美国来做证明人,自己也可以放心了不是?希特勒即使言而无信丢德国的脸,罗斯福也不愿意丢美国的脸,因为美国的脸和他的总统宝座是连在一起的。总体而言,虽然德国开出的条件有点不客气,但这个方案的可信度和可行度还是很高的。能够恢复国家主权,法国人还是愿意付出这些代价的。再加上能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还有美国作为见证人,这更加是求之不得的事情。《欧洲和平条约》公诸于众后,在法国官方和基层民众内基本上都得到了支持,除了此时正在英国境内领导着“自由法国”的夏尔?戴高乐。这个前法国国防部次长在获悉后立刻嘶声力竭地呼吁法国人民不要上当受骗,不能断送法兰西的文明传统,不能用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荣誉来换取屈辱的主权。

而英国境内则更加掀起了惊涛骇浪般的轩然大波。

《欧洲和平条约》传到英伦三岛境内,英国的政府和军方高层立刻旗帜鲜明地分为了两大阵营,以此时的内阁和以保守党为代表的主战派宣布要坚决抵制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要求和德国血战到底;而以反对派的工党为代表的主和派则声称“仅仅牺牲一块殖民地和赔偿一笔钱就能换来永久的和平”完全是划算的事情,没有必要再冥顽不化地继续进行这场错误的战争,从而给英国和英国人民带来更多的损失和伤亡,毕竟英国也已经被战争的绞索给勒得喘不过气来了。两大阵营顿时吵翻了天。

而英国民间的反响则是惊人地一致,那就是同仇敌忾地要求政府停战,解散战时内阁,修改错误的外交政策,以换取和平。伦敦的大街小巷上,游行抗议的人群摩肩接踵、示威的队伍浩浩荡荡。白金汉宫的门前,要求政府接受和谈条约的民众人山人海,口号声震耳欲聋:

“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请把我们的孩子还给我们!”

“我们的亲人正在战俘营里望眼欲穿地想回到故乡!”

“这场战争究竟有什么意义?”

一时间,英国境内群情激奋、民怨沸腾。

希特勒立刻机不可失地命令德国的无线电广播加大了对英国的心理战宣传力度,同时飞入英国领空的德军轰炸机群也把炸弹换成了数百吨的宣传单。在广播和宣传单上,希特勒充分地发挥了他那无与伦比的口才,用一种近乎煽风点火的方式大肆宣传道:

“无辜的英国人民!我们德国政府和德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和英国开战,但是事实呢?我们只是想和波兰解决原本属于我们德国的旦泽地区的问题,英国政府就立刻伙同法国对我们先下手了!英国人民,先宣战的是英国,不是我们德国!上帝可以为我们证明这一点!德国和英国之间的战争根本就是一场错误的战争!完全是由好战的英国政府和穷兵黩武的丘吉尔内阁发动的!是谁让你们提心吊胆地生活在炸弹的阴影中?是谁让你们每天都要忍受死亡的恐惧?是谁让你们现在饥寒交迫?是谁让你们现在买一块肥皂都是奢望?不是别人,都是丘吉尔这个战争贩子!而现在,在仁善公正的美国政府以及美国总统罗斯福先生的调停下,我们德国愿意和英国和谈停战!并且德英两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以确保永远的和平!这一点,上帝和美国可以为我们作为见证人!因为美国就是德国和英国中间的调解人!另外,只要英国政府宣布接受《欧洲和平条约》,那德国立刻释放三万名英军战俘…”

说实话,德军在敦刻尔克一下子抓了二十多万英军战俘,在北非又抓了好几万的英军战俘。这么多俘虏管理起来以及每天提供吃喝就要花费一大笔钱,而现在作为人质来要挟英国政府并动摇英国国民继续抵抗的民心,这么划算的买卖希特勒自然乐得做。

一听到只要政府宣布接受德国的和谈条件,那自己的亲人就可以回来团聚,这还得了?白金汉宫没日没夜地被十几万被俘士兵的家属亲友给围堵得水泄不通。苦苦盼着亲人能够平安回来的民众拼命高呼各种反战口号,并和维持秩序的警察大打出手,爆发一场场武力冲突

,整个白金汉宫外面人声鼎沸、乱作一团。混乱中,一个保守党议员试图说服人们在政府的带领下绝不屈服并和德国抗争到底,不料刚刚说了一句“打倒希特勒”,就被愤怒的人群从演讲台上揪下来并揍得鼻青脸肿、狼狈不堪。怒气冲冲的人们纷纷破口大骂:

“我们的孩子正在战俘营里受苦受罪,你们这些政客居然还在这里大言不惭!”

“德国政府都愿意和我们和谈并释放我们的亲人了,你们居然还不愿意接受!”

“我们纳税人养你们这些混蛋有什么用!”

“美国政府已经担保德国是真心和我们恢复和平的!你们居然还要进行战争!”

“婊子养的!战争贩子!”伴随着一阵阵海浪怒涛般的怒骂声,皮鞋、拳头、石头、泥土、吐沫…雨点般地飞到了保守党议员以及政府内阁官员们的身上。一看到这个架势,原本很多的保守党支持者和主战派议员纷纷明哲保身地改变了立场。

英国首相兼保守党领袖温斯顿?丘吉尔整个人此时从肉体到精神都已经垮掉了。原本想力挽狂澜做英国拯救者的他莫名其妙地就成了英国的罪人以及德国和英国战争的发动者,这种戏剧性的变化让他几乎措手不及、晕头转向。绝望之中,丘吉尔致电罗斯福,询问他为何和德国沆瀣一气给英国开出如此苛刻的和谈条件。

罗斯福回电:“我已经为英国竭尽全力了。如果不这样,英国只能继续战争,而我则不能保证英国在投降之前美国会参战。德国和美国没有正面的利益冲突,美国已经仁至义尽。”

丘吉尔的心里只剩下了绝望。他甚至都不敢开门,因为他“把战争进行到底,绝不投降和妥协”的铁腕政策以及在保护英国殖民地等问题上的寸步不让,已经让英国在战争的泥潭里越陷越深,而英国也为之付出十分惨重的代价。美国不参战,英国能不能再坚持三个月,丘吉尔的心里也没有底。另一方面,他此时已经被推到了全国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各种对他本人的弹劾谴责和口诛笔伐终日不断地铺天盖地而来。他甚至都不敢出门,因为门外聚满了被俘士兵的家属和反战民众,无尽的责问、无尽的诘难、无尽的谩骂…让丘吉尔真的快濒临崩溃了。最可恨的就是,反对党工党领袖克莱门特?艾德礼也趁机上蹿下跳地对自己展开了政治进攻,一心想要从自己这里夺走首相的宝座。

六月二十八日,最后一根压垮英国政府的稻草产生了。北非战场上,德国非洲军团势如破竹地攻入了开罗,彻底占领了埃及,德军歼灭和俘虏英军五万余人,缴获物资不计其数。

获知这个消息后,心花怒放的希特勒立刻晋升隆美尔为陆军元帅,德国政府更加是欢声一片。而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英国,则陷入如丧考妣的震惊中。

六月三十日,在美国作为担保人的调停和解下,法国维希政府正式宣布接受《欧洲和平条约》并与德国签订了《德法互不侵犯条约》。七月一日,以亨利?菲利普?贝当为总统、赖伐尔为总理的法兰西共和国新政府成立,德国政府言而有信地命令第一批德国占领军开始从法国撤离。

获悉法国得到和平解放的消息后,英国境内更加是人心动摇,要求丘吉尔下台以及解散保守党内阁的呼声响彻全国。七月五日,英王乔治六世宣布“温斯顿?丘吉尔首相由于没有很好地履行国家赋予他的神圣职责而被解除了首相职务”,工党领袖克莱门特?艾德礼走马上任为新一任的英国首相。七月七日,英国新政府正式宣布接受《欧洲和平条约》,与德国停战并签订《德英互不侵犯条约》,同日,德国空军停止空袭英国本土,德国海军停止对英国本土的无限制潜艇战,攻入开罗的德国非洲军团停止继续进攻的步伐,德国政府开始向英国遣返第一批5000名战俘以及承诺首先释放的三万名战俘。英国政府根据德国政府的要求,将“自由法国”领导人夏尔?戴高乐驱逐出境并宣布“自由法国”是非法组织。

被迫辞去首相职务的丘吉尔当天在白金汉宫前面的广场上哀声演讲道:“英国正在慢性自杀!正在安乐死!英国吞下了一颗被蜜糖包裹着的毒药!大英帝国的传统就要毁于一旦了!”

但是没人理睬他。

七月中下旬,英法两国陆续宣布退出战争,至此,欧洲的战火全面停止。

距离欧洲足足上万公里的豫西地区,孟翔默不作声地看着他一手导演的这幕欧洲格局。是的,历史已经彻底面目全非了,世界大战因为孟翔带来的“蝴蝶效应”而完全走上了新的轨道。没人会想到,德、英、法、美四大国之间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捭阖,一切的一切居然都源于孟翔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暗中改变。孟翔推倒了第一个骨牌,从而引起了一发不可的多米诺效应。此时的孟翔,就像当年那个叫普林西普的塞尔维亚青年,两个人都是小人物,但历史和世界都因为他们而陡然改变。普林西普扣动扳机,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结果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超过2000万人因为他的那颗子弹而丧命;而孟翔,则四两拨千斤般地拨动了历史的滚轮,使得全世界都因为他而彻底改变。是的,历史就是一个变幻莫测的魔方,又像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在特殊的地方和特定的时机上轻轻一改动,就足以让全世界从此走上不同的道路。同时,罗斯福和希特勒聚在一起也再次入木三分地说明了,对于政治家来说,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正义或公道,他们唯一在乎的东西就是国家的利益。只要能让自己的国家牟取到最大的利益,哪怕和魔鬼坐在谈判桌上也是心安理得的事。历史上不管是美、英、中三巨头的开罗会议,还是美、英、苏三巨头的德黑兰会议,都不过是大国之间瓜分世界的分赃大会而已。试问,哪一个冠冕堂皇、道貌岸然的国家没有干过肮脏的事情?眼下的事实就证明了,只要能让美国获利,美国总统照样能和德国元首坐在一起。什么都是浮云,唯有利益才是永恒。孟翔对世界和历史的这场气势恢宏、翻天覆地般的改变,不过是巧妙地利用了德国和美国之间的利益关系罢了。

心安理得地收下了希特勒送来的一亿帝国马克的“感谢费”后,孟翔一边等着希特勒接下来继续用潜艇给自己送人员、器材、机械、军火,一边开始认真策划自己接下来的道路。由于埃及和苏伊士运河被英国割让给了德国,从此以后德国再给孟翔援助,自然方便很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