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英雄无双
字体: 16 + -

外记(四十)荒漠鲜卑

很多人认为西晋成功结束了魏,蜀,只有吴国一个敌人,甚至很多有关三国的电子游戏也都是这么编辑的。其实不然。

其实,除了占领南方地区的东吴帝国以外,西晋北方和西方等偏远地区的局势也特别不稳,甚至可以说非常危险。

当时中国北方最大的少数民族,已经不是当年大名鼎鼎的匈奴,而是鲜卑。五胡乱华就有鲜卑人的身影。

鲜卑人的起源,有的说是起源于东胡族,有的说是起源于生活在淮河流域的东夷族,不过由于年代过于久远,所以无法完全确定到底是从哪里起源。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西周初期,已经有关于鲜卑族的记载了。根据《国语》记载,周成王姬诵平息武庚的叛乱以后,召开了一个会盟大会,所有华夏族和少数民族的首领,都到陕西岐山这个地方来参加会议,其中就有鲜卑的名字。

在秦朝时代,鲜卑族在大兴安岭中部和北部这圪垯逛游,也就是马背上的民族了。后来,一代代鲜卑人骑着马逐渐往西迁移,逐渐进入辽宁一带,像当时很多少数民族一样,成为了当时势力鼎盛的匈奴族的小兄弟。

东汉建立以后,对盘踞在蒙古高原的匈奴族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匈奴人一部分往西逃走,从中亚到欧洲,来了个几乎横跨欧亚大陆的远征;另一部分也离开了祖祖辈辈居住的蒙古高原,逐渐迁入东汉境内。这个时候,原本没什么名气的鲜卑人进入了匈奴人空出来的蒙古高原,迅速发展起来,以至于很多没有离开蒙古高原的匈奴人,反而成了鲜卑人的附属。

东汉末年,就是黄巾之乱前十多年,鲜卑族出了一个伟大的领袖,叫檀石魁,他统一了整个鲜卑部落,几乎占据了整个蒙古高原,几近恢复了当初匈奴帝国全盛时期的疆域。从此以后,檀石魁多次南下进攻东汉王朝,并且不断的撺掇边境线上的其他少数民族一起造反,东汉王朝想要沿用和亲的老办法保持北方边境线的安宁,但是檀石魁认为自己实力超强,居然不给面子,还模仿当年匈奴帝国全盛时期的做法,把自己控制的区域也分成三大部分,表现出和东汉王朝彻底决裂的决心。

从这以后,檀石魁的进攻越来越频繁,几乎每年都要南下攻打一次东汉,东汉这个时候内乱不断,只好采取防守措施,但是,随着损失越来越大,最终在公元176年,在很多人持反对意见的情况下,对檀石魁发动三路大军,但是很快都被打得大败而归,几乎全军覆没。东汉王朝亏了血本,以后就更不敢提北伐的事儿了,不过,檀石魁的好日子也没过几年,就在公元181年10月,这个让东汉王朝倒吸凉气的战神死了,他的儿子和连即位。

和连的本事不如他的老子,但是狂妄大大超过他老子,他又贪婪又好色,结果有一次带着军队去北地郡(陕西耀县)掠夺,被东汉军一箭射死了。因为和连的儿子骞曼还小,就由和连哥哥的儿子、骞曼的堂哥魁头做了首领,可是等到骞曼长大,又和魁头争夺首领的位置,鲜卑部落本来就是由本部落和其他被征服部落结合的联合体,鲜卑本部发生内斗,其他部落就纷纷背叛,整个蒙古高原重新四分五裂了,东汉王朝巨大的北方威胁,就这么幸运的解除了。

等到魁头死了以后,他的小弟弟步度根继承了首领的位置,不过这个时候的鲜卑部落,已经彻底分裂了,连本族人也分裂成了好几部分。当时势力比较强大的,除了步度根这个挂名领袖以外,还有步度根的二哥扶罗韩,还有一个本来不属于鲜卑族、但是自称鲜卑族的轲比能。其中,步度根的地盘和并州(山西)接壤,轲比能的地盘和代郡(河北蔚县)、上谷郡(北京延庆)接壤,扶罗韩的地盘就在他们附近,他们虽然现在是曹操的盟友,但随时都有可能变成曹操的敌人。

当时的东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曹操这时已经平定了袁绍、占领了幽州(河北北部),和各个鲜卑部落接壤,由于曹操拥有以少胜多、一举灭袁的威名,步度根、轲比能这些部落首领都向曹操称臣纳贡,有时候甚至还出兵帮助曹操一方的人攻打不服从曹操的其他少数民族。

公元211年7月,曹操亲自率兵向西进攻盘踞在雍州(陕西南部)的马超、韩遂等十个军阀,正在曹操和马超等人打得正激烈的时候,河间(河北献县)人田银、苏伯趁着曹操主力不在河北的机会,掀起了叛乱,幽州、冀州同时陷入混乱。在这次混乱中,所有鲜卑部落并没有趁机和曹操反目,轲比能甚至还出兵帮助曹操的将领一起消灭了田银这股叛军。

客观的来说,轲比能是一个非常有想法也有能力的少数民族领袖。据说,轲比能非常注重学习汉文化,而且打仗勇敢、执法公正、军令严明,他地盘下的各族百姓,都对他非常佩服,各族百姓听说他的威名,都愿意来投奔他。轲比能的做法,在同时期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首领里是十分少见的,因为其他首领们都还类似于强盗头子,对汉族王朝总是采取强大时就服软、衰弱时就打劫的政策,只有轲比能能够主动的去学习汉文化的先进经验,然后利用这种经验去发展壮大。

轲比能虽然帮助曹操消灭叛军,但是他也看到了曹操内部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并不是铁板一块,所以,在对曹操政权越来越了解的同时,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公元218年,分布在代郡(河北蔚县)的三个乌桓部落联合起兵反对曹操,曹操派他的儿子曹彰出兵讨伐,乌桓部落的势力并不大,虽然造反,也知道打不过曹彰,就赶紧联系境外的扶罗韩,说想要投奔他。扶罗韩虽然没有公开和曹操决裂过,但他也想让自己的部落强大起来,所以,非常爽快的答应了乌桓三部落,并且自己率领军队到达边境,接受乌桓三部落的投奔。

但是事情并没有这么顺利。乌桓三部落首先联系扶罗韩,是因为他离得比较近,但是等到真的快要见到扶罗韩的时候,这三位酋长又反悔了。他们商量了以后,觉得扶罗韩的部队组织松散、纪律混乱,成不了大气候,于是,他们就停了下来,然后派人再去联系轲比能。轲比能本来就拥有极大的野心,一听说三部落来投降,当然高兴,立即领着一万多骑兵就赶到了三部落停留的地方。

然而,问题也就出来了。

现在接应三部落的部队,一下子出现了两支,而且谁都不愿意对方把这么多的部队接收了,于是,轲比能安排了一桌酒席,然后告诉扶罗韩,要和他结盟,大家一起做好兄弟。扶罗韩只是一个普通的部落首领,他当然没有识破轲比能的计划,高高兴兴的就去了,结果,轲比能杀掉了前去和谈的扶罗韩,并且把他的部队也全数吞并了。轲比能虽然一下得到了四个部落的人马,但仍然打不过曹彰,最后只好服软,跑进了茫茫的草原,不久,就时常派人来进个贡,以表示自己并不敢和曹操彻底决裂。曹操忙着安定中原,也没空搭理轲比能,轲比能就一心搞内政,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轲比能非常厚待被他杀掉的扶罗韩的儿子泄归泥,泄归泥被忽悠得服服帖帖,居然忘了自己伺候的是杀父仇人,一点儿复仇的意思都没有了。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泄归泥这样没有心肝,比如说步度根。乌桓三部落事件,不仅仅让步度根失去了哥哥,也让他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帮手,从此以后,轲比能成为蒙古草原的第一部落,而步度根这个血缘纯正的鲜卑首领后代,却失去了第一把交椅的位置。为了恢复部落早已失去的荣耀,步度根积极的和刚刚建立的曹魏帝国联系,主动向当时全权负责乌桓、鲜卑两族事务的乌丸校尉田豫进贡马匹,田豫把这个消息报告给皇帝曹丕,曹丕非常高兴,封他当了鲜卑王。从此,步度根仗着曹魏帝国的威势,对轲比能发动了好几次战争,希望能够夺回主动权,然而因为轲比能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步度根接连失败,最后连蒙古草原都混不下去了,只好带着残余的部落成员逃进曹魏帝国境内,在太原郡(山西太原)和雁门郡(山西代县)安顿了下来。

步度根虽然暂时失败,但是他十分不甘心,在曹魏帝国的庇护下,积极的发展自己的实力,同时想尽办法削弱轲比能的势力。他首先暗中派人找到侄子泄归泥,对他说:“你的父亲是轲比能杀的,你不想着为父亲报仇,反而给他打工,他现在虽然厚待你,那是想控制住你再干掉你。我是你亲叔叔,你为什么不回到我这儿来呢?”泄归泥一听,也十分惭愧,于是带着人马又回到了步度根这里,等轲比能知道以后再去追,已经追不上了。

自从步度根、泄归泥相继离开蒙古草原,轲比能的势力越来越大。在公元200年,为了麻痹刚刚继承魏王王位的曹丕,轲比能给曹丕进贡了大量的马匹,曹丕当时光顾着把汉献帝赶下台,看到轲比能的孝心非常高兴,把他封为附义王。公元221年,也就是

曹丕称帝的第二年,轲比能主动把自己部落的五百户汉人送还给代郡(河北蔚县)。第二年,轲比能亲自带着归附自己的乌桓部落酋长丸修武卢等一共三千人,带着七万多匹牛马,到代郡进行和平交易,而且又把一千户居住在部落里的汉人交换给上谷郡(北京延庆)。这段时间,和平代替了战争,曹魏帝国北疆一直保持着和平。

但是,轲比能并不甘心永远做曹魏帝国的仆人,他又进贡又还人,只是为了赢得继续发展的时间。也就是在向曹魏称臣纳贡的这段时间里,他开始大规模攻打步度根、素利等等不服从他的部落。全权负责乌桓、鲜卑两族事务的乌丸校尉田豫看出了轲比能的意图,为了保持蒙古草原的势力平衡,坚决制止了他的扩张行为,轲比能虽然怀恨在心,但为了不遭受打击,暂时接受了田豫的停战令。

公元224年,轲比能再次发动了吞并战争。这一次曹魏帝国的全权代表田豫非常生气,带兵去攻打轲比能的后路,直接和轲比能发生了冲突,轲比能派自己的部将琐奴抵抗田豫,结果被打得大败而逃。轲比能虽然恨死了田豫,但是不敢和曹魏帝国翻脸,就给曹魏帝国写信认错,曹丕那个时候正忙着和东吴、蜀汉两线交战,就给了轲比能一个面子,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但是,曹丕也清楚轲比能迟早要和自己翻脸,为了制衡轲比能,他又给了步度根大量封赏,希望他永远忠于自己而对抗轲比能。

至此以后,轲比能虽然还在名义上归属曹魏帝国,但是双方既然已经翻过脸,曹丕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震慑住轲比能了,而且在两年以后,曹丕就突然去世,新皇帝曹睿又年轻,蜀汉诸葛亮和东吴孙权都对曹魏帝国虎视眈眈,曹魏就再也顾不上阻止轲比能发展壮大了。轲比能利用这个机会,开始以更大规模攻打其他部落,每次缴获物资,都平均分配,大家从心底里敬服他,投奔他的人越来越多。在不到4年之内,轲比能就拥有了十多万骑兵,成为了新一代的草原霸主,虽然比起当年的檀石槐,还是稍微差一点。

但这种速度,已经让曹魏帝国足够胆战心惊了。受皇帝曹睿的委托,全权负责北方少数民族事务的田豫,开始正式把消灭轲比能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公元228年,田豫派使者夏舍出使轲比能女婿郁筑鞬的部落,结果郁筑鞬居然把夏舍给杀了。俗话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况且这个时候夏舍所代表的,还是轲比能的宗主国曹魏,郁筑鞬这种行为,就是在向曹魏帝国宣战。田豫得到噩耗,气得火冒三丈,在当年秋天带着泄归泥和另一个鲜卑酋长蒲头,一起进攻郁筑鞬,把郁筑鞬打得大败而逃,然而就在田豫等人得胜回军的途中,轲比能带领三万骑兵赶到,把田豫等人重重围困,整整七天七夜不能突出重围。眼看田豫这个镇守北方十多年的名将要全军覆没,向来在鲜卑人中非常有威信的上谷太守阎志急忙赶去说和,趁着轲比能警惕松懈,田豫立刻发动进攻,这才保住一命。

当时镇守北方的,除了田豫,还有幽州刺史王雄,王雄虽然是一个州的头头,但是在军事上却要听田豫的,田豫这次失败,被王雄抓住把柄狠狠的告了一状,说他只会镇压,不会安抚。不久,田豫被降职到内地,王雄接替了他的职位。和田豫不同的是,王雄对轲比能一直都采取怀柔政策,轲比能寻思还是不能和强大的曹魏帝国彻底闹僵,就再次在名义上臣服曹魏,恢复了纳贡。但是,轲比能从来都没有放弃打败曹魏的念头,既然硬碰硬打不过,他就开始想别的办法,来削弱曹魏的力量,于是,他把注意力瞄向了步度根。

其实在并州寄人篱下的步度根,日子过得并不容易。当时的曹魏帝国,对所有少数民族都采取着严防死守的政策,步度根虽然保持着鲜卑王的尊贵称号,但是处处受制于人,本部落利益也屡屡遭受侵犯,很多部落成员都脱离了部落组织,甚至有的被地方官和世家大族掠走卖为奴隶和雇农,步度根被汉族人压得喘不过气来,很多部落成员都想回到草原,脱离曹魏帝国的压迫。

步度根也对曹魏帝国逐步失望。他的本意,是希望借助曹魏帝国的力量重返草原,但是曹魏帝国知道,帮助步度根干掉轲比能,步度根就是下一个轲比能,于是,曹魏帝国拼命和稀泥,两不想帮,步度根逐渐对曹魏失去了信任,本来非常和谐的双方,渐渐滋生矛盾。远在蒙古草原的轲比能,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要说轲比能的能力,实在是不一般,他把步度根逼得远走他国,现在居然又派人去联络步度根,轲比能保证,只要步度根肯放弃敌对,他们就可以尽释前嫌,可以做儿女亲家,步度根还可以回到草原。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轲比能的话,步度根居然真的相信了。我们可以说步度根的权谋确实太一般了,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曹魏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怀疑和压迫,最终,步度根对汉族人的恨和对自由的渴望,超过了对同族仇人轲比能的仇恨。公元233年,步度根反出曹魏,带着他的族人,和他曾经从轲比能那里劝降过来的侄子泄归泥,一起投奔了仇敌轲比能。

步度根全部皆叛的消息,震惊了曹魏帝国,因为步度根本来是对抗轲比能、保护并州(山西)边境的盾牌,现在他居然枪头向内,并州一瞬间陷入极其危险的局面。很快,当时的皇帝曹睿就派有着丰富边境战斗经验的大将秦朗去讨伐步度根和接应他的轲比能,后来曹爽的亲信、当时的并州刺史毕轨,也派他的部将苏尚、董弼出军援助。两方军队在楼烦(山西宁武)大战一场,魏军大败,苏尚、董弼也双双战死。正在魏军形势更加危急的时候,跟着步度根投靠了轲比能的泄归泥却再次投降了,原因很简单,泄归泥害怕轲比能报复自己上一次的背叛,而且,他也不愿意再侍奉杀父仇人,于是,泄归泥被曹魏封为归义王,代替了步度根之前的位置,而步度根随着轲比能跑回草原,但是不久就被杀掉,他的部落,也被轲比能吞并了。

步度根事件,让曹魏帝国彻底认清了轲比能的智谋和战斗力。其实很多曾经盘踞过蒙古草原的少数民族首领,像匈奴几代单于和檀石魁,当年的实力都要比轲比能大,但是,就主动学习汉文化、运用汉人的方法去壮大自己这一点来说,没有一个少数民族首领能比得上轲比能。从匈奴帝国时代,少数民族总是对汉文化采取一种歧视、敌视的态度,他们崇尚的是武力,崇拜一个打十个的硬汉,看不起汉人狡猾的计谋,更别说去学这种计谋,当然更谈不上用汉人的计谋去对付汉人了。

如果我们仔细回想就会发现,轲比能从一个小部落酋长,一步步成长到今天这个地步,完全靠的是非常系统的攘外安内、远交近攻的战略,他的每个行动都是非常理性的,都有非常明确的目的,他从来不会为了尊严、荣誉这种虚的东西去打仗,他总是能屈能伸,可以为了实际利益翻脸不认人或者咬着牙作笑脸。最能看出轲比能超人一面的是,他对人心的掌控能力,他能够团结各族百姓,能够把有着深仇大恨的泄归泥、步度根都笼络到自己身边,这种鼓动能力,别说是同时代的少数民族酋长,就是当时的汉族君臣,都没有几个能够匹敌。

轲比能让曹魏帝国感到心惊胆战、忧心忡忡,现在,他已经成了北方边疆的心腹大患。当时,蜀汉、东吴已经连续好几年轮番进攻曹魏,而且在公元234年,蜀汉、东吴同时发动大军,分四路大举进攻,曹魏应付这个局面,已经赶到力不从心,如果再让轲比能这么发展下去,很可能面临全线作战的危局。为了保证大后方河北地区的安稳,曹魏把轲比能列入了必杀名单。就在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35年,王雄派遣刺客韩龙混入轲比能身边,刺杀了这位草原枭雄。轲比能一死,他的部落联盟立刻溃散,王雄立轲比能的弟弟做了部落首领,但是这个部落再也难以恢复往日的荣光了。曹魏帝国不惜用最下作的方法,解除了北方的大敌,维护了北方广阔边疆的安宁,从此以后,直到曹魏帝国灭亡,北方都再也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司马炎称帝以后,鲜卑民族在南方的邻居,也就换成了西晋王朝。

自从轲比能死后,蒙古草原分裂了有十来年,曹魏帝国的边境也安静了有十来年。在这十来年里,曹睿去世,司马懿和曹爽两派的斗争逐渐进入白热化的程度。大家都在内斗,也就顾不上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了,自能放任各个部落互相吞并,到了司马懿政变前夕,鲜卑族的其中一个部落渐渐强大了起来。

这个新崛起的部落叫索头部落。索头部落并不是当年的鲜卑霸主檀石魁的直系后代,直到轲比能被刺杀,他们的势力都不是很大,在草原上是最普通的一个部落成员,谁强大就依附谁。根据《魏书》记载,像其他很多鲜卑部落一样,索头部落也是我们的老祖宗黄帝的后裔。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轮回的说法,黄帝的政权代表着土的兴起,北方人把土叫做拓,把国王叫做

跋,所以黄帝的后代就以拓跋当做自己的姓氏,意思就是表示自己是黄帝的子孙。所以,索头部落因为部落百姓们都姓拓跋,也可以叫做拓跋部落。

拓跋部落早年的迁徙轨迹,和绝大多数同胞完全一样,都是从东北逐步迁到了蒙古高原。根据《魏书》记载,索头或者是拓跋部落先后有过很多代首领,但是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大多数仅仅留下了一个名字而已,他们活着的时候干过什么事情我们完全不知道。

到了一个叫拓跋诘汾的首领的时候,拓跋部落的历史才算比较靠谱。拓跋诘汾生活的年代,基本相当于中原的曹操时代。他的父亲拓跋邻做首领的时候,拓跋部落还在比较偏远的草原北部,甚至更北,也许在整个蒙古草原以北都说不定。拓跋邻临死前,告诫拓跋诘汾,这个地方太荒凉了,根本成不了事,所以在父亲死后,拓跋诘汾就带着部落想往蒙古草原的南部地区迁徙,去开辟拓跋部落新的生活。

由于不认路,一开始迁徙非常困难,经常走着走着就跑了山区里去,连路都没有。后来,据说拓跋诘汾碰到了一头神秘生物,这个东西长得像马,声音像牛,看到拓跋部落以后,就领着他们走,就这么走了一年,这个不明生物居然把拓跋部落领到了富饶的蒙古草原上。由于拓跋部落当时还非常落后和弱小,他们根本没有什么文字记载,这些故事都是靠着嘴巴一代传一代,一直到他们迁徙到了汉族政权的北方边境附近以后,由于汉族人对他们有记载,他们才拥有真正的文字记载的历史。

在曹魏帝国建立的时候,也就是220年,拓跋部落的酋长拓跋诘汾去世。本来按照当时通行的继承规定,应该是长子拓跋匹孤来继承酋长的位子,可是匹孤还有一个很厉害的兄弟,叫拓跋力微,他得到了酋长的位置,拓跋匹孤本来是长子,反而不能继位。

根据《魏书》记载,拓跋力微继位的原因非常具有神话色彩。据说,当年他爹拓跋诘汾活着的时候,有一天领着几万骑兵打猎,跑着跑着,忽然看见一辆豪华的车价从天而降,等落了地,车上下来一个非常美丽的女人,周围还有很多人伺候他。这个天仙一样的美女对吓得目瞪口呆的拓跋诘汾说:“我是天上的仙女,受天帝的命令和你结婚”。拓跋诘汾凭空得到这么棒的一个天仙,自然高兴得抓耳挠腮,搂着天仙就睡了……第二天一早晨哪,仙女穿好衣服,就和光着屁股的拓跋诘汾说要走,临走的时候还说:“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再在这里相会。”然后,坐着会飞的车子就飞走了。

从此以后,拓跋诘汾天天想着这位和自己有***的仙女,事情的整个经过,都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令拓跋诘汾魂牵梦绕。在整整熬了一年以后,拓跋诘汾真的到当初发生***的地方去等仙女,而这个仙女姐姐,也就真的又做着会飞的车回来了。拓跋诘汾正想和仙女亲热,仙女却抱出来一个孩子,对他说:“这就是你的儿子,你要好好抚养他。以后,你们子子孙孙都会成为君临天下的帝王。”话刚说完,仙女就坐着车子飞走了。

如果这项记载本身记载的都是事实,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拓跋诘汾遇见了外星人。外星人可能是看中了拓跋诘汾优良的遗传基因,为了研究地球人的分娩过程,这才派个本族人去和他生个孩子,在研究透以后,这个孩子没用了,就把他再送回来。不过,这种推测纯属猜想,最现实的情况就是,拓跋诘汾出去打猎,遇到另一个部落的千金小姐,就**了她,那个小姐回去以后却怀上了孩子,打胎又怕出事又不忍心,最后等孩子一出世,就把这个孽种换给了拓跋诘汾。

这个推测一出来,大家可能又要发笑了。不过我要说的是,**抢婚这种事,在当时的草原是非常普遍的,别说法律观念淡薄的游牧民族,就是汉人、甚至是有名的汉人,都时兴抢个女人做老婆,比如张飞的老婆,那就是抢来的。

不管怎么说,拓跋力微的身世确实比其他兄弟要高一点,拓跋诘汾一直都最爱这个儿子,如果说拓跋诘汾是为了让拓跋力微继承自己才编出来这个瞎话,那也不是不可能。按照传说,拓跋力微就是仙女和凡人生的孩子,那么他至少也是个半仙了。古人们都很迷信,自然不用说是拓拔力微这种活神仙了,所以,各部落酋长们大多支持半仙拓跋力微,作为长子的拓跋匹孤,反而不能继承酋长的位置。他一生气,带着自己的支持者,就此离开了生活了几百年的蒙古草原。

而留在蒙古高原当了酋长的半仙拓跋力微,也确实没有辜负自己仙女儿子的名声,他在继承了父亲留下的事业以后,不断的把拓跋部落发展壮大。拓跋力微刚刚上台的时候,拓跋部落还很弱小,别说在蒙古草原上,就是在周围这些部落里,也排不上号,很多部落的人干脆抛弃部落,去投靠临近的没鹿回部酋长窦宝。拓跋力微虽然不愿意自己的人跑去别处,可是他的实力不足,也只能唉声叹气而已。

有一次,窦宝和西边的一个部落打起仗来,一向善战的窦宝居然被打得落花流水,连本人的战马都被打死了,窦宝玩儿命的钻草丛跃山沟才逃出一命。当时草原的规则,就是弱肉强食,一次失败往往很可能导致一个部落的灭亡,正在窦宝担心别的部落可能会趁机打过来的时候,却有一个人送来一匹好马,鼓励他继续征战。

这个送马的人,就是拓跋力微。

拓跋力微明白,自己很弱小,但当前这个时候,想要强大起来,就必须要依靠另一个强大的部落。窦宝虽然失败,但是他仍旧很有实力,在人家落难的时候帮一把,他就可以靠住这棵大树发展起来。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马就是生命,一个勇士没有一匹相衬的好马,就好像拳王比赛时没有拳套那么痛苦。在痛失爱马之后,窦宝非常伤心,现在却有人主动送来一匹马,让窦宝感动万分,从此对这份情谊铭记于心。但是,由于拓跋力微送马的时候是匿名赠送,并没有说这是自己骑的马,所以窦宝想要报恩的时候,都不知道该去谢谁,只好发动了好多人去寻找这位好心人,并且发布公告说,将重赏送给自己马的人,但拓跋力微知道消息以后,还是不肯站出来。等到很久以后,窦宝才得到消息,送给他马的,居然是名不见经传的拓跋力微。

像当时很多的草原男儿一样,窦宝是个典型的性情中人。在他认为,谁对他够义气,他就要回报人家,不去想人家是不是有别的用意,也不愿意相信人家有别的用意。所以窦宝在感动之余,立即提出要用部落所占地域的一半,来报答拓跋力微当年所送的一匹马。但是,拓跋力微坚决不肯接受,最后,窦宝为了报恩,把自己最喜欢的女儿嫁给了他,拓跋力微从此成为了强大的没鹿回部首领的女婿,他得到了一个有力的盟友。

拓跋力微虽然仅仅靠着一匹马就得到了这么大的好处,但是窦宝还是坚持要把自己的一半领土交给他,但是力微仍然坚持不要,最后窦宝没辙了,就问力微说:姑爷你到底想要什么吧,反正我必须报答你。力微最后露出了真面目,他请求搬到草肥水美的长川(内蒙兴和),窦宝总算可以达成心愿,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他。拓跋力微得到了第一个最具发展前途的根据地,从此专心经营,十多年以后,他的实力已经翻倍增长,原先跑到窦宝那里的老族人,都纷纷的跑回来了。

窦宝终于见识到了拓跋力微的威力,也终于明白了力微的忍辱负重、曲折经营是多么的有效。他明白,拓跋部落已经长大了,拓跋力微也不再是当年那个听话的小女婿了,两方最后的结局,不是大打一场,就是一方臣服于另一方。但是窦宝已经来不及去想这些了,在不久之后的公元248年,曾经在蒙古草原称霸一方的窦宝去世了。临死前,窦宝告诫两个儿子,我都拿拓跋力微没有办法,如今我要死了,你们两个还不如我,趁着人家还没有翻脸,赶紧给人家打工去吧!

当时的没鹿回部虽然实力越来越弱,但是仍然十分强大,窦宝的两个儿子也不是纸糊的,当然不甘心手捧着这么大的一份家业去舔拓跋力微的屁股,所以在窦宝死后,他们仍然把力微当做自己部落的女婿来对待。拓跋力微却不这么想,在他的老丈人去世不久,他就找个由头儿把窦宝的两个儿子请到自己这里来,然后杀了他们,把整个没鹿回部落吞并了。

这个时候,原先称霸蒙古草原的轲比能被刺杀已经接近十年,地域广阔的草原在没有霸主的情况下,陷入一片混战之中。拓跋力微利用十多年来积攒的本钱,用了很短的时间,就使得居住在蒙古高原的各族部落,都归顺到自己的权威之下。拓跋力微终于成为了蒙古草原的又一代霸主,他手下又可以当牧民又可以当士兵的骑兵部队,也扩大到二十多万人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