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英雄无双
字体: 16 + -

外记(二十四)司马懿的悲剧

司马家族从东汉开始,历经200余年,最终在司马懿的手中,在当时中国各大家族排行榜上荣登榜首,成为掌握当时中国最强大国家实权的第一家族。

司马懿发动的一场政变,成了司马家族乃至整个士族时代一个永远解不开的结。司马家族包括司马懿本人正式登场的方式,永远被后人所强烈鄙视。效忠了曹家几十年、伺候了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代主子的司马懿,对曹家做出的所有杰出贡献被彻底推翻,给当时中国半数地区带来和平生活的功绩被一朝抹杀,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狼心狗肺、禽兽不如的野心家,他对曹家几十年的忠诚也都变成了伪装。

与曹爽,司马懿交过手的费祎对曹爽之死的见解也可谓是一针见血,专门写了一篇《甲乙论》。

如果你是一个感性的人,你绝对不会喜欢司马懿。他长得一点儿也不帅,也没有留下什么潇洒和感人的故事,最重要的,他是个外表慈祥、内心狠毒的人。从他的一生来看,他灭了很多人的三族,无论是干掉政敌,还是用兵打仗,他都毫不留情,哪怕是违背誓言,哪怕是千夫所指,他也能毫不犹豫的以少数人的性命,去换取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只要有胜利,他不在乎死多少人,不管这些人是敌人,还是自己人。

但是理性上来讲,司马懿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同时是个非常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从汉中对策、关羽对策,再到干掉孟达、熬死诸葛亮,他几乎没有什么失误,他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在谋略、内政、用兵方面的灵活和严密,不仅在同时代出类拔萃,即使和曹操这样的老前辈相比,也有着独特的光芒。一个人有几次头脑灵光确实不容易,但是像司马懿这样一辈子杰出就更难了,我们可以想象,这个人得多么聪明,才能把政治、战场形势看得这么透,才能害死

关羽、熬死诸葛亮、干掉曹爽、杀掉王凌。

费祎说的很对,司马懿确实知道曹爽根本没有想谋反,但是他自己被曹爽逼得走投无路、气得抓狂,所以只有给他扣上一个造反的帽子。但是,曹爽是不会伤害曹芳的,因为他是首辅大臣,曹芳这个小皇帝,恰恰是他的挡箭牌,别管你司马懿干什么,曹芳的安危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所以说费祎说司马懿发动政变不考虑曹芳安危,是不对的,说他早就想让曹爽完蛋,是更不对的。

曹爽辅政的前几年,如果没有司马懿拼了一把老骨头东征西讨,他曹爽坐不稳首辅的位置,如果司马懿在那个时候就为难曹爽,大可以说自己已经太老了,走不动了,把实打实的战场扔给花花大少曹爽,看着他丢尽脸面、出尽洋相,看着他由于战场失败而被人们更加唾弃,但是,司马懿没有这么做。讨伐蜀国的时候,曹爽很有可能被截断退路而全军覆灭,也是司马懿给夏侯玄写信,才让明白了危机的夏侯玄把曹爽劝回了魏国。如果当时司马懿就早有独霸魏国的野心,大可以放任曹爽全军覆没,然后再出来挽救败局,理所当然的独霸朝纲,可是司马懿也没有这么做。

曹爽兵败回来以后,越发嚣张放纵,权力已经使他更加狂妄自大、更加心胸狭窄、更加看着比他强百倍的司马懿不顺眼,248年曹爽指派李胜借机来刺探司马懿的近况,其实就说明曹爽已经对了司马懿动了杀机。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李胜看到的是一个仍然jīng力充沛、老而不死的司马懿之后,等待司马懿一家老小的将是什么结局。我本人虽然没有任何证据,但坚持相信,正是李胜的这次拜访,使司马懿下定了拼命一搏的决心。

司马懿不是一个人,在他背后,有庞大的司马家族,有庞大的亲信网络,这个网络已经被曹爽视为眼中钉,

如果不反抗,这么多人中的大多数就不会再有任何人得到以前那样像样儿的重用。所以,为了这么大的一个网络,为了自己的整个家族,司马懿要发动政变,要夺回属于自己一派的权力。

实际上,司马懿的政变,是顺应人心的,得到了曹魏帝国多数权贵的同情和支持,像郭太后、蒋济、高柔这些人,在政变中都站在了司马懿一边,他们都认为,司马懿搞政变是为了匡扶曹魏、拯救帝国,司马懿无论是在智慧上、还是道义上,都站在了显著的制高点,没有人怀疑他的动机。

可是,当德高望重、受人敬仰的司马懿反击曹爽成功之后,他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掌握了最高权力,在士族专权、皇权并不十分强大的。

士族时代,摆在他面前的其实有两条路:勤勤恳恳的做首辅大臣,争做第一士族;架空曹魏皇室,做第一家族。要么不做,做就做得彻底,司马懿选择了后者。

司马懿作为一个大臣,却掌握了只有皇帝才能有的权力,他想再把这种权力交还给皇帝,就会面临全家被杀的危险,司马懿之前的大多数历史都告诉他:失去权力,他一家老小就可能会被玩儿死,保持权力,他还可以保证一家老小的安全。

权力就像老虎,骑上去了就不能下来,下来就会被老虎撕得粉碎,所以只有一直硬着头皮骑下去。

曹操也说过:“权力我是不交的,交出去我一家老小就会遇害的。司马懿不愿意冒断子绝孙的危险。”从他发动政变的那一天,他就已经下定决心,要将对曹爽的反击变成对曹魏帝国的颠覆。何况,从历史潮流流上来讲,出身士族的司马家取代曹魏皇室,是历史的进步,也是历史的必然。士族出身的司马家族,将迎合历史潮流,带领全中国大大小小的士族们,最终走进中国士族的鼎盛时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