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大唐
字体: 16 + -

第290章 洛阳陷落

第二百九十节 洛阳陷落

?挨了一脚知道了疼,安禄山吸取了骑兵失败的教训,不急躁了,命令步兵步步为营,各营紧密连接,整齐移动,向虎牢关方向前进。[匕匕]

叛军犹如大山般移动,在那一瞬间,战争的阴云彻底笼罩了雄浑的虎牢关。

山下鼓角相闻,山头人心惶惶。在雄关之,封常清俯瞰着密密麻麻的叛军大队,内心也是忐忑不安。

作为一个卓越的将军,一位历史永远让人记住的名将,封常清对战争的判断有着巨大的前瞻性。此刻,他衡量了自己手的军队,已经隐隐得出了一个不好的结论,这是失败。

关于这一点,没有理由夸封常清,这个结论很好得出,因为战争的胜利是有条件的,指挥者的正确部署,将士们能够严格的贯彻意图,达成任务,二者缺一不可。当然,有时还需要那么一点儿运气。而这些,封常清都不具备。

在行军布阵方面,封常清自视甚高,甚至大名鼎鼎的安禄山都不在话下。但是,一个再能打的将军,也要有一支能够打仗的军队,而他缺了这么一支军队。

如果按照人数,封常清掌握着6万大军,占据了有利地形,足以和叛军一战,甚至战胜的可能性很大。但是,战争是勇气和智力的博弈,如果光凭着数字能打赢,也用不着让他难过了。

这些日子,封常清没少为自己的军队皱眉头,不管是行动还是点名,这些人都跟农民出工似的,乱哄哄的,早晨起来喊号,到了吃午饭时,还有人趴在被窝里。

这样的军队是一群猪,能指望一群猪能战场吗?

当然不能,封常清渴望有一群狮子,但不可能,诺大的原除了猪还是猪,狗都没有几条。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没有任何选择,只有赶着猪群战场了。

好在,封常清占据的地形还算有利,虎牢关尽管残破,毕竟城垣还在,凭借还算能使用的防御工事,在砍杀多少能占些便宜。

封常清调整了军事部署,命令精壮的将士站在城头防守,差一些的部队放在二线。

封常清像一个奸商一样计算的精明,只要能在城头坚守几天,将士们的恐惧心理消退,这支军队能够使用了。

抱着这样的心理,封常清将所有精壮都派到了城墙,甚至没有预留任何的后备队。

面对强大的敌人,封常清当然不敢出关挑战,唯有命令军队死守。在这样的情况下,安禄山的叛军在没有遭受任何阻击的情况下达到了虎牢关下,列队准备攻城。

来到了虎牢关下,安禄山仰望着雄关,惊叹雄关的险峻,因此,更欲夺之而后快,出手派出了主力。

随着安禄山的手势落下,鼙鼓惊天动地,数万叛军脱掉了铠甲,头顶大盾,手握大刀,蜂拥着向虎牢关攻击。

看到叛军犹如黑色的云朵压来,虎牢关,唐军将士砍断了绳索,滚木石犹如滚滚惊雷,咆哮着奔涌而下。

一刹那间,虎牢关山鸣谷应,地动山摇。

在滚木石的猛烈打击之下,进攻的叛军伤亡惨重,但是,叛军早在幽州练足了胆量,不顾生死,依然呐喊着冲锋。

唐军将士使出了杀手锏,看到叛军波涛汹涌的攻击前进,按道理,应该使用弓箭集群射击和投掷石块。然而,看到叛军闪亮的刀枪,这些将士的手都软了,弓都拉不开,抱起石头却砸到了自己的脚面。

关的唐军慌作一团,叛军趁机使用床弩急束射击,压制了唐军的反抗。趁着唐军自顾不暇之际,攻城的叛军趁机竖起了云梯,蜂拥着向城头攀爬。叛军一露头,钢刀一晃悠,唐军将士几乎一致后退,纷纷向内城逃跑。

叛军爬城头,还是不相信能如此幸运,等到他们明白过来,立刻大喜过望,紧紧追逐着逃跑的唐军。

封常清眼看着叛军逼近大营,而唐军竟然无法组织起有威力的抵抗,无奈之下,只得随着败兵落荒而逃。

这一战,叛军几乎兵不血刃的占领了虎牢关,士气大振,立刻进行了扫荡。

在虎牢关脚下的蔡园,封常清终于将逃跑的残兵集合起来,列成阵势,阻击叛军的脚步。

没有了有利地势作依托,没有任何悬疑,唐军再一次溃败。

经过这一次短兵相接,封常清彻底失去了信心,带着残兵败将,一路奔逃到了洛阳。

安禄山的叛军一朝得手,紧追不舍,几乎踩着唐军的脚印,到达了洛阳城外。

这是从军以来,封常清从来没有经历过的耻大辱,因此,他几乎气疯了。进入洛阳以后,甄选将士,选出了一支看着还行的军队,在洛阳东门摆开阵势,和叛军决战。

按照兵法,弱军对强敌,利用坚固的防御坚守,这是唯一的活路,封常清反其道而行之,不是脑袋进水了吧?

封常清智力绝伦,当然不会把自己往死路里逼,他这么做,也是没办法的事。

洛阳城墙险峻,但是之虎牢关,还是差得很多。是这样一支虎牢关都守不住的军队,指望能守住洛阳,那不是天方夜谭么!

正因为如此,封常清集了洛阳城内所有的精锐,混编成一支数千人的军队,在大东门外布置,打算依靠城墙,击败叛军的前锋,给洛阳城找回一点士气。

封常清存着一丝侥幸,如果能够击败叛军的前锋,唐军的士气会高涨,那么,守住洛阳还有可能。然而,这是不是封常清的一厢情愿呢?

封常清再一次失望了,他的所谓精锐,是看着吓人一些而已,而叛军不是吓大的,而是在战火成长起来的强悍军队。因此,在双方一接战,唐军将士立刻崩溃,大东门血流成河。当然,死的都是唐军,叛军是充当的屠夫而已。

接连三次惨败,新招募的军队死伤大半,洛阳城人心惶惶,几乎失去了全部的希望。

封常清彻底没辙了,于是只好死马当做病马医,将能握住刀的将士摆放在城头。

安禄山取得了战场的主动权,因此不急于动用主力部队强攻,而是采取多路偷袭的方式,频频骚扰守军。

安禄山的计策得到了圆满的成功,守军的仅有的士气在时光消退,4天后,叛军大将崔乾佑率军破城,叛军敢死队踏城墙,洛阳城破,叛军大队从四门如潮水般涌入。

在洛阳城内,叛军杀人放火,洛阳城成了人间地狱。封常清不甘心这么失败,率领军将士展开巷战,在都亭驿被叛军击败,退到洛阳皇城宣仁门,再战,再败!

封常清接连被狠狠踹了几脚,挨了揍知道了痛,一看不对头,如果再败下去,恐怕连屡战屡败的机会都没有了。

在最后关头,封常清的胆气彻底消失了,率领士兵推倒了皇城西墙,向西落荒而逃。

经此一役,大唐朝廷在原最重要的战略支点落入了叛军之手,简直犹如儿戏一般,让所有的人瞠目结舌,甚至安禄山都有些不理解,但这是历史。此时,距离封常清向李隆基拍胸脯承诺剿灭叛军,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