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大唐
字体: 16 + -

第284章 封常清临危受命

第284章 封常清临危受命

虽然在长安城弥漫着“欢乐颂”的迷人味道,但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心情和别人不一样,在那个时节,他的内心被仇恨塞满了,没有一点空儿。%77%77%77%2e%62%69%7%69%2e%6d%65

“天子之怒,流血漂橹!”唐玄宗李隆基开始了残酷的报复。

在这个时刻,李隆基最想干掉的人当然是安禄山,不过,安禄山已经不是自己能动得了的人啦,这一点让李隆基很不爽。但是,李隆基还有出气筒在手心里,安禄山的儿子可在自己手中,却可以动一动。于是,唐玄宗李隆基下令将仇人的儿子安庆宗推出去明正法典,拉到西市人多的地方剁了,其他书友正在看:。

安庆宗被杀,唐玄宗李隆基的怒气还没有完全消散,听说安庆宗的老婆荣义郡主哭哭啼啼的,于是,压抑不住愤怒,下达诏令,勒令荣义郡主自尽。

从这一点看,唐玄宗李隆基太绝情了,颠覆了以前好老爷子的形象。亲弟弟尸骨未寒,他就对侄女下手,根本不顾及兄弟情分,让人不齿。

甚至,对于李隆基的这个决定,朝中的大臣们都觉得过分,毕竟,荣义郡主和安庆宗素不相识,一个在北,一个在西,相隔了数千里,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不是由于李隆基的赐婚走不到一起。如果说荣义郡主嫁给安庆宗是一个错误,那么作为赐婚人的李隆基的罪莫大焉!

不过,群臣们也就是肚子里嘀咕,不敢说出来,甚至回家也不敢对老婆说,万一老婆有个相好的,办事的时候藏不住话,漏出去可就坏菜了。

能杀的都杀了,这口气多少出了一些。唐玄宗李隆基坐在龙**,静默琢磨了许久,觉得自己还应该做点什么,。

叛军正在向东方挺进,恐惧逐渐沉重,朝廷倍感压力。唐玄宗李隆基非常想听一听真正指挥过战斗的将领的真正看法,不久,他的愿望就实现了,因为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到达了长安。

安禄山在幽州举兵叛乱之际,封常清正好刚刚了一个大胜仗,似乎是为了讨赏,随即入朝汇报工作,于是便顺理成章地成为李隆基的一棵救命稻草。

封常清无愧于“救命稻草”这个光荣称号,他现在很牛啊,前任节度使高仙芝在怛逻斯城战败以后,安西都护一片阴霾,失败主义的阴云挥之不去。“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封常清临危受命,加强战备,迅速整编了军队,稳定了军心,指挥军队东征西讨。

在封常清的指挥下,安西唐军征服了反叛的西域各国,唯有在安西都护府最西部的大勃律国,因为有大食帝国的撑腰,不服从安西都护府的调动。

等到形势稳定下来,封常清与部将段秀实等人率部从安西出发,重新踏上当年高仙芝走过的漫漫征程,经过长达数月的艰苦跋涉,兵锋直抵大勃律的边陲重镇-菩萨劳城(今克什米尔吉尔吉特市东南)。

安西大军进至菩萨劳城一带时,封常清命令大军整装待命,自己则深入敌后侦察敌情,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然后针对敌方防守薄弱,率部采取奇袭战术。

安西唐军一路势如破竹,接连击溃了大勃律军队的阻击。唐军挥师进攻,前方不断传回捷报。

这一天,正在行进中的安西唐军忽然遭到了大勃律军队的伏击,唐军经过苦战,击退了大勃律军队的抵抗。

战斗过后,封常清登高望远,只见军旗猎猎,将土肃然,正欲挥军乘胜追击时,斥侯府果毅段秀实却前来进谏,说道:“贼兵本来已经赢了,这是下了套子让我军上当啊,现在,命令军队左右翼警戒,命令步兵出动,搜索山林。”

封常清冷静思考后,果断地采纳了段秀实的建议,派兵进行搜索,果然发现周围一带布有伏兵。

封常清将计就计,派出数股精锐骑兵进行分路包抄,然后率领主力,一直向大勃律的纵深挺进。就这样,唐军攻击前进,大勃律的精锐士兵被悉数歼灭,整个国家门户大开,菩萨劳城在唐军的马刀下瑟瑟发抖。军队主力丧失殆尽,大勃律国王走投无路,只好向封常清投降。

封常清没有采取斩尽杀绝的政策,教训了大勃律王之后撤军。大勃律王吃过了苦头,知道了胳膊拧不过大腿,于是,断绝和大食的关系,转而重新归附唐朝。

这是继高仙芝征服小勃律之后,唐朝在中亚的一次重大胜利,尤其是在经历了怛罗斯兵败后,封常清此次远征的意义更是非同凡响。

跟随封常清东征西讨,领略了军旅生活的悲壮,岑参满怀**写下《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一诗:“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其他书友正在看:。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

封常清摆平了大勃律国,随即带兵招降昭武八国,逼迫反叛的葛逻禄人重新臣服。

葛逻禄人见风使舵,马上改变了态度,对唐军晃动了尾巴。

更要紧的是,因为安西都护府稳如泰山,黑衣大食帝国也收缩了防线,不再和大唐朝廷兵戎相见。

黑衣大食帝国能如此老实,不是后人瞪眼睛胡吹的害怕大唐朝廷,而是因为有了内部的原因,其他书友正在看:。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历史往往不过是强权者手中的玩具,玩够了就扔了。不幸的是,威风八面的穆斯林总督也没有逃脱这个宿命,他就是那一个玩具。

穆斯林总督赢了怛罗斯之战,保卫了帝国的财产,开了进军流淌着金子的东方的道路,名声比以前更大了许多。

所谓功高震主,臣子的功劳太大,往往会引起朝廷的恐惧。哈里发曼苏尔感受到了来自呼罗珊的恐惧,但他很有心计,不动声色,立刻论功行赏,任命穆斯林为叙利亚和埃及的总督。不客气的说,这应当算是一种提拔。

然而,穆斯林总督看出了曼苏尔明升暗降的伎俩,不愿意离开自己的老巢,公开拒绝了,写信抗议道:“萨珊王朝的某位国王曾经说过:‘对于大臣来说,没有比和平时期更为危险的时候。’所以对于陛下的召见,我想我应当选择回避,但我仍然是您忠诚的臣下……”

曼苏尔没有达到调虎离山的目的,但作为一个有作为的哈里发,他不会犯李隆基一样的错误。因此不动声色的削弱穆斯林总督的势力,将外阿姆河地区单独分出来,任命穆斯林总督的部下齐亚德将军为总督。

齐亚德将军是一个大老粗,根本就不知道祸福相依的道理,欢天喜地的当了外阿姆河总督,没有发现他已经惹怒了曾经的顶头上司穆斯林总督。

穆斯林总督是百战将军,深知地盘对于割据军阀的重要性,因此,设计引诱齐亚德将军上钩,然后一刀剁了。

齐亚德将军被杀,穆斯林总督的部下因而离心离德。曼苏尔隐忍不发,等待事情平息以后,趁穆斯林总督到麦加朝觐时,将他逮捕,随即处死。

传说在遇害前,穆斯林向曼苏尔祈求道:“留下我的性命,可以对付你的敌人。”

曼苏尔则很高兴地调侃道:“除了你,我没有更大的敌人。”

呼罗珊失去了强有力的总督,叛乱此起彼伏,对唐朝的军事准备结束了。曼苏尔因为要对拜占庭动兵,不能两面作战,于是采取了和唐朝友好的政策,派遣使节来华朝贡。

大唐朝廷更是捐弃前嫌,封来使为左金吾卫员外大将军,接连招待了几顿烧烤大餐,让他过足了中华饮食文化的瘾。

着饱嗝的黑衣大食特使怀揣着金银回国了,回国之后写下了大唐朝廷向哈里发阿拔斯交税的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可不知道自己的赏赐变成了黑衣大食的税收,他只看到了西域变得重新安静。而这一切,他都认为是封常清能干的结果,因此,对于封常清极为看重。特别是今天,安禄山兵锋正劲,军事经验丰富的封常清就成了李隆基最受欢迎的客人。

看到唐玄宗李隆基坐卧不安的样子,封常清安慰道:“臣请求立刻前往东都洛阳,开府库,募骁勇,扬鞭奋马,北渡黄河,相信用不了几天,定能将逆胡之首献于阙下!。”

封常清言辞恳切,充满了自信,因为这样的事他已经经历过,在怛罗斯之战后,在安西招募民众,组成了军队,稳定了局面,。但他忘了,中原不是安西,安西地处边陲,边帅实行寓兵于牧的政策,牧人们半兵半牧,拿起鞭子放牧,扛着刀枪上战场,上了战场就是战士。这里的人民多年享受着和平,性情散漫,没有战斗意志,上了战场,就是乌合之众,能有多大的作为,!

然而,封常清自以为是,唐玄宗李隆基同样没有明白其中的关节,闻言大喜,连声称赞:“好得很!”

几天后,唐玄宗李隆基下达诏令,撤销罪魁祸首安禄山的一切职务。解除封常清的安西节度使职务,任命其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即日赴洛阳募兵迎敌。

唐玄宗李隆基这个任命是很有意思的,相当于股票期权,是给封常清画的一张大饼。只要你有本事灭了安禄山这个反贼,那么,我也会足够大方,他的地盘就是你的了!

“富贵险中求。”对于封常清而言,这是人生申难得的机遇,如果能把握住这次机遇,那么迎来的将是仕途的飞越,然而,如果把握不住呢?

不过,封常清没有想那么多,他现在已经被虚妄的胜利迷住了眼睛,看到了胜利,而没有注意到巨大的风险。

封常清赶赴洛阳走马上任,但李隆基并没有就此安生,作为一个曾经的政治高手,他很清楚,在小卒过河以后,一定要安排一个隔山炮或拐子马。

被隔山炮或拐子马罩着的小卒就是一把利剑,否则,就是一头待宰的猪。

唐玄宗李隆基发布了一系列任命:朔方节度史安思顺调任户部尚书、安思顺之弟安元贞调任太仆卿、朔方右厢兵马使郭子仪出任朔方节度使、右羽林大将军王承业为太原尹、卫尉卿张介然为河南防御使、程千里为潞州长史。

做完了这一切,唐玄宗李隆基还不放心,任命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率步骑5万,进屯陕郡(治陕城,今河南三门峡市西);令朔方、河西、陇右等军镇,除留少数军队驻守防地外,其余部队全部内调。

在这个时刻,唐玄宗李隆基已经不顾一切了,为了对付安禄山的叛军,将防守国境线的军队整体撤离,边境门户大开,为野心勃勃的阿拉伯人和吐蕃人开了金光大道,当地弱小的汗国也茁壮成长,致使西域伊斯兰化,边境永无宁日。

唐玄宗李隆基任命的大元帅也透着玄机,因为按照皇储顺序,李琬排于太子李亨之后。按理说,这个征讨大元帅,应该非李亨莫属。李隆基如此做,非常不符合常理,因为按照宫廷惯例,如果皇帝不能亲征,太子出面为统帅,也是激励将士们的好办法。

但是,又出现了一个问题,一旦太子率军取胜,这就必然增加太子的政治砝码,这是唐玄宗李隆基不愿意看到的。实事求是地说,经过了这么些年的风花雪夜,李隆基已经老了。人一老,疑心就大,他很忌惮太子夺取皇位,于是任命李琬为大元帅,目的是制衡太子的势力。

正因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小算盘,荣王李琬被推到风口浪尖上。

李琬是唐玄宗李隆基第六个儿子,“素有雅称,风格秀整,时士庶冀琬有所成功。”然而,李琬辜负了人民的期望,不久即死于非命。

对于李琬之死,史家颇有非议,认为是太子李亨害死了亲弟弟。实事求是地说,按照利益分配原则,这个推理非常有道理。不过,太子李亨为人谨慎,甚至懦弱,很难想象他能干出这样的事儿,于是,这一切只是猜测,没有证据。

小人物的命运永远是依附于大人物身上的,李琬一死,作为副元帅,高仙芝的命运无疑出现了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