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室窗外的余晖
字体: 16 + -

第五章 初来乍到【下】

应该说对画室这样一个地方我并不陌生,但是第一天还是让我有些拘谨,二姨在驱车送我的路上给我大致介绍杨老师的 一些情况,那是一个雷厉风行,管理超级严格,说一不二的女人,她虽然开个人画室只有短短几年,但教出来的学生质量堪称一等一的上乘,我背着新买的画袋忐忑无比。

红色的小轿车穿行在太原拥挤不堪的道路上,穿过既熟悉又陌生的平阳路,南内环街,解放南路,最后是双塔西街,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比如半年之前来这个地方还没有那一栋大厦,如今已经拔地而起高高耸立,半年之前这里还没有公共自行车,如今橙色绿色的公共自行车已经蹿满大街小巷,比如原来的钉子户,后来的“耿拆拆”……妈妈和二姨陆续的对话有一搭没一搭,我看到车窗镜子反映着自己萧索的模糊脸影,又要遇见一批陌生的人和事然后被迫适应,接着熟悉产生一定的感情,最后被迫分离。米兰昆德拉说:“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无论如何,你甘愿与否,面对吧!

去画室后,见到传说中的杨老师,那是一个保养的极好的老太太,慈眉善目,说话却很有水准和分寸,她听过母亲简短的叙述后,平心静气的说:“说实话短短不到一个月让我把你们家孩子培训达到联考的要求实在不靠谱,建议不要这样,如果您真的决定这么做,我也会尊重你们的选择,并且全力以赴传授和指导孩子专业课程,与其他同学一视同仁!”妈妈感激不已,杨老师转头又笑着问我:“新同学,你又怎么看?”我不知如何作答,低声答:“无所谓”,没想到杨老师收起笑容,眉头一皱:“要学就好好学,要不学就趁早别作选择,无所谓是什么态度?”我唯唯诺诺:“嗯一定好好学”。

接下来妈妈和二姨与我道别,杨老师对我进行了一次简单的摸底考试,让我画了头像和速写,咳咳,头像从来没有学过,以前也只是在书上看到过,结果可想而知,杨老师看着我交上来的两幅作品,倒吸两口冷气:“速写还可以,素描简直是零基础啊,唉,没办法,慢慢来吧,这下你可得比别的同学多下一番功夫了!“我干笑不已,同时心里暗暗不服气,怎么说当年哥也是小学学过五年儿童画和简单素描 静物的人物,还获得过phe全国一等奖呢!

于是就这么安营扎寨了,画室的学长学姐们好奇的眼神不断打量着我,我只当没看见, 在靠近厨房的小角落低头专心画画,从早到晚,连头都不抬一下,所以给大家造成一种沉默寡言的性格,杨老师也很是欣赏,认为此状态可以当成典范。其实我只是闷骚好吧。早晨骑着二姨家的破旧小自行车吭哧吭哧蹬上四十分钟左右到达,中午为了节省时间在杨老师家楼下的小饭馆随便吃点,晚上九点放学塞上耳机继续蹬车回去,两三天也就渐渐适应。

而我逐渐有了新名字,大家跟随老师 喊我“新同学”,久而久之,大家喊习惯了,至于我本身的名字,已经不如和重要。

学画是枯燥无味的,但我却全情投入,这是一次机会,如果我把握好,提前比别人一年考上大学,那简直不要太爽啊。在同学面前也可以吹嘘一番!所以我的进步简直神速,杨老师都笑的合不拢嘴,一边叹息:“你要是早点来这里,肯定是画室里面的领头羊!”我一边讪笑:”哪里哪里!“一边擦汗,老师你别这样。老杨如二姨所说,骂起人来果然很凶很无情,不带脏字却很有打击力,平均每天发火一到七八次不等,画室的学哥学姐们默默挨批满脸无奈,可是杨老师从来没骂过我一次,所以,我认为这样会遭仇恨的……后来画室里的董帅这样调侃:”杨老师的话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由杨老师,以及一年后我在创意遇到的王老太来看,我大龙城(太原故称)的老婆婆都是很厉害的,轻易不要招惹,否则小心惹火上身。如果以此类推,我大龙城的女汉子肯定不少!

日子就这么波澜不惊的过着,渐渐的和画室不少同学熟悉并达成一片,大家放学一起骑单车回家,有说有笑。总之,一切看来都很好很棒,我的画画成绩蒸蒸日上,前途未知我却充满信心。非要说有什么特别一点的事情,那就是一个女孩,她笑起来两颊的酒窝时隐时现,头发上永远带着一只小巧可爱的蓝色蝴蝶发卡,秋水般明丽的双瞳,她出现在我无数个睡眼惺忪的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