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
字体: 16 + -

第五卷:不列颠战役 第七十三章:黑色方案的启动(二)

徐阳对于潜艇部队的投入是十分巨大的,因为他清楚海军需要依kao时间去建设,特别是海面船舰更是需要大量的时间才能够形成有效的战斗力,而不是建造出船只就是一种战斗力。

统帅部一直对登陆英伦三岛有些拿捏不定,原因是担心登陆部队成功登陆后被断掉补给,同时也是不太肯定航空部队能够在短期内取得制空权,以至于连空中补给都无法安排。

在徐阳的方案中,一定的风险还是必须冒的。 投放大约三十万的陆军到英伦三岛,假设真的成功登陆后一定会造成英国人的大部份恐慌,迫使丘吉尔不顾后果地调回散落世界各地的海军巩固本土安全。 那么怎么样才算是巩固了安全呢?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答案就在于必须获得制海权,切断已经登陆三岛的轴心国陆军。

也就是说,徐阳拿出三十万登陆部队作为诱饵,将英国皇家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利用有效的地形让潜艇部队进行一场游猎,同时航空兵部队的一些海航机和相对比较弱小的海面船舰也可以协同作战。

英吉利海峡并不是一个范围多么广的海域,徐阳已经将海上战场挑选好,大规模的舰队根本无法形成有效阵型,这样一来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海军劣势也将大部份减少。

潜艇部队一直被证明是一支十分关注的部队,他们取得地战果令人侧目。 在徐阳需要用潜艇部队来决定英伦三岛至关重要的一战时。 他本人和一些相关人员也不得不将注意力转到对于潜艇部队的关注上面来。

众所周知,德意志第三帝国海军潜艇部队的实质并不是外表上的义务兵部队,作为潜艇部队的指挥官,邓尼茨的手下从来不缺那些满怀热情想要成为海狼一员地水手。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造成地高失业率造就了大批失业者,德意志从而有机会招募到大批志愿者,海军方面甚至尤其注意招募那些有技术背景的新兵,譬如机械师或者冶金工人。 大战爆发之前。 海军征兵标准对新兵的年龄限制是17到23岁。 应征者们必须在登记表上详细填写个人情况,如:身高、体重、年龄、种族、政治信仰以及一些包括教育背景、技术能力、外语能力、运动素质在内的其他情况。 除了递交填写好的登记表以外。 还必须提供两张登记照片以及志愿证明,后者必须由警方提供以证明此人无犯罪前科,而且所提交资料完全属实。 此后不久,德意志海军的征兵标准还加上了必须是德意志国籍的限制。

如果上述审查得到通过,应征者们还必须填写一份问卷并接受当地医疗机构地身体检查,尤其是确保合格的新兵具有健康的牙齿,因为在今后的海军生涯里是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牙医的。

即便这一切都得以顺利通过。 审查也远未结束,新兵们还必须到当地的军事管理区登记处进行更严格的身体检查和书面审查。 这种严格的征兵制度直到战争开后才得到一定程度地放宽,许多并不具备一定技术背景的应征者也得以批准入伍。

在顺利通过资格审查后,训练才正式开始。 在nz执政的德意志,完成基本教育的适龄年轻人都将在德意志劳工局接受为期6个月的工程建设科目实习,这个机构在实质上已是一个准军事化组织。 完成实习的人就可以随时准备被应征入伍了。 接到入伍通知地新兵将会得到一个印有个人编号的军事通行证以证明德意志军人的身份,这将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有效,除非其所有者战死或退伍。

德意志人向来懂得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取得作战成功的潜艇及其指挥官都被大肆宣扬报道,潜艇作战王牌们的照片甚至被制成了明信片。 战争初期海上力量战局绝对优势的英国皇家海军在德意志潜艇面前丢尽颜面,这也使得德意志百姓们深受潜艇部队官兵的鼓舞。 德意志最有影响力的军事杂志《信号》和《德意志海军》经常将潜艇官兵地照片刊登出来,电影电视里也常有报道。 直到战争临近结束,还有人愿意加入潜艇部队,其号召力可见一斑。

通常人们会认为。 德意志海军地兵源多半来自德意志北部沿海城市或大型海港城市,如汉堡和基尔。 但实际上多半新兵来自德意志中部,如萨克森地区。 一个典型的新兵来自工人阶级,接受过基本教育。 很多潜艇部队官兵甚至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少数来自军人家庭。 被征召进海军服役者,得到地最高军阶是高级军士长,为此必须签定最少12年的服役合同,这比较适合那些志愿长期效力德意志海军并希望有所作为的新兵们。 随着战斗经历的不断增长,军阶可能得以不断提高,这也取决于士兵们在服役期间的表现和能力。

那些希望晋升军官的人必须面临更严格的训练。 服役合同将长达25年。 所需具备的身体素质、智力和心理素质也是要求最严格的。 基本军事训练结束后,候补军官们将陆续接受3个半月的初级航海训练、14个月的巡洋舰航海训练、1年的海军学院学习、6个月的专业技能训练以及最后一年的艇上实战训练以获取必要的作战经验和能力。 未来的艇长要学习鱼雷射击课程。 而对技术军官则按照对潜艇机电长的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

在军官训练结束后,己服役的那些潜艇还得进行一次彻底的试验性训练。 在实际训练中,都是以狼群战术打击假设的尽可能近似真实的有强大兵力护航的敌运输队,作为训练的**而结束的。

军官训练相当艰苦,尤其是大量的体能训练。 这也使得德意志海军潜艇部队军官的年龄结构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 在大战爆发初期,德意志海军潜艇军官的平均年龄是27岁,并随着战争进程的推进不断降低,这也是考虑到阵亡和补充。

战前,德意志海军每年征召13000人入伍,其中只有33的人能够通过潜艇部队的资格审查,这其中又只有60的人最终被潜艇部队接收。 到了1940年,海军每年征召42000人左右,大量的人员用来一些工作岗位上,比如占领区戍卫部队或者乡土自卫队的损失,邓尼茨的人员空缺却一直得不到真正补充所以到了战争中期,真正的潜艇义务兵越来越少了。

德意志海军对潜艇部队的建设和训练工作始于1933年,当时的训练机构是位于基尔的反潜技术学院。 表面上来看,这个机构象是为培养反潜防御专业人才而设,但实际上这就是德意志最早的潜艇学院。 学员在这里将接受一系列潜艇的设计与建造、潜艇作战专业理论、潜艇武器系统、柴/电推进系统理论以及逃生训练等科目的学习。

1935年,第一潜艇舰队成立,舰队中拥有u-7到u-12号潜艇(u-1到u-6号则作为训练艇隶属于位于诺伊斯市的潜艇学院),这些潜艇全部是ii型近岸潜艇,人称“独木舟”。 这样,潜艇学员们拥有了更多机会来对潜艇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实践。 1935到1937年间,潜艇学院的规模几乎扩大了一倍。 到了1939年大战爆发时则干脆单独成立了德意志海军潜艇训练舰队。

1940年4月,德意志海军潜艇训练舰队改编为第一潜艇训练舰队并在波罗的海建立了基地。 7个月以后又成立了第二潜艇训练舰队。 到大战结束时,德意志海军共拥有4支潜艇训练舰队。 在训练中,对潜艇尽量进行类似实战的下潜训练,以及各种干扰试验,如深水炸弹和航空炸弹的攻击,直到主机和升降舵在水下航行中完全失去作用为止。

在战争初期,潜艇部队的艇员都接受过长达6个月的潜艇作战训练,这比一般海军士兵基本训练要长的多。 但由于此后作战部队迫切的需要快速补充人员的损失,训练时间被大大缩短了,有时甚至减至两个月。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只是平均数。 有时因为紧急需要,有的新兵甚至未经必要训练就被临时抽调到一艘艇上,而有的新兵却需要时间更长的训练,直到战争结束前夕也是如此。 艇员的训练时间往往是由实际需要决定的。

根据种种数据表示,徐阳坚信德意志潜艇部队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战斗力最强,战果最辉煌的一支。 他本人也向邓尼茨多次了解潜艇部队的现状,而邓尼茨所给的答案是“良好”的肯定回复。

到目前为止,除了必要的潜艇,大部份潜艇都处于检修和休整状态。 也就是说,如果徐阳确定要执行计划的时候,潜艇部队可以在短时间内投入大量部队协同航空部队以及海面船舰进入紧急作战状态。

徐阳有理由相信,英吉利海峡一战将决定不列颠之战的胜负。 事实上如果没有那条海沟,英国人在绝对强势的德意志面前真的不算什么。 而他现在所需要的便是,在完善整个计划的同时与几位元帅们进行最详细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