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
字体: 16 + -

第五卷:不列颠战役 第六十章:前奏

统帅部特别作战处的这一次报告会其实就是一次全军的统计,毕竟早在三年前德意志就已经准备好作战计划,现在统计那些国家武装力量的审视意义多过于部署意义。

徐阳听取完海军的报告后,他总算结束沉默站了起来。

“元帅们,将军们。 早在1937年之前,我们为了复兴德意志就已经决定发动战争,那个时候我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世人瞩目的经济复苏,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似乎离德意志远去。 ”

“为了达到德意志复兴的目标,我们不在乎所谓的意识形态,与苏维埃加盟共和国签订了瓜分波兰的协议。 在那种态势下,我们不但夺回了一战时期被波兰抢夺的但泽,还征服波兰获得了几百万平方的土地和资源。 波兰人为他们所犯下的罪恶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我们对波兰发动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这点毫无疑问!那些不自量力的国家,丹麦、挪威、比利时、荷兰,当然还有法国!我们用军靴牢牢地将他们踩在了脚下!现在,我们将来面对一个祸乱欧洲长达数百年的国家。 为了欧洲,我们德意志有义务成为正义的化身,替所有欧洲人消灭她!而她就是英国!”

肮脏的政治,哪怕再怎么恶心的话语,在必要的时候总是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念叨。 或许是天性使然又或者是在寻找借口,无论是哪个国家或者个人想使用暴力。 他们都会标榜自己是正义的一方。

徐阳目前是德意志第三帝国以及轴心国地最高领袖,那么在决定发动战争之时,他也必然需要站出来在心腹乃至于世界人民面前说那些毫无营养却必需说的屁话。

全世界都知道以德意志第三帝国为首的轴心国在40年冬季必然会进攻不列颠,他们所在猜测的只不过是轴心国选择进攻的时间段以及进攻的方式。

会造成举世皆知的现状并不是德意志第三帝国地情报部门无能又或者是消息曝lou,而是在目前的国际态势下,法国投降之后轴心国在西线只剩下英国这个敌人。 那么德意志第三帝国不发动对首要大敌英国地战争,难道学意大利佬去打希腊或者南斯拉夫?

在意大利眼中希腊和南斯拉夫或许是很难对付的敌人。 但是地球人都知道意大利军队的没用,意大利佬打了半天没能攻打下来的希腊和南斯拉夫在德意志第三帝国面前根本算不上是敌人。 谁都知道希腊和南斯拉夫的军队在德意志第三帝国根本不堪一击。

作为刚刚被提拔为外交部长的里宾特洛普,他当然有必要出来为元首和各位元帅、将军们做一次简报。

可以说里宾特洛普有着很好的外交天赋,既是有外交天赋那么他地外交才能当然也毋庸置疑。 他为了这一次会议在莫斯科与莫洛托夫的谈判马上赶回柏林,借这一次简报也向元首和在座元帅、将军们汇报了关于莫斯科谈判的部份成果。

如果说环境会改变人,那么不但是徐阳变了,哪怕是德意志的各位元帅、将军们、政府官员……等等等都改变了。 他们在短短的几年内从“弱国”一员变成了“强国”一员,不但是在心态上还有面貌上都起到了很大的变化。

曾经。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意志失败后,德意志的外交一度陷入绝对的困境,那个时候地魏玛共和国外交部长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在艰苦的条件下一直在为德意志做努力。 因为魏玛共和国的弱小,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的外交处境十分艰难,不但要忍受“战胜国”外交官的藐视和无礼,甚至说话都要低声下气。 但是尽管环境艰难,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还是为德意志在外交方面上做出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贡献。

就目前而言,里宾特洛普背后有着一个战胜欧洲大半国家地“强国”。 他的外交环境好到难以想象。 里宾特洛普在英国担任外交大使期间,哪怕英国对德意志第三帝国怀着难以想象的敌意,他还是在英国得到一定的礼遇。 当然,英国人的礼遇当然是建立在德意志第三帝国是一个强国的基础。

在战争爆发后,里宾特洛普当然还是身处英伦三岛,他在战争没有爆发之前的公开身份是外交大使。 暗地里的身份则是盖世太保海外情报科的辅助员身份。 在里宾特洛普的掩护下,盖世太保海外情报科地特工展开了许多连他都不知道地情报工作。

战争爆发后,里宾特洛普作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外交官自然成了英国不管是明里还是暗地里地敌人。 英国人曾经试图扣押里宾特洛普,这种作为当然违反了国际公认的法律,原因是外交官有着外交豁免权,而这种相关规矩已经被履行了近三个世纪。 英国人扣押里宾特洛普的理由是他利用外交官的身份在执行间谍活动。

若是以前,英国就算不找理由就扣押德意志的外交官,那德意志就算再愤怒也不敢多说什么。

而现在,英国刚刚表达要扣押德意志外交官的意愿,在还没有做出任何实际行动时。 德意志没有什么反应。 不过苏维埃加盟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倒是先发出抗议。

当然,英国人做出要扣押德意志外交大使的举动只不过是在进行一次试探。 他们是在试探德意志第三帝国是不是真的想打登陆战。 同时试探决心有多大。 让英国人事先没有想到的是苏维埃加盟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会相续抗议。 而似乎英国人的确还没有从“世界老大”的身份转为现在的国际地位和价值,他们依然高傲得令人讨厌。

事实上苏维埃加盟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的抗议行为也出乎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意料,不过稍微以思考也大概明白两个国家为什么会那么做。 这不是讨好或者表达政治意愿,而是不愿意让英国破坏原有的外交环境和次序。

里宾特洛普在会议中就罗马尼亚与苏维埃加盟共和国的那次冲突做了详细的简报。 他说,按照苏维埃加盟共和国外交部和军事委员会给出的答案,乌克兰方面军与罗马尼亚的军事摩擦纯属误会,原因是一些苏维埃加盟共和国的“叛徒”试图用“战争”的手段摆拖所谓的“困境”。

简而言之,其实就是德意志自己的看法,那次军事冲突是因为斯大林的血腥清洗吓到了一部分乌克兰方面军的军官,所以才会出现那次军事冲突。 不过,无论是在外交场面还是暗地里,苏维埃加盟共和国都是极力掩盖清洗的事实,只找了一些无关痛痒的借口。

德意志第三帝国目前当然不希望与苏维埃加盟共和国产生什么不良的冲突,尚且不论那次冲突是试探还是示威,德意志都有必要进行短暂的隐忍,等待不列颠战役到了一个阶段再进行清算。

徐阳听完里宾特洛普的简报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十分清楚德意志的元帅、将军们乃至于公民对苏维埃加盟共和国都没有什么好印象。 他倒是不介意元帅和将军们对苏维埃加盟共和国表现出来的敌意,而这种敌意也正是他所希望的。

这一次冲突代表着很多政治意义,首先是苏维埃加盟共和国对德意志第三帝国支持芬兰表现不满,毕竟苏维埃加盟共和国对罗马尼亚政治妥协的前提是德意志第三帝国放弃对芬兰的支持,而德意志第三帝国从来都没有放弃对芬兰的支持。

其实更加值得徐阳关注的不是芬兰,而是这次军事冲突里面有没有英国谍报特工的影子。 或许更加明白的说,英国人因为轴心国大兵压进开始慌不择路地想“策反”苏维埃加盟共和国,按照“历史的轨迹”这种情况倒是极有可能发生,英国可是有着“霍乱欧洲”的老牌历史,每次英国有难都是转嫁到欧洲大陆,并且外交手段基本都得到成功。

徐阳的心思突然转到国内来,他一直以铁血治国而闻名,在他的授意下,一些暴力结构的火力从未停止,贪官污吏自然是不用说,全部去了该去的地方。 而一些历史上有名的,例如隐藏在德意志民间的“黑色乐队”以及高层“超级机密”两个英国情报组织先后被铲除。

但是,徐阳现在不得不思考了,既然英国能够在德意志弄出“黑色乐队”以及“超级机密”这么两个组织,谁能保证没有第二个、第三个乃至于更多?而似乎,历史上的第三帝国一度有希望获得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甚至有可能登陆英伦三岛,一直到发生某些原因才突然放弃对不列颠的征服,最后掉头对苏开战?

徐阳愣了愣神不自觉地打了个战栗,等待回过神来却是看见元帅和将军们有些疑惑地看着自己。

“我的元首,您前往前线视察的日程表需不需要做出改变?”

面对凯特尔的再次发问,徐阳终于知道他们为什么表现得疑惑。 原因正是为了配合对不列颠战役发动到达迷惑目的,他这个元首在某些时间段必需出现在应该出现的地方,不但是他这个元首,一些元帅、将军也都需要为整个“海狮计划”做出应有的服务,尽可能地完成对盟国情报部门的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