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之领主传奇
字体: 16 + -

第四十九章 狱中论政

    简雍带着荀彧和荀攸来到平原城牢狱。

    有焦触的令牌,加上郡丞有意无意的掩护,平原牢狱快成了白沙的第二个家了。

    前面一人年纪稍小,相貌堂堂,随时带着一丝有意无意的微笑;后面一人稍长,目光炯炯,右耳垂比左耳垂小了一半,行走之间左右四顾。前者荀彧,三国时期的内政高高手,后者荀攸,曹操最器重的军师之一。

    荀彧

    男

    十九岁

    职业:无

    武力:30

    智力:89

    政治:95

    技能:内政管理(大师级)、情报管理(大师级)

    特技:收服民心、教育

    荀攸

    男

    二十四岁

    职业:黄门侍郎

    武力:33

    智力:96

    政治:77

    技能:诡谋(大师级)、阵法(高级)

    特技:识破(较高几率识破地方计谋)、认道(野外不会迷路)

    “黄门侍郎”,隶属于少府的官员,又是皇帝的近侍,可以出入禁中,身份和地位比较特殊。汉朝时官员和地方豪强的子弟以任能经常见到皇帝的黄门侍郎为荣,毕竟时常在皇帝面前露脸,其实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道理。

    黄门侍郎不是宦官,小黄门才是宦官。

    荀彧自小聪慧,认为颍川乃四战之地,不顾家族反对,将本支迁往冀州,投靠冀州牧韩馥,可惜还没到达袁绍就计取邺城,之后荀彧认为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于是转投曹操。至于荀彧之死,有说病死的有说自杀的也有说曹操害死的,但不管怎样,荀彧作为三国时期曹氏一方谋臣的重要性是无人可取代的。

    荀攸在何进把持朝政时拜黄门侍郎,之后暗杀董卓未遂而入狱。董卓死后弃官归家,直到曹操迎汉献帝至许昌后才在曹操邀请下出任汝南太守,再转拜军师,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良策无数,58岁病死于讨伐孙权的路途中。荀攸和其他谋士不同,总是在背后悄悄出主意,于人前则少言寡语,不与人争,甚得曹操信任。有后人曾玩笑道:“领导最爱的下属,就是荀攸这种类型。”

    两个国宝啊!白沙恨不得扑上去亲上两口,可惜荀攸在朝廷有职位,招揽是暂时不可能的,要知道黄门侍郎尽管官职不高,但也不是小小的村长所能比的。正常情况下,岳沙村村长应该使劲的巴结黄门侍郎才对。

    “下官白沙见过荀大人。”白沙规规矩矩的参见荀攸。旁边的焦触自然认不得荀攸,也不知他的职位,拜也不是不拜也不是。

    “白村长,呵呵,何来的荀大人?”荀攸装傻回礼道。

    “荀大人乃黄门侍郎,下官理当行礼。”白沙文绉绉的说道,焦触却大吃一惊,眼前这个不起眼的人竟然是黄门侍郎!那可是天子脚下的营生!白沙的背景肯定不简单!焦触眼中白沙的神秘感刷刷继续上升。

    “哦?”荀攸大奇,道:“文书刚至,攸尚未到任。白村长如何得知?”

    “这个……”白沙支支吾吾,心中计较半天,最终说道:“下官师傅乃老聃圣人之后,下官胡乱学了几招观面看相之术。雕虫小技,不能登大雅之堂。”

    荀彧荀攸本来就对白沙感兴趣,这下子更是好奇。而焦触更是五味瓶翻到,心中乱得一塌糊涂。至于赛貂蝉,当然是一旁掩嘴偷笑。

    “原来白村长是圣人之徒,彧/攸失礼了。”

    “不敢当,不敢当。”白沙连忙摆手,先糊弄过去再说。

    “你们几位,是不是坐下来再聊啊?”赛貂蝉打趣道。荀彧荀攸自然不知道赛貂蝉的身份,不过赛貂蝉见过的市面在几人当中当属第一,认识朝中无数大官,举手挥洒间也自然无比。看在白沙的面上,荀彧荀攸也不会和赛貂蝉计较什么。

    “对,对,对,二位请坐。”白沙恍然,这次焦触非常主动的旁听了,他想听听白沙会说些什么。

    “白村长,你刚才说会观面看相之术,不妨帮我看看?”荀攸玩笑道。

    白沙装模作样弹指头抓头发,钻桌子扔板凳了胡搞瞎搞半天,道:“大人,看相之术,说准不准,不准也准。若是下官有冒犯之处,还请大人海涵。”

    “说说看。”荀攸不以为意。

    “吭。大人年方二十四,幼年丧父,十三岁尊祖父去世。当时尊祖父有个下属叫张权主动请求守墓。这张权正是害大人祖父之人。”荀攸大惊,这件事情就家族中都少有人知道,与他无亲无戚素不相识的白沙如何又知道?(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衢寤,乃推问,果杀人亡命。)

    “还有,大人的叔父荀衢在大人七八岁时曾酒醉误伤了大人的右耳。”(攸年七八岁,曾醉,误伤攸耳;而攸出入游戏,常避护不欲令衢见。衢后闻之,乃惊其夙智如此。)

    “先生异士也!”荀攸长身而起,深深一躬,白沙忙闪身让开,以示受用不起。

    二人重新入座之后,白沙正要继续背诵荀攸的事迹就被荀攸打断:“先生不用再说。今后的事公达不想预知,还请先生见谅。”

    白沙也正好借坡下驴,转看着荀彧,心想是不是也把他的事背诵一遍?

    荀彧见白沙看他,也微笑道:“兄长不想知道,文若也不想。若是将来之事了然于胸,人生还是什么乐趣?”

    “就是。天机不可泄。人生不能没有目标,至于能不能达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尽了力,问心无愧即可。”这一关白沙算过了,白沙担心焦触万一想知道他的故事白沙上哪儿找去?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即使《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加起来才不到两千人物,其中象焦触这种一笔带过的比比皆是。好在焦触正处于连番震惊当中,压根没想起这回事来。

    “问心无愧,问心无愧……好一个问心无愧!”荀攸正琢磨着去不去担任黄门侍郎这个位置。他喜欢的是刀枪剑戟,出谋划策,沙场建功。与其就任黄门侍郎混日子,不如在军中当个参谋,这才是问心无愧。

    “敢问先生,您的目标呢?”荀彧笑着问道,只是这笑容里包容的似乎有些戏谑。旁枝族人未过门的妾给人害死了,这个朝代这个时期,死一个人有什么奇怪的,再说又没过门而且还不是妻室,一封书信通知足矣,何必要专程派人上门告知。看书看得烦了,想四处走走,正巧那族人对此事并不在意,便自告奋勇的过来散散心。什么无量空间塔也是到岳沙村后才知道的,对他而言,这种玩意乃身外之物,不感兴趣。只是为了方便见白沙一面,才如此说罢了。

    “我的目标?”白沙笑了笑,笑容里带着惨然:“我有一个大目标一个小目标,二位想听哪一个?”

    “哥,都说来听听。”赛貂蝉感兴趣了,以前还没听过白沙讲什么人生目标呢,感觉好像他就是浑浑噩噩的混日子一般。

    “大目标,就是……”白沙站了起来,左右看了看,然后压低声音道:“封侯拜相,挥斥方遒,荡清宇内,重振大汉天威!”荀彧是坚定的保皇派,对汉室的忠诚使他情愿面对曹操的怒火而不妥协,所以白沙必须挂上朝廷。不然,如果改成“八方称臣”,荀彧铁定立马拂袖而去,甚至还帮白沙加上个“叛逆”的罪名。

    “呵呵,有志气!茶好!”荀彧喝了口茶,这茶是别人进贡给焦触。茶并不好,水也不好,茶具更是不好。

    “先生请坐。”荀攸见状插嘴道:“家叔就好这个。那先生的小目标又是什么?”

    “小目标?”白沙转转手中的杯子,半晌后低沉的回道:“活下去。”

    这个答案让所有的人都意想不到,活下去,多么简单的三个字,然而这三个字却成了白沙的目标?

    一时间无人说话,都静静的看着白沙,等着他的解释。

    “活下去,在这即将到来的乱世活下去,包括我,我的朋友,我的属下还有领地中所有拥护我爱护我的老百姓。当然还包括你。”白沙转头认真的看着赛貂蝉,这一刻他的眼睛无比明亮,深邃:“我只能说,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身边每一个人,让他们安安心心快快乐乐的过完这一辈子。”

    很简单的道理,很浅显的话语,却蕴含很深刻的意思。不过这里面有一部分只有白沙自己明白,那就是他是穿越人士,他知道历史的走向,知道趋利避害,即便因为他们八百人的蝴蝶效应干扰了真实的历史,他仍然有参考不是?

    但这对于另外四人则是完全不同的意思。对赛貂蝉,“包括你”那几个字仿佛天籁之音,意味着白沙哥哥对他的认同,至于是不是理解错误,她根本不朝那方面去想。赛貂蝉现在感觉很幸福,幸福到想向全天下人宣告。

    荀彧对自己的定位很准确,那就是主公背后的立柱。主公带着侄子荀攸为大汉南征北战,自己在后方为主公排忧解难。“活下去”三个字未尝不是对坐镇后方的臣子们最大的鞭策,因为要活下去的不仅仅是他们,还有他们下面的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老人,女人,孩子,还有伤残的军人。如果真的是乱世到来,能提前预测并且悲天悯人的提出“活下去”三个字的人,想必应该就是好主公。当然,必须是乱世。

    荀攸和焦触一个出谋划策一个冲锋陷阵,他们喜爱战争是因为战争能让他们激情释放,但是战争,就意味着死亡,意味着许许多多的死亡。特别是参加过剿匪战斗的焦触感觉更加强烈,麾下临死前的不甘心和土匪恶毒的眼神又一次浮现,没有人愿意去死。活下去,对于上了战场的将士们来说,特别是小兵来说,是渴求,是希翼。

    这两句话倒不是白沙忽悠,而是他心中本来就如此想,所以说得很自然,自然到对别人的震惊感到奇怪:“你们怎么啦?我说错了吗?”

    “吭,吭,吭,”率先反应过来的是荀攸,颇有深意的看了白沙一眼,说道:“先生大志,公达佩服。不过先生所言乱世,是不是有些过了?”荀家做官的不少,当大官的也有,如今社稷的变化自然看在眼里,荀攸不明白白沙一个小小的村长是怎么样看出来的,难道他真会未卜先知?

    “呵呵,古人有句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大汉自高祖开国到景帝,之后十六年纷争,光武帝重建,至今三百八十年有余。三百八十年,使社会矛盾不断积累,到今天逼近爆发的边缘……”

    “社会矛盾?”荀彧听见了一个新名词。

    “不错,是社会矛盾。”白沙振振有词的敲敲桌子:“任何制度的社会都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积压到一定程度势必会爆发,之后的结果有三,其一,重振旗鼓,如同当年光武帝;其二,改朝换代,如秦变汉;其三,改换制度,如周朝奴隶制改秦朝封建制。我们大汉王朝就是封建制帝国,其实质就是小部分人占据大部分土地,而大部分为生存不得不租用那小部分人的土地,甚至转化为佃户。”佃户的身份比奴隶高比平民低,他们没有土地没有生产资料,完全依附地主而生存。荀家就是大大的地主,而皇帝则是天下最大的地主。

    白沙停了停,等荀彧两叔侄消化一些后继续说道:“这一小部分上层人不思劳作,五谷不分,却享受奢侈荣华,相互攀比日盛,则必然须从土地捞取更多得价值,也就是财富,则穷人日穷,富人益富。当达到土地产出的极限之后,穷人将一无所有,这时候大家想想,穷人为了生存,他还能怎么办?要么饿死冻死,要么抢劫富人。抢劫,得手了则能生存下去,失手了也不过一个死字。反正都是一个死字,没准一搏反而活了呢?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生来就该受穷受苦,也没有任何一个人生来就想去当土匪强盗,那是他们为自己在争取生存的权利。生存的权利,是其他任何人不能剥夺的。”

    “一群强盗不可怕,十群强盗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全天下的穷人都来做强盗!那便是乱世的开始。如今的大汉帝国的税赋是多少,想必你们比我更清楚。就说我们小小的岳沙村,居然就出了征收四十年前的税的笑话。那么这些官在干什么?他们想干什么?他们这样做我们小老百姓能干什么?”

    “民不聊生,必揭竿而起。然朝廷兵马归属几大将军府,动用军队必须得到皇上的军符,调动不易。不说害怕掉了官帽而掩饰不报,就算地方官员将匪情层层上报,暂且不说这途中变化之数,等皇上见过奏疏召集群臣议定,择日出兵,等大军开至,黄花菜都凉了,近水也变成了远水。真正的近水反倒是各州郡之兵。”白沙看了看焦触,喝口茶继续道:“这州郡之兵其本意乃是打击盗匪,维持治安,护佑一方平安。少则数百,多则上千,最多也不超过两千之数。兵员良莠不齐,将领经验不足,对付小股蟊贼或者打打顺风仗还没有问题,一旦战事胶着,其势危矣。近水不足,等远水来至,则近水已然殆尽,即便剩余一二,也是残废。”

    荀攸蘸着茶水在桌上写了个“太”字,目视白沙。白沙点点头转看荀彧,荀彧正要开口,却被荀攸扯了一下衣角,心中顿时明白,伸手将手中茶泼在字上,桌上只剩一团清水而已。社稷安定与否,普通小老百姓并不是最关心,只要不饿不冷,哪怕天天“城头变幻大王旗”,饭照吃觉照睡,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住。也不是庙堂之上的达官显贵,只要有钱有权,官运亨通,社稷嘛,那是皇帝的。真正关心社稷安定的却是如荀氏家族这等地方豪强。官,有,不大;钱,有,不多。一旦乱世来临,受到冲击最大的正是他们。站好队伍选好主子,则家族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加官进爵不在话下;而一旦失势,则江河日下,家族岌岌可危,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就是这个意思。在没有看清楚形式之前,他们会四面出击,氏族各脉挑选自己心中的“明主”而侍之,就像诸葛亮三兄弟同时事从吴蜀魏一般。

    “先生请继续。”荀氏叔侄正襟危坐,再无散漫之意。

    “待朝廷兵马出动平定地方之后,必有有心人进谏改革军制,允许州郡自行招募统领军队,借口就是防范大乱再次发生。正所谓‘疏不如堵’,此事只需稍加斡旋,皇上必当应允,只在数量上予以限制。然而规矩是人定的,自然有漏洞存在,州郡私军数量大增。私军规模大了,地方需承担的军饷军粮必定增加,岁贡自然下降。地方大员权势见涨,拥兵自重,进而军阀割据,朝廷之命听调不听宣阳奉阴违,这才是真正的乱世伊始。乱世一起,诸侯乱战,自顾不暇,哪里还管得了朝廷和百姓;盗贼蜂拥四起,百姓流离失所;战场上流血漂杵,战场下易子而食。试问我等小民何以处之?”

    一席话听得荀彧叔侄二人汗流浃背,这些事情他们也有所耳闻,但是却没有去深思,没有站在普通百姓角度上去看问题。

    当最下层的百姓一无所有的时候,刀子必定伸向次一层的土豪,然后是荀家这种超级大家族。当自己活不下了的时候,自己又会怎么样?引颈就刎还是揭竿而起?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愚民愚民,就是再愚的民在生存危机时刻也会反抗,这反抗,就是捣乱社会,令社稷不稳。

    活下去,居然又回到了白沙刚才所说的那三个字上。

    静。非常静。

    除了神经大条的正陷入幸福漩涡的赛貂蝉外,都被这个社会问题所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