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
字体: 16 + -

第5章 第7-8节

第六章第1-2节

1、职业方向选择

如何在职业与兴趣爱好之间寻求平衡,是一门学问,也需要一定的机遇。

有人把兴趣爱好当成了职业,结果可能走向两个极端:或者把职业做成了事业,或者把兴趣的火苗一点点地扑灭,而且后者出现的概率奇高。

有人把职业培养成了兴趣爱好,结果也有两个:或者把兴趣爱好做成了事业,或者平平淡淡一辈子,当然是前者最有可能出现。但无论是哪一种,这个人都会过得很踏实。因为即使是后者,也只是因为他并不在意结果而已,能够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哪怕是一辈子,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也有人把职业与兴趣爱好分得很开,职业只是糊口,兴趣爱好则是心灵寄居之所。走在职业的康庄大道,眼睛瞟向四野迷人的花草山川,别有一番情趣。

无论是哪一种,没有谁不在乎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没有谁不想给它寻找一处合适的宜居之地。

福港小学的老师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可以很轻松地拥有这样的选择机会。

每个新入职的老师,不管是刚从学校毕业,还是已经混迹社会半辈子,只要他们进入这所学校,就将迎来一场心灵的洗礼。

那是一张表格,或者是一份调查问卷。表格上的内容很简单:“你有什么兴趣爱好,有什么特长,如果以兴趣爱好入职,你的第一志愿是什么?第二志愿又是什么?”不问年龄性别,也不问出身经历。表格上的内容也不简单,因为还有两项:“你的职业预期是什么?你对自己的职业要求有哪些?”

一张表格,一次问卷,却勾起了无数入职者的沉思。手中的笔提起又放下,放下又提起。似有千言万语,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如此这般,待到上交,已是多日之后,似乎比高考更为艰难。学校也不催促,只要在学校排课之前完成就没有任何问题。只要细心观察,大多数人的精神状态似乎隐隐有些不一样,眼中光芒流转,却又内敛深沉。显然是刚刚经历了一次蜕变。

表格是学校工作安排的重要依据。只要没有太大的冲突,学校总会尽力地给予大家小宇宙爆发的机会,即使这一次做不到,也会悄悄地记下,在下一次努力实现。

所以,如果你发现学政史专业的,却正儿八经地教起了数学;在中文专业打滚多年的,也像模像样地玩起了实验;以理化擅长的,偏偏带着学生在操场挥洒汗水……这时候,你千万不要奇怪,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因为这样的事情实在太过于普遍。如果你觉得学校过于儿戏,老师缺少了约束,也是极为偏颇的:最开始的一段日子里,表现也许并不怎么精彩,若干年后,散发出来的光芒或许会亮瞎你的双眼。

想想也是,以前所学,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最大的收获是精神与思想而非知识。拥有自学能力的我们,真要学习某些东西,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主动求知与被动求知的不同,曾是我们教育改革长期以来的研究重点。其中的成果适用于学生,也同样适用于老师。

以后,也还有机会,却没有这么容易。虽然有一定的阻力,却难不住内心坚定的人。而不容易,也恰恰教会了我们,人生需慎重,尤其是在关键的时候。既然作了选择,就应该坚持,绝不轻言放弃。

2、教研组

学校组织结构的设置是很值得商榷的,校长书记之下是诸如办公室、总务、教导、财务、工会、少先队之类,有的地方甚至还有教务处。估计是套用规模较大学校的设置,小学校是根本用不着这些东西的,如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岂不是人人有职,个个当官?一个十来名老师的小学校,真的需要那些多的管理人员吗?当然不是的,你管我,我管你,人人是管理,最后是没有人管理,什么也都管理不好。听说,有些规模大一些的学校,还借用了以前机关单位一正两副的模式,那可真是帽子满天飞,官比民还多。

因为校长是海选的结果,自然不需要讲究什么权利的平衡,因为选民自然会睁大了眼睛盯着,这可能比什么纪检监察更有效果——并不是否定他们的作用,正如牛刀小剪各有所长一样。如果校长没有如大家的意愿,真心实意地为大家工作,下次选举的时候可就有得他受的了。

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学校,东边一声咳嗽,西边不仅能听到,还能分辨出是哪位的功劳,校长还需要有一个专门服务于他的办公室?至于工会,完全就是一个摆设,倒也有过几任较真的主席为民办了一些实事,无非是向校长提点什么意见或者建议,亦或者调解小夫妻之间的争吵。其实,有什么想法完全可以大摇大摆地直接向校长提,转了一个弯,就如同隔着靴子抓痒,总令人意犹未尽啊!而总务、财务、少先队,的确是不可缺少的,只是总务与财务完全可以合二为一,少先队也可以由其他人兼任。对了,还有教导处,教导处本来是不可缺少的。正如老前辈所说,一个学校的核心,只有校长、总务、教务三大块:校长统筹,总务后勤,教学管理是教务。教导处有时候也是个摆设,因为下面要设教研组,它的职能完全可以分解下去,实际上也是如此。

福港小学有四个教研组,语言组、数学组、综合组、还有一个叫创业观摩组。语言组里又分两块:语文和英语。乡村学校的英语虽不如语文和数学那么受重视,却也是小看不得的,没办法,谁让英语是世界上最流通的语言呢。如果大胆猜测,地球上以后只有一种语言,那么极有可能就是英语了,这可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能够轻易改变的,事实就是如此啊。虽是不同的语言,学习方法却是极为雷同的:积累与诵读,余者几乎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两者即使有所区别,也像极了相邻守望的火车轨道——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数学组还包含了自然科学,可能是基于工具与应用的关系,把它们扯到了一起,大家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而综合组,准确地说是杂组,音、体、美、劳技、电脑等等都在这里。其实,许多老师并不是单纯地教某门学科,而是担任着二门或者多门学科的教学,分组也是一个大体的划分。正因为如此,彼此间便多了一份难得的自由,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教语文的去了杂组,搞音乐的却坐进了语文组,都早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情。根据大家的理解,我们早就应该进入学科融合的年代,还斤斤计较于旗帜分明地看待某一学科,早就应该被淘汰了。一个汽车修理工还得同时懂得机械、电路、化学、美术等等,分科教学只是为了更系统一些,却不能也无法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

对了,还有一个创业观摩组,这可是近几年的新兴产物,容后细说。

教研组的人,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走到了一起,也更容易融合。大家一起探讨怎么上课,一起憧憬兴趣爱好的走向,一起规划,一起努力,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

谁说职业便很无聊、很枯燥,它同样因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显得活力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