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第一仙
字体: 16 + -

第67章 文坛大盗

    作为太子伴读,陈礼还是比较尽职尽责的,他对于去东宫这件事情也可以说是比较热衷的。

    主要是能够学到很多的东西,能够学到那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这才是陈礼最在意的事情,这其实也就是陈礼往东宫跑很热情的原因。

    好在陈礼这个太子伴读也不是需要每天都在东宫,更不存在每天都需要‘上班’,陈礼觉得这样的‘劳逸结合’是很好的。

    至于说太子李承乾,这倒霉孩子显然没有这样的待遇。除了学习兵法之外,李承乾每天还需要学习一些儒学经典,这孩子虽然贵为太子,只是学习压力也是比较大的。

    当然陈礼不是每天都去东宫报道,也是因为李靖到底是兵部尚书,李靖还有很多的公务要处理,自然也就不存在每天都是在忙着教书育人了。

    李泰这个小胖子来了,兴致勃勃,“阿兄,我寻来了一副王献之的洛神赋。”

    “我对书法不感兴趣。”陈礼没好气说道,“对了,圣人好像不喜欢王献之。你有那功夫,还是去找王羲之的真迹吧。”

    李泰一瘪嘴,虽然他是备受宠爱的皇子,只是到底也就是九岁的孩子。哪怕这个年代的小孩早熟,只是李泰到底还是个孩子,现在忍住没哭出来算是好的了。

    李丽质眨巴着大眼睛,问道,“阿兄,为何不愿与阿兄、与我亲近?”

    看着这小萝莉,陈礼没好气的说道,“我好武,对字画不感兴趣,这叫没有共同话题!再说了,年龄有代沟。”

    也算是稍微熟悉一点了,所以陈礼才会对八岁的李丽质、九岁的李泰这样说。至于李承乾,现在是十岁。

    所以这也是陈礼先前劝着长孙皇后不要急着生孩子,看看她和李二有多恩爱,一个孩子接一个孩子的。这月子还没过,估计就已经又怀了孩子,铁打的身子也经不起啊,更何况长孙皇后的身体还不好。

    陈礼又想跑了,他已经和一群损友约好了要去听曲了。

    李丽质抓住陈礼的胳膊,喊道,“阿兄,不若你和我们说说外面的事情吧?我们平时很少出宫,我们也想知道外面的样子。”

    陈礼嗤笑,没好气的说道,“你们以前是在秦王府,那个时候可不是住在皇宫里。外面是什么样子,我还没搞清楚呢!”

    说完这些,陈礼拨开李丽质的手,“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李泰眼前一亮,半打趣半揶揄,小孩子藏不住心思,“阿兄,你居然还懂《孟子》?”

    陈礼一边朝着宫外走,一边得意洋洋,“那是!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我还知道孔子!”

    “阿兄若是想要学儒,还是多来宫里比较好。”李泰苦口婆心,他还是希望将这个另类的‘兄长’引上正道,“阿兄整日好武事,就是和程处默那些人学的。”

    陈礼这就不高兴了,纠正着说道,“青雀,你是皇子,不要......”

    忽然间陈礼闭嘴,有些话可以对李承乾说,不能对李泰说。因为李泰现在只是亲王,他看似有机会登上大宝,只是那也应该是李承乾被废之后。

    李丽质眼巴巴的看着陈礼,问道,“阿兄,你想说些什么?”

    “啊?”陈礼赶紧岔开话题,转移的毫无痕迹,“我想说呢,千万不要看不起人。孔子都说了,三人行,必有我师!”

    李泰没好气的说道,“我又不是不知道他们,整日舞刀弄枪、飞鹰走犬。阿兄跟着他们,都学会逛青楼、去勾栏了。”

    陈礼打了个摆子,因为李丽质居然一副泫然若泣,就好像陈礼是一个禽兽一般,就好像陈礼是一个渣男的样子。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陈礼继续岔开话题,我才不是禽兽,所以回忆着以前的课文,“你们呢,现在还小。”

    李泰和李丽质眼前一亮,激动问道,“阿兄,还有呢?”

    陈礼不懂,问答,“什么还有?”

    李丽质催促着说道,“阿兄,你刚才吟诵的佳句,出处在哪?”

    陈礼立刻拔腿就跑,出处是《师说》。只是韩愈现在还没有出生,很有可能韩愈的父亲都还没有出生。

    狗子和徐寿看到陈礼出宫,立刻迎了过来。而陈礼笑着翻身上马,他现在就是意气风发的纨绔子弟,直奔勾栏去听曲了。

    李泰和李丽质急了,陈礼可以出宫,但是他们没有宫符显然没办法出宫。这两个文艺儿童,现在匆匆赶往后宫,一定要让父皇、母后从那个可恶的兄长那里弄来佳作的出处。

    陈礼可没那个心思,李崇义马上就要成亲了。作为伴郎的陈礼还是有些小小的激动和期待,看看这个年代的高门大户是如何结婚的,这才是传统的婚礼。

    而且作为伴郎,陈礼也觉得他有必要在这个时候了解的更多一点。就算是帮不上太大的忙,但是也不能在这个时候拖后腿啊,这毕竟是一辈子只有一次的大事。

    虽然在唐代三妻四妾的事情也很正常,尤其是对李崇义这样的顶尖官二代来说,妻妾成群没什么好新鲜的。但是李崇义这一次是娶妻,这可是正妻,这可是一辈子只有一次的事情,而且是十分讲究的。

    凑热闹看一看,绝对没有坏处,这也是长长见识!

    在古代,婚礼是非常有讲究的。

    认为它对上以事奉宗庙祖先,对下以继承后世。所以许多繁文缛节就是为了突出婚礼的庄敬隆重,以强调婚礼的重要。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这是常见的六种礼仪。

    只不过魏晋南北朝时,太子娶太子妃的婚礼都没有请迎,自东汉到东晋时很多时都不依六礼成婚。

    李崇义显然没有那么高的地位,也因为他还没过门的妻子出自高门大户,所以对于这些也是比较讲究的。

    陈礼其实能参与的,也就是迎亲这一环,也是婚前礼仪的最后一步。双方父母同意这门婚事后,就可以开始迎亲了,把新娘迎接到宗祠大唐,由司仪主持开始拜堂成亲了。

    李崇义看着陈礼,认真问道,“游骑,可有好的催妆诗?”

    催妆诗,这也是很常见的。有的是新郎亲自唱,但是也有伴郎代劳。虽然在这个年代,也有一些现成的催妆诗,只不过李崇义还是想着能够在成亲的时候风光一下。

    陈礼仔细想了想,心里忍不住开始有些打鼓了。

    难道,我注定要成为文坛大盗?

    这边刚才无意说漏了嘴,《师说》可能会被人惦记。现在好了,还有催妆诗了,我居然要吟诗作对了!

    陈礼想了想,有些不确定的说道,“我会去后好好想想,过一两天给你答复。我这边的诗用得上就用,不过我觉得你还是找一个文人墨客,多备几首也没坏处。”

    李崇义笑着点头,他就是这么做的,“游骑,实不相瞒。我已经让人备了些催妆诗,只是担心不够用、担心那些诗词不让他们满意。游骑回去后还是多想想,给我准备几首催妆诗就好了。”

    唐诗三百首,我确实是背了一些,课本上也有不少。但是很多的,真的差不多就忘了。而且催妆诗,这题材被限定了,这要是想要找出来恰当的,还真的有些难度。

    但是好兄弟要结婚了,陈礼说什么也要帮帮忙。

    文坛大盗,说不定真的也就是这么稀里糊涂的当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