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贼水鬼
字体: 16 + -

21.紫烟登舟

    忽船体晃动,杯中酒撒,李运使脸有不快。一副将打扮者进,他抱拳行李。

    “大人。”

    李运使一脸不耐烦地摆了下手。

    “说吧。”

    “江心停了三船,挂江陵水军旗号,为首副将打扮,挥旗语,要求停船,小人不敢造次,故命人先停船,还请大人定夺。”

    江陵水军?李运使听之,一皱眉,他右手托腮,思量了一下,对副官说道。

    “让他上来,看他怎么说。”

    副将退下后,师爷行礼。

    “大人,兵部与三司素无瓜葛,这江陵水军怎会在此?”

    李运使冷笑一声。

    “不知。我平素最厌与莽夫为伍,在这舟上与这些武夫待着够恼人的,这八竿子打不着的江陵水师又跑来坏我的雅兴。”说罢,他站起身,对师爷说道。

    “我也坐久了,你与我去船头,我倒要听听这位拦船副将有何说辞。”

    两人一前一后出了船中央指挥楼,往来兵士见之,纷纷行礼。

    李斯鸣对此极不耐烦。他带着师爷走至船头空地,刚站定,一身着轻甲年轻军将,几步近前,行了一大礼。

    船上穿朝服者,行大礼。

    韩莲生的嘱咐,杨清记得清楚。他刚登船就见一官员穿着朝服出了指挥室,他也顾不上迎接他的副将,直接跑过去见礼,迎接杨清的副官在他身后跟着。

    “江陵水军正五品王将军账下,六品副尉杨清,拜见大人。”

    这官话杨清念了数遍,早烂熟于心,说得煞有介事,让人不得不信。

    李运使听杨清的话,脸色微变。这一营副手亲自前来,事必不小。想至此处,他摆了摆手。

    “杨副尉,不必多礼。在下李斯鸣,此次的运使。不知你此次前来,所谓何事?”

    “多谢李大人。”杨清礼毕,站直说道,“昨夜一票贼匪袭了我水师主营。”

    李运使听之,一惊,他问道。

    “损失可严重?可有人员伤亡?”

    “劳大人费心了,人员无损,仅仅损了些军需,局势已稳。”

    “如此甚好。”

    杨清继续说着来因。

    “匪寇来势汹汹,我与我家将军新至,人生地不熟便通报了江陵刘知府,商议联合剿匪。不敢巧,赶上大人您过江陵。这漕运事重,刘大人谨慎起见,不留船队过夜,请大人换防后,赶赶时辰,到潭州歇脚。”

    “哼,区区匪寇,竟让一州大员慌张至此。”李运使摇了摇头,“他刘大人小心得过头了吧。”

    杨清陪着笑。

    “刘大人有他的考量。大人有所不知,这匪寇怕是温琦的旧部,不能怠慢。”

    “温琦?”李运使念叨了一句,问道,“他是何人?”

    “据刘大人言,以温,温琦为首的贼匪在这江上盘踞多年,颇有势力,应小心为上。”

    差点说错,杨清额头微微冒汗,他悄悄观察了下李运使的脸色,发现他脸色无变,顿觉安心。

    “他说得倒也有理。”李运使答道,“那杨副尉此行前是为了换防?”

    “正是。”杨清点头,他接着解释道,“刘大人剿匪需船工,人手吃紧,此次换防船工由我部出。事出紧急,也合朝规。”说着,他掏出官文递给李运使,“大人请见,这是刘大人所书官文。”

    李运使拿过,瞄了一眼,看到官印无误后,就合上,随后给了身后的师爷。

    杨清看状,心中窃喜。这人果如韩先生所言,是个草包。

    “那就换吧。”李运使懒洋洋地随口说了一句,“你带了多少人?”

    “四十人。”

    李运使听后一皱眉。

    “这人也太少了吧。”

    “只腾出了这么多人手,大人勿怪。”杨清解释道,“这四十人只是船工,且只换两船,剩余三十由潭州地方出。刘大人已写了手书给了潭州通判。”

    “真麻烦。”李运使小声抱怨了一句,他扭头问道师爷,“这到潭州需几个时辰?”

    “回大人,三个多时辰。”

    李运使一听,眉头紧锁,脸拉了下来。

    杨清一看他脸色不悦,笑曰。

    “大人,因地方琐事,辛苦了大人,刘大人很是抱歉,特命下官给大人带了一份薄礼。”

    “什么薄礼?”

    “大人稍等。”杨清走到船侧,三击掌。

    掌音声落,琵琶声起。江上风波静,两船距离又近,这战舰上的众人听了个真切。

    一时间,船上再无人动,江上再无他音。琵琶声至,耳皆被捕。

    杨清不通乐理,听不出门道,只觉好听,他瞄了一眼李运使,见那李运使神情痴醉,他暗自窃喜,此事已成。

    紫烟此举只为炫技,一曲《六幺》掐头去尾,只奏了两个花拍,便停了。

    这兴致来了,岂是那么容易消的?

    这李运使听得正酣,音一落,顿觉失落。他下意识地往琵琶声传来的那侧走了几步。

    师爷一看形势,提醒了一句。

    “大人。”

    李运史一下晃过神来,他站住,整了下朝服,又拿起了官架子。

    杨清看着暗笑。他满脸赔笑,再施一礼。

    “李大人,刘大人特意去浣纱楼求紫烟姑娘挪步至此.....”

    李运使听到名字后一愣,杨清话未说完,他便急不可待问道。

    “你说何人?”

    “浣纱楼紫烟姑娘。”杨清答道。

    李斯鸣转回身,看了眼师爷,师爷会意地点了下头。

    坊间言怕是不虚,这技法就配得上花魁二字,李斯鸣心中窃喜。

    “大人,不知紫烟姑娘可有幸登船?”杨清问道。

    “快请,快请。”李斯鸣赶忙说道。

    杨清心中大喜,他再击掌,示意安排登船,撑船兄弟得了讯号,点头,进舱中禀报。趁这段准备的空当,杨清与李运使寒暄了几句。

    “不知刘大人这礼物,大人可满意?”

    “满意,满意。我李某人何德何能,竟得刘大人如此费心。”

    杨清摇头。

    “此次大营失火怎么说也是我家将军失策,也怪刘大人平日疏于防备,害得大人您多奔波了,是该意思下的。大人到了潭州可放心歇息一日。明日,刘大人和我家将军会在潭州与大人相见,另有孝敬奉上。”

    李斯鸣一听,大悦。

    “如此甚好。”

    “这薄礼若得了大人的意,还望大人在京城贵人面前帮着说下我家将军和刘大人的好话。这话那二位大人不好明言,大人见谅。不图别的,只图此次失策能大事化小。”

    “好说,好说,这都好说。”李运使打了保票,“我记下了,我在东京城里有些贵友,朝上说的上话,这匪寇神出鬼没,一时没防备,不算大过,麻烦杨都尉转告两位大人,官家面前自会有人替二人美言。”

    杨清又施了一大礼。

    “我先替两位大人谢过李大人了。”

    李运使一摆手。

    “举手之劳而已。”

    两人正说着,紫烟已登船了。她轻纱遮面,抱琵琶碎步缓行,两小生一人抱琴一人持萧一前一后跟在她身后。

    李斯鸣本能地扫了两小生一眼,注意到两人相貌后,又多看了两眼。

    这二人长得的确出众,眉眼相似,却各具特色。

    抱琴的白衣小生,年纪稍大,稚气未脱,举止间透着一股子傲气。他嘴角,眉梢挂着笑意,却没分毫热情,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势。

    持萧的黑衣小生,年岁尚小,童容未退,眉宇上挂着三四分英气。他举手,投足干净利落,虽面无表情,却无孤高之感,让人备觉亲近。

    李斯鸣暗叹,这佳人带着的童子都这么不一般,这江陵果人杰地灵。他打量完两小生后,就把目光全放这紫衣丽人身上了。

    这紫烟似过了碧玉之年,但未及桃李之岁。轻纱照面,看不全花容,引人无限遐想,增了丝丝神秘。柳叶弯眉下,一双杏目,若盈盈情泉。今日她这乌发像是随意梳的,只简单拢了一下,单别了一只蝶形玉簪,透着几分慵懒。这紫衫,料绝佳,却无刺绣。自古丽人多配饰,紫烟走起步来却无环佩叮当之声。

    她虽有耳洞,却未见环饰。只在纤纤右腕上带了一白玉环,在腰间挂了一莲型青玉佩,从头到脚,饰不过三。

    李斯鸣看之微微摇头,暗自思量。

    这紫烟是风姿丽人?她更似出尘修士。他瞬间也明了,江陵人推崇这女子有慕才之意。

    紫烟与卓昭卓尚三人走至李运使身边,三人行礼。

    “草民韩氏女紫烟,韩氏谢卓昭,颜氏谢卓尚拜见大人。”

    “紫烟姑娘不必多礼,起身。”

    “谢大人。”

    “你们两人也起来吧。”

    “谢大人。”两兄弟异口同声。

    “你们两人兄弟?”李运使问道。

    “回大人。”谢卓昭双手抱拳行礼,答道,“一母所生。”

    “怎进了两家?”

    “大人有所不知,我父辈谢家家主与韩,颜两家交好,有换子之约,故我与我弟卓尚进了两家。”

    “原来如此。”李运使得了缘由,不再深问。

    “赴潭州一路下官欲求姑娘同行,不知姑娘可愿意?”

    紫烟并没言语。李斯鸣看紫烟似有为难之色,连忙说道。

    “姑娘休要犯难,李某人但求一曲。姑娘将刚才曲目奏完即可。”

    紫烟听罢,松了口。

    “既如此,小女子愿同行,求大人照拂。”

    李斯鸣大喜过望。他连忙命师爷下去安排,拉着紫烟就要回指挥室走。

    杨清一看,赶忙行礼,他问道。

    “大人,这换防.....”

    李运使一脸不耐烦地指了指迎接杨清的副官。

    “杨都尉与他安排即可。”

    “遵命。”

    杨清领命,心中大喜。诸事皆如韩先生所料。

    一切就绪,只待入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