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宋
字体: 16 + -

第一百九十四章 兄友妹恭

    李元昊其人,虽然有不小的心理缺陷,但作为西夏开国之君,军事上先后击败辽宋进攻,外交上在辽宋夹缝间左右逢源,政治上铲除卫慕、野利两大外戚家族,不失为一代雄主。

    若他是欧洲人,怕是少不得一个“大帝”称号,可惜放到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就是个帝中弟了。

    帝中弟李元昊的故事结束了,可西夏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无论李谅祚真的是李元昊的儿子,或是他的遗腹子,又或是没藏讹庞李代桃僵的没藏氏骨肉,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经成为西夏皇帝,虽然他还不到一岁。

    那么问题来了,话都不会说的婴儿如何当皇帝?

    几百年后的高拱有一句名言——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

    此时的西夏大臣们并没有同样的疑虑。

    因为按照西夏的光荣传统,皇帝年富力强之时后族尚且可以争权,今皇帝暗弱,自然是没藏家族掌握大权。

    之前说过,李谅祚的身份是存疑的,他有很大可能不是李元昊的种,而是没藏家族的后代。

    但要知道一点,一个人的身份并不是自己决定的,而是由别人赋予的。

    如果说没藏讹庞真的当了黄歇,那他的背后也没有李园。

    当西夏权臣们需要一个年幼的皇帝帮自己分上一个皇帝留下的蛋糕时,他的血统已经不重要了。

    大家已经决定了,今后由你来当李谅祚。

    在李元昊尸体前跟没藏讹庞骂街的诺移赏都等人也分到了自己的蛋糕,皆大欢喜。

    除了身份不明的小皇帝李谅祚。

    当然,他也没什么伤心或是失望的感觉,因为他还不到一岁,感受不到成年人的欢喜。

    哦不,除了小皇帝李谅祚之外,还有一个人也不高兴。

    没藏讹庞有那么一段时间是欣喜若狂的,他志得意满地宣布——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元昊已死,西夏下一任话事人,就是……

    “没错,正是在下。”

    当没藏讹庞无声地宣布自己将要成为西夏大boss时,一个声音打断了他的美梦,而这个声音对他来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没藏氏。

    哦不,现在是皇太后了。

    没藏讹庞是一个好的阴谋家,但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

    他可以策划一个几乎完美的犯罪,但在分赃时,却没有给自己留下最大的一份。

    也许直到他意识到自己失败的一瞬间,才知道为什么其他权臣这么容易就同意李谅祚继位。

    因为大家都没把他放在眼里,从一开始,直到那个不明身份的孩子,他的行动就一直是在为他人做嫁衣,李元昊的政治遗产,被自己的妹妹窃取了。

    太后摄政,二十岁出头的没藏氏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超过了她的婆婆卫慕氏和她的前辈野利氏,到达了权力的巅峰。

    诺移赏都等人掌兵权,而没藏讹庞自己,依然是那个吉祥物般的国相。

    不过没关系,小人报仇,十年不晚。

    没藏太后其人,在个人生活上可能比较开放,但她在后李元昊时代的政治主张上,确是十分保守的。

    十分保守,翻译成人话就是到处装孙子。

    李元昊死前,西夏正与宋交战。

    元昊死,仁宗遣使祭奠,并册封李谅祚为夏主。

    没藏太后欣然接受,两国息兵停战,夏向宋称臣,遣使回礼,两国互市。

    除了政治上认爹之外,在文化上也友好交流,大概得益于那几年的寺庙生活,虽说六根不净,但还是得到一些熏陶的,仁宗赐《大藏经》,没藏太后修承天寺后将其供于内。

    由于宋与西夏没什么深仇大恨,所以好说话,但另一位邻居辽国就没这么容易蒙混过关了。

    这话要从帝中帝李元昊之死的五年前说起。

    其实没藏太后向宋称臣,已经不是西夏的第一次了。

    事实上到处喊爹是李元昊家族的传统,但这个故事不涉及李元昊他爹李德明,就不往上数了。

    那年,宋辽交好,辽兴宗耶律宗真不支持李元昊攻宋,所以他有小脾气了,竟狗胆包天煽动辽国党项族叛逃,辽兴宗大怒,双方撕破脸。

    李元昊心里也是有点数的,惹了辽国,自然要跟宋装孙子,所以上表称臣,接受宋的册封和岁赐。

    毕竟口头喊爹不花钱,李元昊觉得自己喊声爹就能赚钱,心中还很欢喜。

    这种没诚意的儿子,宋内部当然有人不满,蔡襄富弼等人便觉得不该答应。

    但投降派是任何时候都不少的,当时的投降派大佬是中书门下平章事晏殊,没错,就是“一曲新词酒一杯”那位晏殊,他们的推动再加上仁宗本人厌战,几乎是无条件答应了元昊的要求。

    其实这种想法可以理解,毕竟西夏那偏僻的地方跟燕云不一样,就算打下来也是赔本生意,不划算。

    辽国内党项族叛乱,这种事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人家辽国内政,你西夏无权干涉。

    但这事儿本来就是李元昊煽动的,他觉得煽动辽国党项人叛徒不过瘾,竟然在辽国镇压叛乱时派兵支援辽国党项人,顺手杀了辽国领兵将领。

    辽兴宗怒了,御驾亲征。

    过程就不细讲了,大体就是辽军一路高歌猛进,打胜了几仗,李元昊且战且退坚壁清野,诱使辽军深入,然后全力反击,大败辽军。

    但有一个小插曲需要讲一讲。

    史载黄帝时伶伦造音乐后称乐官为伶官,后来将以演戏为生的艺人都算进来,统称为伶人

    伶官,也就是在宫中授有官制的伶人,历朝历代都有不少,但记载在《辽史》中的只有一位。

    他叫罗衣轻,辽兴宗兵败逃亡,生怕被西夏兵追上,罗衣轻拦住溃兵,跟他们开玩笑说道:“先看看鼻子还在不在?”

    前面说过,被李元昊抓住的辽国俘虏通常会被割掉鼻子,

    辽兴宗听到后大怒,命人用绳子将他绑在帐后要杀他。

    辽太子跟罗衣轻有些交情,此时想把这事混过去,开玩笑说:“打诨的不是黄旛绰。”

    黄旛绰是唐朝著名乐师,以风趣口才好著称,曾劝说唐玄宗不要信任安禄山,而是应该多亲近自己的儿子。

    太子给了台阶,罗衣轻却不肯低头,回道:“带兵的也不是唐太宗。”

    辽兴宗怒极反乐,知道自己是因兵败迁怒于罗衣轻,所以放了他。

    总之这场仗辽国输了,皇帝亲征大败,奇耻大辱,换谁忍得了?

    那年二十八,亲征西夏

    逃跑如喽啰

    那时候我含泪发誓

    元昊必须跪拜我

    ……

    耶律宗真并没有等到自己亲手报仇,让李元昊跪下叫爸爸的那天,他等到的是李元昊的死讯,和西夏让一个婴儿继位的消息。

    咦……欺负孤儿寡母这种事……好像很爽啊!

    李元昊死后第二年,辽兴宗再次亲征西夏,这次一路高歌猛进畅通无阻,大军直接打到西夏国都兴庆城下,抢了个痛快,五年前的损失不仅全补回来了,还赚了不少。

    此次的俘虏中有一位值得一提,就是李元昊和李宁令哥二位的妻子,没移氏。

    西夏举国上下都吓坏了,决定使出看家本领——喊爹。

    没移太后多次遣使向辽称臣。

    耶律宗真表示——你不是很强吗?你想打就打,不想打就不打,那我岂不是很没面子?

    总之西夏单方面喊爹,辽国却不认这个儿子。

    一边是屯兵边境剑拔弩张,一边是西夏不停向辽国喊爹送礼。

    后李元昊时代的前几年,除了被辽人抢了一圈之外,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平静的。

    前面为什么说没藏讹庞这个国相只是个吉祥物?

    因为他实在是太窝囊了。

    在太后没藏氏带着儿子向宋辽双方喊爹之时,这位老哥忙着圈地,确切地说是向宋要地盘,古渭州地,也就是甘肃平凉附近。

    他很有礼貌,并没有粗暴地派兵强占。

    他选择写信要地盘。

    仁宗派人去划定边界,不给。

    两个月后,他先后围攻德顺军,环州、庆州。

    一个都没攻下来。

    这位吉祥物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宋至和二年,西夏福圣承道三年,重熙二十四年、清宁元年。

    哎?为什么这一年辽国有两个年号?

    答案是那位记仇的辽兴宗耶律宗真永远地离开了他心爱的大辽。

    他的下一任要着重提一下,也就是劝他不要杀罗衣轻的那位太子,他在历史上的名气并不大,但后世有无数人听过他的大名。

    他就是丐帮帮主,神技降龙十八掌拥有者,大理皇帝段誉、西夏驸马虚竹共同的结拜大哥,雁门惨案幸存者,南院大王——萧峰……

    的义兄——耶律洪基。

    这位辽国皇帝并不像查包衣所说想侵略宋朝,被萧峰阻止,这位仁兄一生亲宋,颇好汉文化。

    但千万不要因此就认为他个明君,如果用一个例子来类比的话,最贴切的就是——辽徽宗。

    这位老兄很有才,但不辨忠奸,还是个和平爱好者。

    最重要的是,女真就是在耶律洪基统治时期崛起,所以他又被称为辽国的掘墓人。

    苏辙对他有个评价——在位既久,颇知利害。与朝廷和好念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作为一位大才子,说话还是很含蓄的,翻译咱们老百姓的话来说,耶律洪基这货就是个八百斤寿桃——大号废物点心。

    而与之相反的是,跟耶律洪基同时期的神宗、哲宗爷俩一个比一个有追求,不仅在政治上寻求变法,军事上也是到处惹事。

    尤其是哲宗,发动河湟之役,收青塘,两次平夏城之战打光了西夏的家底,为徽宗收复横山打下基础,西夏只剩最后一口气,若不是靖康之变……

    总之,萧峰阻止耶律洪基南征,救的绝对是耶律洪基的命。

    说了这些,意思就是——李元昊死的时候西夏被趁虚而入,现在耶律宗真死了,西夏虽然无力攻辽,但两国剑拔弩张的关系总算缓和了。

    在辽兴宗死前几个月,没藏讹庞终于做了些大动作。

    他派自己的家丁去麟州西北的屈野河边开垦土地,此地本是两国争议领土,西夏称臣后,归于宋方。

    宋军一方要求他停止侵犯大宋领土主权的行为,他非常无赖地采取“迫之则格斗,缓之则就耕”的战术,来的人少就打群架,来的人多就跑路,好好说话就装聋。

    对这种无赖,宋方毫无办法,把状告倒了没藏太后那里。

    没藏太后派了个叫李守贵的幸臣去调查情况,这位老哥在前文中出现过,就是在没藏太后上一任丈夫野利遇乞被杀时,在为她提供温暖的野利家管家。

    李元昊死时,没藏太后才二十出头,要解决生理需求,自然就想到了这位老情人。

    李守贵调查发现没藏讹诈庞的确越界了,没藏太后责令他归还土地。

    没藏讹庞心里是很不平衡的。

    他曾经有那么一瞬间决定自己将成为西夏新的话事人,最终却不得不在自己一手扶上位的妹妹面前低头,仅仅只是占了点地盘就要挨骂。

    这巨大的落差,窝囊啊……窝囊透了……

    第二年十月,没藏太后死了。

    怎么死的?这恐怕是个永久的谜团,《宋史》只有短短九个字——嘉祐元年,母没藏氏薨。

    史学界有三个说法。

    第一个说法来自《西夏书事》,是最不可信的一个。

    说没藏太后除了李守贵之外,还有一个情夫,李元昊的侍卫多吃己,在李元昊死后被没藏太后选为近侍。李守贵吃醋,在没藏太后打猎夜归的路上,埋伏下数十蕃骑兵,杀死了没藏太后和多吃己。

    这相当于张易之因为武则天同时还有张昌宗这个面首,因为吃醋而找人把二人杀了。

    这个说法在夜深人静时拿卷卫生纸健身还可以,可信性……略微大于零吧。

    第二个说法可信性就很高了,当时没藏太后去处理没藏讹庞私自开垦宋方土地,破坏两国邦交之事,没藏讹庞害怕被治罪,再加上这些年没能当上话事人的失落,新仇旧恨涌上心头,狗急跳墙派人刺杀了前来处理自己的妹妹,然后把黑锅甩给李守贵多吃己二人,杀人灭口。

    这个说法是站得住脚的,犯罪动机充,分犯罪条件成熟,前后逻辑自洽,可行性很高。

    但还有第三个说法,就比较有意思了,也许时年九(八)周岁的皇帝陛下继承了自己家族弑父杀母的优良传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