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 恍若隔世
“哦,竟是个和尚!”
郑鸣大感意外,“可还荤素不忌……倒也着实有些意思!”
“是了,这和尚虽然俗姓郝字,脾气却是一点不好,加之身材胖大,因此众人口滑,平日专叫他为郝和尚,专以挖苦,时日一久,竟而无人知他本名了。”
提起此人,唐雷忽然有些兴奋,“不过,这位郝和尚对于吃喝一门最是精明,且不说一口炒瓢能够翻出许多花样,便是酿酒酿醋也是一把好手,因此便被大伙一起抬举,发往饭堂当了大师傅,只是若非年节贵宾,这位郝和尚便从不动手,不过今日这四碟小菜嘛,倒是出自郝和尚之手。”
“如此说来,这位郝和尚倒是个趣人!”
郑鸣又被勾起兴致,心道这支流落海外的小小潜军之中,竟也藏龙卧虎,这才尽是匆匆一瞥,木工大家、制瓷高手、庖厨名师便已接连露头,真不知以后还会见到何等人物。
只是此时天色已晚,郑鸣便打消了要请郝和尚前来一见的念头,转而埋头吃饭。
饭罢,早有婢女重新送上热茶。
刚抿一口,郑鸣忽闻对面传来一声轻咳,郑鸣会意,抬头看向洪度年。
“圣使……”洪度年欲言又止。
“何事?洪总管但说无妨!”郑鸣说道。
“是!”洪度年说完,立时看向唐雷一眼,唐雷会意,立马起身出门,又将议事厅大门牢牢关紧,转而守在门外。
这时,洪度年方才轻声说道,“圣使莫非不知圣旨中那枚铜钥作何用途?”
“本钦差启程之前,万岁只是耳提面命整军备战与积累粮饷之事,这枚铜钥却是只字未提!”郑鸣本要推说自己知道,却又生恐露出马脚,于是决定以退为进,“洪总管可是知道?”
“老朽略知一二,若蒙圣使允准,还请将铜钥交于老朽试上一试。”洪总管一面说话,一面将目光投向那个楠木匣子。
郑鸣再不多说,走过去,将匣子打开,取出圣旨,交到洪度年手中。
洪度年再次双膝跪地,将圣旨接过之后,先是面北再拜,叩了三叩,方才重新站起身来,将圣旨捧到桌案上,轻轻放下,手指轻摸卷轴,一待找到那处卡簧机关,便即按下。
咔吧一声传来,卷轴洞开,斜向一倾,那枚铜钥连同包裹的丝绸便一起露了出来。
随后,洪度年手持铜钥,走向条案中央那樽镇海石,先用力将镇海石挪开一道缝,随即掀起那副画卷,在墙面上摸索一阵之后,便猛地一抠,一块方方正正的石面轻轻落入手中,两个圆形小孔随之露了出来!
洪度年先将那枚圣旨中取出的铜钥插入右面那个小孔之中,又从怀里套出另一枚几乎一模一样的铜钥,插入进去,随即双手同时发力,拧动铜钥。
只听咯吱吱响声连续传来,郑鸣心下生疑,赶忙循声查看,却见屏风后面的左面墙壁忽然洞开一道口子,现出一间密室来!
郑鸣绝未想到,这间人来人往的议事厅内竟还藏有这等机关密室,看来这伙潜军后裔真把灯下黑的原理用到家了!
暗忖之间,郑鸣迈步走向那间密室,可还不等走到近前,一股霉味已然扑鼻而至,这个密室看似从未打开过。
此时,洪度年早已点亮一盏纱灯,颤巍巍走来,将纱灯交到郑鸣手中。
郑鸣有意邀请洪度年一起进去,洪度年却是连道不敢,声言洪保公当年立有严令,除敕命钦差之外,任何人不得入内,说完这话,竟也自行出门去了。
郑鸣再不迟疑,手举纱灯步入密室之中。
密室不过五六平米的样子,实在有些狭小,除了一口架在半空中的硕大木箱之外,便再无一物存留。
郑鸣将纱灯凑近一瞧,只见那是一口上好檀木箱子,桐油刷底,表面覆漆,下方还有一口硕大铜盆,里面放有许多木炭,看似用来吸湿防潮。
箱子上面,贴着两张封条,只因年代久远之故,早已泛黄起皱,字迹也已有些模糊。
仔细辨认一番,郑鸣已然能够认出,上面写着:敕命西洋正使都知监太监洪保封,共十四个大字。
果然便是那位洪保公的手笔,一旦看清,郑鸣便将封条轻轻撕开,见箱上无锁,便将箱盖轻轻掀起,一叠油纸包裹的文书随即现出真身!
文书足有几十卷,但看名目,多为航海日志与针路海图一类,其中两卷引起郑鸣注意,其中一本封页上写有《赴西洋水程》!
郑鸣知道这本书便是同为下西洋正使的王景弘所著,后来明宪宗欲要仿效成祖,有意重启西洋海路之时,当时的兵部侍郎刘大夏先以劳民伤财苦谏,后又将郑和下西洋全套资料,连同这本《赴西洋水程》付之一炬。
后有史学家研究发现,刘大夏也许并未烧毁下西洋资料,反倒是藏匿起来,谎称不见,直至满清当国之后,才被那位心胸狭隘的乾隆彻底毁去。
但无论如何,那些珍贵无比的航海资料已被销毁,却是不争事实。
好在,此时此地,这些珍本古卷仍自安好如初,想来是那位洪保太监专程收集,带来此地隐藏。
另外一卷却是从未听说过,书名叫做《海国经略》,郑鸣看着新奇,于是取出,打开,从头看起。
“大明坐拥生民亿兆,富有疆土无垠,北起奴儿干,南至旧港司,西极吐鲁番,东临碧波海,沃野万里,不可谓不大。
然,陆土虽广,终不及浩荡海洋,云天相接,难见边际。海之彼岸,自有蛮域夷乡,风俗殊异,言语难通,虽不及我天朝广袤高尚,终究寸有所长。海之中央,又有阆苑仙岛,或产珊瑚鱼虾,或生巨木良材,又或铜铁金砂无数,不一而足。
吾之心愿,当踏波逐浪,远涉穷荒,开贸易,通有无,设商栈,定四方,辄有巨舶万千,纵横其间,交异邦以公允,服诸番以善良……”
“这分明便是一卷震古烁今、条理清晰的海洋战略计划!”
刚刚读完两页,郑鸣已被深深震撼,与此同时,遥遥知己之感更生出于郑鸣心中,便如自己曾经发表的毕业论文,《论郑和下西洋与中国海权思想萌芽》,两者虽远隔数百年,主旨思路却是出奇得一致!
于是,再读几页之后,郑鸣便迫不及待的翻到最后一页,只见文章末尾单独辟出一页,言辞诚恳,似是总结,又似苦谏。
而那个作者的名号更是如雷贯耳,竟然那位大名鼎鼎的大明西洋正使,内官监太监,郑和!
郑鸣被一下惊呆了!
郑鸣大感意外,“可还荤素不忌……倒也着实有些意思!”
“是了,这和尚虽然俗姓郝字,脾气却是一点不好,加之身材胖大,因此众人口滑,平日专叫他为郝和尚,专以挖苦,时日一久,竟而无人知他本名了。”
提起此人,唐雷忽然有些兴奋,“不过,这位郝和尚对于吃喝一门最是精明,且不说一口炒瓢能够翻出许多花样,便是酿酒酿醋也是一把好手,因此便被大伙一起抬举,发往饭堂当了大师傅,只是若非年节贵宾,这位郝和尚便从不动手,不过今日这四碟小菜嘛,倒是出自郝和尚之手。”
“如此说来,这位郝和尚倒是个趣人!”
郑鸣又被勾起兴致,心道这支流落海外的小小潜军之中,竟也藏龙卧虎,这才尽是匆匆一瞥,木工大家、制瓷高手、庖厨名师便已接连露头,真不知以后还会见到何等人物。
只是此时天色已晚,郑鸣便打消了要请郝和尚前来一见的念头,转而埋头吃饭。
饭罢,早有婢女重新送上热茶。
刚抿一口,郑鸣忽闻对面传来一声轻咳,郑鸣会意,抬头看向洪度年。
“圣使……”洪度年欲言又止。
“何事?洪总管但说无妨!”郑鸣说道。
“是!”洪度年说完,立时看向唐雷一眼,唐雷会意,立马起身出门,又将议事厅大门牢牢关紧,转而守在门外。
这时,洪度年方才轻声说道,“圣使莫非不知圣旨中那枚铜钥作何用途?”
“本钦差启程之前,万岁只是耳提面命整军备战与积累粮饷之事,这枚铜钥却是只字未提!”郑鸣本要推说自己知道,却又生恐露出马脚,于是决定以退为进,“洪总管可是知道?”
“老朽略知一二,若蒙圣使允准,还请将铜钥交于老朽试上一试。”洪总管一面说话,一面将目光投向那个楠木匣子。
郑鸣再不多说,走过去,将匣子打开,取出圣旨,交到洪度年手中。
洪度年再次双膝跪地,将圣旨接过之后,先是面北再拜,叩了三叩,方才重新站起身来,将圣旨捧到桌案上,轻轻放下,手指轻摸卷轴,一待找到那处卡簧机关,便即按下。
咔吧一声传来,卷轴洞开,斜向一倾,那枚铜钥连同包裹的丝绸便一起露了出来。
随后,洪度年手持铜钥,走向条案中央那樽镇海石,先用力将镇海石挪开一道缝,随即掀起那副画卷,在墙面上摸索一阵之后,便猛地一抠,一块方方正正的石面轻轻落入手中,两个圆形小孔随之露了出来!
洪度年先将那枚圣旨中取出的铜钥插入右面那个小孔之中,又从怀里套出另一枚几乎一模一样的铜钥,插入进去,随即双手同时发力,拧动铜钥。
只听咯吱吱响声连续传来,郑鸣心下生疑,赶忙循声查看,却见屏风后面的左面墙壁忽然洞开一道口子,现出一间密室来!
郑鸣绝未想到,这间人来人往的议事厅内竟还藏有这等机关密室,看来这伙潜军后裔真把灯下黑的原理用到家了!
暗忖之间,郑鸣迈步走向那间密室,可还不等走到近前,一股霉味已然扑鼻而至,这个密室看似从未打开过。
此时,洪度年早已点亮一盏纱灯,颤巍巍走来,将纱灯交到郑鸣手中。
郑鸣有意邀请洪度年一起进去,洪度年却是连道不敢,声言洪保公当年立有严令,除敕命钦差之外,任何人不得入内,说完这话,竟也自行出门去了。
郑鸣再不迟疑,手举纱灯步入密室之中。
密室不过五六平米的样子,实在有些狭小,除了一口架在半空中的硕大木箱之外,便再无一物存留。
郑鸣将纱灯凑近一瞧,只见那是一口上好檀木箱子,桐油刷底,表面覆漆,下方还有一口硕大铜盆,里面放有许多木炭,看似用来吸湿防潮。
箱子上面,贴着两张封条,只因年代久远之故,早已泛黄起皱,字迹也已有些模糊。
仔细辨认一番,郑鸣已然能够认出,上面写着:敕命西洋正使都知监太监洪保封,共十四个大字。
果然便是那位洪保公的手笔,一旦看清,郑鸣便将封条轻轻撕开,见箱上无锁,便将箱盖轻轻掀起,一叠油纸包裹的文书随即现出真身!
文书足有几十卷,但看名目,多为航海日志与针路海图一类,其中两卷引起郑鸣注意,其中一本封页上写有《赴西洋水程》!
郑鸣知道这本书便是同为下西洋正使的王景弘所著,后来明宪宗欲要仿效成祖,有意重启西洋海路之时,当时的兵部侍郎刘大夏先以劳民伤财苦谏,后又将郑和下西洋全套资料,连同这本《赴西洋水程》付之一炬。
后有史学家研究发现,刘大夏也许并未烧毁下西洋资料,反倒是藏匿起来,谎称不见,直至满清当国之后,才被那位心胸狭隘的乾隆彻底毁去。
但无论如何,那些珍贵无比的航海资料已被销毁,却是不争事实。
好在,此时此地,这些珍本古卷仍自安好如初,想来是那位洪保太监专程收集,带来此地隐藏。
另外一卷却是从未听说过,书名叫做《海国经略》,郑鸣看着新奇,于是取出,打开,从头看起。
“大明坐拥生民亿兆,富有疆土无垠,北起奴儿干,南至旧港司,西极吐鲁番,东临碧波海,沃野万里,不可谓不大。
然,陆土虽广,终不及浩荡海洋,云天相接,难见边际。海之彼岸,自有蛮域夷乡,风俗殊异,言语难通,虽不及我天朝广袤高尚,终究寸有所长。海之中央,又有阆苑仙岛,或产珊瑚鱼虾,或生巨木良材,又或铜铁金砂无数,不一而足。
吾之心愿,当踏波逐浪,远涉穷荒,开贸易,通有无,设商栈,定四方,辄有巨舶万千,纵横其间,交异邦以公允,服诸番以善良……”
“这分明便是一卷震古烁今、条理清晰的海洋战略计划!”
刚刚读完两页,郑鸣已被深深震撼,与此同时,遥遥知己之感更生出于郑鸣心中,便如自己曾经发表的毕业论文,《论郑和下西洋与中国海权思想萌芽》,两者虽远隔数百年,主旨思路却是出奇得一致!
于是,再读几页之后,郑鸣便迫不及待的翻到最后一页,只见文章末尾单独辟出一页,言辞诚恳,似是总结,又似苦谏。
而那个作者的名号更是如雷贯耳,竟然那位大名鼎鼎的大明西洋正使,内官监太监,郑和!
郑鸣被一下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