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明
字体: 16 + -

第213章 腊八施粥痛陈官府罪 深夜回家直面百姓冤

    陈卿拿起勺子,看着前方黑压压的人群,忽然觉得这勺子有千斤重,当他的目光落到不远处几个衣衫褴褛和乞丐一样的百姓身上时,不知怎的,眼睛湿润了,李杰和林永也走了过来,旁边的李景芳赶忙给他们也递上来一个勺子。

    三人一起走到正对县衙大门口的一口大锅前。

    陈卿右手拿起勺子,面对众人,动情道:“乡亲们,我是陈卿,很多潞城县的百姓认识我。

    是的,我就是咱们潞城人,我来自潞城一个大山里的小村落,我曾经还在身后的这个县衙看过粮库,做过粮库的小吏。

    ”
“那是在正德十三年,那两年,潞城大旱,很多地里都长不出粮食来,而我身后这可恶的官府,里面那帮官老爷们却不顾百姓的死活,还在逼着大家交税,交税!我是管粮食的,我最清楚,咱们老百姓在正常年份田地大丰收的时候,地里打的粮食都不够交税的,一遇到这种灾荒年,饭都吃不上,哪里还有税啊。

    于是,我在我们村子里收税的时候,面对贫苦的百姓,开不了口,我还偷偷开了官仓,放出一些粮食给活不下去的人活命,后来便被抓进大牢,判了罪名!
乡亲们,我曾是粮吏,我最清楚啊,为什么我们丰年打的粮食也不够交税的?是朝廷税赋太重吗?不是!本朝开国以来,亩税三升三合从未改变。

    然而有谁交过这么低的税?真的分到咱们百姓头上,十倍甚至百倍不止,为什么?因为税是死的,土地是活的,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税赋越交越多,我们手中的土地却是越来越少,甚至没有土地,变成流民,我们拿什么交税,又凭什么交这税?
我们潞城县有地6100顷零69亩,每年要征收夏税麦7986石2斗5升,秋粮米31945石2升,这么多粮食从哪里来?就从你们手中那些早已被贪官污吏任意糟践,地方豪强巧取豪夺后剩下的那几亩贫瘠的土地上来,就从你们每年累死累活历尽辛苦省吃俭用的口粮里面来,就从你们自己的牙缝里挤出来!”
“于是我们手里的土地越来越少,而要交的税却越来越多。

    地里长不出粮食,我们要交税;地不是我们的了,我们要交税,全家都快死绝了,还得交税!
大家可知道,为什么我们要交这么多税?我潞城县从洪武年间有土地6210顷96亩,而如今人口已增加了几倍,土地却少了良田万亩。

    而税呢,不减反增,官府要体面,必欲今日之税额不差从前,从不理会百姓之艰难,每年3000石亏空分摊咱们老百姓头上,而那些手中占据着大量土地的人,那些贪官污吏,豪强大户,自己有功名不用纳税,没功名的把土地挂在有功名

    的人名下,一样不用纳税。

    他们吃香的喝辣的,家里的粮食都快烂了,我们百姓们辛苦一辈子省吃俭用却连税都交不起,连自己都养不活,这世道如此毫无天理,我们不反它,作甚!”
他越说越激动,手中的大勺子挥舞着,就像拿着一把铁锤,恨不得把前面的大锅一口气砸个稀巴烂。

    百姓们也从围观议论变成群情激动,慢慢的,人群中爆发出一个声音:“说的好!”
陈卿左手的拳头握的紧紧的,大声道:“所以今天,我又回来了,还是在潞城,还是在这里。

    当初我向那狗官胡郜建议,开仓放粮施粥,他不肯,今天我们自己砸开官仓,公开放粮,大锅煮粥。

    咱不能就这么窝窝囊囊的被人欺负死,官府不管咱,咱就推翻了这个官府,老天不开眼,咱就捅破了这个天!”
“好!说的太好了!”围观的百姓和义军的兵士齐齐发出一阵叫好声。

    很多义军本是就是流民加入的,他们的土地都被官府豪强夺走了,听到这句话更觉得解气,看着眼前的场景比陈卿还要激动。

    这时,随着一阵吆喝声,几个青羊军兵士在陈来的带领下抬着一件笨重的东西从县衙里走了出来,众人抬眼看去,只见那东西长方形,像块板子杀的,以为是县衙的什么牌匾,再看陈来肩上扛着一把笨重的铁锤。

    在大家的注视下,那东西慢慢被放下,放在地上,揭去上面盖着的红布,赫然呈现在大家眼前的居然是衙门里面戒石亭里放的那块大戒石。

    陈卿走到那块戒石面前,用手抚摸着上面的一个个文字“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他接连冷笑几声,对着百姓道:“大家都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吧?来过这县衙的都该见过,县衙正堂前有一个小亭子叫戒石亭,这块石头就立在那里,听说是太祖朱元璋让天下官府州县衙署前都立起来,其实这东西从宋朝开始就有了。

    ”
“我此前在衙门当差,每每经过这个亭子都会忍不住看上几眼,然后从大堂出来,我又会唾上几口,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我看它是因为这十六个字写的实在是太好了“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是啊,官员们所领的俸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

    百姓们虽然好欺负,天理却难以容忍!多好的告诫啊,多么良苦的用心啊。

    可是呢,我为什么还要唾它?因为从宋朝立下这块戒石开始,到如今五百多年过去了,无数个官员都知道它,整日看着它,守着它,把他高高的举起,又轻轻的放下。

    有多少人满嘴的仁义道德,清正廉洁,爱民如子,背地里却是贪赃枉法,虐待百姓,欺辱上苍

    !
说白了,这十六个字不过是他们欺世盗名的一种标榜而已,一个表面文章!古往今来,有多少官员做到了这十六个字?那狗官胡郜不也经常对着它吗?他贪赃枉法起来怎么就忘了这戒石了,他就不怕遭天谴,遭报应吗?
所以今天,在我青羊军所占领的三县,我下令从此刻开始,把这块欺世盗名的破石牌给我砸了,砸烂了。

    因为真正的戒石从不在这一块石头上,而在天地人心!”
他越说越激动,向陈来使个眼色,陈来扛起那把大铁锤,咆哮一声一锤子上前,只见那块厚重的石板,瞬间被砸了个支离破碎。

    围观的百姓群情激动,大声叫好。

    陈卿振臂一呼,高声道:“今日我们所反者,非朝廷也,官府也。

    贪官不除,我们老百姓就没有活路,我等今日之起义,一不张旗立号,二不称王称霸,但为使京师震恐,朝廷能明我百姓之艰难!”
说罢,他大吼一声“开锅!”便和李杰林永二人将面前那笨重的锅盖用力挪开。

    随着他一声令下,前方几百口大锅的锅盖被负责的兵士们一个个掀开,一锅锅热气腾腾的粥一下子出现在百姓面前,锅里冒出的热气汇聚在一起,弥漫在人群中,似乎将周围的冰天雪地都慢慢的融化。

    百姓们在兵士们的引导下拍成了好几列长队拿起碗筷,被兵士们盛上一碗碗香喷喷的热粥,陈卿和李杰等各青羊军的首领,还有他的妻子路瑶、云娇都拿起勺子参与到给百姓舀粥的队伍中,无数百姓争着抢着挤到陈卿身边,用颤抖的双手捧起他递上来的那碗粥,止不住热泪盈眶,跪在地上叩头者不计其数。

    ……
轰轰烈烈的腊八施粥活动进行了一整天,陈卿累的满头大汗,看到百姓们捧起热粥吃的那个痛快,又觉得心里高兴的很。

    从清晨到日暮,天色渐渐的晚了,月亮挂在天际,洒落清冷的光辉。

    李杰和林永等人早已离开,路瑶也早早回家带孩子去了,陈卿和云娇悄悄的离开人群,准备回到县衙东的一座叫妙圣寺的寺院,那是他们占领潞城县后,临时的住所。

    他当初断然拒绝了众人让他住进县衙后堂琴鹤堂的建议,他说一想起胡郜这种狗官曾经住在那里,就觉得脏。

    陈来便给他挑了这座离衙门很近的寺院。

    听说这寺院由于离县衙很近,历任住持都和官府保持着一种很微妙的关系,陈卿因为不喜欢和尚,之前从没来过,这次是实在没办法,才答应先住了进来。

    寒夜风冷,云娇挽着他的胳膊,半个身子贴在他的臂膀上,两人眼瞅着就要走到寺院门口,远远的已经看到很多守门的兵士,

    却忽然感觉到后面有人跟着,陈卿猛的回头一看,只见微弱的月光下,有两个穿着粗布棉衣,身形佝偻的老百姓一直跟着他们。

    云娇警惕的看着他们,示意陈卿不要回头,陈卿却一把甩开她的手,朝身后大喊一句:“几位老乡,你们跟着我作甚。

    ”
这时一个皮肤黝黑的老汉本能的就想逃脱,被旁边一个老太婆扯住衣襟又把他拉了回来。

    陈卿见状知道他们可能是有什么难言之隐,赶忙快步走过去,问怎么回事。

    没想到俩人见着他就跪下,大喊:“大老爷饶命,大老爷为我们做主。

    ”
陈卿赶忙把他们扶起,连问他们遇到什么困难了。

    那老汉支吾半天才颤抖着声音道:“老爷啊,我们是壶关来的,我是壶关店上人,今天是专程跑到潞城县来喝粥的,听了您的话,觉得您是个好官,能为咱们老百姓说话,我才找上来的啊。

    ”
陈卿连忙解释:“我不是官,只是这义军的首领,老伯,你们这是……”这时云娇也走过来,用手扶住那老太婆,柔声问道,“大娘,你们这是怎么了。

    ”
老两口互相对视一阵,很快眼泪便掉了下来,却什么也不说。

    陈卿捕捉到他刚才说的话,问道:“你们是壶关来的,专程来潞城喝粥,为什么,壶关也是我义军所在,本帅可是下令了,壶关黎城都得施粥,你为什么不在本地喝,跑这么远过来呢。

    ”
好半晌,老汉才颤声道:“我们壶关,就没有施粥,那管事的说粮食还不够兵士吃的,他们只是一大早天还没亮的时候煮了几锅粥,我们去的时候就没了!”
“你说什么?就几锅?”陈卿脸色瞬间阴沉下去,把老两口吓得身上哆嗦的更厉害了。

    还好云娇在旁边瞪他一眼,又一口一个大娘的叫着那老太婆,问怎么回事,那老太婆才轰的一下跪在地上道:“大老爷,我们今天来其实不是为了喝粥,是为了我们死去的女儿,讨个公道啊。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