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催税催命
青羊里官仓是一座普通的粮食储备仓,建设在离陈卿所在村子石埠头不远的一个土崖上,其实就是一个依崖开凿的窑洞,有九孔,仓体简陋,整个粮仓最醒目的也就是笨重的木头仓门上那把大锁,在火热的阳光照射下发出森森铁寒,让人看了不由得想起官府收税的胥吏们那张冷冰冰的脸。
陈卿去了才发现,这里不仅仓房已经建好了,连官差都已经配备了个齐全。
官差以库管为首,是个个头不高,皮肤黧黑,一说话一头皱褶就挤成一堆的中年人,叫杨三池,据说是那文书黄柄的一个远房亲戚,这官仓的主事权以他为首,陈卿这个粮库襄理,说白了就是库管的左右手,负责具体干活的,手下还有十几个雇佣的税员。
再看这些所谓的税员,陈卿原想着,虽然未必是读过书的人吧,至少也该是本地签发徭役的普通农家百姓,结果一看,这些人个个五大三粗,贼眉鼠眼,穿一件青衫长袍,那衣服在他们身上就没一件合身的,有的干脆将袍裾撩起来别在裤腰带上,一副不伦不类的样子。
有几个人陈卿还认识,居然是周围十里八村有名的泼皮无赖,其中他们村就有几个,这些人在这里充个税员是无底俸的,以征税完成多少抽成领取收入。
看到他们一个个吊儿郎当的样子,陈卿更是一蹙眉头,这是征税还是收保护费啊,这个粮仓难不成是个土匪窝吗?
这些人对陈卿倒还是恭敬,一见他去了都老实了很多,那撩起袍子的几个人也赶忙把袍子整整,围在一块,主动同他打招呼。
听说眼前这个主是沈王府出来的,还做过侍卫统领,有一身好功夫,又是自己的上司,他们自然得掂量掂量。
慢慢的陈卿在这官仓待了下来,每天吃住在自己家中,倒也方便。
时间一天天过去,他整日看着这些收税的痞子们在自己跟前晃来晃去,渐渐也就习惯了,这些人也还算规矩,客客气气的,让陈卿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对人家有偏见了。
倒是那杨三池,听说是有秀才功名在身的,陈卿敬他好歹也是读书人出身,本是有好感的,却越处越觉得这个人不是个东西,此人开口闭口都是皇粮国税,要么就是县尊长老爷短的,一副穷酸奴才样子,似乎对征税看的比自己性命还重要。
加上他又是那黄柄的亲戚,更加的骄横跋扈。
陈卿提的很多事情他都听不进去,一门心思就是为县老爷完成今年的收税重任,口口声声说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县尊栽培之恩,听的陈卿那叫一个恶心。
转眼到了夏天,火辣辣的阳光照在山间低头,闷热的天地简直要让人窒息,这雨仍旧是一滴未下。
直到地上打很深井都再也出不来一滴水,周围的山泉全部干涸,光秃秃的地面上成片的麦子倒地,仅存的也不过手掌长的高度,叶子早已发黄,上面却没长出一粒像样的麦粒,地里唯一的几滴水就剩下老百姓的眼泪了。
而一旁生长的谷子也好不到哪里去,稀稀疏疏的田地里,夕阳西下,一片凄惶,看的更是让人心疼。
陈卿多次劝说那杨三池跟他一起去见县太爷,请求县里向上禀明旱情,减免今年百姓的赋税,赶快拨粮救济,那杨三池却不以为然,说奉了胡知县的命令,今年的税必须收上来,先完税再说。
这日,终于又到了一年一度征收夏税的时候,那杨三池早早便把陈卿和十几个税员召集在一起,晃动下手上县里刚发下来的公文,说县老爷已经明确了今年的征税工作,从今天开始,大家就有活干了,说罢便开始布置今年的收税任务,每个村每个区域都分配下去,等他说完的时候已经日近晌午。
一上午陈卿一直忍着,他刚说完要大家马上行动,那些税员个个摩拳擦掌,信誓旦旦的保证今年的赋税一准没问题,他们前脚刚走,陈卿便暴跳如雷,再次和那杨库管大吵了起来。
“今年又是大旱,我所在的村子已经有多少人连口粮都没有了,即便在往年,就那些草都长不起来的石头地,也出不来多少粮食,今年这样子,别说夏粮就是秋粮也肯定绝收了,县里还想着收税,这还让不让人活了?要我说,咱们应该立刻马上联名向县里说明情况,免了今年的税赋。
”
杨三池这些天听他说这些话早就耳朵都听出茧子了,这下拿出县里催税的公文重重的拍在桌子上,额头堆积的褶子挤得更像是一座变了形的螺丝山一样,发火道:“收不收税那是朝廷的事,你找州县有什么用,有种你陈大人上个免税折子,让皇上恩准了,我也省得在你们这穷乡僻壤受这份罪!”说罢头也不回的甩甩袖子走了。
陈卿无奈,唉声叹气了一阵子,只得硬着头皮,赶着一头驴车到各村里收税。
火辣辣的阳光照在人的脸上,像是要把人榨干一样,周围连空气似乎都是烘干过的,让人呼吸都喘不过气来。
陈卿一路上但见草木枯萎,河水干涸,光秃秃的田地里庄稼稀稀疏疏的,连绵的麦田一眼可望到头,那稀疏的麦子长的就跟狗尾巴草似的,似乎稍微一碰就能倒下。
他停下来到地里,蹲下身子随手抓起几棵麦穗,看到穗头干瘪瘪的,眼泪便止不住流了下来。
他起身四下看看,看到即便在这长的不过膝的稀疏麦田里,也有一些农人冒着酷暑在一遍遍搜索着,不肯
放过任何一棵哪怕倒下的麦穗,他们焦急的拿着镰刀走来走去,眼巴巴瞅着,哪怕只是发现了一棵有点麦粒的麦穗,都能让他们像捡着宝贝一样跳起来。
麦田的尽头有一片破旧的木板搭建的房屋,房前屋后到处是风干了的树木,死一般的沉寂,配合眼前的场景,简直有如末日般恐怖。
陈卿不忍再看,继续驱车前行,眼瞅着前方出现了几个村子。
陈卿进到村里,挨着走过几十户人家,所见不是破屋草席,荒田野地,就是奄奄一息的饥民。
每到一处,农民痛苦的哀求声、哭泣声,更是让他不忍见闻,收了大半天,一粒粮食都没收上。
眼瞅着太阳下山,他来到山里一户姓牛的老汉家中。
陈卿叫了半天没人应声,推门而入,但见破旧潮湿的土窑洞里即使在大白天也是黑洞洞的,一个老妇人直挺挺的躺在一张破草席上,有气无力的样子,再看草席旁边,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牛老汉蹲在地上眉头紧锁。
陈卿俯下身子,拿出两本制定于洪武年间的册子,一本是以登记各地户口情况为主的黄册,一本以登记户主田亩数量为主的鱼鳞册。
陈卿打开一看,牛老汉家共有耕地十五亩,按大明税制,田税十分之一,应交税十五斗,即1。
5石。
陈卿要他交税,牛老汉先是默不作声,良久才以沙哑痛苦的声音哀求道:“大人明察,我家现在真的连吃的没有了。
”
陈卿问道:“你家十五亩地,在本地来说并不算少,怎么会弄的连吃的都有?”
牛老汉回答道:“大人明察,我家从来也没见过十五亩地,咱这地方你知道,到处是烂石头和干河滩,所谓一亩地,里面能有三成适合耕种的就不错了。
这时躺在破草席上的老妇人咳嗽了一声,示意老汉不要再说下去。
牛老汉抹着眼泪道:“老婆子,都什么时候了,你就让我说吧。
”
他哭诉道:“去年官府说我没儿子了,身体也不行,不能完成官每年的杂役,就把我家仅有的几亩石头少的地给强行征了去,说是要雇人代工,我老伴身体不好,我又干不了重活……这大旱之年,别说交十五斗谷子,就是我全家一年的口粮连五斗谷子都拿不出来了。
”
陈卿怔了怔,这才仔细看了眼他屋子里的摆设,除了一个土石灶台,几口破缸,剩下的便是几样简陋的农具了,他的目光落到那破草席上,看到躺在草席上的老婆子黝黑干瘦、爬满皱纹的脸时,顿时想起伙伴贾大头的娘亲当时也是这样,心头渐渐涌起一种痛楚的感觉,柔声问道:“那您儿子哪里去了?”
良久,牛老汉像是被人提起了伤心事,
越发的哀嚎起来:“大人啊,我原本有三个儿子,家里养不活他们,孩子们没少吃苦,几年前,老大去了大同,说是到兵营当兵去了,至今死活都不知道。
老二两年前服徭役给官府做工盖房子,被石头砸死了,唯一的小儿子……
他说着说着眼泪止不住掉了下来:“才九岁的一个孩子,去年家里没吃的,到野地里掏鸟窝被毒蛇咬死了。
”
他越说越悲痛,话没说完,干瘪的脸上已是老泪纵横。
陈卿每听一句话,心里就有如被千万根针扎一样的疼,实在不忍再听下去。
他走到床边,揭开家里的锅底,看到黑乎乎一团东西问是什么。
牛老汉说,那是水煮烂了的杨树叶,当饭吃的。
陈卿用手沾了些,吃到嘴里,苦涩的味道让他差点吐出来。
他什么话也没说,从怀里摸出仅剩的一点碎银子给他们悄悄放下,扭头就走了。
屋外的天空已是昏沉沉的,大地似在喘息。
他赶着驴车一路颠簸着回到石埠头,一路上神情呆滞,眼角的泪水止不住的流。
临近家门,他长叹了一口气。
脸上的怒气他拼命压抑着,心里的怒火却快要把他点着。
(本章完)
陈卿去了才发现,这里不仅仓房已经建好了,连官差都已经配备了个齐全。
官差以库管为首,是个个头不高,皮肤黧黑,一说话一头皱褶就挤成一堆的中年人,叫杨三池,据说是那文书黄柄的一个远房亲戚,这官仓的主事权以他为首,陈卿这个粮库襄理,说白了就是库管的左右手,负责具体干活的,手下还有十几个雇佣的税员。
再看这些所谓的税员,陈卿原想着,虽然未必是读过书的人吧,至少也该是本地签发徭役的普通农家百姓,结果一看,这些人个个五大三粗,贼眉鼠眼,穿一件青衫长袍,那衣服在他们身上就没一件合身的,有的干脆将袍裾撩起来别在裤腰带上,一副不伦不类的样子。
有几个人陈卿还认识,居然是周围十里八村有名的泼皮无赖,其中他们村就有几个,这些人在这里充个税员是无底俸的,以征税完成多少抽成领取收入。
看到他们一个个吊儿郎当的样子,陈卿更是一蹙眉头,这是征税还是收保护费啊,这个粮仓难不成是个土匪窝吗?
这些人对陈卿倒还是恭敬,一见他去了都老实了很多,那撩起袍子的几个人也赶忙把袍子整整,围在一块,主动同他打招呼。
听说眼前这个主是沈王府出来的,还做过侍卫统领,有一身好功夫,又是自己的上司,他们自然得掂量掂量。
慢慢的陈卿在这官仓待了下来,每天吃住在自己家中,倒也方便。
时间一天天过去,他整日看着这些收税的痞子们在自己跟前晃来晃去,渐渐也就习惯了,这些人也还算规矩,客客气气的,让陈卿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对人家有偏见了。
倒是那杨三池,听说是有秀才功名在身的,陈卿敬他好歹也是读书人出身,本是有好感的,却越处越觉得这个人不是个东西,此人开口闭口都是皇粮国税,要么就是县尊长老爷短的,一副穷酸奴才样子,似乎对征税看的比自己性命还重要。
加上他又是那黄柄的亲戚,更加的骄横跋扈。
陈卿提的很多事情他都听不进去,一门心思就是为县老爷完成今年的收税重任,口口声声说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县尊栽培之恩,听的陈卿那叫一个恶心。
转眼到了夏天,火辣辣的阳光照在山间低头,闷热的天地简直要让人窒息,这雨仍旧是一滴未下。
直到地上打很深井都再也出不来一滴水,周围的山泉全部干涸,光秃秃的地面上成片的麦子倒地,仅存的也不过手掌长的高度,叶子早已发黄,上面却没长出一粒像样的麦粒,地里唯一的几滴水就剩下老百姓的眼泪了。
而一旁生长的谷子也好不到哪里去,稀稀疏疏的田地里,夕阳西下,一片凄惶,看的更是让人心疼。
陈卿多次劝说那杨三池跟他一起去见县太爷,请求县里向上禀明旱情,减免今年百姓的赋税,赶快拨粮救济,那杨三池却不以为然,说奉了胡知县的命令,今年的税必须收上来,先完税再说。
这日,终于又到了一年一度征收夏税的时候,那杨三池早早便把陈卿和十几个税员召集在一起,晃动下手上县里刚发下来的公文,说县老爷已经明确了今年的征税工作,从今天开始,大家就有活干了,说罢便开始布置今年的收税任务,每个村每个区域都分配下去,等他说完的时候已经日近晌午。
一上午陈卿一直忍着,他刚说完要大家马上行动,那些税员个个摩拳擦掌,信誓旦旦的保证今年的赋税一准没问题,他们前脚刚走,陈卿便暴跳如雷,再次和那杨库管大吵了起来。
“今年又是大旱,我所在的村子已经有多少人连口粮都没有了,即便在往年,就那些草都长不起来的石头地,也出不来多少粮食,今年这样子,别说夏粮就是秋粮也肯定绝收了,县里还想着收税,这还让不让人活了?要我说,咱们应该立刻马上联名向县里说明情况,免了今年的税赋。
”
杨三池这些天听他说这些话早就耳朵都听出茧子了,这下拿出县里催税的公文重重的拍在桌子上,额头堆积的褶子挤得更像是一座变了形的螺丝山一样,发火道:“收不收税那是朝廷的事,你找州县有什么用,有种你陈大人上个免税折子,让皇上恩准了,我也省得在你们这穷乡僻壤受这份罪!”说罢头也不回的甩甩袖子走了。
陈卿无奈,唉声叹气了一阵子,只得硬着头皮,赶着一头驴车到各村里收税。
火辣辣的阳光照在人的脸上,像是要把人榨干一样,周围连空气似乎都是烘干过的,让人呼吸都喘不过气来。
陈卿一路上但见草木枯萎,河水干涸,光秃秃的田地里庄稼稀稀疏疏的,连绵的麦田一眼可望到头,那稀疏的麦子长的就跟狗尾巴草似的,似乎稍微一碰就能倒下。
他停下来到地里,蹲下身子随手抓起几棵麦穗,看到穗头干瘪瘪的,眼泪便止不住流了下来。
他起身四下看看,看到即便在这长的不过膝的稀疏麦田里,也有一些农人冒着酷暑在一遍遍搜索着,不肯
放过任何一棵哪怕倒下的麦穗,他们焦急的拿着镰刀走来走去,眼巴巴瞅着,哪怕只是发现了一棵有点麦粒的麦穗,都能让他们像捡着宝贝一样跳起来。
麦田的尽头有一片破旧的木板搭建的房屋,房前屋后到处是风干了的树木,死一般的沉寂,配合眼前的场景,简直有如末日般恐怖。
陈卿不忍再看,继续驱车前行,眼瞅着前方出现了几个村子。
陈卿进到村里,挨着走过几十户人家,所见不是破屋草席,荒田野地,就是奄奄一息的饥民。
每到一处,农民痛苦的哀求声、哭泣声,更是让他不忍见闻,收了大半天,一粒粮食都没收上。
眼瞅着太阳下山,他来到山里一户姓牛的老汉家中。
陈卿叫了半天没人应声,推门而入,但见破旧潮湿的土窑洞里即使在大白天也是黑洞洞的,一个老妇人直挺挺的躺在一张破草席上,有气无力的样子,再看草席旁边,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牛老汉蹲在地上眉头紧锁。
陈卿俯下身子,拿出两本制定于洪武年间的册子,一本是以登记各地户口情况为主的黄册,一本以登记户主田亩数量为主的鱼鳞册。
陈卿打开一看,牛老汉家共有耕地十五亩,按大明税制,田税十分之一,应交税十五斗,即1。
5石。
陈卿要他交税,牛老汉先是默不作声,良久才以沙哑痛苦的声音哀求道:“大人明察,我家现在真的连吃的没有了。
”
陈卿问道:“你家十五亩地,在本地来说并不算少,怎么会弄的连吃的都有?”
牛老汉回答道:“大人明察,我家从来也没见过十五亩地,咱这地方你知道,到处是烂石头和干河滩,所谓一亩地,里面能有三成适合耕种的就不错了。
这时躺在破草席上的老妇人咳嗽了一声,示意老汉不要再说下去。
牛老汉抹着眼泪道:“老婆子,都什么时候了,你就让我说吧。
”
他哭诉道:“去年官府说我没儿子了,身体也不行,不能完成官每年的杂役,就把我家仅有的几亩石头少的地给强行征了去,说是要雇人代工,我老伴身体不好,我又干不了重活……这大旱之年,别说交十五斗谷子,就是我全家一年的口粮连五斗谷子都拿不出来了。
”
陈卿怔了怔,这才仔细看了眼他屋子里的摆设,除了一个土石灶台,几口破缸,剩下的便是几样简陋的农具了,他的目光落到那破草席上,看到躺在草席上的老婆子黝黑干瘦、爬满皱纹的脸时,顿时想起伙伴贾大头的娘亲当时也是这样,心头渐渐涌起一种痛楚的感觉,柔声问道:“那您儿子哪里去了?”
良久,牛老汉像是被人提起了伤心事,
越发的哀嚎起来:“大人啊,我原本有三个儿子,家里养不活他们,孩子们没少吃苦,几年前,老大去了大同,说是到兵营当兵去了,至今死活都不知道。
老二两年前服徭役给官府做工盖房子,被石头砸死了,唯一的小儿子……
他说着说着眼泪止不住掉了下来:“才九岁的一个孩子,去年家里没吃的,到野地里掏鸟窝被毒蛇咬死了。
”
他越说越悲痛,话没说完,干瘪的脸上已是老泪纵横。
陈卿每听一句话,心里就有如被千万根针扎一样的疼,实在不忍再听下去。
他走到床边,揭开家里的锅底,看到黑乎乎一团东西问是什么。
牛老汉说,那是水煮烂了的杨树叶,当饭吃的。
陈卿用手沾了些,吃到嘴里,苦涩的味道让他差点吐出来。
他什么话也没说,从怀里摸出仅剩的一点碎银子给他们悄悄放下,扭头就走了。
屋外的天空已是昏沉沉的,大地似在喘息。
他赶着驴车一路颠簸着回到石埠头,一路上神情呆滞,眼角的泪水止不住的流。
临近家门,他长叹了一口气。
脸上的怒气他拼命压抑着,心里的怒火却快要把他点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