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链
字体: 16 + -

第十三章 入宫

    早些时候,太极宫太极殿。

    “陛下,臣幸不辱命,将公主成功带回。”

    大大咧咧的程老头穿了一身紫色官服,看上却也有那么几分威仪,他双手持象牙笏板朝大唐皇帝李世民行躬身之礼,汇报此番任务顺利达成。

    “好!程爱卿当真是朕的左膀右臂!说!要什么赏赐?”

    说话此人正是大唐皇帝李世民,是主宰千万人生死的君王,本该充满皇威喜怒不形于色的他,此时看着程咬金,激动到几欲起身,好在是看了一眼魏征将这种情绪压了下来。

    “呃……陛下,为陛下分忧乃是臣之本分,不敢再求赏赐,只是臣此番迎接公主回宫途中横生各种意外枝节,本不可能如此顺利到达长安,能在今日面见陛下还多亏了一人。”

    “哦?什么人?爱卿说来听听?”

    “是这样啊,陛下,且听老臣给你细细道来,此番在西野边陲之地,臣的军队中途遇突厥人埋伏,那箭雨是噼里啪啦的往下降啊,等弓箭射完了,突厥蛮子就冲杀了出来,当时我就想,这肯定不行!一定要保护好公主,所以老臣我是左劈一人,右砍一双,杀的昏天黑地,才好不容易……”

    程咬金边说还边做动作,做动作也就算了,他本来是站在武官那一列的,是碍不着谁的,可是皇帝要他上前说话,他就站在了文武队列的中间,这动作一比划就凑到了文官那一列,文官里最前排的刚好就是一代名相魏徵,程咬金杀一人动作挥出手,差点打到魏徵,魏徵被他动作逼的往后仰身。

    魏徵脸上表情满是无奈,他跟程咬金那是老相识了,自然是知道对方脾气为人,他也处处体谅,只是躲避拳头还是要躲的。

    程咬金叽里呱啦讲了一大通。

    “然后这个时候,嘿,那小子说用盐可以救伤员……”

    “用盐?”

    “用盐?”

    一众文臣武官听到用盐救人都面面相觑,议论着用盐救人的可行性,这种方子应该是闻所未闻的。

    “嗳,老伙计们都没听说过吧,老程我也没听过,哼哼,更绝的还在后面呢,这小子啊,把我藏在军中的那几坛酒缩成了一小壶,我闻了闻那小壶里的东西,那叫一个香啊!”

    程咬金说着说着差点都要流出口水,忽然好像记起了什么,朝圣上看了看,只见李世民饶有兴致的望着他,眼神中充满好奇,单边眉毛挑起,他示意程咬金继续说下去。

    “呃……陛下,不是老程想犯军纪,只是戒酒着实难熬,那老臣接着说。”

    “那臭小子说这玩意才叫酒,老臣一看,确实如此,原本酒是有点黄色的,那小子壶里的却是通透的,用玉露琼浆来说都不为过啊!可这小子居然要用这东西去救人!”

    “卢国公,有你说的那么神奇吗?”

    “是啊!真要是有这样的好东西,你老程能舍得?”

    “我是舍不得啊!可我也不能让我手底下的兵去死吧!虽然那小子说要给我酿一些作为补偿。”

    最后那一句程咬金幽幽的说道。

    “若真有其人的话,还请卢国公将他带来觐见陛下,这样的奇人若是真的存在,那将是我大唐之福!”

    “陛下!诚如骆刺史所说,何不请卢国公将此人请至殿中,让吾等也好看看那玉露琼浆是甚模样?”

    两位文官出列,持象牙笏板向殿上李世民行君臣礼,一前一后说道。

    “程卿,可确有此人?”

    “回陛下,此人乃白府独子白槿,也是臣先前说的挚友白起的儿子!”

    “阿福,接朕口谕,宣白府县男白槿入宫!”

    “是!”

    总管阿福领着皇帝的口谕率三个小太监自太极殿往出走去,沿宫廷主路直直朝前走,出了宫门便来到内城,轻车熟路的来到了白府,叩响了府门。

    “白府县男,可在府中?”

    听到府门被叩响,白家老太太携白府众人来到府前。

    “白府县男白槿接旨,奉陛下口谕,宣!白府县男即刻进宫面圣!”

    白家一家老小皆跪下身去,白家奶奶由白皎露搀扶着跪下身。

    “阿福公公,敢问我孙儿犯了何事要进宫面圣?”

    白奶奶露出担忧的神色,心中想道:

    「白家不过是个最低的侯爵,算算品级最多只有五品,属于闲散官员,没有什么存在感,是断不用上朝的,如今总管公公亲自来请,定是有事发生了。若是不去就是抗旨,只能让槿儿去了,希望别发生什么事才好!」

    “噢,白老夫人,陛下听说白府县男很有本事,宣他进殿一瞧,没有什么大事,还请老夫人放心!”

    “哥!一定要记得有礼数啊!还有!一定要安然无恙回来!”

    白皎露粉拳紧握放在胸口说道。

    “妹妹,放心,没事的啦,哥哥就是去面圣,人家想见还见不着呢!”

    白槿摸了摸她的头。

    白槿向着家人递去眼神,告诉他们,自己一定会没事的。

    “臣,白府县男白槿,领旨。”

    “嗯~白县男,随咱家走吧。”

    白槿起身,告别家中亲人,跟随着总管阿福向真龙所在走去。

    “闻到长安幼凰至,无奈阴云遮天宫!”

    打他们的正面走来一位道士,这道士打扮与其他道士截然不同,他虽手持一副“招牌”:千古一算,知晓天命。身上穿的可不一般,鹤领素衫,初冬的季节看不出衣着的单薄,由上至下的打量一番只觉仙风道骨,头上并未戴道士的帽子,取而代之的是束发盘髻,长发尽数收敛,面容透露出坚定英武的气质,剑眉长须得到完美的收敛,看上去不至于杂乱颓废,远远望去比行在路上的五人都要高出一头。

    “臭道士!你说什么呢?”

    “胆敢在长安说这些胡话,公公!小人这就把他拖去御史台听候发落!”

    阿福左右的两个小太监就要上手押人。

    “放肆!尔等有何权利押人?”

    总管对着左右小太监怒吼道。

    “公公!小人错了!小人只是一时情急,容不得道士疯言疯语!”

    “杖责二十,且记着,回宫自行领罚!”

    “是!”

    “是!”

    “敢问这位道长,何出方才此言?说来与咱家听听,若是有理便就算了,若是无理可不止你一人掉脑袋!”

    “道人自知不可乱议圣上,却是受当今圣上贤明感化,想道破天机相助圣君!敢问公公,先前大军进城可是为了一位流落在外的公主?”

    「此事只与三人知晓,此人如何得知?」

    阿福思忖着面前道士的身份,他想接着听下去,辩明身份!

    “公公不必紧张,吾乃山中仙人,许久不问世事,如今也是感召到有风云际变特才出山相告,此事了解必回归山野。”

    道士也是奇人,一语猜中阿福的想法,打消了他一小半的猜疑情绪。

    “宫中虽百官拜服,却有风雨际变,此番公主入殿便是风雨兴起时辰,敢问公公觉得公主是真是假?”

    作为李世民的身边人,他自然懂得此事断不可表达自己的意见,倒是那日,皇上亲自召见自己问及此事。

    “阿福!此番朕迎公主回京,你觉得她是我的女儿吗?”

    “陛下,咱不敢妄论。”

    “这又没其他人,我们就作为老友间的家事来谈论,我让你说你就说!”

    “咱家以为,县官呈上的信物是真的,那确实是丽姬的物件,还有那孩子递上来的生辰倒也合的上,只是光这样却还不够证明她的身份。”

    “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心头却隐隐觉得她就是我的女儿,自那年后,我一直在寻找她们母女的下落,那么多年了,找到了,心里却没有太大的波澜,仿佛知道她会回来一般。”

    “既然陛下认为公主是真的,那她便是真的。”

    “朝中大臣可不会因为朕的感觉就相信她是朕的女儿,还得好好周旋一番才行。”

    阿福将思绪从那日拉回,什么也未回答道士。

    “想必公公心中早已有答案了,只是不便说!公公谨记道人一言,愈是反对激烈者愈有可能是那阴云!”

    阿福微微点了点头,辞别道士,继续被打断的行程。

    道士与他们擦肩而过,他在与白槿擦肩之时,忽然拉住白槿的手,迅速塞给了他一张四四方方的纸状物件。

    若无其事的捋了捋胡须,继续漫无目的的走着。

    行走半晌,至太极宫长乐门下,白槿却在此驻足了一会。

    长乐门下三门道,墩台宽广,阙楼雄伟,较延平门比之,长乐门可谓胜得非一星半点,也正如它的名字一般,如盛世长乐的超脱凡尘,尘世间恐再难找到如此宏大的宫门。

    「史书上写当年李世民起事之地为玄武门,自此玄武门成了唐代一大标志,却未能知晓除却玄武门以外的城门,殊不知它们的设计都是一般无二的,都是同样的宏大。不知道教授在这里会做何感想!他这样的史迷应当会匆匆跑去细细端详吧!不对不对!穿过这个门就要进太极宫见李世民了,万一我什么礼仪没做好岂不是脑袋搬家?」

    “公公,敢问进宫面见陛下有什么要注意的吗?小子我是乡野莽夫,还请公公赐教!”

    白槿恭恭敬敬的朝着阿福请教道,只要是关乎他自己性命的事,他还是很上心的。

    “白县男,面圣一事仅需记得,言多必失即可,切莫多说除问你外旁的什么事,咱家也只能跟你说这么多。”

    “这就够了,谢公公。”

    “好了,赶紧的吧,已经耽搁好一会儿了!”

    一进长乐门,就被眼前的皇宫迷住了眼,也不是说它有多宏大,只是典型的中式楼阁,但它的规划确实完美,龙首尾的左两侧有两个近乎一样的阁楼,远远望去一个只能看见“掖庭宫”,另一个却看不清晰,右侧则像主殿的孩子一般,乖巧的落在太极宫身侧,再细看牌匾题着“东宫”二字。

    “白县男在此留步,待陛下传诏后方可入殿,入殿需苒苒而行!”

    阿福将白槿安置于龙首尾旁,自己率先进殿禀告大唐千万人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