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塞北
字体: 16 + -

第565章 望江南

    看到这幅景象,洛林不自觉地留下两行浊泪,嘀咕道:“先帝,老杨,这不正是你们所期待的大唐盛世么?”

    对于他们这些经历过大唐从鼎盛到落寞,再重回巅峰的这个过程的老臣,不单单是洛林,哪怕是寻常一个上了年岁的老人,也不禁老泪纵横。

    就如司马福康先前看着李毅和杨孟君并肩而立的背影时内心所感慨的那样,这个盛世,来之太不易了。

    一曲终,人未散,而茶却凉。

    杨孟君放下玉箫,衣袍鼓荡。

    东方玄机看着杨孟君如利剑般的目光,瞳孔猛然一缩,继而便是温慰笑意。

    他情不自禁地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嘀咕道:“不愧是天青谷啊...”

    而此时,李毅也走到了最高处。

    众人各自归位,杨孟君和舞倾城并肩站在祭台之下,自始至终两人没有交谈一句,就连目光都没对视,但他们都知道,她就在身旁,他也是。

    天底下最远的距离,不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啊。

    祭台两旁纷纷走出一列列端着美酒的宫女,迅速给在座所有公卿大臣倒满一杯酒,便侍奉在旁。

    李毅对着上苍三行礼。

    佑我天下。

    佑我子民。

    佑我神州!

    他拿起一根茱萸插在腰间,端起酒壶倒上一碗,面对茫茫天地洒下满腔真情。

    随即,他又倒一碗一饮而尽。

    敬天,敬地,敬民。

    七年前,他一碗酒敬众生,敬历代镇国公,敬先贤,敬杨家,也敬杨正平。

    而今,他一碗酒只敬天地,子民!

    他李毅,身为中兴之君,已然超过历代先帝,那杨孟君,起于微末,却是历代最负盛名的镇国公。

    昔年夙愿已一一达成,只剩洛阳长安,且指日可待!

    祭礼毕。

    李毅转身对着泱泱临安城,深深作揖躬身。

    杨孟君端着酒杯站起身子,领头道:“敬陛下!”

    “敬陛下!”

    就在李毅走下石阶后,和杨孟君对视一眼,默契点头。

    也就在此时,面色惴惴不安的东方玄机丝毫没有顾及君臣礼节,上前对着杨孟君和李毅低语几句。

    李毅面容上清晰可见闪过一抹震惊,继而是隐忍不发的怒火!

    杨孟君也沉了下面容,嗓音却极为淡定,“当真?”

    东方玄机点头道:“是孔昭给我送来的消息,想来玄机阁部众稍候也会给我通报。”

    李毅出了口气,面色平复淡定。

    “孟君,可有信心拦下?”

    杨孟君抖了抖袖子,“为何要拦?让他们尽管来便是!”

    见杨孟君如此中气十足,再想到屯兵在城外的数十万大军,李毅也底气十足起来,吩咐东方玄机道:“东方爱卿尽可传令,一切你自己看着办。”

    “遵命。”

    当东方玄机退回席位坐定后,一些离的近的公卿大臣面露狐疑地对视一眼,皆不知所因。

    不多时,一只巨大白鹤从辅国将军府的位置冲天而起,盘旋在临安城上空。

    整座城内,一些衣着不俗的公子哥,摆摊做生意的小贩,甚至有些豪门中的家仆,一个个看到那只白鹤后,不约而同地放下手中正在忙活的事,几个起落之间便消失在原地...

    四周城墙之上,御林军气势一震,缓缓给羽箭装上箭头...

    李毅对着舞倾城轻轻点头,而后稳坐龙椅,看着满目山河。

    舞倾城宫仪款款,虽是外邦之姓,其典雅唐风,仪容仪表之标准,甚至不输像洛清怡这样的大家闺秀。

    “上宴!”

    一道道珍馐佳肴被送到所有公卿席位之上。

    “文试,开始!”

    诸葛仁刚饮下一杯酒,便苦着脸站起身来,对着李毅行一礼,走下席台。

    数万士子鱼贯入场,有穿着普通书生长袍的,也有披着华服锦绣的,也有身着国子监制服的。

    这种提前的准备工作自然已经如数到备,各个参赛文试的学子士子瞬间便找好了自己的位置,静等诸葛仁放出今日的题目。

    事实上,为了避免泄题,时至如今作为主考官的诸葛仁都没有公布题目,而且到现在连他自己都没想好。

    诸葛仁想了想,眼珠子一转,高声道:“就以诗词曲赋序为题材,题目不限,风格不限,随意发挥,限时一个时辰,现在...开始!”

    这一句话可彻底整懵了所有人。

    这算题目?还有比这更随意的题目?

    一些“有备而来”的士子面带苦涩,想起自己提前花费数百两银子买的“题目”,便心中隐隐作痛。

    反观一些寒门子弟,却有恃无恐,举笔蘸墨,自信斐然。

    而这文试数万人,单是礼部记录在册的考生中,女子就有一万余人。

    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君不见琼珠郡主一篇《青梅》永世流传?

    李毅拂了拂胡须,和杨孟君遥相碰了杯酒,笑道:“孟君,世人只知你武艺天下无双,却不知你诗词歌赋也出类拔萃,如此盛事,何不趁兴挥洒笔墨?”

    杨孟君放下酒杯,苦笑道:“陛下,如今这种关头,真有这个兴致?”

    李毅哈哈一笑,“有你在,朕怕什么?”

    杨孟君心中轻叹,两指夹着酒杯缓缓拈动,沉思几许,说道:“也好,那一就献丑了。”

    李毅快意一笑,吩咐身旁的司马福康道:“给咱们大柱国取笔墨纸砚来。”

    提起软毫,低头看着眼前空白宣纸,杨孟君一手执笔,一手卷袖,在纸上写了起来。

    一些离的近的官员也听到了李毅和杨孟君的交谈,不由自主地看着杨孟君。

    差不多一盏茶的工夫,杨孟君放下毛笔,轻轻吹了吹尚湿的墨迹,交给李毅。

    “望江南?”

    杨孟君轻缀一口美酒,“重阳。”

    “好一个望江南,重阳!”

    郑夫秀抱拳道:“陛下可否借来一观?”

    李毅朗声笑道:“当然可以!”

    郑夫秀眯眼看了一遍杨孟君所作诗词,叹道:“大柱国下笔如有神,下官佩服!”

    “郑大人读来听听?让我等也沾沾大柱国殿下的文采。”

    “秋渐浓,孤鸿归南国。临高重阳台上看,半樽豪情一盏茶。烟雨漫千家。

    风轻来,满目烟霞远。独座临安思故国,欲将此身付山河,诗酒趁年华。”

    “好一个诗酒趁年华!”

    “我等当敬大柱国一杯风流年华!”

    “敬大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