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塞北
字体: 16 + -

第171章 不破西蜀终不还

    这时,李毅才慢悠悠开口道:“韩尚书,你过了!以下犯上,念你年少不懂人情,这事就算了,想必以王太师的度量也不会跟你计较什么?还不退回去?”

    韩边关出口气,躬身道:“微臣遵命。”

    李毅又看着跪在地上老泪纵横的王鹤道:“老太师,你为国之心朕看的一清二楚,也明白你着急,不过有天大的事儿咱们不也得商议着来?先归列吧...”

    这一番话,说的模棱两可。为国之心?是为了王熠宁自立营号之心吧?言下之意便是:老太师你就算再想增加自家权柄,不也得看军功?你着急什么?

    果然啊,人越老越成精,刚才还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老太师,缓缓的站直身子回到班列,跟那些江湖方士变戏法似的瞬间变的面无表情气态沉稳。看的一些年轻官员心里一颤,“原来这才是为官之道啊,学到了,学到了。”

    李毅也突然面色一转,凌厉道:“吴将军百战疆场,对朝廷更是忠心耿耿,我大唐还有谁能比他更合适对战赵星河?难道诸位忘记了十年来赵星河给予我朝数次的危机?再有妄议吴大将军是非者,立斩不饶!”

    先前满堂噤若寒蝉便是源于此。

    李毅话音刚落,便有守卫入殿道:“禀告陛下,前往囚龙关的传旨黄门回来了,请求入殿述职。”

    李毅执政以来一切皆以军国大事为重,一些俗礼旧法也免了一大半。譬如大唐立国以来便立下的定律,“黄门太监一律不可参政”这一条,暗地里李毅重任袁太平,明面上更是允许太监黄门入殿秉职,不必等到自己下朝。

    此番政令刚刚公布时的确引起很多古梗忠臣反对,但所有反对的声音都被李毅打压了下去,任命太监又不是亲信太监,于国何妨?

    李毅大袖一挥,“召进来。”

    入殿的黄门不是别人,正是李毅的贴身司仪太监。

    这位明面上大内太监首领略带后怕的偷瞄了一眼满堂诸公。跪地行礼,苦着脸道:“禀陛下,辅国大将军吴冲...拒接圣旨!”

    闻言,满堂公卿皆心里大惊,纷纷交头接耳起来。先前老太师才弹劾完吴将军,这现在就来个拒接圣旨?

    脸最疼的还是李毅本人,才说罢吴冲“忠心耿耿”,这就来个拒接圣旨?

    先前吴冲兵败铁背山且身受重伤的消息传回临安后,李毅第一时间便下达了圣旨令吴冲回朝养伤,囚龙关之事暂且先交给徐瑾辰。

    可如今...吴冲竟然谢绝领旨?而且这道圣旨对其尽是关心之意,并无他想,可谓圣恩浩荡。可吴冲竟然抗旨不遵?

    李毅的脸色再次变的阴沉起来,微微的喘着粗气,漠然道:“为何?”

    司仪太监心里轻叹一声,想起吴冲当时所言之语,不由地一股敬佩之前徒然而生,“陛下,微臣宣完圣旨后吴将军沉默了许久,最后才道‘此生不破西蜀誓不还!老子当初风风光光的出临安,那就也要风风光光的回去,拖着一身重伤回去是什么意思?’。”

    老太监说这番话时刻意学着吴冲当时的语气,把吴冲那股大咧咧的气质倒也学的入木三分,也的确像吴冲的性格。

    满堂文武再次似笑非笑,甚至有些已经开始暗暗思索吴冲这一番话里的含义。

    接着,老太监重重叩了个头,嚷嚷道:“陛下恕罪,陛下恕罪。”原来啊,刚才老太监竟然不经意的说了一个“老子”。

    李毅并没有计较什么,大度的抬手道:“无妨。”

    随即神色转为一种让人看不懂的豪迈,“好一个不破西蜀誓不还!我朝有吴冲,天下可平矣!”

    “吴将军还说了什么?”

    太监低着的头欣慰一笑,明显对皇帝陛下这种态度感到高兴。

    “禀陛下,吴将军还说了,他谢过先前陛下对其赐婚。还说现在让他回来他也没有脸面成亲,自己丢人就算了,不能带着尚未过门的媳妇一起丢人。”

    李毅朗声笑道:“世人所言才子配佳人,依朕看啊,狗屁不通!还是像吴冲这样的英雄配佳人更好一些。”

    这位伺候李毅十年的太监会心一笑,再次行礼道:“陛下,吴将军一心为朝,还望陛下恕吴将军抗旨之罪。”

    李毅大笑,反问道:“谁说朕要治吴将军之罪了?”

    说罢,李毅略带自嘲道:“五王各自起兵叛乱算不算抗旨?吴将军奉王命出师讨伐逆贼,乃天下最合朕意的大事!”

    李毅长出口气,吩咐道:“这一战把咱们西境边军也打的差不多没了。接下来西军的补充依旧从腹地各州郡守军中抽调,先把五万戎敌军和两万破西军补充起来,一切军械战马也尽快运往囚龙关。至于州郡内守军缺失的情况...就由新兵补上吧,韩尚书,这也是你兵部的职责所在,朕就交给你办了。”

    “遵旨。”

    李毅看了眼洛言道:“自吴冲北征荆州以来,所有战死的将士军饷赠发一倍,于今年年底前发放完毕,务必亲手交到那些亲属手中!这笔钱谁敢私动一分一铜,朕定斩之!还有,赏戎敌军黄金白银各万两,军粮十万石。赏破西军黄金白银各三千两,军粮五万石。以便于尽快提升两军战力,这两件事就给交给洛言尚书的户部了。”

    “遵旨”

    李毅环视一周,再次开口道:“这次我大唐战死十万儿郎,朕心生悲戚,决意于下月初一举行大祭,举国同悲七日,七日内大唐人人披素缟!郑大人,朕命你翰林院国子监于大祭前拿出十万篇祭文,大祭所有章程依旧由你礼部来定。”

    “遵旨。”

    李毅嘴角玩味,轻笑道:“还有,武科巷那座辅国大将军府邸也要尽快建好,吴将军攻破西蜀指日可待,朕可不想到时候吴将军班师回朝连个成亲地方都没有,这事儿工部给我负责好!”

    “遵旨。”

    李毅轻出口气,“就这样吧,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