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明之我和闯王是兄弟
字体: 16 + -

第三十八章 坚城

    榆林卫也称延绥镇,它是坚强的,这座自古以来的边塞重镇坐落在降雨带上,北面是草原大漠,南边是文华万里的中原。

    好似一个倔强的钉子,狠狠扎在帝国版图的边疆,好似要固定住地图一般,大明上下恐怕没有想到,毁灭大明的不是兵强马壮的后金。

    恰恰是榆林卫治下的饥民,明史、县志中记载“民大饥,人相食”的字眼从明洪武之后就屡屡不绝。

    百姓活不下去,边军却还驻扎在军堡之中,只为防止蒙古右翼部落南下,饶是如此,明一朝,蒙古打穿榆林卫十余次。托后金的福,天子守国门守他们去了,作为帝国西边儿的西安就不怎么受待见,西安都不受待见了,榆林卫的死活,老朱家就顾不上了。

    榆林是一座坚城,历来都是,不论是明朝还是民国,榆林都是陕西地面上最后一处要塞,真真的帝国守墓人。

    有趣的是,因为榆林卫生活艰难,也是一个流放罪犯、官员的所在,京城的官儿来了这地方,带来了很多吃法和生活方式:铜火锅儿和四合院,所以榆林卫还有小北京的美称。

    大小北京的陷落仅仅只有五个月的时间差,却是相隔两千里,玄妙至极。

    李九州看着渐渐合龙起来的城墙,他小心地提着一炉铁水,从城头留下的空洞中灌注进去。

    这样的孔还有四百多个,这些日子以来,已经完成了二百多个。

    铁水流入孔中,嘶嘶发响,犹如一条条冤魂打进城墙中一般。

    填满一个孔洞,李九州小心放下锅包,看向远方的地平线。

    同济城里的黑烟终归是停了,正常的浓烟喷出,四十来口人忙个不停,不是在铲铁,就是在铲煤,鄂尔多斯部的人到底是跑回去八个,虽然说李九州估计他们种的好几个活不到回家。

    可就算是一个活人跑回去,重兵就要来了。

    鞑子,是明朝榆林卫的大敌,风不调雨不顺,不是地震就是大旱的榆林,还经常要面对各个部的劫掠。

    他们是凶悍的,曾经还有南下劫掠三原的历史,从榆林卫到三原,接近六百公里的直线距离,被鞑靼的骑兵走一遍之后,整个陕西就是一个大大的惨字。

    三天了,骑兵还没有来。

    李九州对己方的同济城很有信心,只是一点:他们的人太少、物资太少。

    小小的同济城,屁股底下是煤矿,城外还打了一眼活泉,煤矿里面出现活泉是真的要人命,好在煤层够厚,能够远远避开那处活水。

    四十个人,守一座周长两里的大城,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济城很薄,其实类似于砌了一座扁平的墙壁,把同济城包在里面。

    最坏的打算,就是放弃同济城,带上所有的枪械弹药,走西边小道南下回山沟。

    五十个来犯的骑士刚被打退,同济城的黑烟就冲天喷起,李九州要的,就是让神木堡的守军看见。

    他寄希望于独眼龙能带回来人,多多少少有上百十号人,他就有信心把同济城敲打成一个巨大的獠牙。

    不是不可能被攻破,而是所有来犯的人,都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三座高炉几乎昼夜不停,风箱鼓风的声音就好似巨兽吐息一般。

    铁矿最终是不够用了,还有三百来个孔洞没有浇灌。

    地面震了起来。

    老汉看了一眼城墙转角上的李自成,然后一个猛子贴在地上,耳中传来轰隆隆的声音:“骑兵!骑兵!”

    李自成着急忙慌地喊道:“约莫多少?!”

    老汉趴在地上面如土色,仿佛整个人要融进黄土一般:“一千以上的马匹!奔马如雷!来者甚多!”

    一千骑!共济会上下都慌了!李九州却是没有动静,火柱不见了。

    火工拼了命地出钢,好似他锅包中的钢水能把鞑子浇死一样。

    城中,只有几十条枪,八门炮,剩余的火药,就算一枪俩,也不够打死一千个骑兵。

    东北边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条黑线,黑线压过来的速度很快!

    阎王女趴在城墙上,小心地往那边看,她眯着一只眼睛,又拿起一根铁管继续看,终于她看到了:“鞑子一人三马!一千匹马就是三百多人!”

    李九州却是吸了一口气:“备战!拿枪!上城头!”

    城中顿时忙得火热,周长一千米的城,说到底还没有后世的万达广场大。

    但是四十个人放进去,依然是杯水车薪。

    几十米才站一个人,唯一的赢处,就是不能陷在城墙上向外拒敌,鞑子不是傻子,看见围墙和龙门洞打开。一定会一轮一轮放箭。

    箭矢的射程要高于共济会手中的火枪,对射肯定是自己吃亏。

    好在门板做不成,铁做的盾牌板甲还能人手一个,虽然粗糙至极,板甲也就是用麻绳捆在一起的铁片子。

    但最大的好处,就是近距离不怕刀枪。

    敌人第一刀扎在铁板上,反手还不能将敌人杀死,那也没有什么继续战斗的意义了。

    这次骑兵来的汹涌,却在二里地外停下。

    老汉熟于军阵,老眼一过,喜道:“不到三百骑!鞑子是故意骑了多余的马匹。”转而有些低沉地说道:“他们可能是来劫掠的!”

    鄂尔多斯部距离同济城,还不需要三马轮换奔徙,所以多出来的马匹很明显:是用来驮战利品的。

    二百多个骑士,同济城的人并不害怕。

    李九州不动声色,招呼众人:“不要乱动,看他们的行动,精灵儿,你领一个男的三个女的,四条枪去守住北门!自成,你领五个男的守住南门!身体弱的女人还有老人就负责装弹!枪火不停!切勿放他们进来!”

    南北两个城门虽然没有大门,但是这地面里却是有讲究,门内是几个拒马,上面削尖裹上铁,门外是三层暗槽,里面是一根根的铁刺。

    同济城中的铁终于还是用尽了,手中的枪炮、城墙中的钢筋、身上的战甲、以及城门里的布防。

    人肯定是能走动的,不过骑兵,肯定不行。

    精灵儿拿着一把巨大的枪,这个子弹只有阎王女能裹得了,因为精灵儿自己身体庞大,所以不是很受后坐力的限制。

    与其他枪差不多长,却粗了足足两倍的枪管捏在精灵儿手中,像后世的截短霰弹枪。

    三根手指一般粗的子弹,试验的时候,威力巨大,因为体积大的缘故,转轮换弹和机簧也应用其中。

    共济会的王牌,就是身穿铁甲的精灵儿,此时他犹如一根铁塔,站在北门门口。

    火工看着李九州:“莫不是鞑子来得太急,扎扎实实给精灵儿做上一套战甲,这就是无敌的猛将啊!”

    共济会打仗,不需要拼刀,只需要打枪,可以牺牲很大一部分的灵活性,故而甲胄就很厚实,精灵儿身上的铁甲护住全身,虽然粗糙,也只能护住正反,却依旧重达七十斤。

    好比一个人形坦克,站在阵地前,等着敌人前来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