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万历
字体: 16 + -

第0044章 阻击落濛关

    ‘所谓兵贵神速,这个速字可有得讲究了,单从字面上解释,速字含了两个意思,一是快,二是速度。用在这里其实也有两个意思,一是说用兵贵在目标明确指挥果断行动迅速,二则是指双方用兵的相对速度,只是行动快动作快是远远不够的,一着不慎还有可能一头便扎进别人的包围圈里。只有你始终想的比对方多一步行动比对方快一步,战斗才会在你想要的时间、地点,按照你想要的方式进行下去。要想做到始终比对方快一步,信息的掌握是必须的前提,信息不对称是说……’,不对称?不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么,干吗说的这般拗口,显本事么?

    脑袋按在水缸里才开始喜欢我?哼!方三娘俏皮地皱皱鼻子。

    跨进门来的常斌见方大人忽然露出这番小女儿态来,不由一呆,连忙低下头,嘴角弯起一抹笑来,“大人,关内叛军已肃清,没留活口”。

    方三娘合上书本,“告诉庞林,手痒了,三娘随时奉陪,但莫误了正事”。

    常斌摸摸左颊上的那片淤青,苦笑了一下,“兄弟们只是闹着玩儿,作不得真”。那些兄弟万大人虽已许诺他们加入锦衣卫,可对当初自己这个出卖了他们的锦衣暗桩还是心有不忿,便找了个试手的由头,挨个儿地过来要揍自己一顿,大战之前还能有这般闲心,说来也算不得什么多糟糕的事。

    “四娘也找过你了?”,方三娘端起茶盏,低下头眼睛转了转。

    常斌摇摇头,“那倒没有,她要是来找我约斗,我也只能抱着头挨打了”,钱四娘都能算得方大人半个师姐了,自己在九丝山可排不上什么名号,也只有挨打的份了。

    “那你去约她,我给你镇场子”,想起那年在社学里凌郎张牙舞爪地与墨岩约斗的样子,方三娘眉毛弯了弯。

    “回去我约凌先生”,常斌噎了一下,闷了半天冒出一句,说罢连忙转身走了。

    “还没打够啊”,跨进门来的吴继祖扭头诧异地看着脚步飞快的常斌,“他说要约谁?”。

    “钱四娘”,方三娘连忙捧起茶盏遮了脸,“吴大人请坐,准备得如何?”。

    “我看都是闲的,都拉去挖沟去!”,吴继祖在门槛上蹭了蹭靴底,经娄山关一战,这几日倒是与方三娘他们熟络了许多,也没那么讲究了,“都是阿大领兄弟们在操持,我也插不上手”,走到案前坐了,端起茶盏,瞥了眼铺开的纸上一行清秀的字,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摇摇头,也方大人这又是想到哪儿去了。

    “大人,我估摸着咱们这一通可能是白忙活了,龙岩囤那边传来消息,杨珠准备强攻”,还真应了阿大兄弟那句话,计划赶不上变化,原以为拿下龙岩囤要费不少周折,没承想杨应龙为了鼓动僰人一起造反,竟是把囤中的守军也调出六千来,加上杨珠那两万杨氏族兵,这份见面礼可真不算小了。可这样一来拿下龙岩囤反而不是最紧要的事了,如何把杨珠这两万六千人留下来才是摆在他们面前最大的问题。

    “他们最好别过来”,方三娘的声音淡淡的,隔着杯子,听起来有些远。

    “大人,这里距遵义还是太近了,万一……”,不知方大人是怎么想的,杨珠要逃回遵义最便捷的便是乘船沿白沙水顺流直下,虽然船只不多又被锦衣卫烧了几只,但水陆并进最是保险,也不会耽搁多少时间。以方大人手里这六千土兵想拦住他们自然是不可能的,但咬下几口来却是不难。却不知方大人为何把防线布在了这里。落濛关,距龙岩囤六十里,距遵义更只有不到五十里,杨珠便是再蠢也不会舍近求远绕这么一个大圈子,万一遵义那边的叛军获知了消息抄过来,那他们也只有弃关远遁了。

    “没有万一”,方三娘放下茶盏,“龙岩囤的消息传到遵义,那边再整兵过来,至少也要五天的时间,足够了。打的就是这个时间差,只要刘帅那里动作不被耽搁,杨珠他跑不了”。

    时间差?吴继祖琢磨了一下理解了这话的意思,见方三娘如此笃定,便不再说下去。何况以他们这点兵力,拿下娄山关、龙岩囤已是到了极限,想在播州再做些什么来也不太可能,那就放他们走吧,左右也逃不到哪里去。

    “报!”,一个精瘦汉子快步奔进大厅,“杨珠部拔营向落濛关而来,属下估算行程,现在距此约四十里”。

    “他真的来了”,正看着地图的万成猛地转过头来,他可是从心底里都没想过杨珠会朝这个方向过来。

    “闻轩在九丝山便负责打探消息,难得的一把好手”,方三娘点点头,转过脸看向万成,“南京那边若是用不着,还请万大人割爱”。

    万成苦笑了一下,这个时候您还有心思说这个。这几日方大人于谈话间顺带着也将庞林那几百人中能力出众的一一向自己介绍了,性格、专长可谓了如指掌,如此年轻的一个女子能成为一族之长,当真没有半分侥幸。

    “这里就交给阿大了,我们去堵住他后路”,方三娘收到书本站起身。

    “大人,属下愿留在这里协助阿大兄弟守关”,原本就只有六千人,方大人再带走两千,四千人要挡住两万六千叛军的轮番进攻,可想会有多少恶战。身为方大人的助手,这个时候他必须要留下来。

    方三娘点点头,大步跨出门去。

    ——起点首发——

    “瞄准了!给老子瞄准了!”,阿义瞪着血红的眼睛,头盔不知丢到了哪里,身上的罩甲被划开一道道口子,血迹,泥浆混杂着早分不清颜色。

    两名高大兵卒拖着绳索将三指粗细用麻绳绞成的弓弦拉开,这种巨弩是阿大带人就地取材用毛竹做成的,以两根木桩作支撑,一根长竹为弓,两根并排钉在一起的长竹作滑轨,弩箭便是漫山遍野取之不尽的毛竹。这种巨弩虽是简单杀伤力却是极大,在昨日的守城和袭扰战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只可惜现在只剩下这一架了。

    呯!木棰砸下,铆销脱落,丈许长的竹矛在雨中划出一白色水线,扎入人群犁出一道血肉模糊的长沟。

    又没射中,阿义恨恨骂了一句,“扔了!跟上我”。阿大、吴大人重伤撤出,阿瓦、阿早战死,现在由他接替指挥。

    又一处防守被叛军攻破了,阿义提刀奔过去,一刀砍翻一个冲过来的叛军,闪身避过从左侧刺来的长矛,探手抓住枪杆用力一带,右手的刀劈过去,血喷了一脸,“天佑大明!”。

    “天佑大明!”,十数个身着官军制式罩甲的僰兵从两边增援过来,翻过这片土墙豁口的十多名叛军瞬间被乱刀砍杀,一排箭矢从身后射过去,几个刚攀上土墙的叛军惨叫着摔落下去,刚刚失守的阵地被夺了回来,叛军也潮水般退了。

    “撑不住就喊一声!别死要面子”,增援过来的人咕噜了几句小跑着离开。

    “我死了,你接替,记着号令么!”。

    一个身影顿了一下,摆摆手没有回头。

    阿义咧嘴笑了一下,探头看了一眼,“弓箭手准备!”。

    落濛关现在还不是二十多年后那座用巨石、糯米灰浆(糯米+石灰)建成的坚固要塞,只是一个一人高的土墙围成的屯兵点。虽然阿大领人在关前挖了数道壕沟,可因为时间太过仓促并没有完全成型,昨日杨氏叛军连番进攻,用人命填平了壕沟,当日夜间攻到了关前。好在两边都是高山险岭,道路狭窄大军施展不开,否则以他们这四千人根本不可能守不到现在。便是如此,他们也已经放弃了数道防线,现在他们所处的位置实际是已是南侧的关外,而杨氏叛军则已攻进关内从内向外发动进攻,只要叛军突破了这最后一道土墙防线,他们便再无险可守了。也幸得阿大早料到了此节,在关内一侧沿墙挖了深沟,他们才能坚持到现在。

    “天佑大明!”,阿义挥起拳头。

    “天佑大明!”,两侧传来呼应,只是又少了许多。阿义吐了口唾沫,“长点心眼,可别都死了!”。

    “你死了我们都不会死”。

    “早看中你那漂亮婆娘了,快去死!”,远处传来一阵笑骂。

    头盔上的白绫被雨水浸透软软搭在肩上,杨珠骑在马上,手中佩剑平指,又一支队伍冲上去,替换下已折损大半无力再战的前军。

    嗵!嗵!嗵!

    身后隐隐传来铜鼓声,杨珠没有回头。能轻而易举地拿下娄山关、龙岩囤,生擒了族长杨应龙和一众族人,对方领军之人必是不凡之辈,自然不会死守,对此他也早有准备。何况打到现在,他也不可能再回头了,唯有拿下落濛关才有一线生机,才能保住杨氏一脉。遵义是不能回去了,去了也是死路一条,只是没想到对方竟然算到了这一点,更没想到两万多人竟是硬生生地被这小小的落濛关挡住了。

    一千多人潮水般攻上去,还不到两刻钟又潮水般退了回来。

    “天佑大明!”。

    欢呼声传过来,但明显稀少了许多。杨珠摘下长矛,战马一声嘶鸣,大军巨浪般向前压去。

    在杨珠身后不到五里的一处山坡上,万成立在马上焦急向前探望,蒙蒙的雨中眼前也只有雾蒙蒙的一片。他很想随着庞林他们一起冲杀过去,可方大人不动,他哪里也不能去。

    “万胜!”,一阵欢呼声滚雷般传过来,万成面色一白,那不是他们的声音,落濛关——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