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万历
字体: 16 + -

第0043章 夜取龙岩囤

    刷!十二支弩箭同时射出,城楼两侧的四名守军捂着脖颈软软倒下,十数道黑影同时攀上城头,四人拾起守军的长矛在城楼两侧立住,另几人冲进城楼。

    更多的黑影攀上去,城楼里隐约的响动很快便沉寂了下来。不一刻,两队手持长矛的兵卒从城楼两侧踏着整齐的步伐跨出来,沿着城墙走向远处,更多的黑影跟了上去。

    城门缓缓打开,漆黑的夜色中一道道身影从低矮的草木丛中跃起,悄无声息地冲进城门。

    火把忽明忽暗的光中,徐慎头戴尖顶明铁盔身着齐腰甲,按着剑柄静静立着,一支支队伍从身边快步走过奔向漆黑的夜里。

    城门两侧那两排房舍中的打斗声惨叫声终于停了下来,远处亮起了几点火光,喊杀声隐隐传过来,徐慎接过缰绳翻身上马,“天佑大明!”。

    “天佑大明!”,更多的队伍从身边奔过去,冲向燃起火光的方向。

    阿二调整着呼吸快速奔跑着,风划过面颊带着一丝清凉也带走了脸上的汗滴,脚下的石板不似熟悉的山路,但他依然喜欢这种奔跑的感觉,猎豹一般充满了力量。一支十数人的巡逻队伍转过路口,身后一支队伍迎上去,喊杀声惨叫声随之响起。阿二继续奔跑着没有看过去一眼,龙岩囤东西长三里半,他这支一千人的僰族精锐必须在一刻钟之内赶到指定地点,其中包括遇敌接战的时间。东门,是龙岩囤的正门,也是整个城堡守军最多防守最严的地方,只有在最短时间内拿下东门,才能将杨氏一族一网打尽,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一支队伍越过了他们,冲向左侧的王宫。弓弦声响起,身后有人惨叫着倒下,他们的脚步丝毫没有停顿,反而愈加地疾了,喊杀声瞬间甩在了身后。

    面前陡然开朗,阿二停下脚步。弓箭手调匀了呼吸拉开弓弦,火把燃起,点燃了箭簇的黑团。

    嗡!城门前正在集结的叛军队伍里传出一片惨叫,红雾随之弥漫开来。

    四轮箭雨后,城门前已倒下近百人,剩下的正仓皇躲避着红雾四处奔散,竟然没有人想到去打开城门。

    箭雨向前延伸,城楼瞬时被红雾笼罩,阿二拉起湿透的黑巾掩住口鼻,拖着绣春刀大步奔出,身后的队伍象一排黑色浪潮无声地掩杀过去,分作两股冲向城头。

    一道白光从头顶劈落,阿二侧身避开,绣春刀反手抹过,一颗人头飞起,刀势未歇格开迎面刺来的长矛,左脚踏上两阶,左手短刃抹过咽喉。一面盾牌迎面撞来,阿二侧身弓步,右肩撞过去,盾牌手吃力不住仰面跌倒,左脚踏上盾牌借力抢上几阶,手中绣春刀掷出,城墙上一面弓箭手捂着胸口倒下。身后几声弓弦声响,眼前豁然一空。

    黑色浪潮涌上城头,继续向两侧冲杀,阿二抽出绣春刀,在尸体上抹去血迹,探头向城下看去。一道河流映着点点波光绕城而过,河的对岸,点点火光繁星一般向更远的地方延绵。

    嗖!一支冷箭射来,阿二挥刀格开。两名兵卒挥刀斩断两根系在箭垛上绳索,城墙外一阵车轮滚动般轰响,惨叫声传上来,阿二抽抽嘴角,不跑就好。

    红雾渐渐散去,庭院中散落着近百具尸体,几十名兵卒持着长矛逐一捅过去,不时有惨叫声响起。

    徐慎挥挥手掸去刺鼻的味道,一个白发老者从大殿中奔出来,颤着手指,“你、你们……”。

    刀光划过,一腔血喷撒出来。徐慎在靴底上蹭了血迹,“杨氏造反,杨应龙已被活捉。你们还有什么要交待的”。

    “我等死有余辜,但孩子没有错……”。

    徐慎摆摆手。

    刷!四只弩箭射过去,跪在那三个年轻女子中间的两个孩子一声闷哼,软软地倒下了。

    “谢大人慈悲”,三个女子抽出短刃插进胸口,数支弩箭应声而至。

    一个个传令兵飞奔进来又飞奔而去,地图上的叉叉越来越多,徐慎坐在椅上眉头却越皱越紧。

    “大人!”,阿二快步走进大殿,“东门已肃清,叛军进攻乏力,是不是……”。

    “不准!”。

    “大人!”。

    “本官说了,不准!”,徐慎咬着牙紧盯着地图,看也不看阿二一眼,“你若敢踏出城门半步,军法从事!”。

    阿二低着头,双拳因为握得太用力而发出微微颤抖。

    “若真想帮方大人,那就给我拖住他们”,徐慎走过来,轻轻抚住阿二肩膀,“本官身负方大人军令,你也当知道是为什么”。

    “可、可万一……”。

    “没有万一!”,徐慎怒喝一声,“若有万一,本官更不能放你们过去!”,顿了片刻,和缓了语气,“我要对得起方大人的信任,你也要相信方大人相信刘帅”。

    “诺!”,阿二躬身抱拳大步而去。

    龙岩囤之战于五月初八寅时打响,辰时结束,城中四千守军生擒一千二百五十六人,斩首两千七百余,杨应龙之妻田氏及两位妾室和两个孩子死于乱军之中,虏获杨氏族人四百一十七人,更于王宫中搜出金银财物无数和大量违禁之物。徐慎部四千土兵阵亡四十二人,伤两百余人,可谓是明军近年来罕有的大捷。

    龙岩囤始建于南宋宝祐五年(1257年),是杨氏第十五代世袭播州侯杨文为抵抗元军在龙岩山之巅修建的军事屯堡。宋开庆元年(1259年)元军数十万人马围攻南宋潼川府路合州钓鱼城,却始终无法攻克,战乱中连蒙古大汗蒙哥也战死在城下。直到南宋灭亡后,见大势已去,忽必烈又答应绝不伤害城中百姓,守将王立这才弃城投降,这时候已是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钓鱼城之战结束后,元军本无意攻打山高路险关隘重重的播州,守将杨文却不战而降献出播州,后被元朝委以重任世袭土司播州继续划归其统治。

    战争结束了,为了不让蒙古人猜忌,军事城堡龙岩囤便成了播州杨氏一处避暑的别院行宫——夏宫。

    这个时候的龙岩囤还不叫海龙囤,还不是二十多年后那个经杨应龙耗费巨量人力物力扩建加固的军事重镇。否则徐慎便是再有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同意方三娘领一万土兵进袭龙岩囤,方三娘也决不可能让徐慎领军袭城。因为那个时候的龙岩囤经杨应龙二十多年不断地完善加固,已是一处集军事屯堡、衙署与宫殿为一体的军事重镇。以龙岩囤为中心的军事防御体系呈现出关堡星布、以点控面、纵深防御的特点,整个防御体系由十六关二城三堡构成三条防线,每个独立的关、堡都控扼周围一定的空间,三条防线由外围到中心构成了层层耗歼,逐次阻敌,长达一百二十余里的纵深防御阵地。一线是由娄山关、三渡关、上渡关、老君关、乌江关、河渡关、黄滩关、崖门关、落濛关等组成的警戒阵地;二线由养马城、养鸡城、海云屯、龙爪屯等组成中间拦阻阵地;三线是由铁柱关、铜柱关、飞虎关、飞龙关、朝天关、太平关以及万安关、城墙等设施构成的龙岩囤核心阵地。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平杨应龙叛乱的最后一役海龙囤之战便是在这里打响,明军二十四万大军从五月十八日到六月初六,借火器之利强攻近二十日都未能得手,官兵死伤无以计算,后来还是杨氏内部出现叛徒,引领官军抄后山小道偷袭成功。这也是方三娘为何要急于攻下龙岩囤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凌远那个神棍已经作了预言,并不无惋惜地感叹播州之役耗尽了明朝最后的军力和财力,削弱了东北的防御力量,是大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既然奉蛙神娘娘旨意接收了朝廷招安,他们僰人一族从此便是大明的一份子,只要有一点机会,方三娘都不会容忍这种事情发生,哪怕那只是个预言。

    面对这样的大捷,徐慎却紧锁眉头脸上没有一点喜色,看着手中杨氏准备扩修龙岩囤的规划图册,更是后怕得手脚发颤。龙岩囤位于龙岩山东麓湘江上游,因山取势建于陡绝的险峰之上,群山环峙、孤峰挺立,形如细颈葫芦,北、东、南三面临湘江河主源白沙水,全是绝壁;仅有西边一条羊肠小道通到白云台、金鼎山一带的深山。比之凌宵城都要更加险峻几分,本就是易守难攻的险城,若是假以时日让杨应龙的谋划得以实施,单是白沙河下游那一条海龙坝(历史上这条大坝最终也没有建成),就不知要填下多少人性命。河道加宽,官军只能隔岸仰攻,火炮火器不可及,多少人也不够填的。若非方大人看得深远,攻下娄山关后便迅速派兵偷袭永安驿得手,并从俘虏口中获知了龙岩囤驻兵详情及这条后山秘道(这条秘道方三娘自然早就知道了),自己又怎会抢下这龙岩囤之战的头功,可这样一来,方大人那里却更加危险了。

    咬着牙,瞪起血红的眼睛,“全部拉上城头,每一刻斩十人,看他降还是不降!”。

    杨珠没有降,当他父母妻儿的人头扔下城墙的时候,杨珠,这位杨应龙麾下第一悍将——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