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行战国之睥睨天下——江离传
字体: 16 + -

第29章 坐而论剑

    冉行自然的是喜不自禁,到了他这个年纪,才刚刚有了自己的孩子,能不高兴。豫争看着小妹妹肉嘟嘟的小脸,也是喜欢,全家人都是喜气洋洋。

    一日,冉行和豫争师徒二人在晨曦初微之时起来,行到城外僻静之处练剑,兴之所至,冉行把独辟的一套极凌厉的荡云剑法演示了一遍,对豫争说道:“这套剑法你虽然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但它的精要之处你还要仔细揣摩,多加体会,功夫深处,才能更上层楼。我自认为我的这套剑法已经融汇了剑术的要义,自信它的威力在天下剑器之中足够威猛,可惜的是,我这一生,却没有得到一把好剑,真的遗憾。”

    豫争说:“我看师父的剑已经足够锋利,胳膊粗的树木可以一剑斩断,难道这还不是好剑?”

    冉行摇头:“我这剑只能说仅可使用罢了,天下好剑,少之又少,一把好剑的威名,就足可震慑天下啊。”

    豫争说:“一把好剑,就真的这样厉害?”

    冉行点头:“天下好剑,各有威名。剑者,短兵之王,为百兵中的君子,剑身中直,不偏不倚,锋开双刃,无左无右,重挺击,轻侧袭,用剑之道,正面搏击,不阴不诈,顺应天力,忌刚猛,避凶蛮,外柔内刚,法道自然。

    “剑中的帝王,非轩辕昆仑剑莫属,据传此剑由众神采来昆仑山绝顶之铜,由混元真火炼成,火神祝融司火,雷公云母锻打,天河之水淬火,反复锻炼三十六次才最后完成,其剑身两面皆有自然纹理,一面为日月星辰,一面为山川地理,天帝将此剑授予轩辕氏,轩辕氏携此剑率族众农耕畜养,开疆裂土,四海统一,后来传给黄帝,又传给夏禹,夏禹后又传二十世,不知所终。

    “泰阿剑,是上古的宝剑,其剑无迹无形,聚气而出,只有当天下太平,宇内澄明,它才会出现,商汤时出现过一次,周武时出现过一次,此后再无影踪,其剑身有天然形成上古文字‘泰阿’二字,故名泰阿剑。

    “越王允常命铸剑师欧冶子铸剑,欧冶子带着妻子、女儿莫邪、女婿干将,四处寻找适合铸剑的矿藏,最后在湛卢山下得到一块上古玄铁,于是筑炉炼造,耗时三年,始得一剑,其剑通体乌黑,全无光泽,就是在太阳下观看,也没有光芒闪烁,此剑击石如水,斩铁如泥,是世上最锋利的兵刃,因为所用玄铁采自湛卢山,故名湛卢。此后欧冶子又铸巨阙、胜邪、鱼肠,都是一等一的好剑。

    “龙渊剑是欧冶子为吴王所铸,欧冶子在茨山上开采矿石,反复烧炼,选取最好的铁英,日夜不断的锻打,引寒溪之水为七池,列作北斗七星之状,以极寒之水淬极灼之铁,每次淬火七个池子里的水都会滚沸,剑身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剑成之后,俯身观看,犹如登绝壁而临深渊,冷气袭人,寥峭森森,剑色清幽深邃,暗藏的纹理隐隐如有青龙盘卧,故而取名龙渊,又因筑七星之池,又叫七星龙渊。此剑曾经落在伍子胥手里。

    “纯钧同样是欧冶子所铸,此剑为越王勾践得到,他拿给相剑师薛烛观看,薛烛说:就在欧冶子想要铸造一把上好宝剑的时候,赤堇山突然开裂,露出上好的锡矿;若耶溪突然断流了,欧冶子得到了精纯的好铜,天公作美,适值晴朗的天气,炉火旺盛,欧冶子也把铸剑的技艺发挥到了极致,才打造出了这样的极品。现在赤堇山已经复合,若耶溪已经汇集成一条深不可测的大河,而且欧冶子已经死了,世上再也找不到拥有他那样精湛技艺的人,现在即使倾尽全城的金属,甘于奉献出千斛的珠玉,也不会得到了。有着聚会集市的两个大乡,上千匹的骏马,有一千户的城市,也算不了什么啊。

    “薛烛还评价鱼肠剑说:此剑是集湛卢、巨阙、胜邪各剑余料所制,铸造之时炉火势微,锻打不允,但是它仍然锋利之极,森然有啸声,泛凛冽寒光。此剑逆理不顺,不可服也,臣以杀君,子以杀父。此剑铸成之后,欧冶子看到它藏断纹、有邪光,知道它不吉祥,想着要把它毁掉,他的妻子觉得可惜,收藏了起来。后来,吴国公子光意图刺杀吴王僚,收买义士专诸,于酒席宴上将此剑藏于鱼腹之中,专诸借往上送菜之机,从鱼腹中拔出剑来,将吴王僚当场刺杀。此剑短小无柄,仅长一尺二寸,是以能够藏进鱼腹,当然,鱼肠剑的名字也是后人的叫法。此剑阴邪,人人都避之不及,嗜血吴王僚之后,不知道失落到哪里去了。”

    豫争惊叹:“这世上竟有这样的阴鸷兵器,就是把它摆在面前,我也不要。”

    冉行点头:“心地纯正的人,谁会收藏这种不祥之物。”

    豫争问:“这样有名的宝剑,其他还有吗?”

    冉行说:“当然还有。卫国人孔周曾经拥有三把古剑,是商王时铸造,分别叫做含光、承影、宵练,都是世间少有的极品,只是后来再没有出现过,它们的好处,也就仅限于人们口中的传说了。

    “因为干将、莫邪继承了欧冶子的技艺,楚王要他们为他铸造宝剑。二人采五山之精铁,六合之金英,以铸铁剑,三月不成。莫邪铰断头发,剪下指甲,投入炉中,以自己的精魄为引,使用三百精壮少年鼓动风箱,装填柴炭,铁石终于融化成汁,最重铸成雌雄二剑,他们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分别称为干将、莫邪,干将为雄,迟滞沉重,携凌厉之风;莫邪为雌,飘渺轻灵,挽秋水凛冽。干将独携雌剑献与楚王,楚王索雄剑不得,怒而将干将杀死,其子后来持雄剑刺杀楚王,双剑得以合璧。”

    豫争慨叹:“原来世上有这么多的好剑,要是能得到其中的一把,那是多么快意的事情,也可以足慰平生了。”

    冉行说:“天下名剑,可慕不可求,要有足够的德行相配才行,与其徒然羡慕,不如修身养性,做人清明刚正。处心积虑、强取豪夺、更不是君子所为,让天下人不齿。”

    豫争说:“师父教诲的是。”

    刚才练剑之时因为发力刚猛,出了一身的汗,现在安静下来,身上有些凉意,冉行也不在意,披了衣服,同着豫争回家。到了晚上,感觉头颅有些沉重,第二天早晨醒来,竟然头脑胀痛,全身滚烫,冉行只道受了些风凉,挣扎着起来,诸事全不延误。又一天,冉行又觉着头颅发紧,犹如一只铁桶箍着,昏昏沉沉的难受,身上又发起冷来,裹在被子中颤抖个不停。

    直到这时候几个人才发现,他已经病得这样厉害,妻子和豫争娘都小心的伺候,赶忙的打发豫争去请城中最好的医师,埋怨他病了只是忍着,也不和大家说。

    豫争带了医师来,仔细诊看了,开了几副草药,告知怎样煎制、服用,豫争又送他回去。

    过了两日,大家眼见着冉行的病情不见好转,反而有些加重,卧床不起,剧烈的咳嗽起来,豫争再去请医师,医师说:“我开的药方,如果连服五日不见成效,我也就无能为力了,绛州城里你也不用再找其他医师,我敢说既然我不能回春,别人更没有妙手。”

    豫争急道:“难道先生就没有办法了吗?”

    医师摇头:“无可奈何。”

    豫争拉着医师的手说:“还是恳求先生救救我的师父。”

    医师道:“好吧,我见你言情恳切,我这为医者常怀仁慈之心,只是一说出来,岂不是摔了自己的饭碗。”

    豫争行施大礼:“恳请先生相告。”

    医师拉住:“据我所知,名医长桑最近来到了郑国,绛州距离郑国不算太远,你现在就前去郑国,请长桑前来,你师父的生命或许还能挽救。”

    豫争谢过医师,回到家中,把医师的话说与冉行妻子和自己母亲,二人心中焦急,催促豫争赶紧上路。

    豫争草草的收拾了一个小小的包裹,辞了二人,悄悄的上路,前往郑国。

    到了郑国都城新郑,豫争一打听,长桑在这里医名高盛,格外的受人敬崇,无不夸赞,只是他已经在数日前去往楚国,豫争心里遗憾,便追赶着来到了楚国,到了郢都,却又闻说长桑又去了韩国,无奈之下,他正要回返韩国,却撞见两个贼人劫掠了江离和公输同两个小孩儿,侠心顿起,出手搭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