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石油大亨
字体: 16 + -

第一五〇章 威廉港和汉堡

    继杜塞尔多夫招聘后,黄延义一行人又到埃森、科隆、多特蒙德等几个工业重镇招募了一批工程师和技术工人。

    8月15,黄延义一行乘飞机抵达德国北部最大的深水港口城市——威廉港。

    威廉港是二战时期德国重要的军港之一,这里受到了盟军飞机持续轰炸,威廉港市中心完全被炸成了“末日景象”。

    因为被炸得太狠,威廉港的重建遇到非常大的困难,为尽早恢复威廉港的秩序,今年6月21日,盟军控制委员会决定在威廉港引入私人企业参与到威廉港的重建,并在土地和税收政策上给以优惠。

    黄延义一行人下了飞机后,直奔威廉港的亚德湾。

    在威廉港葛罗登海军基地旁,黄延义指着沿亚德湾的一大片土地,对琼斯中校说道,“我看这里就不错,这片土地非常平整,假如我要买下这里1平方英里的土地,你觉得威廉港市政厅能答应吗?”

    黄延义所指的这片土地,东临亚德湾,是1938年围垦填海造出来的陆地,地貌平坦,名叫赫蓬斯围垦地。岸边曾经有过码头,是一座战时军用补给码头,只是这座码头在战争中被炸得七零八落了,到还没有修复。不过这座码头不需要费太大力气,只要稍微收拾一下,就能停靠轮船。

    “威廉港市沿亚德湾有27公里的海岸线,并不缺少港口用地,我认为他们一定会答应的,可是,黄,你打算在这片土地上干点什么?”琼斯问道。

    “当然是我的老本行,做与化工相关的企业,初期可能会建一家炼油厂和一家乙烯工厂。”

    “以目前德国的经济状况,你认为你说的这2家工厂生产出来的化工产品,在德国能卖得动吗?德国可是一个煤化工大国,他们的化工产品包括汽、柴油都是来自于煤炭。”

    “德国目前的经济状况的确让人绝望,但是,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没准几年之后,德国的经济会重新崛起,我们现在就是在投注,投注它将来会发展的很好,用我们中国人的一个词或许更恰当,这个词叫做抢码头。”

    “好吧,既然你愿意投钱,我当然不会反对。”

    黄延义侧头对身边的莱恩中校说道,“莱恩,恐怕你还得返回埃森一趟,去和豪赫蒂夫公司谈谈,我们要在威廉港建一座码头,还有炼油厂、乙烯厂的基础设施,这项大工程就交给他们公司来做吧。”

    黄延义所说的豪赫蒂夫公司,是一家创建于19世纪70年代的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它曾经为纳粹德国建造过许多知名建筑,如柏林的元首地堡(führerbunker,希特勒自杀地点)、希特勒的伯格霍夫别墅(berghof)和纳粹军的军事指挥部

    “狼穴”等,后世豪赫蒂夫公司还建过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跨海大桥、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大厦等著名工程。

    之前在埃森招聘时,黄延义已经与豪赫蒂夫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豪赫蒂夫公司会派出一支不少于200人的建筑工程师及技术人员队伍,参与到建康的城市建设当中,这支队伍也算作是“劳务输出”计划的一部分,只是他们的行动会相对自由许多。黄延义对几家来自于上海的营造厂还是不太放心,毕竟像黄氏企业大厦那样高达36层的高层建筑,上海的建筑公司是第一次建造,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收到,老板,等你和威廉港市政厅签下这片土地的购买合同,我马上就飞往埃森。”莱恩中校痛快地回答。

    威廉港市政机构对于黄延义这样一位愿意来投资的大主顾自然是非常欢迎,第二日,黄延义非常顺利的买到了赫蓬斯围垦地,包括原先的破旧港口在内,一共有1。2英亩土地,黄延义花了400万美元。

    其实在黄延义投资威廉港之前,已经有ardeltwerk吊机生产商,奥林匹亚办公机器厂落户在威廉港,黄延义不是第一个投资人。

    在威廉港成功买下土地后,黄延义一行飞往德国招聘的最后一站——汉堡市。

    汉堡是德国第二大城市,德国北部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德国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以及新闻传媒与工业制造业中心。汉堡港也是德国最重要的海港之一。

    汉堡的轮船(军舰)制造业、飞机制造业、机器制造业均非常发达。二战时期,汉堡的布洛姆·福斯造船厂建造了大名鼎鼎的“俾斯麦”号战列舰和大量潜艇,汉堡飞机厂制造出了著名的不对称飞行怪物——布洛姆—福斯bv141侦察机。

    此时的汉堡,还有居留着数十万从德国东部苏占区逃到英军占领区的德国人,他们不堪苏军的虐待,只能逃奔至情况相对较好的英占区,这些人给汉堡的就业安排造成了很大压力,如今汉堡市内没有工作的人实在太多了。

    琼斯中校可能得到了上级下达的某种命令,一到汉堡,他便极力推荐黄延义在汉堡多招些工人,多买些二手设备。

    黄延义在琼斯中校的怂恿下,把汉堡飞机制造厂在大轰炸中余留的设备,以及飞机厂的1100多工人全部包下了,黄延义准备在建康复制出一个汉堡飞机制造厂。虽然现在螺旋桨飞机已经在走下坡路,但距离螺旋桨飞机真正退出民用历史舞台,还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一直到21世纪还有一些支线在使用螺旋桨飞机。

    曾经辉煌的布洛姆·福斯造船厂现在也处于停产状态,黄延义从布洛姆·福斯造船厂招募了1800多名

    船舶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他准备把这些人送到实邦加湾造船厂,扩大实邦加湾造船厂的规模,向真正的海上钻井平台发力。

    汉堡还有卷烟机器厂、造纸机器厂、船用汽轮机厂、发电机厂等诸多著名工厂,黄延义也从这些工厂招聘了3000多名各类工人和技师。

    至8月21日,黄延义的工人招募计划进入了尾声。

    至此,黄延义在德国英占区总共招募了2。9万名各类工人和工程师,其中采矿业大约2200名,金属冶炼3000人,机械加工2800人,化工行业4000人,电子电器行业2200人,飞机制造1100人,船舶制造1800人,造纸印刷业1000人,机电工程行业4000人,机床制造3000人,另外还有医生、中学和大学教师一共3000多人。

    除了人员招聘,从杜塞尔多夫、埃森、汉堡等地购买的二手机器设备,也花掉了黄延义近4000万美元,当然,这些机器如果是按照战前新设备的价格,可能2亿美元都打不住。

    在德国连续花了几笔大钱之后,美国的严仁均打来电报,提示黄延义美国的资金储备量已经不足了。

    黄延义自己心里也算了一笔账,从二战结束以来,连续在香港、菲律宾两地投资,再加上大量移民,以及这次欧洲之行在法国和德国花的钱,差不多花了近3亿美元,把这些年美国化工厂挣的钱、投在股市的钱,以及建康之前靠卖药攒下的钱,消耗得所剩无几了。

    黄延义也考虑到了,目前摊子铺得有些大,特别是德国这3万工人到了砂劳越以后,要让他们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出能力,还需要配套的工厂、机器、原材料,以及他们家属的安置开销,这些加起来绝不是一笔小钱。

    给这些工人配套的工厂并不是马上就能建立起来的,时间短的可能半年就能建好,时间长的可能要一年半甚至两年。工厂产生效益的时间,可能还得往后延。

    黄延义设想的四大工业基地,民都鲁、三马拉如、建康、实邦加湾,各有侧重,石油、天然气化工以民都鲁为主,电子电器、制药、卷烟、飞机制造会安排在建康,轻化工、造纸、家电等产业会设在三马拉如,实邦加开发区会发展钢铁冶炼、造船、钻井平台、石油管道等重工业。只有等这四地的工业生产进入正轨,黄延义才能有余力考虑其他。

    至于移民,目前只能顺其自然,虽然不能停止,但也不能扩大,最好是能够吸引一批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移民,主动到建康来投资兴业。

    8月24日,初步完成了招募大业的黄延义乘专机直飞苏黎世,他要从苏黎世接走康拉德·楚泽一家三口。

    黄

    延义离开汉堡时,留下了休斯特和莱恩中校俩人,他们将留在德国配合英国占领军司令部分批运送二手设备和招聘的工人、医生、教师回砂劳越,这个运送过程可能要持续2—3个月。

    黄延义并不担心从德国运走这些工人会对德国将来的工业发展造成多大的影响,在今年冬天德国因冻饿而死的都不止3万人,黄延义提前运走这些工人以及他们的家属,从另一方面来说,是减轻了德国的粮食负担。德国的教育和人才基础非常雄厚,也不缺这几万工人,历史上到1950年,联邦德国在校大学生已经超过10万人,平均每1万人中就有20个大学生,到1956年,德国工人的平均工资就已经恢复到了战前1938年的水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