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石油大亨
字体: 16 + -

第一一八章 电影宣传

    吕登科站在黄延义的办公桌旁,解说道,“这段时间没有什么重大的消息,倒是欧洲方面有个值得关注的消息,上个月16日,美国偷偷给德国88名火箭科学家发了移民证,被一个法国记者在报纸上给捅出来了,这件事在欧洲各国引起了争议,特别是苏联,他们公开谴责美国的人口掠夺行为,苏联后来派出的人发现,美国并不只是给这88名制造火箭的科学家颁发了移民证,还有其它通信、化工领域的专家,也正准备转移到美国去。”

    听到这里,黄延义不禁脱口而出,“回形针计划。”

    黄延义这时候才猛然想起,二战后美国在德国实施了一项抢夺人才的计划,即“回形针计划”。

    “回形针行动”计划,是美国总统杜鲁门于1946年9月同意批准的。

    其实,早在杜鲁门正式批准“回形针行动”计划之前,1945年的春季,当时欧战还没有结束,美国战略情报局和联合情报调查局就派遣部分专家,随美军深入德国腹地搜寻导弹方面的专家。4月底,美国科学家冯?卡门组建一个由36位专家组成的调查团前往德国,为掩人耳目,调查团成员全部被授予正式军衔,调查团团长冯?卡门被授予陆军航空队少将军衔。6月20日,美国国务卿赫尔致电感谢冯?卡门调查团所做出的贡献,批准将冯?布劳恩等德国科学家尽快送回美国。

    想起历史上的“回形针行动”计划,黄延义也在考虑,自己是不是可以效仿美国,搞一个人才收集计划,去德国或者英国捡捡漏,淘换点人才回来,不过现在好像条件还不成熟,建康大学还没正式开张呢。

    “以后多收集一些各国的科技动态,以及科学家新发明方面的情报,与经济信息放到同等重要位置。”黄延义交待吕登科道。

    “嗯,我们也意识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已经请美国的荣华研究所协助我们在收集这方面的消息。”

    “很好,看来我们也要准备派人到欧洲去设几个信息站了。”

    “德国人的日子现在也不好过,我们去那里也应该能招揽到一些人。”

    “暂时不急,等我们砂劳越的事情落定了再说。”

    吕登科不明白黄延义说的砂劳越的事情是什么,疑惑的看着黄延义。

    “等过几个月你就知道了。”黄延义抬起头解释道。

    1月6日,郑惟炎带着陈兆麟、宋汉桥到第六区议会大院找黄延义汇报工作。

    今天正好是礼拜天,珠儿和贝尔放假,黄延义正在自己的办公室辅导珠儿和贝尔学习课外读物。林文盈、谢无忌和黄家的人去古晋给黄医生移棺,要去将近一个月,照看珠儿和贝儿的任务就落到了黄延义头上。

    珠

    儿今年已经满10岁,正在建康小学念4年级,贝儿也8岁了,在读小学2年级。两个女儿都非常聪明,在语言方面格外有天赋,英语、国语、闽南语、粤语都说得很熟练。黄延义和两个女儿呆在一起,马上就能忘了外面的烦心事。

    黄延义看到郑惟炎等人过来,为了不打扰珠儿和贝儿的学习,连忙起身把郑惟炎三人让到了隔壁的小会议室。

    “你们这一趟出门时间长,收获也不小,前天邰镇长报告说,你们在西贡卷起了一阵移民风,现在从西贡到达建康、三马拉如、民都鲁三地的移民已经超过了3万人,接收、安置移民的工作人员都快忙不过来了,这么大的收获,当给你们三人记一大功。”黄延义待郑惟炎三人坐定后说道。

    “其实应该可以来更多人,西贡40多万华人,超过1/5的家庭,日子过的都很一般,华人都恋家,日本人投降后,大部分西贡华人都惦记着要回两广老家去看一看,不愿意直接到民都鲁来,我想这些人回老家看了之后,还是会跑出来的。”

    “哦,此话怎讲?”

    “11月底,我们的船从海防去香港时,顺道去广州看了看,现在广州的经济状况非常糟糕,大部分工厂都处在停工状态,城里物价很高,地痞横行,投降的日本人蜗居在码头附近,等待着被送回日本。城里老百姓的收入来源十分有限,广州城里八成以上的人口都处于贫穷状态,没有合适的生计,很多人是不愿意就此过下去的,我估计很快就会有一批人出来闯荡南洋。作为南方经济重镇的广州尚且如此,我想整个广东的经济也不会好到哪里去,那些从西贡返家的人,看到家乡的穷困后,肯定会再次出来找门路。”

    黄延义表情凝重地点了点头,“嗯,那香港呢?你们在香港看到的情况怎么样?”

    “42年日本人占领香港之后,为减轻人口压力,在香港实行了归乡政策,软硬兼施强迫香港市民归乡,大量的香港市民被驱逐到了大陆。日本投降以后,接管香港的军管局统计,香港目前的人口只有50万,我们抵达香港后,看到之前被迫归乡的市民正陆续返港。现在香港的经济也很萧条,日本人在香港发行了大量的军票,现在变成了废纸,许多工厂都因为资金周转困难而停业了,只有药店和裁缝铺生意还算可以。”

    黄延义听到这里,想了想,说道,“香港是个宝地,对我们将来的发展非常重要,我打算在香港建立一个商贸点,由你的商务组派人去那里设立一个经贸办事处,沟通建康和香港的商贸渠道,将来我们还会在香港建工厂、开银行,这个经贸办事处任重而道远,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港英政府、企业

    主、甚至地痞流氓,都会有接触,所以这个办事处的领头人非常重要,你考虑一下,推荐一个合适的人选,去香港负责起这一摊事务。”

    郑惟炎稍作考虑,说道,“商务组的几十号人我都非常了解,不用考虑太多,现在就可以给您回答,我看就由陈兆麟去做这个办事处的头领吧,他随我跑了一趟,从西贡、海防、再到广州、香港,一路下来,我发现他有天生的社交能力,见过一面的人就不会忘记,正好他也精通粤语,对香港也不陌生。”

    陈兆麟听到郑惟炎推荐他,立马在沙发上把身体坐得挺直。

    黄延义也同样看好这个在美国沃顿商学院毕业的年青人,只是他的年纪太小,才22岁,脸上还保留者几分稚气。

    黄延义盯着陈兆麟的眼睛,问道,“兆麟,你会打枪吗?”

    “报告老板,不会。”陈兆麟马上回答。

    “给你一个星期的时间去练习枪法,如果一个星期后,你的枪法水平能达到建康民兵结训时的标准,你就是香港办事处的头领,不,头领二字不合适,像是个山大王,就叫香港办事处主任吧。”

    “是,老板,我一定能够做到。”

    “嗯,等你去香港赴任之时,我会给你配两艘民都鲁‖型500吨级的大海船,还有一个信息工作小组,以及2个班的警卫。”

    郑惟炎被黄延义说出的豪华配置吓了一跳,“老板,去香港做个办事处的主任,需要配2个班的警卫吗?”

    “这还不够,等将来香港人口多了,香港办事处的警卫至少要配到一个连,那里将来肯定是一个各方势力错综复杂、三教九流齐聚的社会。”

    “嗯,还是老板想的远。”郑惟炎适时送上一个马屁。

    黄延义对郑惟炎送上的马屁不以为意,郑惟炎他们现在肯定想不到几年之后香港会人口猛增,届时形形色色的人物都会汇聚香港。

    “香港的事先说到这里,我还有另一件重要的事情交待你去办,前几年去中国参加抗战的南侨机工,现在正陆续返回东南亚,你这几天去一趟新加坡,联系一下南侨总会,看能不能把这些机工招一部分到我们这里来工作,然后再跑一跑吉隆坡、槟城等地,招一些有技术特长的华工。”

    “老板,我们目前没有这么多的工作岗位啊,这些人招来了之后怎么办呢?”

    “工作岗位马上就会有,我从美国买了1700多辆各型汽车,下个月就能抵达吉都隆港,这些车辆有卡车、吉普车、小轿车,还有大巴车和各种工程车,到时候我们要开通建康到民都鲁的长途大巴士,还要组建几支卡车运输队、机械工程队,加上机车修理工,差不多有4、5千个工作岗位。”

    “原来

    如此,我这两天就动身,现在去新加坡可以乘飞机出行,非常方便。”郑惟炎点头道。

    “我们这里的人口结构你也清楚,真正的受过高等教育的技术工人太过稀少,我们现在最大的短板,就是人口基数太低,教育事业也才刚刚起步。现在有许多项目因为缺少技术工人的原因,不敢上马,我很着急,靠自己按部就班地培养技术工人,需要的时间太长,在时间上我们等不起,所以你去到新加坡、槟城等地后,多留意一下有没有在机械、化工方面的技术工人,不管是华人、洋人、印度人,还是马来人,都可以发出招聘邀请,有真本事的,我们不惜开出高工资。”

    “好的,我明白了。”

    黄延义把目光转向宋汉桥,问道,“汉桥,你这趟出门一两个月,也经历了不少事情,有什么感想没有?”

    宋汉桥和黄延义接触不多,并没有一些老人在黄延义手下长期以来形成的那种畏惧感,他倒是很大方的答道,“感想是有的,主要是关于我们移民结构的事,就是不知当不当说。”

    “大胆地说,说错了也没事,这里都是我们自己人。”黄延义鼓励道。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移民范围比较狭窄,到我们这里来的基本上都是中国南方沿海的人口,我认为应该把移民范围扩大到长江流域、乃至黄河流域,北方人到了我们这里后,会带来不同的风俗、文化、语言和习惯,可以丰富我们建康的社会文化,促进我们建康的文化融合。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在移民的时候要挑选不同层次的人,目前到我们这里来的绝大多数都是穷苦农民,这样很容易形成一个单一的社会阶层,我们应该选择一些有社会影响力的文化人到我们这里来,对树立我们建康的文化形象也会有好处。”

    “嗯,你说的这两点都对,第一点是去北方移民的事,过几个月就会实施,第二点,招收有社会影响力的文化人,目前可能暂时还办不到,因为眼下建康的吸引力还不够,等过个两三年,建康这里建设得有点模样了,自然就会有人慕名而来。”

    “酒好还怕巷子深,我认为只要我们宣传到位,现在应该就会有一些文化人到我们这里来的。”

    宋汉桥还是第一个跟黄延义在观点不同时,敢于直接据理力争的,黄延义对这样的人是抱着欣赏态度的,更何况宋汉桥是个能在美国拿双学位的聪明人。

    “哦,那你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宣传呢?”

    “我们建康的风景这么美,气候又非常不错,物种繁多,各式水果一年四季不断,这在中国的北方是看不到的,我们可以请一个电影公司来我们这里,拍摄一部宣传电影,拿到中国北方的几个大城市去免费放映

    ,我想应该能吸引一些愿意领略异国风情的文化人到我们这里来参观、访学。”

    黄延义被宋汉桥的想法打动了,“嗯,你这个想法不错,在新加坡或者香港,有没有比较靠谱的电影拍摄公司?”

    “有啊,新加坡的电懋公司就做的不错,1935年,他们就开始拍摄电影了。”宋汉桥说道。

    “那好,既然是你提出的想法,那这件事就由你来完成,经费的问题你不用考虑,只要能拍出一部能反映建康特色的电影来,花多少钱都无所谓。”黄延义当场拍板道。

    “是,我一定做好这件事。”宋汉桥充满信心地回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