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石油大亨
字体: 16 + -

第一〇四章 诗巫光复

    时间进入7月。

    加帛镇驻守的2个日军中队撤回到了古晋。

    原守备军司令部派重兵在加帛镇驻守,为的是截断和封堵建康与外界的交通,如今建康通过1号公路已经获得了出海口,在加帛驻军已经没有了意义,再加上古晋方面新制定的重点城镇防守计划,从加帛撤兵也在情理之中。

    诗巫的日军驻兵,目前只有一个中队。

    关于加帛日军动向的电报,以及第三营要求进攻诗巫的请战书,摆在了黄延义的面前。

    面对第三营的请战书,黄延义却难以下定决心,他实在是不想再让一个士兵失去生命,这些士兵从1941年9月到现在,除了军事训练外,还进行了快4年的文化学习,整体基本达到了初中生水平。这是一支有纪律、有文化、有爱心的队伍,每一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士兵,在这个年代都是非常宝贵的。他们来自于不同的民族,每一个人都能影响一个家庭,或一个村寨,是建康政府联系和统领周边各民族的坚强纽带。

    “老吕,加帛现在是一座空城,进占加帛没有问题,可是要光复诗巫,那就要和诗巫的日军动枪动炮,我是真的不愿意再让这些年轻小伙子们去和日本人打阵地战了,哪怕是倒下一个人,我都难以接受。日本人顶多还有2个月就要投降了,我们现在不动,2个月后一样可以让军队去接收诗巫。”

    “老板,这打下来的地盘和受降接收的地盘,意义是不一样的,第三营看到其他三个营在卡牙利战役中都立了大功,他们不服气,也想去和日本人痛痛快快地打一场,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吕登科说道。

    “这么说,你也同意向诗巫派兵?”

    吕登科点点头,“诗巫的日军不多,我们即便是派兵去打,损失也不会太大,按照老板您的估计,日本人只有2个月就要投降了,我想第37军高层现在也知道他们大势已去,肯定会继续收缩防线,我们攻打诗巫,应该不会招致泗里奎日军的援助和反扑。”

    黄延义皱着眉、背着手在屋里来回踱步,三分钟后终于说话了。

    “这样吧,你拟一份电报发给陈树华,让他带领第三营,乘坐我们缴获的3艘伏见级炮艇,沿拉让江而下,先接收加帛和松镇,然后把炮艇开到诗巫去耀武扬威,诗巫的日本人若是主动撤离最好,如果日军不撤离,就在江面上用炮艇轰击。让他记住,这次出击,不许和日本人短兵相接,在战场上死一个士兵,他的军衔就降一级,不开玩笑。”

    “老板,这,是不是有些束缚他们的手脚了。”吕登科说道。

    “就这么拟稿,如果他不愿意,我就另外选人去领兵。”

    “是。”

    7月5日,自卫旅

    第三营由缴获的三艘伏见‖级炮艇在前面开路,乘坐10余艘机动木船,从美拉牙顺江而下,2天后抵达加帛。

    加帛镇在3月下旬也被盟军轰炸机轰炸了几个轮次,本就不大的一个小镇,被炸得千疮百孔。

    第三营在加帛留下一个排的士兵后,继续下行,当天下午抵达松镇。

    松镇只驻扎的一个日军小队,这一小队日军在看到自卫旅的三艘炮艇后,乘船溯卡蒂巴斯河而上,往南方丛林地带撤离了。

    7月9日,第三营抵达诗巫,在诗巫镇内的江面上,陈树华指挥三艘伏见级炮艇上的9门60毫米舰炮,向悬挂日本国旗的“志布州”州政府大院展开炮击。

    日军占领砂劳越后,将原砂劳越政府的省制区废除,重新将砂劳越划分为久镇州、志布州、美里州三个州,“志布州”即原砂劳越第三区+第六区。

    “志布州”政府首脑是曾经和建康自卫旅在美拉牙战役中打过交道的千田倪次郎中佐,在1942年美拉牙战役后,他被委任为“志布州”的执政官。

    千田倪次郎自然知道建康自卫旅的战斗力,他不知道这次建康自卫旅来了多少人,三艘伏见级炮艇就够受的,他可没指望一个中队的日军步兵,能顶住建康自卫旅加炮艇的攻击。

    河面上的炮艇开始炮轰州政府大院后,千田倪次郎带领20多名日籍政府官员在一个小队的护送下,仓皇地沿着拉让江往泗里奎方向撤离了,只留下了2个日军小队约110人在诗巫抵抗第三营。

    三营长蔡声旺刚要带领士兵下船,准备冲进诗巫城和日军打巷战时,被陈树华给摁住了。

    “老板发来的电报你也看见了,你想我肩膀上的星星被摘下去几颗吗?”

    “那怎么办,我们不能就这样在船上跟岸上的日军干耗着吧。”蔡声旺不满道。

    副营长张三禄劝蔡声旺道,“老板说的话从来没失言过,你也别让树华难做,我看不如这样,我们先沿伊甘河往北去把日军新修建的诗巫机场给占了,回头再占领伊甘河东岸的诗巫粮库,然后来个以静制动,等日本人来打我们,这样能避免和日军比枪法。”

    陈树华点点头,“三禄说的正合我意,我们不着急,现在急的是日本人,我们只需要占据诗巫的几个重要地点,诗巫城里的日军迟早坐不住的,他们要么逃跑,要么主动来向我们发起决死突击,我们正好来个守株待兔。”

    诗巫机场是1942年日军占领诗巫后强征劳工修建的,位于诗巫城北的伊甘河边。3月下旬,诗巫机场也受到了盟军轰炸机重点“照顾”,机场跑道至今没有完全修复。

    当第三营4连的士兵端着枪冲进诗巫机场时,机场内已经空

    无一人。

    占领诗巫机场后,蔡声旺命令1连去夺取诗巫粮库。

    第三营1连在连长巴十三的带领下,从伊甘河东岸下船,行到诗巫粮库外几百米远时,日军驻守在粮库大门口的一个步兵班,开始放枪射击,这个步兵班配有1挺轻机枪和1具掷弹筒。

    巴十三在行动前得到过陈树华和蔡声旺再三叮嘱,绝对不能让1连损失一个士兵的性命。

    巴十三曾在美拉牙战役中夺过日军炮艇,自然知道日军士兵枪法的厉害,他不会傻傻地命令士兵往敌人的防御阵地发起冲锋。

    1连所在的位置是一条通往粮库大门的公路,公路两侧是稀疏的椰树林。

    巴十三让全连12门2英寸迫击炮,分散在椰树林中,从各个方位向粮库大门发起了炮击。

    3分钟内,每门迫击炮都打出去了12发炮弹,一共144枚炮弹,顿时将粮库大门夷为平地。

    这纯粹是欺负人的打法。

    粮库守兵还没有摸清来敌的主力在哪个方向,掷弹筒还没有使用,全班就被轰得去见了天照大神。

    当1连从几个方向聚拢到粮库大门口时,发现日军一个班13人只剩下一个还在喘气,这个活着的日军士兵也被炸断了一条胳膊。

    经1连士兵们查验,诗巫粮库内储藏着“志布州”政府今年征收上来的夏粮,有1000多吨稻谷,还有西米、木薯等杂粮。

    第三营占领了机场和粮库后,没有对诗巫城里的日军发动攻击,真的实行了以静制动的策略。

    诗巫经历日军3年的占领后,人口由1942年的9000余人,衰减到了现在的6000余人,这减少的3000人中,一部分人是在42年春季无政府状态的动乱中死亡,一部分人逃到了建康,还有一部分是在日本人统治诗巫时期,搞“肃清”和“大检证”时被枪杀。

    诗巫这样在3年之间减少了30%的人口,而且减少的人口当中以华人居多,华人是诗巫经济的主轴,可以想见,如今的诗巫萧条成何等模样了。

    第二天一早,诗巫城内明知大势已去的两个日军小队90多人,渡过拉让江,循着一条林间小路向西南的民丹莪方向撤退了。

    得知日本人逃走后,第三营开进诗巫城,顺利地占领了诗巫。

    经过一天搜索,在确认诗巫城内没有日军残余后,7月10日晚间,陈树华给黄延义发了报捷电报。

    7月11日,黄延义复电陈树华,主要内容是:

    诗巫、松镇、加帛,三地实行军管。

    对在1942年春季暴乱中,胡乱杀人的暴虐份子,实施抓捕。

    对在日本人“肃清”和“大检证”行动中,胡乱攀诬别人,造成别人死亡或财产损失的利

    己份子,实施抓捕。

    对在这三年当中,投靠日本人,倚仗日本人的势力欺压良善,夺人钱财的投敌份子,实施抓捕。

    诗巫光复,建康从拉让江经伊甘河入海,再到民都鲁的水路也被打通了。

    7月13日,民都鲁。

    黄延义在林文栋、杨继章的陪同下,来到民都鲁目前唯一还在正常开课的一所小学。

    这是一所华人开办的小学,名字起的非常宏大,叫中华公学,仅从名字看,一般人会以为它是一所规模很大的中学,其实它是只有50多名在校生的小学。这所小学创办的比较早,以前叫普南学堂,1919年2月5日改名为中华公学。

    民都鲁镇上其实还有另外一所华人开办的小学,不过那是属于私塾性质的小学,在日本人占领民都鲁之后,因为日本人要求学校开设日文课,已经停办了,有些学生转入了中华公学。

    中华公学的经费,来源于学生交的学费,以及华商捐款。

    校长郑少显在得知军管会的领导要来视察学校,很早就等候在学校门口。

    林文栋走在前面,先和郑少显见面互相介绍后,然后才向郑少显介绍黄延义,这也符合黄延义一贯低调的做派。

    “这为是第六区的议员,黄延义先生,今天我们主要是陪同黄先生来贵校看一看。”

    “郑校长,打扰到你们正常教学了吧。”黄延义亲切地和郑少显握手。

    “哪里,我们正巴望着有贵宾来学校参观呢,设施简陋,请诸位莫怪,来,里面请。”郑少显抬手示意道。

    中华公学只有两排房舍,一排是教室,分为三大间,还有一排是教师宿舍和办公房。教室前面有一个小操场,操场上孤零零地立着一个篮球架。

    郑少显带着众人在教室门前走过,引来教室里的小学生纷纷侧目。

    “现在学校一共有53名学生,一年级17人,二年级20人,三年级16人,老师有三位,年纪都有些偏大了,最大的一位已经超过60岁了。”

    黄延义看到教室里孩子们的穿着,大部分孩子身上的衣服都打着补丁。

    这个年代学生衣服上有补丁很正常,这个岁数的孩子正是爬高上低、好动的年龄,另外跟衣服的材质也有一定的关系,身上的棉布衣服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磨出个洞或者被树枝刮破,即使富人家孩子身上有补丁,也不鲜见。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学校里女生的比例非常之低,3个班加起来只有7名女生。民都鲁的华人在60年代以前主要是潮汕人,潮汕人也有悠久的重男轻女传统。

    “学校目前还是在教日语课吗?”黄延义问道。

    郑少显点点头,“还教着呢,我倒不是媚日,我只是觉得孩子们

    多掌握一门语言也是好的,三年前日本人不让教英文了,中文也被放在了次要位置,现在再突然改回来,教程安排上有些排不过来,包括教科书也要重新拟定,现在政府也没有落定,所以学校还是按照以前的惯例在走。”

    “您说的也有道理,我之所以现在才到学校来看,就是怕干扰到学校的正常教学,来早了也改变不了什么,不过现在可以了,诗巫也被我们光复了,我的想法是,到9月份新学年开学时,民都鲁、诗巫、建康三地的学校,统一使用建康发行的教材,您不用担心,教材是免费的,教材内容跟日占前变化不大。”

    “哦,那样倒是可以。”

    “还有,军管会的林文栋主任今天来了,您对军管会有什么要求,或者你们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他们肯定会马上解决。”

    “没有,没什么要求。”郑少显连连摆手道。

    林文栋直言道,“您不提要求,我便说说我们军管会的安排,今天实际上是来跟您提前打招呼的,为了发展民都鲁的教育事业,提高民都鲁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我们军管会决定在5天后的暑假期间,扩大中华公学的规模,包括学校场地,重新修建教室和办公室,以后中华公学将变成小学五年、中学两年的七年制学校,我们还会从建康小学和中学调来老师,所有老师的薪水都由政府发放,学生的学费全免,简而言之,中华公学将变成一所公立学校。”

    林文栋的话让郑少显一颤,“那我和学校的三位老师怎么办?”

    “你们当然是继续留用,不过我们会对你们的教育能力进行一次测评,如果合格,可以继续任教,如果不合格,可以在学校从事后勤工作,薪酬待遇不变。”

    郑少显舒了一口气,“那就好,那就好。”

    黄延义说道,“您为民都鲁的教育奉献了这么多年,我想新学校会给您一个合情合理的安排,至少一个副校长是跑不了的。”

    “感谢军管会的关照,谢谢。”郑少显拱手道。

    “您也别客气,这几天您和学校的其他几位老师先通个气,让他们也作好准备,一放暑假,我们的施工队就会进场,我们先告辞了。”林文栋吩咐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