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石油大亨
字体: 16 + -

第九十九章 三马拉如

    黄延义平时很少有这样独断的时候。

    只是这一次他比任何人都看得明白,1945年是风起云涌、变幻莫测,让人应接不暇的一年,如果不在这一年,在南洋地区刷出一点存在感,为建康华人树立一点威武的形象,以后建康华人在南洋地区还得继续夹着尾巴,低调做人。虽然在南洋地区有几个华人巨富,但那毕竟是极少数,广大的华人、华侨绝大多数还是处于勤勉谋生的状态。在西方人眼中,南洋华人依旧是拖着长辫子、会做点小买卖、或躬耕几块种植园的形象。

    尽管休斯特等人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但因为黄延义的一言而决,陈树华、王黑五、谢无忌三人马上转变了态度,表示了服从,特别是王黑五,主动要求带兵去攻打沿海的城镇。

    “老板,这次就让我带兵出击吧,2年多没打仗,腰上挎的枪都生锈了。”王黑五急切地说道。

    “好,就由你指挥这次的战斗。”黄延义没有丝毫的犹豫,马上点头答应了。

    陈树华站在一旁,眼里闪过一丝失落,他开始暗自检讨自己,后悔自己进门后,没有仔细琢磨黄延义的意图,可能是自己和黄二姑成婚以来,仗着自己是他的妹夫,对黄延义的敬畏之心减少,对一些小节也不那么在意了。

    黄延义对陈树华道,“你就负责在建康守家,特别是美拉牙,一定要把守住,别让加帛的日军趁我们的主力出击的时候,把我们的老巢给端了。”

    “是,请老板放心。”陈树华立正道。

    “无忌,此次出兵,你就做部队的总后勤。”

    “是。”谢无忌规规矩矩的回答道。

    黄延义又对休斯特和莱恩中校说道,“你们不用担心古晋的日军会从海上来攻打我们,现在日本人能动用的舰只已经不多了,再说,我们出兵时,会向澳军提出要求,要求他们派出军舰守护民都鲁和三马拉如的海岸线,这是我们出兵的条件之一。”

    “噢,听到您这么说,我就放心了,黄先生,我希望在这次行动中跟随王黑五中校一起行动。”莱恩的态度也跟着转变了,并主动要求承担点任务。

    “很好,这次行动就由你担任参谋长。”

    黄延义踱步回到桌子前,对休斯特说道,“休斯特顾问,和z特种部队联系的事,我就交给你吧,这很重要,请你尽量为我们自卫旅争取到一些有利的条件。”

    休斯特刚才严肃的面庞马上变得和煦起来,“当然,黄,很高兴你能分配这个任务给我,我很乐意做这方面的工作。”

    “前些天,美国部署在北马里亚纳群岛的航空部队对日本东京施行了2天的大轰炸,334架b—29总共投下了超过2千吨凝固汽油弹,东京近41平方

    公里的地方被焚毁,造成了近10万日本人死亡,这次大轰炸对日本政府的打击相当之大,日本人现在已经没了几年前的那种嚣张气焰,我估计再有半年时间,日本人就该投降了,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给日本人一点教训,为我们自己挣点脸面。这次自卫旅出动,我打算随着部队一起行动,建康的守卫就交给休斯特顾问和陈树华中校了,以我的估计,我们顶多还有20天的准备时间,澳军就要行动了,我们部队的军械、装备,士兵们的思想工作,以及运输工具,都要提前作好准备。”

    黄延义虽然决定了要出兵,但参谋部几个人的思想工作还是要做的,要让他们认识到这次主动出兵的意义,出兵是形势需要,并不是黄延义脑袋一热做出的决定。

    建康的战争机器开始运转。

    z特别部队的霍金斯,向上级汇报山打根集中营里澳大利亚和英国战俘大量被虐待致死的情况,引起了澳军司令部的重视,澳大利亚达尔文盟军指挥部决定提前发动双

    簧管行动。

    从3月中旬开始,盟军派出大量的轰炸机持续对婆罗洲北部的古晋、加帛、诗巫、民都鲁、美里、文莱、亚庇、山打根、斗湖等城镇展开猛烈轰炸,特别是日军占领婆罗洲后在各地修建的机场,成了盟军飞机轰炸的首要目标。

    轰炸行动持续了一个星期后,婆罗洲基本没有起飞的日军飞机了。

    4月1日,双簧管1号行动正式开始,以澳大利亚步兵第9师第26旅为基干的的1。2万澳军,在婆罗洲东部海岸的打拉根登陆。

    打拉根是婆罗洲重要的石油产地,日军占领后,把石油的年产量提升到近500万桶,日军还恢复了荷兰人的一座炼油厂,正日夜加紧炼油。只是现在日本人的油轮快被美国人的潜艇快打光了,不管是打拉根生产的原油还是提炼出来的石脑油,现在基本一桶都运不出去。

    打拉根的日军守卫只有2个大队约2200人,这点部队在第9师第26旅面前根本不够看。

    澳军很快就占领了打拉根的油田、炼油厂、机场等要地,日军守卫慌忙逃进了打拉根北部的丛林。

    历史上的双簧管1号行动是在5月1日开始的,现在比历史上整整提前了一个月,或许是因为建康的情报产生的蝴蝶效应吧。

    建康方面向澳军提出的派出水面舰只护卫民都鲁一带海岸线安全的要求,澳军很痛快地答应了。

    “黄庭”交给休斯特一份日军在北婆罗洲兵力部署的情况,让他把这份情报拿去和z特种部队的霍金斯共享,这份情报的内容是可靠、准确的。

    婆罗洲北部包括砂劳越和英属北婆罗洲在内,目前日军只有6个大队

    驻守,加上司令部直属卫队及工兵等辅助兵种,一共约有8800人,算上日本人招募的3千多土著“伪军”,总兵力也才12000多人。

    澳军这次准备投放在北婆罗洲的兵力有1。8万人,还有舰炮支援和掩护。

    建康自卫旅这次配合澳军出击,要对付的是民都鲁和三马拉如两地的日军。日军在民都鲁目前驻扎了一个步兵大队和一个机场守卫小队,在三马拉如驻扎了2个中队,这两地的日军总兵力约1450人。

    4月4日,双簧管6号行动开始。

    以澳军第9师为主力的盟军部队在婆罗洲北部的文莱,英属北婆罗洲,纳闽等地登陆。

    同日,建康自卫旅第一、二、三营共1950人,加上新招募的500多人后勤队伍,共计2400多人,乘坐300多辆四轮拖拉机,浩浩荡荡地从建康出发,直指三马拉如。

    建康自卫旅出兵走的正是日本人修筑的1号公路。

    跟随自卫旅出发的500多后勤人员,也是这几年里经历过军训的青壮年,他们虽然没有正式入伍,但也能熟练使用枪支,大部分人的射击成绩都是合格的。

    配备了这么多四轮拖拉机,建康自卫旅现在也算得上是一支“摩托化”的队伍,士兵们不需要步行,武器装备也都是靠四轮拖拉机运输。

    队伍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间的30辆四轮拖拉机,它们的后面各自拉着新式的火箭炮,其中12管280毫米火箭炮12组,24管130毫米火箭炮18组。

    三个营的武器装备,帐篷、药品、油料等生活物资也拉了20多车。

    黄延义坐在行军队伍最后的几辆拖拉机上,和莱恩中校、王黑五、吕登科等人一边赶路,一边讨论这次进攻三马拉如的作战方式。

    第一天行军,只走了约70公里,距离终点三马拉如还有40公里时,太阳已经快落山,队伍按照预定的计划停下来扎营休息。

    黄延义跑到1号公路的一处护坡上,仔细地查看日本人修建的公路质量。

    1号公路的路面宽度只有11米左右,路基为石块混合夯土筑成,路面是大约一尺厚的三合土,三合土上又铺了一层碎石子,再用石碾子压实了一遍。

    在黄延义眼里,这条路只相当于后世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县级公路,跑一跑拖拉机之类的农用车尚可,要跑汽车,速度肯定快不起来。

    道路两旁都是原始的参天古树,可以想见,当初修路时,数千劳工在这片原始森林里,把巨树砍倒,运走,再一车一车的运来石块和泥土,把路基给一尺一尺地垒起来,需要付出多少汗水和辛劳。

    道路两旁的坟包,无声地诉说着,修建这条路时倒下了多少无辜

    的劳工。

    “日本人修这条路,真是下了一番本钱,只是他们没有想到,这条1号公路是在给他们自己挖坑,到头来坑的是他们自己。”黄延义感慨道。

    “是啊,如果不是他们修了这条路,我们从建康到海边至少要走6天时间,日本人这算是给我们建康人做了一件大好事。”吕登科捧场道。

    “这一路过来,经过了几条小河,我看河上的石桥都建的很结实,还有2处谷地,需要用大量的土石方堆填,这么复杂的地质情况,加上雨季,日本人用了不到2年时间就修通了,说明他们非常重视这条路。只是这路面的宽度距离我们的要求还差一点,这上面双向跑2辆车是还可以的,5年内基本是够用,5年以后就难说了,到时候这条路还需要加宽,路面也需要重新铺上水泥或沥青。”黄延义指着路面说道。

    王黑五在一旁插话道,“老板,我们的飞机从三马拉如侦察回来,不是说在三马拉如还有不少修路的工程机械没有运走吗,等我们占领了三马拉如,把这些机械利用起来,直接把路加宽不就行了,省得几年后又重新动工。”

    “那些推土机和挖掘机会有用处的,可是不会用在修路上。”说到这里,黄延义又埋怨了一句:“这帮飞行员,几年没飞,胆子倒是变大了不少,居然敢在300多米高的空中拍照,三马拉如的日军如果是有一挺高射机枪,还不得把他们留下来。”

    黄延义说的是昨天从建康机场起飞的2架自己的飞机,对三马拉如展开了一次空中侦察,飞行员熊着胆子,在低空拍照的事。

    “他们的胆子也太大了,幸好三马拉如的日军没有防备。”

    三马拉如,位于民都鲁东北方向40多公里的海边,原先只是一个300多人的小村寨,主要居住的是马兰诺人和马来人。

    因为日本人的“1号公路计划”,三马拉如成了1号公路的起点,日本人在这里成立了公路建设指挥部,从本土请来了路桥方面的工程师,从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强征了4000多劳工,又驻扎了一个大队的日军监工,一时间,三马拉如的人口暴增,成了一个热闹的小镇。

    如今,1号公路已经完工,日军也撤走了一部分,遣返了一多半劳工,现在还剩下上千不需要遣返的劳工,在给日军建设码头、库房等基础设施,日本人准备把三马拉如打造成进攻建康的桥头堡。

    黄延义在穿越前,到过三马拉如,后世这里是砂劳越再生能源走廊的起点,有一个三马拉如工业区,其中著名的企业有砂劳越日光公司和力拓集团合资兴办的一座大型炼铝厂,耗资69亿林吉特、年产量达150万吨。还有日本德山株式会社耗资65

    0亿日元(合25亿林吉特)建设的一家多晶硅厂。

    这两家大企业在三马拉如投资建厂,炼铝厂是看上了这里丰富的电力资源,日本人是因为这里有储量很大的高品质石英砂矿。

    黄延义之所以这么配合澳大利亚军队攻打三马拉如和民都鲁,其实他还有更深层次的、不愿宣诸于口的目的。

    4月5日,中午。

    三马拉如,位于一号公路上的日军哨兵用电话向基地指挥官野村报告,建康的军队开着拖拉机打过来了。

    驻守三马拉如的2个日军中队,此时正营地里在吃午饭,被突如其来的警报声给搞晕了。

    警报声刚停下来,他们就听到了远处嘈杂的柴油机声音,接着就是空中飞过迫击炮炮弹的声音,营地里响起了一连串的爆炸声。

    还没等营地里的日军士兵们集结起来,空中又密集地飞来一枚枚拖着尾焰的火箭弹,呼啸着扎进了营地里。

    连续不断的火箭弹仿佛不要钱似的,覆盖了整个日军营区,日军想跑都找不到没有被火箭弹炸到的地方。

    10几分钟后,日军营区里还能动弹的,不到50人。

    这时,建康自卫旅的士兵们已经把营区包围了。

    黄延义站在距离日军军营1公里远的地方,望着远处燃烧的日军军营,对身边莱恩中校说道,“莱恩中校,你策划的这次突袭行动,非常精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