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石油大亨
字体: 16 + -

第五十一章 预备役营

    听到王长水说出的这句话,黄延义并没有欢欣或假意推辞,而是平淡的说道,“区议长不应该是内格里议会的议员才能担任吗?我现在只是一个区议员,恐怕还没有这个资格吧?”

    黄延义知道,华人想进入内格里议会是非常困难的,王长水是一个独例,不管是西洋人还是当地土著部落长,一直都在刻意排斥华人参与政治,华人在当地经济上已经占据了优势,再在政治上有了话语权,那将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这不是西洋人和土著部落长们愿意看到的。

    “以往的惯例是如此,但今年3月颁布的新宪法中并没有规定,区级议长必须是内格里议会的成员,以你的经济实力,你的企业年纳税额,已经有了进入内格里议会的资本,只是你一直没有去结交内格里的议员们,许多议员还跟你不熟,如果不是因为报纸上炒作建康税务事件,你可能仍然不被内格里议员们重视。”

    “王老先生,说实话,我对从政不感兴趣,当不当新区的议长,我不在乎,如今的时局,我没有太大的追求,我最大的愿望是能够平稳地渡过接下来的三五年。”

    “你认为日本人一定会下南洋?”

    “我估计再有两三个月,日本人就会行动。”

    王长水沉默着考虑了一两分钟,没有出声。

    “看来我还是小看你了,一年多以前你就开始准备后路了吧,建康的工厂和居民区布置得这么分散,是为了防空袭吧。”

    “老先生看得透彻,明人面前不说暗话,我的确是在一年多以前就开始为自己准备后路,我们中国有个成语,叫狡兔三窟,我这才准备了两个窟。”

    “不,你还有一个窟在美国,以你的本事,随时都可以离开砂劳越前往美国。”

    “呵呵,我没有想过到美国去躲避灾难,这些跟着我的人,我一个都舍不下。”

    “有情有义,好。”

    “或许这就是我的使命吧,我不能逃避。”

    “那么将来呢,乱世出枭雄,你是想做宋江,还是想做吴三桂?”

    “呵呵,您说的这两个人最后的下场好像都不怎么好,这俩人我都瞧不上,一个只知义气二字,一个失了民族大义,以我的心气,好歹也做个曹孟德呀,开玩笑的,我从没想过造反什么的,也没有政治诉求,发展经济,让我身边的人都富裕起来,甚至带动周围所有的人致富,才是我的追求。”

    “有人报告你私募200多移民青壮当兵,后来又招收了1000多土著兵,你说我怎么相信你说的是真心话。”

    “这些兵是为了将来防备日本人的,他们是自卫军,不会为了某个人的私欲而去卖命。”

    “好啊,今天跟你聊了这么多,我很欣慰,你明

    大势,晓常理,是个通透之人,有什么用得着我这把老骨头的地方尽管开口,我还能在维纳面前说上几句话。”

    “谢谢老先生抬爱,我有用得着您的地方,自然不会客气。”

    第二天上午,政府考察团参观了合成氨厂和酚醛树脂厂。

    整个东南亚地区,化学工业都没有完全展开,绝大部化工原料都是进口自欧美国家或印度。中国最早投产的合成氨厂是于1934年建成的上海天利氮气厂,日产合成氨仅10吨,年产量仅为建康合成氨厂的一半。1937年春南京的永利铔厂投产,日产合成氨39吨,是建康合成氨厂的2倍,但它的建设周期长达3年,刚投产就赶上了日本人入侵。

    建康合成氨厂算是婆罗洲第一家大型化工厂,投产半年来,一共生产了2600多吨合成氨尿素,基本都被10个移民村的种植业使用了,只有几十吨被卖到了诗巫华人的种植园。

    考察团成员对合成氨和酚醛树脂之类的化工产业也不了解,只是看热闹般的走了个过场。

    下午考察电线电缆厂时,听说建康这里准备建一家电机厂时,森美那公司的安德鲁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森美那公司在吉隆坡正在兴办一家电机厂,技术是现成的,只需复制一下就可以在建康建一家电机厂。

    安德鲁和陈尤壬约好了在考察完之后详谈合作事宜。

    安尼伯格看到安德鲁有了一个合作项目,自己也不能白来一趟,那就辜负劳伦斯首席邀请他走这一趟了。

    最后,安尼伯格和陈尤壬达成了一个合作寻找金矿的协议。

    北婆罗洲和西婆罗洲一带有许多金矿,最早移民坤甸一带的中国人就是以开采金矿为主,包括历史上有名的兰芳公司,和顺公司,三条沟公司,都是靠开采金矿起家。

    砂劳越石隆门一带的巴乌金矿,是砂劳越最大的一处金矿,19世纪40年代由庞卡兰金矿的中国采金工发现,至今已经开采了上百年。

    砂劳越到现在为止还有许多金矿没有被发现,黄延义也不知道这些金矿的具体位置。

    安尼伯格准备回去后就派几个探矿工程师前来建康周围寻找矿藏,黄延义自然表示欢迎,探矿工程师除了能探出金矿,也能探出其它矿产。

    第三天,行程只安排了上午半天,主要是参观建康的教育和医疗状况。

    建康的教育涵盖了中学、小学、幼儿园,而且全免费,免费教育甚至惠及了周围的土著。

    劳伦斯首席和勒格罗斯对建康的免费教育制度赞不绝口,说在东南亚地区,像建康这样不遗余力地对教育投入的,仅此一家。

    建康的学校和幼儿园,除了读书免费,连食宿和校服也是免费,家

    长只要把孩子送进学校,基本上就不用管了。

    听着赞美之词,只有黄延义知道自己的苦处,每年花在老师和学生身上的钱,不是一般人或一般的企业所能承受的。

    参观建康医院时,婆罗洲公司的安尼伯格和森美那公司的安德鲁也惊住了。

    这个世界上除了靠捐助经营的教会医院,居然还有免费的民办医院,这里头工作的40多名医生和20多名护士,每月的工资要多少钱?药品和治疗工具的消耗又要多少钱?

    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勒格罗斯说道,“我回去之后要建议国王为你颁发勋章。”

    参观完学校和医院,所有人看向黄延义的眼光都有了一丝异样,这人为何要拿出这么多钱来办免费的教育和医疗,难道他是上帝派来拯救建康的。

    下午,圆满完成考察任务的考察团一行,在锣鼓声中登上了飞往古晋的飞机。

    在接待团刻意隐藏和回避下,兵工厂、精细化工厂、民兵预备役营,这三处重要场所没有进入考察团的视线。

    送走了考察团,接待团解散。

    第二天上午,黄延义在陈树华陪同下,乘船来到位于建康东南部6公里外的一处河谷平地,此处河谷平地面积大约有6—7平方公里,卡在从卢阿尔河(拉让江上游名称)去往建康的必经之地。

    这里原先居住了3户姆禄族人家,由于这里土地贫瘠,3户姆禄人日子过得很艰难。陈树华看上这里后,和这3户姆禄人友好商量后,在建康镇南部用一块土地和他们作了置换,并给予了一定补偿。3户姆禄人搬走了,这里便成了建康土著预备役营营地。

    土著预备役营共有1100多名土著士兵,至今已训练了将近3个月。

    预备役营分为甲、乙两个营,甲营设在卢阿尔河右(北)岸,乙营设在卢阿尔河左(南)岸。

    黄延义前来视察预备役营,事先没有发出通知,小船直接停靠在卢阿尔河北岸的木码头。

    简易码头上有2个持矛站岗的土著哨兵,看到来船上来的是他们上司的上司,穿着一身少校军官服的陈树华,连忙敬礼,然后帮忙把船上的缆绳拉拢后系在了码头栓上。

    “哨兵,请检查。”陈树华亮出一个蓝色小本,递给哨兵。

    哨兵按规矩打开看了一眼还给陈树华,再次敬礼,“少校先生,请训示。”

    这个蓝色小本是建康防御连的军官证,里面有持证人的黑白相片。

    这个军官证并不是建康自己私制的,而是砂劳越政府承认的正式军官证。

    第三区组建防御部队后,原砂劳越警察总队长休斯特担任了砂劳越第三营上校营长,总管第三区防御事务,砂劳越第三区一共征募了550名士兵

    ,4个英制连,目前驻守在泗里奎圣安东尼军营。

    黄延义向第三区防御司令休斯特上校申请在建康组建一个连130人的防御部队,休斯特和议长布莱克商议后,批准了黄延义的申请,给了一个砂劳越第三营五连的番号,不过得由建康自己负责防御连的军饷及武器装备。

    就这样,陈树华成了砂劳越第三营五连少校连长,王黑五成了少校副连长,谢无忌也混了个少校军衔,在防御连挂了个参谋职务。

    砂劳越第三营五连的130人除了原来的保安队成员,还从建康民兵营里抽调出了100人,这130人正式入役后,被打散到土著预备役营,担任了班长,排长、连长等大小不一的职务。

    预备役营的骨干就是砂劳越第三营五连,编制因袭英军编制,1个班8—10人,1个排30人,1个连130人。整个预备役部队1100多人分为甲、乙两个营,每营四连,军官和士兵合计约600人。

    码头上安装了通往营部的电话。

    陈树华给码头哨兵回敬一个礼后,说道,“哨兵,我命令你通知甲营营长肖昌霖上尉,全营马上紧急集合,boss前来视察。”

    哨兵摇响了电话,用不怎么熟练的英文向对方说明了有boss和少校领导前来视察,紧急集合之类的几个词语。

    电话挂了有几秒钟,营地内骤然响起警报声。

    “老板,我们去看看肖昌霖他们这段时间的训练成果。”

    陈树华走在前面,黄延义跟在后面,在黄六发和邰云纵左右护卫下进入了营区校场。

    校场内,甲营四个连队已经按各自所属站成了四个方阵,与英军明显不同的是他们所穿的军服不是土黄色,而是墨绿色,这种服装颜色是黄延义在7月份敲定后专门订做的,给它起名叫丛林绿。

    士兵们都没有配发枪械,校场内除了50多个军官持枪外,其他士兵都手持着长矛。

    当陈树华和黄延义走上阅兵台时,甲营营长肖昌霖小跑几步,站在黄延义面前立正敬礼,“老板好,队长好。”

    黄延义扬手表示回礼,陈树华正式地回了一个标准军礼。

    肖昌霖转身正步回到台前,对台下四个穿着上尉军服的连长下命令,“报出你们各自所属连队、职务及姓名。”

    “预备役甲营弓箭连,上尉连长林顺年,听候指示。”

    “预备役甲营投矛连,上尉连长黄育志,听候指示。”

    “预备役甲营砍刀连,上尉连长林强发,听候指示。”

    “预备役甲营工兵连,上尉连长张三禄,听候指示。”

    “稍息。”

    肖昌霖喊完稍息后立定转身问黄延义,“老板,请您训示。”

    “没有训示,你们

    按照平时的操练程序走一遍即可。”黄延义说道。

    “是。”

    肖昌霖随即向下面的四个连长喊话,“各连按照第5次操演程序,开始操演。”

    林顺年、黄育志、林强发、张三禄四个连长各自归队,开始指挥各连操演。

    一时间,校场内口令声四起,士兵们脚下噗噗地溅起尘土。

    在黄延义眼中,台下这些士兵队列水平要强过后世大学生军训半个月后的水平,无论是齐步走,还是英式正步,都能做到整齐划一。最主要的是这些士兵身上有一种无形的力道,也可以称之为杀气,他们大都在丛林中猎杀过各种动物,大到犀牛,小到野雉,都算是见过血的。把他们扔进丛林,他们不会迷路,也不会饿死,这些士兵是天然的丛林战士。

    “这些士兵来自周围7个不同民族,刚到军营时语言不通,连自己多少岁都讲不清,所以刚开始时他们的信息登记不全,直到学了2个月文化课,重新登记,才发现他们中年龄最小的才15岁多一点,最大的24岁,最远的有来自于荷属婆罗洲门塔让地区的加央族。”

    陈树华站在黄延义身旁解说道。

    “我们每天晚上有2个小时的文化学习,英文比较容易学,现在他们基本能用英文简单交流,能听懂英文号令,学得快的士兵已经掌握了700多个英文词汇,大部分士兵掌握了1000以内的加减法和2位数的乘法。”

    “呵呵,给这帮家伙起名时可难住这些连长了,他们当中叫西米的就有60多人,有的士兵名字长得一口气说不完,有的士兵名字就一个音节,后来投矛连的黄育志偷懒,让他们连的士兵全都姓矛,再配以数字,倒是好记又省心,林强发跟着把他连队的士兵全都该姓刀了。”

    黄延义听后,笑了笑。

    台下的士兵们,黄延义从心底没有拿他们当外人,他们从眼睛、肤色、长相、身材等各方面与中国南方人外貌都差不多,穿上统一的军装后,基本分不清是华人还是土著,也难怪有人认为婆罗洲中部的达雅人是华夏民族的一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