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当王侯
字体: 16 + -

第十七章:卖田

    第十七章:卖田

    回到农庄,张世文就向秦瑜报道:“秦舒宝庄子上的人挖了咱们庄子的水渠,断了咱们的水,他们这是在挖咱们的命根子啊!”

    水源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农业资源之一。

    如果水渠的水被断了,那么你只能挑水浇灌农田里的农作物。

    挑水不仅耗费人力,而且效率低下。

    大周帝国各地每年因为农业用水的问题闹矛盾发生械斗的情况数不胜数。

    秦舒宝庄子上的人断了秦瑜庄子上的水秦瑜并不意外,他早已经有了这个心理准备。

    “我知道了。”秦瑜轻描淡写地说道。

    张世文觉得秦瑜变得越来越陌生,他越来越看不懂这个和他一起长大的千户大人。

    千户还是那个千户,只是张世文有时又觉得千户不是那个千户。他感觉千户大人很奇怪,至于哪里奇怪他又说不上来。

    换做是其他任何庄园的庄主,遇到这种事情的第一反应都是带着庄户操起武器和对方干架。断人水如断人命根,谁不和你拼命?

    不过秦瑜似乎并没有和秦舒宝干架的意思。

    这不像是加冠礼当着全金州百姓痛扁秦敖虎的千户大人。张世文心想,难道是千户大人认怂了?

    想到这里张世文心理有些失落,但转念一想,这样也好,或许是千户大人已经认清了金州的形式,看的开了。

    “秦瑜来了。”

    金州城内,得知秦瑜到来的消息,秦舒宝一点也不意外。

    他授意手底下的庄户掘了秦瑜田庄的水渠,秦瑜应该有所反应。

    金州城城郊的三百顷良田他垂涎已久。

    这三百顷良田,年产粮高达六万石,足够供养一支数量可观的军队。

    他的两个侄子秦敖虎和秦敖豹,生前就是靠着这三百顷良田供养他们的军队。

    只是这三百顷良田此前的主人是秦敖虎。秦敖虎在军中表现出众,深得秦明的喜爱,而且秦敖虎还是秦家嫡长孙的身份。对待秦舒宝态度强硬,让打这些良田主意的秦舒宝碰了好几次壁。

    秦敖虎哥俩战死沙场的消息传到金州,这让秦舒宝父子兴奋不已。

    秦敖虎哥俩战死,这些良田就成了无主之地。

    秦敖虎哥俩都是光棍一条,无妻无儿,继承人什么,不存在的。

    原以为秦敖虎兄弟一死,这三百顷良田就是他们的囊中之物,可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秦瑜。秦明在只接见秦瑜一次之后就大大方方地将这三百顷良田上赏给了秦瑜。

    这让秦舒宝父子怀恨在心。老子为了这些良田碰了好几次壁,一分好处都没捞着。你倒好,得来全不费工夫。

    “来了几个人啊?”

    秦舒宝对此早有准备。他在前厅悠悠地品茶,等候秦瑜的到来。

    “就来了一个。”亲兵回到道。

    “一个?”

    秦舒宝微微一怔,心想秦瑜这厮这么不长记性么。

    上次秦瑜单枪匹马到兵马司找他吃了亏,这次应该吃一堑长一智多带些人来才对。怎么一个人就这么来了?

    他真当他是关二爷呢!和他秦舒宝玩单刀赴会?

    “一个?!”秦敖忠听到秦瑜只身来到他们府上,非常兴奋,“左右与我拿下!今日小爷我要痛扁他一顿!不打得他缺胳膊断腿,休想离开他们秦府一步!”

    鼻青脸肿的秦敖忠摩拳擦掌,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没脑子的东西!”秦舒宝厉声训斥这个不成器的儿子。

    两个儿子不成器是他最大的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如果这两个狗崽子争气一点。秦明也不会放着有两个正经身份的孙子正眼都不看上一眼,而接见秦瑜这个没有名分的私生子。还给秦瑜补了个隆重的冠礼。

    冠礼那天,辽东的权贵都来了,给秦瑜戴冠起表字的还是辽东巡抚。这等于是向全辽东宣布:秦瑜以后就是我秦家名正言顺的孙子了!我很看好他。

    秦瑜走进秦舒宝宅邸的大厅,秦舒宝并没有请他入座。秦瑜也不管,大大咧咧地找了一张椅子坐下。

    “大胆!竖子焉敢无礼!”

    秦瑜进门招呼都不打一声就直接落座,这是非常无礼的行为。况且秦舒宝的身份还是他的长辈加上官,这不仅是无礼,还是大不敬。

    “来人,给我叉出去!”秦敖忠命令亲兵把秦瑜赶出去。

    秦舒宝却示意亲兵退下。

    这是在他的府邸上,秦瑜进了秦府,要怎么拿捏秦瑜还不是他说了算?秦舒宝不急于这一时。

    “今天来我是给叔父大人送上一份大买卖的,我大老远赶来,叔父大人一杯茶水都没有,这说不过去吧。”秦瑜说道,他感到嘴巴有些渴,向秦舒宝讨要了一杯茶水解渴。

    秦敖忠正要发作,秦舒宝却让府里的仆人上茶。

    “什么买卖?”秦舒宝面无表情地问道。他不清楚这小子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一百五十顷良田,叔父大人,这是不是一笔大买卖?”

    一百五十顷良田?

    秦舒宝闻言暗暗一惊,随即又故作姿态,装出一副毫不在乎的模样:“贤侄说笑了,金州除了我们秦家,莫说是一百五十顷,就算是能拿出十五顷良田出来卖的人手指头都能掰扯的过来。”

    “就是我们秦家的人。”秦瑜笑道,“小侄常年混迹于行伍之间,对农耕之事不甚了了。小侄就琢磨这,这些良田在小侄手里不是糟践了吗?”

    “所以你打算卖一百五十顷良田给我?”秦舒宝来了兴趣。

    “的确如此,不想叔父大人那么心急,小侄还在复州就听说您老急着给新田挖水渠。人言叔父大人勤于农事,善于耕作,看来所言非虚。”

    秦瑜这是拐着弯在骂秦舒宝。

    不过看在一百五十顷良田的份上。秦舒宝忍了。没有和秦瑜计较,依旧是笑脸相迎。

    秦瑜要卖这些田,秦舒宝是最合适的买主。

    一来整个辽东能有财力一口气买下一百五十顷良田的人寥寥无几。

    二来秦舒宝是秦家的人,这些田说到底还是秦家的田。如果秦瑜将这些田作价卖给外人,他会成为秦家的众矢之的。这些良田是秦家人祖祖辈辈辛辛苦苦废了很大心思兼并来的,秦家人不会同意把秦家的田卖给外人。

    秦家能有今天的家业,是三百年来秦家的祖祖辈辈勤勤恳恳,努力兼并土地的结果。吃到嘴里的肉断然没有吐出去的道理?

    但是卖秦舒宝就不一样了,秦舒宝是秦家的人。把这些良田卖给秦舒宝,这些良田还是秦家田,秦家人不会有什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