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353,年度军演

    光绪十七年秋,在南洋海军年度海上演习展开的同时,义勇军陆军的年度军演也拉开了序幕。向来紧抓部队训练的义勇军总部对每年一度的检验考核性质的年度演习十分重视,总参作训部门每年的首要工作就是拟定年度演习方案。而且根据义勇公的要求,每年的年度演习必须根据假想敌的变化和情况增加新的演习内容以贴近实战要求!同时也要根据部队的装备情况和战略战术要求提出演习标准,确保年度演习能起到检验考核的意义。

    鉴于义勇军现在控制的地域辽阔和战役战术背景的不同,义勇军先后又在西北军区建立了宁夏青铜峡训练基地、西南军区广西柳州训练基地。青铜峡基地主要是炮兵、骑兵训练,柳州基地则是丛林战训练,而最大的三界基地依然是联合训练基地。每到年度演习时,三大训练基地都进入了热火朝天的紧张时期,各参演部队纷纷在规定时间集结训练基地,接受义勇军总部的考核检验。

    以往的年度演习主要是检验部队的进攻、防御和穿插迂回等战役战术水平,象班排级进攻的三三制进攻战术、营连级防御工事、师团级的快速迂回战术等等几乎都是必考课目,也是义勇军各野战部队的拿手好戏。

    但今年的年度演习有所不同,李旭在年初的义勇军总部工作会议上提出如何解决大兵团作战的快速机动问题。目前军队的远距离大范围快速机动已经可以利用火车来实现,但是战场如果不在铁路沿线怎么办?如何解决铁路到达战场的这段距离的部队机动呢?

    过去都是全凭官兵的两条腿来完成“最后的一公里”,但是人的体力毕竟受到了制约---偶尔的急行军不是根本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义勇军步兵也不可能象骑兵那样人人配马成为所谓的龙骑兵---大清国的马政早就名存实亡了,现在大清真正意义上的骑兵部队只有义勇军的两个骑兵师。至于那些还处在冷兵器时代的蒙古马队和残存的八旗马队不过是样子货!

    何况保养合格的战马花费巨大,仅仅为增加步兵机动能力而大量饲养战马得不偿失。特别是随着机械化时代的日益临近,李旭更不希望义勇军退回到“骑马打仗”的时代!

    于是汽车这种工具就成了义勇军解决部队机动的新办法。虽然现在的汽车还是新鲜事物,其性能、质量、作用都还非常有限。然而汽车远胜骡马的持续性速度和大负荷却已经让义勇军的高层们意识到了未来汽车必将成为部队机动的决定性手段!

    现年三十三岁的陈卫国从金陵陆院结束进修后便进入了陆军司令部汽车处工作,专门负责研究汽车在军事上的运用并出任汽车处一科少校科长。一年多前他将在进修期间关于汽车在军事方面

    运用的一些想法整理成书面报告提交总部,建议在部队中编组试验性汽车部队以检验和探索汽车在未来战争中的使用。

    陈卫国的建议得到了义勇军总部的批准,很快就将教导师的一个团改编为配备大批汽车的机械化团级战斗队,重点实验部队的机动性和战场突击能力、生存能力等。李旭让陈卫国挂职汽车团参谋长,具体负责该汽车团的建设和训练工作,鼓励他大胆实践,不怕失败,要敢于探索机械化部队的建设和使用!

    今年的年度演习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导师的汽车团进行长距离远程机动以检验机械化部队的实战水平。为此总参训练厅特别安排汽车团从西安乘火车出发抵达安徽庐州再以汽车摩托化开进训练基地,全程上千公里的长途跋涉对教导师汽车团来说的确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汽车作为新生事物在这个世界上诞生不过区区数年就被义勇军不惜血本引进到了部队,不能不说李旭冒了巨大的风险---如果失败将可能对他的声望和威信造成相当大的损害!因此李旭也十分重视这次年度演习,亲自带领大批义勇军总部军官赶到三界基地观摩汽车团的演习。

    午夜时分,西安火车站的货场编组站里,几列军列静静的等待着发车的信号。深秋的夜风寒气袭人,陈卫国穿着军用风衣,在停靠军列的站台上默默地巡视着,清脆的皮靴声在水泥站台上发出咔咔的声响。

    汽车团全团一千多官兵,近百辆北方工业集团旗下江淮汽车厂生产的新型军用卡车和数十辆摩托车、维修车、指挥车、油料车以及大小火炮静悄悄地全部装运在军列上。这个组建不到一年的汽车团可以说是陆军的“心肝宝贝”,是义勇公眼里义勇军未来的机械化部队的孵化器!

    全团士兵清一色的军校毕业生,团长、副团长都是资深上校军官。全团二个步兵营、一个运输营、一个侦察连、一个工兵连、一个枪炮连和团部直属分队,战斗力不弱于同级别部队而机动能力更是突出。望着夜幕下的军列,陈卫国有信心汽车团通过这次考试!

    站台尽头不远处的信号灯亮了,军列汽笛长鸣,在夜色中依次发车,缓缓驶离编组站。几天后,军列在夜色中抵达庐州附近一个偏僻的小站,从这里到三界基地还有近两百公里的路程,汽车团将在一条翻山越岭的黄土路上以摩托化方式开进---这才是对汽车团真正的考验。

    这个时代的汽车时速非常可怜,限于发动机水平有限,历史上第一辆汽车的时速只有16公里左右!经过数年发展,在义勇军和大财团不遗余力的支持下,江南的汽车工业和科技水平突飞猛进。作为速度和效率代名词的汽车性能不断提高和完善,现在时速已经普遍达到

    了25公里。而以军用标准生产的汽车时速更是达到了30公里---离开火车后八个小时,汽车团便齐装满员抵达三界基地,比以往步兵部队正常行军两百公里大大提高了时效!

    汽车团的长途机动证明了机械化部队良好的远途机动能力的价值,坚定了义勇军高层对机械化部队的信心。当然这一超前时代的军事变革也在这次汽车团拉练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在年度演习后陈卫国提交的总结报告中指出目前汽车的性能还需要大力提高,汽车团在开进过程中遇到了不少车辆故障,幸好事先早有准备---运输营维修连的官兵们在汽车厂大半年的培训物超所值,及时维修汽车故障,确保了部队行动!

    另外,油料供给是机械化部队的关键,随车携带的汽油尚不足以保证部队的长途行军---汽车团抵达演习地域后几乎用尽了全团携带的汽油,假如真是战斗期间,后果不堪设想!

    陈卫国在报告中还提到了最要命的一点,就是公路和路况对汽车运输的限制。目前江南的公路建设相当发达,路网密布四通八达,而且路况普遍不错,相当部分公路已经是柏油铺装,适合汽车高速行驶。

    但是大清国其他地方的公路情况就不容乐观了,特别是未来预设战场的北方地区,除了京畿附近的直隶平原尚有勉强的几条公路外,东北地区几乎都是泥土路,对汽车行驶是个考验。一旦雨雪来临,这些路面都成了烂泥,几乎无法通行汽车!

    陈卫国在报告中无奈地指出,眼下汽车运输也就适合在路网发达的南方,机械化部队可以通过四通八达的公路快速抵达南方各地。但是在北方,机械化部队还是会因为公路及路况等条件的限制而无法达到预想的机动水平!

    实际上李旭对陈卫国的担心早有预感---作为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穿越者,他当然明白交通条件对机械化部队的制约!他也没打算在时代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强行大规模编组机械化部队---可以有超越时代的眼光和构想但无法超越时代的限制!

    在李旭的构想中,汽车团只是一个用以探索义勇军从近代化军队向现代化军队转型的“试验品”,而任何巨大的军事变革都需要时间来累积经验和教训!

    李旭真正的意图是希望在下个世纪初那几场战争到来的时候,义勇军能基本成为一支现代化意义上的军队---汽车不过是先行者,真正的东西是坦克、飞机和航空母舰!

    当李旭站在三界基地的观摩台上望着远道而来的汽车团风尘仆仆的车队在尘土飞扬中滚滚而来,不禁感慨万千---来到晚清时代数十年,现在终于看见了义勇军走向现代化的曙光啊,也看见了天朝军队领先世界的曙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