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327,南方绿营

    见绿营千总上前,面色惶恐。在李旭身旁的秘书立刻上前掏出腰牌大喝一声---抚远大将军、南洋镇抚大臣、义勇公在此---还不跪下!

    千总大惊失色,慌忙跪倒磕头吓得连报名都忘了。

    李旭寒声问道:“你是哪里的绿营?为何在此私设关卡?”

    “回公爷的话,小人乃湖北绿营汉阳协麾下。因朝廷兵饷已经逾期大半年未发,兄弟们难以养家糊口,只得上路收钱!”

    李旭明白了这些绿营兵丁也是长年累月拿不到饷银,又不会别的本事,于是就“靠路吃路”了!他挥挥手让那些路人离开,命那千总将把总的尸体处理好,带队回营不得再设关卡。然后李旭返回了武昌,途中眉头紧锁,默默无语。

    义勇公在城外遭到绿营围攻并当场处决了一名把总的事情迅速传开了,裕禄闻听,惊得面无人色---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义勇公在自己的地头上碰到这种事,会怎么看自己呢?一个小小的把总胆敢犯上死了就死了,可他死了倒痛快,却留个大黑锅让自己背!

    想到这里,裕禄恨不得把那把总从棺材里刨出来再剁碎了喂狗!唉,赶紧去向义勇公请罪吧,现在说啥都晚了!

    裕禄连夜伙同湖北巡抚、藩台、臬台等人赶到义勇公的行馆请罪问安。李旭见众人惶恐不安,遂笑道:“一件小事倒弄得风风雨雨的…没事了,惊扰了各位本帅深感歉意啊!”

    “大帅无恙就好啊!此事也是卑职等平素管教不严以致绿营胡作非为,还请大帅责罚!”裕禄诚惶诚恐。

    “嗯,绿营私设关卡一事,你们都不知道吗?”李旭收起笑脸,平静地问道。众人都是官场老油条了,心知义勇公这话问的有名堂啊!

    裕禄连忙偷偷目视抚台大人,要他出面说话。抚台心想绿营可是归你总督管辖,怎么让咱说话?你还不就想撇清干系嘛---真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啊!

    湖北巡抚无奈,赶紧拱手道:“回大帅的话,卑职等也听说过此事,只是绿营向来粮饷不济,官兵们为求养家糊口,只好出此下策!而且眼下督抚衙门各部刚刚就绪,警察也尚在组建之中,一时千头万绪也难以急切解决…卑职等这就回去会同各部处理此事,还望大帅宽限时日!”

    李旭点点头,笑道:“此事也不能怪你们,各省绿营一向是个麻烦的根源,不闹点动静出来还不叫绿营了!”说着,一挥手,和颜悦色道:“好了,此事本帅自有定夺,各位还是各自管好自己的一摊子事吧!”言毕,端茶送客。

    裕禄等人见义勇公并没有过多纠缠此事,不禁都是松了一口气,赶紧起身告退。

    李旭送走众人,沉吟片刻,在屋内来回踱步。然后命秘书通知侍从室收集南方各省的绿营情况,目前东南五省和台湾早就

    裁撤了绿营。但是在湖广、两广尚有不少绿营,这些朝廷的经制军队打仗不行祸害不小,象这样私设关卡之事怕还是小事呢!

    九月,李旭到达长沙巡视湖南。湖南巡抚听说了义勇公在湖北碰到的事情,吓得早早地就把全省的绿营关进营地不准出来---万一这帮兵痞子再给义勇公整出点事来,巡抚大人只好上吊了!

    在长沙城外岳麓山行馆,李旭看着侍从室收集的湖广、两广地区驻防的绿营情况,在某种意义上绿营兵和八旗兵可谓是“职业化军队”。从军官到士兵都可以实行“世袭制”---父辈年迈不能再战的时候,子辈可以“子承父业”顶了老子退役留下的缺额继续服役、拿军饷、领俸米---放到后世就是十足的终身制“铁饭碗”,一辈子都不用担心吃饭的问题!

    更有甚者,担负地方守备任务的绿营兵就把一家老小都安顿在守备处附近,每到日出三竿的时候扛着刀枪出门去上岗,到日落时分就拖着“家伙”回家,搂着老婆、抱着孩子一起热炕头,真正做到了按点上班、到点下班!省掉了去军营报到点卯的“麻烦”,当兵成了彻头彻尾的“生活”和“职业”。

    绿营不过就是勉强能够充当“联防队员”的角色,战斗力早就沦丧殆尽。就算是联防队员这样的“清闲活”他们也干不好或者是根本不愿意去干,宁愿花钱雇佣穷人去顶他的名额服役当差,而自己却开小店做点小生意贴补家用或者赚点外块。绿营的花名册上的勇丁放在现实中有可能是小贩、有可能是混混、更有可能是花花公子,甚至早就成了坟冢里的枯骨——世上已无此人,有事烧纸!

    而那些在营中像模像样操练的很有可能是顶替者---真正的兵不想当兵,只想拿饷银;顶替的兵只想着拿辛苦钱,又怎会愿意上战场卖力呢?

    另外在绿营军中拿饷银的往往不一定是士兵,这已经是“众人皆知的秘密”。军官手下的管家、仆役、轿夫、吹鼓手甚至丫鬟、厨娘、仆妇都能顶士兵的名额拿饷银,甚至有极端的说法---大清国几十万绿营兵中真正的士兵不过几万!

    虽然有夸张之嫌,但是顶空名、吃空饷的情况在绿营中早就泛滥成灾、积重难返了。平日里歌舞升平倒也能粉饰太平,一旦到了国家危难的时刻,决计成不了擎天之柱、国之柱石!

    李旭长叹一声,放下报告,踱步深思。既然绿营已经是废物一般何必再留!湖广、两广尚有六七万绿营兵,不仅空耗国家钱粮更是扰乱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之一,必须彻底革除!

    于是李旭命秘书起草奏折,要求朝廷裁撤湖广、两广的绿营,防务和地方治安全部由义勇军和警察负责。

    紫禁城里养心殿东暖阁里,慈禧太后正在宫

    女太监们的服侍下,兴冲冲地试穿新衣裳。最近内务府从江南采买了一批上好的布料,又照着太后老佛爷的身材量体裁衣做了一批江南正流行的款式女装---把一贯肥肥大大的旗装修剪成了显身材的旗袍,女人穿上格外显年轻!

    慈禧也是女人,臭美之心比一般女人更强烈。此刻她穿着新款的旗袍在落地镜前走来扭去,听着宫女太监们的恭维,心里喜滋滋的美着呢!

    李莲英捧着一叠奏折进来了,慈禧漫不经心地问道:“小李子呐,哪来的折子啊?有啥大事?”

    “回老佛爷,有义勇公的奏折,说是请求朝廷裁撤南方的绿营。”李莲英低眉顺眼地答道。

    “先搁那儿吧。哎,小李子啊,你瞅本宫这衣裳咋样?”

    “还别说,老佛爷您穿着还真美!啧啧,瞧这料子嘿,摸着多顺溜!”

    “听内务府说这叫天鹅绒,摸着是舒服呢!”慈禧笑呵呵的。

    忽见小太监疾步进来禀报说大格格来了,慈禧赶紧换衣服,边说道:“快把这些家伙事收起来,赶紧的藏好喽---别让小姑奶奶看见说咱铺张浪费臭美!唉,她那嘴真是…”

    容馨走进东暖阁的时候,慈禧已经一本正经地坐在炕上看折子呢。见容馨进来,待她施礼请安后说道:“义勇公请求朝廷裁撤南方绿营,皇儿,你怎么看?”

    容馨笑道:“老佛爷,那绿营早就不堪使用了,与其留着靡费朝廷钱粮还不如裁撤了好!”

    慈禧太后微微皱眉,说道:“可绿营乃是朝廷经制兵,贸然裁撤怕是有违祖制啊!”

    “老佛爷,绿营每年空耗朝廷数百万军费却一无是处,何必留着呢?再说义勇公只是请求裁撤南方绿营---也就是湖广、两广的兵,早年就撤了江南的绿营,也没见人说啥啊!”

    慈禧想了想,遂点头说道:“那就让军机处议议吧,大家都没意见就裁撤吧。”

    慈禧心想---裁撤了也好,反正南方都交给了李旭管着---那些中看不中用的绿营也不是义勇军的对手,还不如撤了给朝廷省钱---宫里还能多买点新衣服!

    想到那些款式漂亮的新衣服,慈禧老佛爷就心花怒放,忍不住拉着容馨的手,嘀咕起江南那些漂亮的衣服样式---她觉得容馨穿那些衣服更好看…

    十一月中旬,李旭在广西视察时接到了朝廷邸报,正式宣布裁撤湖广、两广各地的南方绿营,一应军务治安事宜均由义勇军负责。接到邸报当天,朝廷对李旭奏折的批复也同时传到了南宁,大红朱批就寥寥数字---知道了,照准!

    李旭看着娟秀的字体,心想这定是慈禧的手笔了,不知这个女人还要掌权到什么时候!

    早就做好了准备的义勇军接到义勇公的命令后,立刻动手解除了各地尚存的绿营武装,连督标抚

    标也没放过,统统裁撤。至此,南方各省的绿营彻底消失了,各地朝廷任命的提督全成了光杆司令---都成了名义上的武官!

    李鸿章见南方绿营都裁撤了,心想北方绿营留着又有何用?干脆也裁撤了吧。遂同样上书朝廷要求裁撤北方各省绿营。于是,慈禧太后也痛快地答应了。最后大清国除了云贵川三省因为没有义勇军或淮军而暂时保留绿营外,全国基本上都裁撤了绿营---大清国的武装力量现在就只有驻防各地的名义上的八旗兵和实际上的国防军---南方的义勇军和北方的淮军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