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294,震惊中外

    马尾海战及失利的消息在震惊大清国的同时也引爆了朝野的情绪,连日来各大报纸连篇累牍的报道和评论将国人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了东南沿海。特别是江南四大报煽动性极强的文章令国人情绪激昂,那些充满悲情的文字更是令江南民间热血沸腾---集会游行、抗议示威、抵制法货、驱逐法夷等等充斥了江南各地的街头巷尾。民间物议一致要求朝廷对法抗战,而北方的清流们也不甘落后,异口同声要求朝廷开战---举国抗战的呼声喧嚣尘上,令朝廷压力倍增!

    特别是义勇侯异乎寻常的表态以及义勇军接踵而至的举措,尤其是铁血会令人恐惧的巨大能量更是令朝野一片惊叹!这不仅令总理衙门那些官僚老爷们目瞪口呆,也令向来主导大清国外交的李鸿章措手不及以致茫然无措!

    当李旭呼吁朝廷和各省支持东南五省抗战主张的要求后,张之洞率先表示响应并按照义勇军的措施照葫芦画瓢,随后西北、西南等地督抚也纷纷表示赞同义勇侯。

    面对朝野压力,早已患上“恐洋症”的满清统治阶层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马尾海战三天后慈禧太后和朝廷中枢即发出了开战诏书,谴责法国“横索无名兵费,恣意要求”,“先启兵端”,令西南各军迅速进兵,沿海各地严防法军侵入。

    李旭在江南的举措同样惊呆了欧美各国,他们从来没有想到在他们眼里一向温顺的大清国竟然有人发出如此强硬的声明和采取毫不留情却又符合国际惯例的举措---这令驻华公使们在短时间内竟然集体沉默了!

    然而很快洋人们就反应过来了,义勇侯将法国人赶出了江南不正是填补市场空缺的好机会吗?于是美国人、德国人、俄国人乃至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纷纷表态理解大清国人的心情,并纷纷表示各国保持中立,绝不介入中法战争!

    倒是英国人有点犹豫---远东最大的得益者无非英法两国,义勇侯向法国人发难后下一个目标会不会是英国人呢?虽然英国人也乐意看到他们的竞争对手倒点霉,但是过份的削弱法国人会不会引发连锁反应呢?唇亡齿寒的道理英国人也是懂的!

    于是英国公使巴夏理夜访李鸿章,探听虚实。李鸿章也是有苦说不出,只能实话实说,告诉巴夏理他管不了义勇侯,更管不了义勇军!于是英国人明白了---真正在江南说话算数的不是这个老李中堂,而是那个小李中堂!要想保住英国在江南的利益只能去和那位与众不同的义勇侯打交道!很快,傲慢的英国人也向在他们眼里也算大清国异类的李旭点头微笑暗送秋波,表示友好和中立态度。

    只有法国人彻底懵了---开始他们还天真地以为那位义勇侯大人不过是虚张声势--

    -那些拖着猪尾巴一样小辫子的清国人早就被法兰西帝国的洋枪洋炮打怕了,在江南的法国人相信清国人并不敢拿他们怎么样!

    可是当他们发现清国人的鸡蛋、西红柿和白菜帮子之类的物件雨点般扔来;当他们发现江南各地的领事馆已经人去楼空,而那些身穿米黄色衬衣的年轻人用厚重的马靴踢开法国人的房门…

    当他们在一夜之间发现荷枪实弹的黑衣宪兵和警察冲进了法租界,开始搜查法国人的家庭,他们终于明白了自己是在一个敌对的国度而不是在天堂---这到底怎么回事?政府不是说只要军舰开上两炮,清国人就会乖乖地投降吗?不是说法国人会得到上帝的保佑吗?不带这么玩的!

    在江南的惊慌失措的法国人开始想方设法逃离江宁、上海、宁波等各大城市,纷纷挤上早已人满为患的轮船,祈求尽快离开已经对他们充满仇恨的地方。而那些没有搞到船票的可怜的家伙们只好拖儿带女躲进邻近的英租界或者欧美各国的领事馆,请求同样是白皮肤蓝眼睛的“洋人同胞”们看在上帝的份上帮帮他们!

    九月初,法兰西银行在上海法租界的办公大楼被封门了,标志着法国金融资本在江南的运作告一段落。与此同时,一些在江南的法国人企业也纷纷被勒令关门,已经进入江南市场的法国产品也被销毁或没收。中方企业和法国人的合同也纷纷停止执行,开往华南、东南沿海的法国轮船都得到了可能遭到扣押的警告而纷纷远离危险的大清国海域,中法贸易开始陷入停顿。

    对法国人的敌视甚至蔓延到了海外,香港的码头工人拒绝给法国轮船搬运货物。美国的报纸也报道在旧金山,来自大清国的轮船船员和法国船的船员们发生了激烈冲突,互有死伤,而清国船还撞击了法国船。另外,唐人街附近的法国餐馆也被愤怒的华人砸了…

    常年生活在江南的英国记者哈里森在他的著作《最后的枭雄》一书中写到“当我在江宁繁华热闹的夫子庙附近的外国人俱乐部时,我的英国老乡告诉我---那些可怜的法国人这回是真的惊魂落魄了!他们拖家带口跑进了英国在上海的租界,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不可思议的害怕神情,甚至那些原本优雅的法国女人也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如同顿河的农妇一样神经质!”

    “法国人几乎一夜之间失去了远东最繁荣的市场---英国领事幸灾乐祸地告诉我,这都是愚蠢而骄傲的法国人因为一场失去理智的战斗而激怒了那位义勇侯阁下所导致的恶果---而现在我们也知道了总理衙门只能代表紫禁城里那位老妇人的意志但那位老女人却管不了强硬的小李中堂大人!今后大英帝国也许将更多地和清国南方的实力派打交道,如果

    义勇军真能打败法国人的远征军!”

    在远东的法国人的遭遇传回了巴黎,法国政府大吃一惊。法国总理茹费理原以为给那个东方帝国一点颜色看看就能吓唬住紫禁城里的老太太和小皇帝!就能迫使他们乖乖就范从而答应法国人的和平条件---法国将如愿以偿得到越南从而在远东建立一个稳固的殖民地!

    然而,一个莫名其妙的家伙却跳了出来打乱了这一切---那位义勇侯根本就不按套路出牌!茹费理真的怀疑那个叫李旭的家伙是不是留着小辫子的清国人,莫非他来自火星!

    茹费理有点后悔自己当初“报复性军事惩罚”的决定,这让法国在远东的利益损失太大了---几乎丢光了前二次对华战争赚得的红利!

    但是现在说这些已经晚了,远东的情形已经让法国议会吵翻了天---那些好战的共和党议员们叫嚣着要让大清国尝尝炮弹和刺刀的厉害!

    战争不能不打下去,虽然茹费理心里开始有点不安!他还是决定再派数千法军增援越南,同时命令远东舰队继续扫荡清国的沿海地区,向清国施加更大的压力,好歹也要给那位该死的义勇侯一点教训!

    法国政府的战争命令传到了远东舰队司令孤拔那里,虽然在马尾海战中消灭了福建水师,但是孤拔并没有感到轻松,他知道还有一支大清国的舰队正在海上等着他,而那支叫南洋水师的舰队才是真正的对手!

    离开闽江后,孤拔就带领舰队占领了没有清军驻防的马祖岛并在此休整。既然巴黎决定继续开战,那么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基隆,他知道基隆有一个比马尾更大的船厂,而且那里还有煤矿---对于孤拔来说,占领基隆的煤矿远比摧毁基隆船厂更重要,因为法国舰队不象英国人那样在远东地区到处都有补给点。在现在打仗期间也别指望大清国会让他们去靠岸补充煤炭,茫茫大海中军舰用煤几乎全靠法舰自己携带---法国的运煤船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到来!所以眼下夺取基隆煤矿就是孤拔的当务之急。

    但是利斯比向他报告基隆港口防守严密,那些岸防要塞显然都是精心修筑的,大口径的火炮对军舰威胁极大。作为一名老资格的海军军官,孤拔很清楚军舰对战训练有素的岸防炮兵几无胜算---这个时代的军舰炮击命中率低得可怜,远非陆地炮台射击精确。原因很简单,军舰会随着海浪摇晃而陆地不存在这个不利因素!

    但是孤拔还是决心冒险一试---他不相信守卫基隆的那些清军炮兵会比他在越南遇到的那些清军更勇敢更训练有素!虽然他也听说了义勇军的名头,但他不相信这些传言---清军不可能是法国海军的对手!

    为了防止他在进攻基隆时遭到南洋水师的袭击,他决定派遣利斯比率领一支分舰队往舟山方向实施警戒---在马尾江面和福建水师对峙的时候,他接到了情报说南洋水师正在舟山一带活动。但是,现在这支舰队在哪里呢?孤拔忽然感到心底莫名其妙地升起一丝不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