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277,奉诏进京

    光绪八年冬,左宗棠到达江宁就任两江总督。他很清楚自己的使命绝不是在江南和义勇军一较高低,而是尽力稳定江南大局,并且尽力化解朝廷和义勇军之间的龌龊,确保天下安宁。因此,赴任伊始便和匡济民、赵向东等义勇军高层官员声明了自己的态度,表示一切照旧,全盘照搬义勇军的的规矩---左宗棠人老心明,知道义勇军不会听自己的指挥,横加干涉只会自取其辱。还不如继续默认义勇军的主导权,反而可以双方相安无事,各得其所,其乐融融。

    左宗棠和他的幕僚们从京师一路南下沿路体察,亲眼所见义勇军在江苏的成效,自然明白了义勇军在江南的势力之大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就是朝廷也未必知道现在的义勇军已经发展到了何种地步---别说淮军远非义勇军的对手,就是加上老湘军和那些徒有其名的八旗绿营也未必是义勇军的对手!

    为此,左宗棠和幕僚们私下议论,都明白这初到江宁的几年看来得夹着尾巴过日子,绝不能和义勇军有什么冲突,否则连立足的可能性都没有!至于将来能否主导江南的局面就只能看机会或者形势变化了,不然也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匡济民等人见左宗棠合作态度明确且对义勇军赞赏有加,心里自然十分高兴---姜还是老的辣啊!知道顺势而为,也知道摆正自己的位置。遂表示义勇军也会尊重左宗棠作为两江总督的面子,重大情况也会及时知会总督衙门并且征求左宗棠的意见。如果左大人愿意到江南各地走走看看,义勇军也乐见其成,目的就是要双方合作愉快---言下之意,左宗棠这个总督虽然是个摆设但却不是聋子瞎子,只要不捣乱不添乱,义勇军还是会有足够的尊敬之心的!

    双方达成了默契,皆大欢喜,共入总督衙门接风洗尘。从苏州匆匆赶来交印的卫荣光见左宗棠和匡济民把酒言欢其乐融融,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心想只要左大人能和义勇军精诚团结携手合作,江南哪里会有什么大事啊,天下大局自然也就安定了。可是,义勇侯还在上海蹲着呢,这一山难容二虎啊!

    不仅卫荣光担心二虎相争,朝廷也担心一山难容二虎,天下的明白人都担心两位大佬打起来---就是李鸿章也是心里嘀咕,这左宗棠万一和李续之闹将起来,我该怎么办?如果老左彻底干翻了李续之,义勇军很可能就归了老左啊!这可如何是好呢?这不是刚走了一只虎又来了一头狼嘛!李鸿章患得患失,额头上又添了一道深深的皱纹。

    1883年元月,朝廷突然明发上谕,宣召李旭年后进京面圣,朝廷另有任用。远在上海的李旭接到消息,面露冷笑。心想如此雕虫小技,亏得满清朝廷想得出

    !不过,这计策虽然小儿科却也实用狠辣,自己还不得不接招!哼哼,奕?人称鬼子六,果然老奸巨猾啊。

    李旭对罗文才说道:“拟折子,回奏朝廷年后即遵旨进京面圣。命海军备船,走海路。”

    罗文才踌躇了一下,然后小心翼翼地说道:“大帅!朝廷突然宣召大帅进京封赏,怕是不妥…恳请大帅三思!”

    李旭微微一笑,说道:“文才有心了!区区伎俩能奈我何!不必担心,本侯自有计较。”说完,起身向门外慢慢走去。

    来到楼上起居室,贺红玉和柳氏姐妹都在,见李旭进来,一起忧虑地望着他。贺红玉急道:“老爷要年后进京吗?”

    李旭点点头,轻松一笑,说道:“如果不去,岂不是违了圣旨么?岂不授人以柄?呵呵!”

    柳小双急道:“老爷不能去!万一老爷去了京里,那朝廷暗下毒手…”她不敢把话说完,伸手掩嘴,大眼溜圆。

    李旭爱怜地摸摸她的秀发,微笑道:“放心!只要义勇军在,朝廷岂会蠢得自寻死路!”

    晚上,李旭宿在柳大双屋中。柳大双一边给李旭轻轻按摩肩头,一边柔声劝道:“老爷还是不要进京得好!山高路远,万一有事,这家里还不得急死…不如回告朝廷称病不去也是可以的!”

    李旭闭着眼趴在巨大的席梦思床上,感受着女人纤纤手指在身上的按压。他轻声说道:“这个我已经想到了,所以此次进京都已经安排好了,你们不必担心…国家大事,你们女人少掺和!”

    柳大双道:“那妾身陪老爷进京,也好侍候老爷。”

    李旭笑道:“此番进京不同以往,还是谨慎些!万一真有麻烦,老爷我一个人跑路也方便!带了你去,有事可就跑不利索了…丢了你,我可舍不得!你还是乖乖在家安全些。”说着,翻身搂住女人…

    李旭决定进京的消息传到杭州、江宁,匡济民、赵向东等高层都是担忧不已,纷纷来电劝阻。陈长风和涂远山二人更是受众人委托,联袂赶到上海面谏。

    李旭面对众人的苦劝,不为所动。只是把自己必去京城的理由告诉大家,为了政治上的主动,值得冒险!同时,也让陈长风安排暗中护卫之事并且密切关注朝廷的一举一动。

    李旭笑道:“已经命令海军在本侯进京期间游弋天津,一旦风吹草动即可派出陆战队接应,这也是对朝廷的一种威慑!各位大可放心,本侯使命未完,自有老天护佑。”

    春节过后,李旭带着伊赤心等随从卫士,从容登上福州舰,准备北上。途中还先后视察了长兴船厂、舟山海军基地等正在加紧建设的工程,李旭对陪同的孙三官指示---海军建设要想办法加快,二三年内必有大战爆发,时不我待啊!

    在舟山会合了护航船舰后,福州舰率领一条同级别

    去年入役的杭州舰和一条补给船组成编队向渤海湾驶去。

    冒着凛冽的寒风,李旭穿着厚实的皮大衣站在舰桥上,眺望着波涛汹涌的大海。这片辽阔的海域是天朝的疆土却自古以来有海无防以致列强纷纷从海上入侵。在未来的十余年中,天朝还将面临两次外敌来自海上的进攻。李旭知道历史上这两次海战都以大清国的失败而告终---一次葬送了南洋水师;另一次葬送了北洋水师---至此以后数十年间这片辽阔的海域就再也没有看见天朝的海军,成为任由异族军舰耀武扬威的舞台---现在,他不能再容忍这种惨剧出现,他决心改变历史的结局!

    抵达天津已是拂晓时分,为了不惊动任何人,李旭并没有选择人多眼杂的大码头下船。而是乘小艇在一处僻静的码头上登陆,然后跳上早已等候的马车,直接向京城前去。

    三天后的黄昏,李旭的车队赶到了京城。本打算不声不响进驻贤良寺,不想却在崇文门被把门的税吏拦下了,开口就要进门“例规”---雪花白银十万两---税吏见是免了职的义勇侯来了,心想这江南的土地爷肥的流油,以前他是两江总督没人敢惹,眼睁睁的看着一只大肥羊却不敢下手。现在不过是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还不趁机宰他一刀狠的!

    李旭在车中听到了税吏的叫嚷,心道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啊,竟然敲竹杠敲到了我的头上,呸!遂淡淡地对车外的伊赤心道:“本侯奉诏见驾,谁敢阻拦!”

    身材矮小粗壮的伊赤心低头嘿了一声,迈步来到还在满嘴飚京片子的税吏跟前,一声不吭猛地拔出税吏的腰刀,寒光一闪,咔嚓一下将税吏的左手砍下了一截,那税吏惨嚎一声摔倒于地,哭嚎震天。

    伊赤心将刀往地上一扔,冷冷地扫了崇文门那些把门的税丁一眼,杀气凛然,瞅的众人心底一股凉气直冒---再也没人敢阻拦义勇侯的车驾了,更没人敢要“例规”了!

    李旭住进了贤良寺,还是那处清静的小院。吃过晚饭,他正在屋中看书,侍卫报告有一位公子前来拜会,说是内务府的总管,有要事和侯爷商量。李旭觉得奇怪,自己和内务府没什么来往啊,这谁呢?

    伊赤心见来人身份不明,遂带着两名卫士在屋内卫护。当卫士将客人带进李旭的房间,灯光下只见来人一身貂皮大氅,厚厚的绒帽及围巾将来人的大半个面容遮得严严实实。

    当来人取下围巾露出面庞时,李旭大吃一惊,目瞪口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