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271,江宁哗然

    最先得知义勇侯被朝廷罢免了两江总督官职消息的除了神通广大的义勇军情报局外,还有一名报纸的记者。这位上海申报派驻京城的资深记者天天守在紫禁城的东华门外,当上谕刚刚从宫内用印完毕交到内阁准备下发时,一名军机处的小章京便偷偷将消息传给了这名记者。于是该记者骑着快马一路狂奔从京城赶到了天津,满头大汗地冲进刚刚开通的天津电报房向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发出了天朝历史上第一份有线电报新闻稿,内容就一句话---上谕,义勇侯罢官免职,江苏巡抚署两江总督!

    派谁去向义勇侯宣读圣旨当这个罢官的钦差呢?朝廷又有点头痛了---罢免两江总督这样的封疆大吏可不是一件小事,必须是有相当级别的朝廷大员出任钦差方能显得正规,何况义勇侯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大员。

    但是,此次钦差可不是个美差啊,这是去罢官免职,别说捞好处了,万一义勇侯当场翻脸…就算义勇侯不翻脸,可他手下那帮子人呢?谁敢保证他们不会拿钦差出气啊?万一打个黑枪什么的…于是满朝大员无人愿去,纷纷称病推脱,气得奕?拍桌子骂娘!

    最后还是李鸿藻出了个主意,派吏部侍郎王闿运为钦差---王闿运在京城人缘好,和义勇侯关系也不错,想来义勇侯不好意思拿他出气吧!

    钦差大臣王闿运到达江宁已是深秋季节了,此时上海申报早就发行了号外,抢先公布了朝廷罢免两江总督的消息。不仅江南各地风传一时,就是全国都开始陆续知道了,震惊天下。随即各地报纸就纷纷刊文发表不同的看法,表明不同的态度,全国各地又是一片热闹---朝野民间都在观望义勇侯本人的态度,不少人认为国家是福是祸就在义勇侯一念之间!

    此时,由于朝廷的钦差大臣还没到江宁正式宣达圣旨,义勇侯去职一事还没有得到官方的最后明确,所以江南方方面面还比较平静,人们只是在私下议论和不安。

    现在钦差大臣来了,李旭也按照规矩做足了场面功夫,摆案焚香三跪九叩依礼接旨,算是承认了朝廷的决定。然后他平静地看了众人一眼,安排接待钦差一行。

    跟着王闿运来江宁出差的钦差随员们暗暗出了一口气,看来义勇侯是不会翻脸了,大伙儿的心都放了下来。可转眼一看义勇侯的部下们,但见人人毫不掩饰的怒容满面,个个眼中寒光乱射,大伙儿的心又都重新提到了嗓子眼---这帮义勇军的爷们可不是好惹的主儿啊!

    王闿运传达完圣旨,李旭就和随来的卫荣光办理了总督大印的交接,完成了两江总督一职的正式移交。然后当天晚上就不声不响地带着伊赤心等人上了专列,连夜启程离开了江宁前往上海---接到情报局

    的消息后,李旭就安排家人移居上海早已准备好的深宅大院。此刻,他已经卸任两江总督一职,就无牵无挂地绝尘而去,没有和任何人接触,似乎是在向朝廷表明自己远离江宁官场的态度,也是表示自己尊重朝廷任免的态度。

    义勇侯连夜离开江宁的消息在翌日出版的旭报被披露了,顿时传遍了江宁城,立刻在大街小巷家喻户晓。啃的鸡大酒楼依然座无虚席,宾客满堂。但是却没有了往日的喧嚣,人们都是小声议论着义勇侯被罢官免职一夜离去的消息---此时此刻,老百姓不知道义勇侯去了哪里,小道消息满天飞,最令人恐惧的谣言是朝廷已经将义勇侯连夜押赴京师刑部大牢了!

    忽然大厅中一名老者放声大哭,顿足捶胸道---奸臣当道,陷害忠良!没有了义勇侯,谁来保护江宁的老百姓啊!好不容易过上了好日子,百姓安居乐业…义勇侯不在了,谁可以保护江南百姓啊…

    老者的哭诉引来了众人的唏嘘,一名中年男子起身大声道---各位乡亲!咱们江宁的老百姓最清楚义勇侯他老人家的大恩大德!朝廷昏庸无道,竟然听信谗言迫害义勇侯!咱们绝不能答应!大家上万民书,要求朝廷放回义勇侯---没有义勇侯,任谁也管不好江南!

    中年男子的提议立刻博得了酒楼内众人的赞同,原本沉闷的气氛很快被群情激奋取代,人们大声吵吵着纷纷出主意想办法如何向朝廷请愿。店老板楼上楼下巡视了一圈,悄悄溜回办公室,拿起电话向安全局通报了情况。

    随后的几天,因为义勇侯的突然离去而笼罩在江宁城上空的惨淡愁云似乎正在慢慢地被激愤的情绪所取代,街头巷尾到处都是老百姓们议论着如何向朝廷请愿放归义勇侯,一些有名望的士绅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万民书了。当然,这一切有没有作用,老百姓们谁也不知道,只是他们需要一个情绪宣泄的理由。

    金陵大学文学院校园内一间教室里正在进行着一场小范围的演讲。一个年轻的学生站在讲台上慷慨激昂,他穿着金陵大学那种类似中山装式样的藏青色校服,干净利索。充满朝气的脸上已经有了淡淡的胡茬影子,这名来自湖南浏阳的年轻学子叫谭嗣同,时年还不到十八岁却已经是文学院的风云人物了,在学生中颇有号召力。

    此刻谭嗣同在讲台上面对着下面数十名学生,大声疾呼道---朝廷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义勇侯,江宁危矣!江南危矣!天下危矣!奸臣当道,我等莘莘学子岂能坐视不顾?同学们!为国为民当挺身而出,做救国救民的先行者!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是普天下百姓的国家!绝不能让一小撮奸臣污吏为所欲为胡作非为肆意妄为,破坏国家民族!

    我提议上街游行,宣传民众,唤醒民众,表达黎民百姓的呼声,让朝廷听到我们的意愿!

    教室里爆发出一片呼声和掌声,学生们纷纷倡言联络金陵大学其他院系的学生,联络江宁城所有的大中学校师生共同上街游行请愿,向市民宣传,抗议朝廷对义勇侯不公!

    三天后,数千金陵大学的学生走出了校门,开始上街游行。途中陆续加入了江宁城内外其他学校的学生,一些老师教授也参加了抗议游行,年轻的谭嗣同作为游行的组织者和发起人走在了游行队伍的最前面。

    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呼喊着口号,高举着五颜六色但规格齐整的标语,行进在江宁城宽阔的大街上,老百姓们第一次见识游行,从最初的惊奇围观到慢慢加入,很快的游行队伍就在不断壮大,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学生游行了。当游行队伍到达总督衙门时,已经变成了数万人参与的大杂烩队伍了,各种口音和服饰的人们群情激昂地呼喊着:

    ---取消乱命

    ---朝廷不公

    ---罔顾民意

    ---还义勇侯

    此起彼伏的口号声浪直冲云霄,将总督衙门里的鸽子群惊得漫天飞舞…

    天朝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群众游行令江宁城的官府衙门和各级机构都措手不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新情况,官员们束手无策不知该如何应对。各种请示汇报纷纷涌向铁血会、政务院和义勇军总部,而高层领导们也是面面相觑---没有了大帅,大家忽然发现少了主心骨,谁也不敢拍板下决定…杨三急了,数万人上街游行可不是小事,千万不能出乱子!他在警察总署下令江宁城警察全体出动,维持街面秩序,保证社会治安。

    铁血会几个在江宁的常委紧急碰头商议后,一致认为不管事态后续如何发展,保证眼下的江宁安定不出大乱子可是当务之急。很快赵向东、钱五以义勇军总部名义下令宪兵出动协助警方维持社会稳定,保护各处重要机关和要害部门。陈长风也命令情报局、安全局加强监视江宁城内外动向,严防图谋不轨者煽风点火搞破坏。

    在两江总督衙门里的卫荣光现在也是心烦意乱,几万人的江宁学生百姓还有部分乡绅士子将总督衙门堵得严严实实,震耳欲聋的口号喊得惊天动地---此情此景也是他破天荒第一次遇到!

    心惊肉跳之余他还勉强稳定心神接见了十几个学生代表和社会贤达,强自镇定地接受了学生们的请愿书和江宁父老的万民书,表示一定向朝廷转达并好言安慰大伙儿。

    好容易打发走了那些代表们,卫荣光心想本官只是暂时署理总督大印,哪能做什么主啊!再说这江宁乃是义勇军的老巢大本营,上上下下谁会听我的啊!自己在江苏按察使任上多年,和义勇军方方面面关系不错,也知道江南的繁荣多亏了义勇侯,朝廷确实有亏义勇侯---算了,别掺和这摊浑水了,免得莫名其妙得罪了义勇军!

    主意已定,卫荣光当天夜里即离开江宁返回了江苏巡抚治所苏州,理由是巡抚衙门事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