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266,政权下乡

    光绪七年的铁血会全国代表大会还确立了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那就是从今年开始在义勇军控制的地盘上全面推行政权下乡工作!

    在铁血会中央会议上,李旭指出千百年来的封建统治始终存在着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皇权不下乡。历朝历代都是仅仅将政权建立在县一级,对于广大的农村治理则是完全交给了生活于乡村的所谓乡绅依靠宗法和人望来统治。这实际上就是皇权和宗法权的结合来实行一种较为宽泛的统治,导致朝廷统治依赖于广泛的乡绅支持---如果没有乡绅们的支持,官府统治就根本没法有效治理广大的乡村!

    于是在农村是乡绅们说了算,他们可以肆意解释官府的指示甚至篡改官府的命令以达到维护自身的利益从而使广大的农民的利益被任意的损害。这种虚弱的政权统治在李旭和义勇军高层看来是极其危险的,也是造就了千百年来官府与基层矛盾层出不穷的根本原因之一!

    李旭指出朝廷好的政策不能及时到达基层,或者在基层执行的过程中走样,结果老百姓得不到实惠反而便宜了一帮为富不仁的土豪劣绅从而更加激起了民愤,也就导致了矛盾的激化进而一发而不可收拾。原因就在于政权不下乡,不能直接由政府治理百姓,而是政府委托了一帮乡绅在行使国家政权。

    而乡绅们不是每个人都能公而忘私,都能做到依法办事的!他们中很多人在自己的地盘上沾亲带故盘连勾结,很容易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出卖了国家的利益和老百姓的利益!这也就是为什么千百年来农民造反不断的原因---乡绅统治广大农村的现象是一个毒瘤,必须切除!而来做这个手术的就是义勇军,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为什么是义勇军的历史使命?这二十几年来义勇军控制下的地盘都先后有计划有目的的解决农村问题。早在义勇军刚刚在江西崛起的时候,义勇军就采取了一种快速解决乡绅的办法---愿意追随义勇军或者接受义勇军理念的,全部团结起来,形成牢固的政治团体。而那些反抗的乡绅则被义勇军通过种种手段彻底消灭!这就使得义勇军在短时期内控制了区域内广大乡村的统治。

    当然这种暴力式的统治调整方式并不适合和平时期的政权推广,所以义勇军采取了新的渗透农村方式---经济控制改变农村面貌。目前江南的农村经济基本上被各种各样的农业公司控制了,大批的乡绅都被吸收转化为农业资本家或者干脆进城投资办企业,只有极少部分冥顽不化的乡绅依然保持着土地耕作的传统意识---而整个封建意识的地主阶层在江南基本上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资产阶级!

    同时,广大的农民也逐步改变了身份

    。在义勇军强力推行土地政策和发展农业经济的情况下,不少农民或者转化为农业公司的小股东成为农业工人,或者放弃了土地进城成为产业工人---随着教育的普及,各种职业学校、技术学校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传授各种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意识,许多农民不再局限于土地刨食而是进城务工从而眼界大开,完全脱离了土地的束缚。

    江南农村的巨大变化已经破坏了乡绅统治的基础---乡绅们忙于自己在城里的事业而纷纷离开了农村,以致乡村出现了治理真空!为政权下乡奠定了一个比较好的环境,现在急需官府接管农村的治理,否则老百姓之间发生了矛盾都不知道该找谁处理。

    同时,义勇军也不是封建意义上的军阀组织,而完全是一个有着理想和严密组织的政治集团。铁血会就是义勇军的脊梁和中枢,是义勇军高度团结和强力领导的保证,也是义勇军上下齐心、贯彻落实的基础!

    李旭强调,当历史已经走到了需要我们变革千百年来统治方式和基础的时候,铁血会必须带领义勇军挺身而出,积极探索新的治理模式,彻底解决农村问题,为将来富强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大会上,李旭还特别指出打铁还要自身硬!推广政权下乡,必须保证我们自己的素质要过硬,我们要直接面对广大群众,如果我们自己素质不行,怎么能让老百姓信服呢?所以加强廉政建设是政权下乡的保证,是为政权下乡这个大工作奠定素质基础!

    政务院要选派优秀的干部管理农村,要派优秀的青年干部下基层。今后没有基层工作经验、没有基层工作能力的干部一律不得提拔重用!我们的干部必须从基层踏踏实实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来!

    农村工作是我们的首要工作,是重点工作,是基础性工作!因为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大部分人口还是生活在农村,还需要解决粮食吃饭!稳定了农村就是稳定了国家,同志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农村治理!

    是年七月,铁血会中办在政策研究室的报告基础上起草了政权下乡的一系列相关文件,经过铁血会常委会的审议通过后李旭签署批准执行。

    决定在东南五省率先开展建立基层政权组织,李旭借鉴了后世的乡村政权形式,直接在江南各地的广大乡村建立镇政府、村委会并受各县领导管理。政务院系统直接派出干部出任镇长,铁血会建立镇支部、村支部并派出干部出任各级支部书记。大力吸收当地人加入铁血会并出任相关铁血会职务和行政领导职务等。这些举措使得义勇军对地方的控制从县城延伸到了广大乡村,能够直接接触老百姓并贴近实际管理乡村,极大的加强了义勇军对农村

    的治理,巩固了义勇军的政权基础!

    关于在大西北等地推行政权下乡的工作,李旭和义勇军高层讨论后,认为可以在江南取得推行经验后再逐步推行大西北。毕竟大西北地区情况不同于江南,义勇军还没有完全掌控当地的权利---左宗棠一系的势力主要就盘踞在大西北,他们愿意和义勇军合作但不等于认同了义勇军的权利,更不是接受了义勇军的理念!

    所以对大西北的控制,义勇军目前还偏向于经济、军事上的控制而在政治上则大力加强统战工作,争取更多的官员和各界人士倾向于义勇军。

    刘世光作为陕西巡抚当然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成为义勇军的一名旗帜,遂在政务院的工作会上提出是不是陕西可以先搞试点政权下乡呢?毕竟陕西基本上被义勇军控制了,左宗棠系统在陕西的官员也大部分接受了义勇军的理念并且和义勇军关系密切,不少人还秘密加入了铁血会!

    刘世光的建议后来得到了李旭的支持,决定在江南推行政权下乡取得一定经验后便在陕西开始推广。在此之前,陕西可以先期调研,提出实事求是的建议。

    刘世光是农村工作的老手,当年跟着李旭在赣西搞农村调查,也是当年农村处的领导,对农村工作再熟悉不过了---没有人想到正是因为陕西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这年七月底,李旭亲自参加了金陵行政学院的应届生毕业典礼。他在毕业典礼上,面对台下近五百名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望着他们年轻而朝气蓬勃的面孔,再一次重申了那段经典名言“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李旭还在这次毕业典礼上热情洋溢地发出了广为熟知的那句口号“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还亲自题词“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赠送给这届毕业生,希望这些莘莘学子能够作为第一批下放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扎扎实实搞好农村工作,为广大乡村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和青春!

    数天后,旭报头版头条全文刊发了义勇侯在金陵行政学院的讲话,鲜红的大标题就是李旭的题词“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此文一出,标志着义勇军开始了全面推行政权下乡,数千名青年干部和干校应届毕业生相应义勇侯的号召和铁血会、政务院的安排,满怀激情地奔赴江南各地乡村,开始大规模建立乡村政权。

    史载,1881年开始的政权下乡标志着几千年来中国农村传统统治方式的终结,也标志着新的政权形式开始出现。也为日后基层政权的民主选举制打下了政治基础,是一场变革天朝政治结构的起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