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249,纪泽使俄

    当容馨大格格花痴般胡思乱想的时候,义勇侯李旭正在盛宣怀的陪同下离开了京城前往天津,一来从天津准备海路返回江宁;二来要会见已经先一步返回直隶总督行辕的李鸿章,和其面商若干事宜,这盛宣怀就是奉李鸿章之命专程到京迎候义勇侯的。

    李旭突然在奔驰的马车中连打几个喷嚏,心说这又谁念叨我呢?坐在李旭对面的盛宣怀连忙满脸堆笑道:“大人莫非有点受凉?”

    李旭摇摇头,笑道:“无妨无妨,偶有风寒罢了!”他说完,目光移向窗外,官道两旁挺拔的白杨树快速地向后掠过,怒马鲜衣的卫士们紧紧护持在李旭的马车左右。

    李旭收回目光,定定地落在盛宣怀的身上,对于这位后世誉为实业之父的晚清洋务干将,李旭还是很有好感的---盛宣怀为国家做了不少实事啊!遂微笑问道:“杏荪,如今你也是天津河间兵备道员了,怎么还在奔走工商呢?不想仕途发展?”

    盛宣怀连忙恭谨回道:“回大人,卑职只是挂名道员,主要还是为李中堂帮办一些工商细务。此次中堂大人请侯爷面唔津沪电报线路开通一事就是卑职奉命办理的,还望侯爷支持一二!”

    李旭点点头,接过秘书递来的景泰蓝保温杯---这是年初开始流行的新玩意儿,虽然保温效果不能和后世真空保温杯相比,但在李旭看来已经不错了,起码在长途旅行中能喝到温水了。据说这保温杯最初是义勇军后勤部门为解决部队官兵饭菜保温问题研发的,后来被一些商人发现了市场价值,遂购得了专利权进行民用开发生产。一经推出便效果不错,成了本年度的时髦用品---李旭此次进京便带来了一批豪华款的保温杯进贡皇家和馈赠权贵,顺便给保温杯做个广告。

    在天津直隶总督行辕,李鸿章和几个心腹手下官员幕僚给李旭接风洗尘。同为朝廷重臣又是师出同门,老李和小李虽然政见相左但面子上的功夫却是极为到家,宾主相见甚欢,席间欢声笑语,一派融洽。

    谈到津沪电报线路沟通一事,李旭自然十分赞成---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义勇军控制下的江南、西北等地电报线路已然密集,和台湾的跨海电报线路也早已经布设完毕。基本上南方各省都已可以方便的电报往来,甚至和海外电报往来!就是西南各省也正在大力连通之中。

    唯独这以直隶为中心的北方和东北地区尚未有效沟通,给南北方的通讯带来不便。眼下南方的电报线路已经架设到了济南府,而北方的电报线路则到了德州,只要双方愿意马上就可以连通。但是没有李鸿章和李旭这两个大佬的同意,谁敢私下连通呢?

    南方的电报架设是被邮政部下属电信局控制的,民营的邮政公司只有使用权

    。而北方的电报线路更是直接被直隶总督衙门控制,完全官办,没有总督衙门的批准谁都别想用---这也让北方商人们怨声载道,强烈要求李鸿章向江南看齐,准许民间使用电报线路并尽快和南方连同。

    既然现在二李都欣然赞成电报沟通,这南北方的电报通讯就不是问题了。大家皆大欢喜,共饮一杯。放下酒杯,李鸿章又笑眯眯地提出他准备向朝廷建议成立中国电报总局,全面管理大清国的电报工作,想听听李旭的意见。

    李旭想了想,表示原则上赞同李鸿章的主意,也认为要统一管理全国的电报工作以便促进国家通讯事业的发展!

    李旭笑呵呵地反问李鸿章是否已经委派驻英公使曾纪泽正在办理海外购置筹组中的北洋水师的军舰?

    李鸿章心里一惊,不露声色地表示确有此事,他微笑道:“光绪三年郭嵩焘来信说日本人已经在英国购得有三千七百吨级的铁甲舰“扶桑”号和二艘二千二百吨的铁骨木质轻巡航舰“金刚”号和“比睿”号。此三舰已是当前远东一等战舰,不可不防!本中堂以为当尽快向英法采购铁甲舰以充实海军,续之有何建议呢?”

    李旭微微一笑,说道:“中堂大人,加强北洋水师确是当务之急!且日人也在疯狂扩建海军,日后必为天朝劲敌,中堂大人所言不虚也!”

    他轻轻一顿,扫视了在座众人一眼,继续不慌不忙地说道:“但是是否需要向英法等国采办军舰呢?目下基隆船厂万吨船台已然落成,我南洋水师的五千吨级战舰即将入役。另有一艘五千吨的军舰在建,未来还将建造八千吨级的铁甲舰!凡此说明天朝亦可自行建造大吨位的军舰,何必还要向洋人购船呢?”

    众人默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盛宣怀陪笑问道:“侯爷,南洋水师亦需要大力营建战船,这基隆船厂主要是为南洋水师建船,只怕一时半会儿难以支撑北洋水师所需战舰吧?”

    李旭笑道:“杏荪多虑了!本侯已经下令基隆、福州两地船厂加快建造船只。另外,考虑到海军建设乃是长期工作,区区两家船厂的确难以胜任国家需要!已经开始在长江口的长兴岛兴建长兴船厂,江南船舶公司将该船厂定位为远东最大的造船基地。三年计划完成可以自造万吨级船舰,五年内全部建设完毕,十年后可年产三十万吨船舰并可自造万吨级以上船舰!另外在江宁再兴建一家中型船厂。同时在上海宝山兴建大型钢铁厂和一批配套机器设备厂,就近满足长兴船厂和江宁船厂的需要!”

    李旭哈哈一笑,豪情满怀地大声道:“诸君,上述企业均将在未来五年内陆续建成开工,届时必将提升国家工业力量,何愁船舰不能自给自足呢!”

    众人闻言,一片小声

    议论。

    李鸿章在惊叹自己这个小师弟的宏伟蓝图的同时,也暗暗嫉妒甚至隐隐不安!他微一沉吟,便笑言北洋水师购舰一事只是初步打算,在未得到朝廷准许,一切尚不可知啊,且再做商议吧。李旭也点头称是,众人便换了话题,一席热闹自不待言。

    1880年二月,朝廷正式下旨任命大清国驻英法公使曾纪泽为全权特派大臣出使俄国重新谈判修改里瓦几亚条约,并继续交涉收回伊犁。

    曾纪泽将朝廷发来的电报反复看了几遍,然后轻轻放在那张宽大的维多利亚风格的橡木书桌上,紧皱双眉,陷入了沉思。他与其父曾国藩不同,虽然家教严谨但曾纪泽显然没有其父的杀伐之气,那张远胜其父清秀的脸庞消瘦而器宇轩昂,只是此时呈现出一派愁苦---他很清楚俄国人岂会轻易将到嘴的肥肉吐出呢?前任崇厚与俄国人周旋良久而不得善终,自己虽然比崇厚要对外交事务更了解但伊犁如何收回却非易事啊!至于修订里瓦几亚条约更是难上加难,谁会轻易同意将签了字的条约重新修改呢?他知道这事在国际上鲜有先例,何况素来以蛮横著称的俄国人岂会在外交上给国力式微的大清国这个面子!

    怎么办?曾纪泽起身慢慢走向办公室的落地窗,望着窗外的街道,望着那些在街道上匆匆而行的洋人们,心想假若是大英帝国碰到此事,会有这么麻烦吗?俄国人肯定会在英国人强大的舰队面前低下北极熊那硕大的脑袋!

    他忽然想起了郭嵩焘临别时告诉他的话,如果在外交上碰到麻烦事情,可以去找一个人,那个人就是义勇侯手下的涂远山。听郭嵩焘隐约其辞的意思,涂远山似乎在欧陆十分活跃,不仅和欧陆各国广泛接触,甚至连各国政要也有着密切的来往!

    这令曾纪泽十分惊讶---一个没有任何官方身份的大清国士绅怎么会不远万里跑到欧洲来上蹿下跳呢?各国政府又怎么会对他另眼相看呢以致大清国的外交都需要借助其一臂之力?

    曾纪泽摸了摸新剃的脑袋,光滑的头皮在凉飕飕的空气里泛着一丝温热。虽然他也久闻涂远山其人但毕竟没有怎么打过交道,也不知道此时上哪儿去找涂远山。但既然郭嵩焘也很看重此人,说明涂远山还不是浪得虚名。也罢,值此棘手时候也就指望涂远山了,权且死马当作活马医吧!

    曾纪泽心想自己虽然不熟悉涂远山但他的顶头上司义勇侯可是和曾家关系不一般,作为李旭的门客,涂远山肯定要给义勇侯面子吧!于是曾纪泽立刻命人电报两江总督,请求派涂远山来协助自己办理和俄国人的外交谈判。

    光绪六年夏季,曾纪泽率领随员抵达俄国圣彼得堡。当他走下码头时,远远地就看见一名华人微笑着迎上前来,此人西装革履,披散的头发潇洒地挽成马尾辫,手中拎着一根在欧陆时髦的文明棍,不卑不亢的自我介绍道:“欢迎曾大人!鄙人涂远山,奉义勇侯爷之命前来效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