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246,朝廷决策

    光绪五年的冬天,因为里瓦几亚条约的不平等和屈辱,大清国内舆论哗然,民意沸腾,尤其是江南各省更是群情激愤。以四大报为首的南方舆论纷纷发表抨击性文章,反对里瓦几亚条约的订立。全国各地一些有名望的士绅也纷纷著文登报,对崇厚出使俄国竟然签订如此屈辱的条约而大加批评。

    与此同时,朝廷内部的御史清流们也是对条约极其不满,不仅弹劾崇厚的奏折雪片般涌向军机处。更有甚者直接弹劾恭亲王奕?等人,认为奕?等人用人不慎以致国家遭受屈辱,难辞其咎,弄得奕?等人狼狈不堪,也只好上折子请罪。当然更多的矛头还是直接指向了当事人崇厚,对其无能误国,国人皆曰可杀!

    面对汹涌而来的抗议折子和举国愤怒的情绪,满清朝廷为了平息众怒,维护朝廷体面,急忙宣布将崇厚革职下狱,待勘定罪。同时朝廷也汇集了各方各派的意见,共同之处都是反对批准里瓦几亚条约,认为流弊甚大,有失国体。

    但是对如何处理这个已经签了字的条约却意见纷纭,总理衙门的意见是请英法德诸国出面斡旋,争取俄国人同意修改条约,这样可以避免剧烈的外交冲突---毕竟英法德三国的面子,俄国人也不敢不给吧!

    左宗棠的意见简单明了,一个字---打!据说老左一看到里瓦几亚条约的文本就气得掀了桌子!他立刻命令镇守乌鲁木齐的刘锦棠的老湘军会同张五伢的义勇军准备出兵伊犁---左宗棠扬言绝不能在他的手上丢失新疆寸土寸地!

    朝廷那些言官和京城的清流们也大多和左宗棠一样,甚至各部堂官、各大衙门京官也异口同声支持左宗棠的意见---这不刚打败了阿古柏收复了新疆吗?这说明左大人还是一把打仗的好手,怕啥子老毛子---抽他!

    已经回到京师交差的郭嵩焘在欧洲呆了数年,深谙国际外交规则,对国人的盲目冲动深为忧虑。遂不顾骂名上书朝廷指出现在的麻烦是崇厚在懵然无知的情况下,已经签订了条约。如果我朝先允后毁,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冲突。对于朝中主战的意见,郭嵩焘认为不到非不得已,不应轻言开战。沙俄不是阿古柏,一旦战事爆发,费财费力,旷日持久,恐难预料。何况以目前大清国的实力,未必能和沙俄抗衡,一旦战败,恐怕要丧失更多的领土,与其如此不如先用外交手段,酌情而定。

    各种意见不一却都有理,这令军机处大臣们犹豫不决,遂一股脑将意见报给两宫太后定夺。慈禧一看堆积如山的奏折头就大了!看着军机处和总理衙门的各位大臣,听着他们乱哄哄的东拉西扯,心说你们这帮废物点心,一点主意都没有---本宫指望你们能办啥好事还真是问道于盲了

    !

    她忍着气听了半天也没啥结果,终于忍不住了,厉声下旨传李鸿章、左宗棠、李旭火速进京商议国家大事!慈禧心里明白,是战是和都得指望那三个手握兵权的汉官巨头,没他们表态,和、战都不成!

    保定的直隶总督衙门内,李鸿章接到了朝廷进京旨意后,和手下幕僚们商议如何应对此事。帐下首席幕僚薛福成分析了当前中外局势后,认为中俄之间大战的可能性不大,毕竟俄国人还在忙于巴尔干地区的事情,纵使国力强横可也不能一心两用啊。左宗棠虽然喊打喊杀的,但只要俄国人不想打,这仗就打不起来!

    李鸿章却不无忧虑地说道:“听闻义勇军已经开始了动员,西北的两师劲骑和那个模范师都是齐装满员,还有一个师也正在开赴宁夏府河套一带,这说明什么?”

    薛福成笑道:“大人放心!属下以为义勇侯这是以武促和的心思。试想义勇军在西北地区已有三万大军,加上刘锦棠大人的湘军和各地绿营,对付伊犁区区数千老毛子岂不是杀鸡用了牛刀?分明是摆开阵势威吓敌人兼顾以备万一。属下为大人计,这仗还是不打的好,万一义勇军和老湘军挟克复新疆之余威大败俄国人,于大人何益焉!”

    李鸿章闻言点点头,心有定计。

    深冬的天空难得的湛蓝一片,只是冷风依然。宫城午门外的御道两旁停着一长溜的马车、官轿,大群的随从在各家的车轿前或蹲或站或来回溜达,三五成群地说笑。只有一队黑色制服的军人纹丝不动地整齐站列,在几辆豪华马车的边上还站着十几个侍从,也是一色的黑色皮质风衣,显出与众不同的气质。

    现在京师的老百姓都知道了这是南边来的义勇侯的部下和随从,无不啧啧称奇。更有一些官宦富贵子弟开始模仿义勇军的装束,常常一身简洁明了又不失气派的军用皮风衣招摇过市,无形中渐成时尚。

    就在午门外那些闲人议论着寒风中排列整齐的义勇侯卫队的军服和感叹这些兵们一看就知道不是好惹的时候,养心殿内也是唇枪舌战互不相让,渐渐的意见分成了主和主战二派。

    奕?、李鸿章等人认为还是和为贵,无论如何都必须外交解决条约问题,绝不能轻言开战;宝鋆、左宗棠等人认为俄国人狼子野心,蓄谋伊犁已久,岂是轻易改约可成?只有一战夺回伊犁方能造成既有之实迫使俄人不得不另定条约。

    李鸿章冷笑道:“左大人之意不过是想当然耳!倘若俄人恼羞成怒。发兵来战,岂不两国兵火相连?那俄国人又岂是阿古柏之流可比?两国实力悬殊,这仗如何能打?还望左督三思才是!”

    左宗棠闻言,也是冷笑一声,说道:“中堂多虑了!俄国若战必是劳师远征,且敌从何来?新疆有我

    湘军和义勇军一部坐镇;蒙古可派义勇军一部防御;这东北一线交于十数万淮军当无问题吧?三路御敌,俄人能奈我何?”他矮胖却挺直的身躯转了半圈,扫了殿中大臣们一眼,声音洪亮地说道:“况且俄国人未必真敢开战,最多虚张声势而已!劳师远征乃兵家大忌,且俄国人见我武装有备又同仇敌忾,必不敢轻举妄动!”

    殿内又是嗡嗡一片议论,慈禧太后坐在东暖阁里听着外面的臣子们议论,心里一阵不耐。心说打不打都是吵吵,没一个靠谱的法子!她瞅了一眼站在殿中一言未发的李旭,心里又是一阵烦乱---打从李旭进殿起,慈禧的眼神就时不时的溜到这位义勇侯的身上。又是经年未见,这李旭也是人到中年却越发的富有魅力了---身材魁伟,修身玉立,剑眉朗目,方头大耳,双目炯炯再配着嘴唇上黑黑的胡须,一派临渊歭岳不怒而威的气度,真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哦!

    慈禧忽然颇为嫉妒李旭的那三位夫人,心说那贺红玉不过一个乡下打把式走江湖的女儿,整日里舞刀弄枪的;那柳氏姐妹也不过是小家碧玉,均非义勇侯的良配啊!若是当初…她脑子里胡思乱想竟然痴了,满脸桃花盛开的样子。

    边上伺候的李莲英眼见慈禧太后半天没言声,偷偷一瞅,吓了一跳。心说太后这是咋了,伺候这么多年从没见她这模样啊,这不犯花痴了么?赶紧的端起一杯茶递到慈禧跟前,小声嗯了一声,这才把慈禧从“想入非非”中唤过神来。

    慈禧知道自己失态了,连忙假装咳嗽掩饰,然后一本正经地问义勇侯为何一声不吭?可有良策应对?

    李旭自然不知道这个风韵犹存的慈禧刚才为什么发呆,忙上前一步恭声道:“回太后,微臣以为双方意见均有可取之处!条约更改当以外交为主,尽量通过交涉手段解决修约之事。然而要以武力为后盾,不仅展示我朝不惜一战也要修约收回伊犁的决心,更是支持外交必不可少的条件---须知没有武力支持的外交不过是与虎谋皮!”

    他停了一下,见慈禧太后没有什么反应,遂又继续说道:“义勇军增兵移师西北塞外,也是防备意外。如果俄国人坚决不改,说不得只好打一仗了!但微臣以为左大人所言不虚,俄国人目前在西伯利亚军力有限,后勤困难。如其要战,必无胜算且巴尔干等地尚在纷乱之际,英法德奥诸国都在威逼俄国吐出到嘴的肥肉…哼,俄国人这个时候也不敢轻举妄动!”

    众臣听了李旭之言,纷纷表示认同。于是慈禧决定重新派遣驻英公使曾纪泽担纲和俄国人谈判修改里瓦几亚条约,在以外交谈判为主要处理办法的同时,命督办新疆事务钦差大臣左宗棠出兵伊犁周边,随时做好武力收复伊犁的准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