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232,司法改革

    就在义勇军大力整肃社会治安的同时,李旭也在思考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他清楚地意识到要想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仅凭警察一个强力部门的努力远远不够,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司法体制来保证法律的运用。而目前的衙门司法体系显然达不到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

    那么要如何来确保司法体系的正常运作呢?作为一个穿越者,李旭的脑海里自然而然地浮现出后世西方的那一套公检法制度。但是那套公检法制度适用于晚清这个年代吗?李旭有点拿不定主意

    李旭在办公室转圈踱步,仔细思考着如何建立一套对社会更有利的司法体系。现在的司法体系肯定不行,必须要改,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改变当前的司法制度能被人接受吗?先不说朝廷能不能同意,就是义勇军内部能不能支持呢?受限于时代,李旭不可能指望人人都是高瞻远瞩,更不能都是改革家!

    当然以他目前的威望强行推行司法改革也不是不可以,但他不希望仅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去变革,他需要众志成城,希望依靠集体的力量去改变落后的局面!嗯,对司法的改革可以更多的依靠那些出国留洋的人,他们接触了西方社会,眼界开阔,对新生事物更容易接受,而且对变革的要求更迫切!

    李旭决定先找各界代表开会,摸摸社会的态度和各方的意见---他很清楚自己已经是各界各方的利益中心,必须要考虑和平衡大家的利益了!

    光绪三年的冬季,李旭在总督衙门的大会议室召集了官方和社会各界代表的座谈会,专门讨论社会长治久安的问题。政务院领导、相关部门的主官和商会、报社、乡绅等代表齐聚一堂,恭听义勇侯的长篇大论。长治久安是大家共同的愿望---谁不希望日子安定和谐啊!所以当李旭谈到目前社会治安并不令人满意时,指出光靠军队警察是不能治本的,还需要其他部门的法律管制才能保证法律的实施。而且这次严打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比如审案草率、判罪率性等都说明司法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不严谨---我们需要一个法治社会而不是草菅人命的制度,所以要如何确保法律的公正公平公开就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李旭的观点激起了大家的兴趣和热烈的讨论,特别是那些社会人士更是对当下的社会现象深有体会。已经白发苍苍七十多岁的于得水常驻江西,这次专程赶到江宁开会,身体甚是健朗。他捋捋花白的胡子,声音洪亮地说道:“侯爷所言极是!老朽为官半世又从商多年,深感律法不公之苦!东南五省在侯爷治下尚能保证律法公平,但是一出江南则苦不堪言啊!可怜小民更是有苦难言…老朽以为为长远计,律法变革当尽快实行之!”

    李

    旭笑道:“于老一生奔波,体会尤甚!本部堂以为就是东南五省也不敢说法制健全,每年有多少冤假错案呢?这个数目不在少!如果没有健全的法制,我们怎么保证社会发展?怎么保证经济发展?怎么保证老百姓安居乐业?”

    众人纷纷点头,商会代表更是附合于得水的意见,认为目前的衙门办案已经引发了民间不满。

    匡济民接过李旭的话题说道:“大帅的想法是什么?政务院和司法部也曾经讨论过目前的法律法规,都感到虽然我们已经出台了一批法规条例,但是还远远不够!属下也深知大清律漏洞太多,可是真要补充完善却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啊---还望大帅三思!”

    李旭点点头笑道:“济民,本部堂并非不知此事之难!但是如果我们不去考虑改变,这件事怕是没人敢做了!更重要的是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已经对我们提出了变革要求,顺势者昌,逆势者亡!济民,政务院要放开手脚勇于探索啊!”

    新报总编顾千里发言说道:“法律的完善可以集思广益不断补充,但目前急需改变衙门断案的陈规陋习!应该向洋人学习单独设立审案机构。”顾千里还介绍了上海租界的审判情况以及西方司法体系,引起了众人的兴趣和议论。

    经过一天的会议研讨,大家一致同意派人留学欧美学习西式法律知识。李旭还决定委托正在欧洲活动的涂远山专门考察欧洲各国的司法制度,决定金陵大学开办法学院,开始培养法律人才。在目前继续完善法律制度的同时,开始改革东南五省的司法体制,试点摸索。

    这年底,李旭上表朝廷请求东南五省开始司法改革。他提出的理由就是为保证长治久安,稳定社会,消除隐患,发展经济。两宫太后和军机处大臣们都已经听说了江南大搞严打活动,起因就是容馨长公主险遭暗杀。本来京师清议纷纷指责义勇侯有失职守致公主险遭不测,现在见李旭大张旗鼓地整顿社会治安,又提出了一套新的律法治理思路,虽有亡羊补牢之感但也说明了人家义勇侯还是重视社会治理而非只知道大搞经济捞钱!

    因此接到李旭的奏章后,军机处议论了几天,其实大家都知道衙门断案审判的弊端,但没人愿意出头惹事。既然以洋务大员搞改革出名的义勇侯愿意在江南试点变革,军机处自然乐得顺水推舟---千百年来的衙门断案这个古老制度意味着多少人的利益啊,李续之愿意惹一身骚那就请便吧,咱们乐得看戏!

    于是军机处在向两宫太后汇报时便表明了态度,慈安是不管事的,慈禧见军机处同意也就没意见---这点破事就让李旭那个死鬼折腾去吧,只要不折腾哀家就行!慈禧想到了李莲英在给她梳头时漫不经心的一句

    话---人啊不能闲着,闲着就容易胡思乱想整出点事来!慈禧深以为然,就想那就让义勇侯多折腾点事呗,省得他犯闲找朝廷的麻烦!

    很快朝廷明发上谕同意义勇侯在江南试点改革律治。李鸿章看到上谕后,召来幕僚们商议此事。众人都说千百年来都是衙门判案,那义勇侯突发奇想要另搞一套,只怕是凶多吉少难免碰个头破血流---幕僚们深知清官如水吏滑如油的道理,义勇侯要砸官吏们的饭碗岂不是捅了马蜂窝?

    倒是薛福成摇摇头说不见得吧?义勇侯在江南大搞治安整肃,一夜之间铲平了帮派会党组织,可见义勇侯铁腕魄力!虽然有人痛骂义勇侯暴虐无道但又能怎样?听说那帮重犯都被解往西北充边军前效力,那些轻犯则发往劳改队干活,美其名曰重新做人!义勇侯厉害着呢,那些浮滑小吏岂是义勇侯的对手?

    李鸿章点点头,心中叹了一口气,心说李续之严打在前,改革律治在后,无非就是警告那些抗拒改革的家伙们招子放亮一点,别捣蛋,否则不客气---唉,且看他折腾吧!

    这个年代的人们还没有谁意识到李旭的司法变革的重要意义和对满清统治的不动声色的动摇!当李旭接到朝廷的批准上谕后,他笑了就象一只嗅到了鱼腥的猫那样心满意足地笑了!他知道自己的企图又向成功的方向迈进了一步---他感到了玩弄历史的快感…李旭哼着小调,慢悠悠地走向后院,今晚要和小老婆们大战三百回合,庆祝胜利!

    很快,政务院根据李旭的指示发布了司法改革的方案和措施。宣布建立督查院和大法院。督查院负责司法监督和司法诉讼等职责;大法院负责审判。司法部还专门出台了诉讼法等程序性法规,规定了老百姓打官司和司法审案的程序,确保义勇侯反复强调的程序正义的理念得以贯彻实施。

    当然李旭也知道目前这一套司法体系还远远不够,只是初步构建了近代意义上的司法独立体系,只能相对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因为没有议会体系,李旭只好让政务院直接领导司法系统,这也是无奈之举,慢慢来吧。

    李旭更头痛的是人才不多!目前义勇军还找不出了解西方近代司法制度的专业法律人才,只好从司法部调派人员出任督查院和大法院的领导。至于各地各级的领导也是矮子里面挑高个---尽量凑合着用吧!李旭知道这帮家伙懂律法却不懂法律,慢慢来吧,先建立框架再添砖加瓦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