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216,金陵大学

    早在光绪元年,李旭就指示教育部开始筹备高等教育事宜。教育一直是李旭关注的重点,他深知一个国家能否富强,一个民族能否发展,教育是关键之一。而教育往往需要长期的投入和耐心的积累才可能看到成果!

    同时李旭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提高识字率的工程,还应当提高知识的传授层次,这就需要高等教育的出现。当东南五省的城市已经出现了中等教育,那么高等教育就有必要提上议事日程,以便衔接中等教育。

    在李旭的印象中,西方文明的大学已经出现了几百年,而此时的大清国尚不知道近代大学为何物。至于那个国子监在李旭看来完全就是培养一帮只知道风花雪月的废物的学校,虽然号称国家最高学府,可跟真正近代意义上的大学完全两码事!

    所以李旭决心创办一所真正的大学,一所完全符合近代标准的综合性大学。他亲自命名这所大学叫国立金陵大学,筹备及办学经费由官府全额拨款。

    光绪二年春节,李旭在家中专门设宴招待葛思德一家,还特地请那个洋记者哈里森作陪---哈里森自从认识了李旭,到现在几乎成了义勇侯的御用记者!

    席间李旭对葛思德说:“老葛啊,你我相识多年,一路摸爬滚打到现在也二十来年了!不容易啊,我李旭敬你一杯,感谢你这么多年来对我和义勇军的支持!”说着,李旭向葛思德举杯示意。

    葛思德连忙举杯,笑道:“大帅客气!属下追随大帅这些年,多亏大帅照应,谢谢大帅!”说完两人一饮而尽。

    放下杯子,李旭热情地给葛思德及其家人、哈里森布菜,席间谈笑风生,聊起了不少过去的往事,气氛热闹而温馨。吃喝已毕,葛思德遂打发家人去给贺红玉她们请安,自己和哈里森陪着李旭在小书房喝茶。李旭对葛思德笑道:“老葛,如果让你脱下军装,你愿不愿意啊?”

    葛思德一愣,他现在不仅是义勇军总医院的院长,也是民政部的卫生顾问,还是几个学校的顾问、董事等一堆社会职务。听了李旭的话,惊讶的同时也意识到义勇侯又有新的工作要安排他做了,遂表示一切服从大帅安排。

    李旭笑道:“要办一所大学,本部堂决心按照欧美的标准来建立这所大学!那么这个校长很重要,需要一个明白大学是怎么回事,同时又能和欧美的大学建立密切关系的人来出任校长。老葛,本部堂思来想去,这金陵大学首任校长非你莫属啊!一来你在美国念过大学,熟悉大学情况;二来,你方便和洋人沟通,可以从欧美聘请教授。老葛,金陵大学是义勇军建立的第一所大学,承载了我们很大的希望啊!”

    葛思德心情激动---少年的时候他就渴望成为一名大学教授,没想到在美国

    无法实现的梦想竟然在中国有了实现的机会!这些年来戎马倥偬,他渐渐觉得少年时的梦想恐怕今生无望了,不料现在却又突然出现在了眼前。然而要去当金陵大学的校长就不得不脱去军装---这些年他已经习惯了一身义勇军的军装了,猛然间要脱去,忍不住心底一阵酸楚!

    葛思德控制住自己的情感,起身立正致军礼,郑重说道:“大帅,属下服从命令,一切以义勇军大业为重---不论穿不穿军装,属下生是义勇军的人,死是义勇军的鬼!”

    李旭也起身上前和葛思德紧紧握手,动情地说道:“思德同志,说得好啊!这么多年来你为义勇军做出的贡献,义勇军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现在又要在一个对我们国家民族来说至关重要的事业上开创新的工作…思德兄,任重道远啊!”

    新年假期过后第一天上班,李旭就签署命令任命葛思德为筹办中的金陵大学首任校长。葛思德随即投入了新大学的筹备工作,开始组建大学班子,规划院系设置,明确大学课程等。根据李旭的指示和教育部的规划,葛思德决定未来的金陵大学应当参照国外优秀大学的标准建设,应当将金陵大学建设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综合性大学。为此,葛思德亲自带队远赴欧美考察那些优秀的百年老校和享誉盛名的大学,不仅学习他人的建设成果和办学思路,也开始积极接触优秀的师资人才,准备招聘引进在各领域的关键性人才。

    是年五月,葛思德向教育部提交了关于金陵大学的办学方针、思路和发展报告,提出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标志和培养研究性人才的场所,不同于中初级教育的特点在于其培养人的钻研精神和研究能力而不只是单纯的灌输知识!为此,大学教育必须兼收并蓄、开拓包容。葛思德主张大学管理必须由专家负责,过度的行政领导必将导致官僚习气而不利于大学的健康发展和长远发展。

    葛思德的报告引发了教育部的争论,部分官员认为官府全资出钱办学,自然要负责管理,否则你大学瞎用钱怎么办?还有一些官员认为金陵大学是第一所大学,要加强思想控制,否则容易走上错误的发展道路甚至和义勇军背道而驰!

    但是葛思德坚决不让步,甚至在政务院的专题会议上也毫不妥协,反复强调大学必须相对独立运作,否则就没法培养高素质的研究人才。

    对于葛思德的坚持,众人都没办法---葛思德可算是义勇军的元老之一了,救死扶伤这么多年,在义勇军里深受尊敬,也是义勇侯的铁杆死忠!哈里森在《最后的枭雄》一书中这样描述葛思德---“这位出生在美洲大陆的犹太人待人接物总是彬彬有礼,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字正腔圆,身上不是

    军服就是长袍马褂,拱手作揖打千请安等传统的中国式礼节无不有模有样。如果不是他那明显的高鼻凹眼黄头发,你完全可以把这位原名格兰斯坦的先生当作纯粹的中国人!而且显然的,义勇军上上下下都已经把这位取了中国式名字和中国太太的洋人葛思德当作自己人,他在义勇军里的地位和得到的尊重绝不次于那些冲锋陷阵的将军!”

    最后争论提交到了李旭那里,李旭批示---百年大计,教育第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独立管理,学术自由!

    李旭还专门召集政务院和教育部的官员开会,指出金陵大学是我们创办的第一所大学,是示范性、试验性的大学,必须大胆办学,允许出错,但绝不能失败!今后我们还要陆续开办更多的大学,教育部要在十年内在东南五省各省再开办一所大学。而且我们不仅要开办国立大学,更要鼓励私人开办大学,要公私结合尽快发展我们的高等教育。

    葛思德得到了李旭的支持,干劲倍增。很快就明确了金陵大学的院系配置,决定建校初期分别设立理学院、工学院、文学院和医学院。其中理学院的科系以基础性学科为主,建立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等;工学院建立机械系、建筑系、水利系、电学系等应用性学科;文学院设立国学系、外语系、金融系、法律系、艺术系等人文性学科;医学院设立医学系、护理学系、药学系等。并且决定金陵大学面向全国招生,在七月份进行统一入学考试,报名考生必须是中学毕业或具有中学学历。

    六月,金陵大学董事会和校务管理委员会成立。首任董事长是教育部长王子安,校长葛思德。在五名董事会成员中还有一名引人注目的女性成员,就是李旭的三夫人柳小双。柳小双这些年来热心教育事业,先后在杭州、江宁、南昌等地大办女学,成绩斐然。听说创办金陵大学,她非常感兴趣,床上床下地和老公软磨硬缠,非要混进校董事会不可,美其名曰学习办大学的经验。而且柳小双对金陵大学没有设立女学非常不满,后来经过她的努力,同年十月份金陵大学附设女子学院,她出任女子学院院长,专门招收全国的女学生深造---柳小双被公认为中国女学之母!

    七月上旬,金陵大学入学考试举行。来自全国的年轻学子纷纷云集江宁参加这破天荒的首次大学招生考试,其中绝大部分学生都是东南五省的中学毕业生,只有少部分是湖广、两广等地的学生,至于大清国其他地方的学生寥寥无几---大部分地方连小学都没有,何谈中学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