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212,越南问题

    李旭在两江总督衙门欢宴送别郭嵩焘进京赴任,然后回到内宅,在书房外的小花园中打了一套太极拳---这是被王闿运推荐的太极宗师杨露禅先生专程来江宁向李旭传授的。李旭觉得效果不错,遂命向义勇军各单位推广,聘请杨露禅的次子杨班侯为总教习,自此杨氏太极拳渐渐流传江南。

    此时已是初冬时节,夜幕下万籁俱静,天边一轮圆月清照大地,疏影横斜水清浅。李旭一招一式练完太极拳,身上已是微有汗意。他走进书房,丫环端来洗脸水,侍候着洗了脸,又泡上香茗,清雅的茶香沁人心脾。一支沉香点燃,袅袅的在室内飘荡…然而李旭并没有感到轻松,心头沉甸甸的!

    从郭嵩焘受命赴英钦差大臣一职处理马嘉理一案,李旭想到了西南边陲的问题。虽然马嘉理事件只是发生在云南的个案,而且也是大清国和英吉利的双边事件。但是李旭的思绪却因此想到了另一个地方---越南!

    当年英法联军进攻大清国期间,法国趁机开始武力侵占越南南部(南圻,西方人称为交址支那),使越南南部六省沦为法国殖民地。接着就由西贡出发探测沿湄公河通往中国的航路,在发现湄公河的上游澜沧江不适于航行后,即转向越南北部(北圻,西方人称为东京),企图利用红河作为进入中国云南的通道。

    同治十二年十月,法国派海军军官、探险家安邺率军百余人侵袭并攻陷河内及其附近各地。当时越南国王阮福时请求当时驻扎在中越边境保胜一带的原广西天地会首领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协助抵抗法国人的侵略。同年十二月,黑旗军在河内城郊伏击法国人,击毙安邺,法国人被迫退回越南南部。

    同治十三年三月,越南在法国人的威胁蒙混下,在西贡签订了《越法和平同盟条约》,越南向法国开放红河,并给予法国在越南北部通商等多种权益。

    光绪元年五月,法国照会满清政府,通告该条约内容,意在争取满清政府的承认,从而排除在历史上形成已久的中国在越南的影响。六月满清政府复照,对该条约不予承认。

    李旭轻轻吐出了烟圈,看来法国人正在对越南步步紧逼,现在的历史一如他记忆中的历史惊人的相似,那场十九世纪的中法战争依然不可避免。

    然而法兰西可是欧洲主要列强之一,虽然在普法战争中被德国人打得灰头土脸,甚至被不少欧洲人视为二等强国。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法国的实力依然远远超过虽然已经稳定了内部并且开始了洋务运动但国力却只是略有起色的大清国。李旭知道历史上的中法战争的最终结局是大清国不败而败,法兰西不胜而胜,以致中国彻底丧失了对越南的宗主权,从而使得越南彻底的独立,也

    为日后的中国西南边疆埋下了不稳定的隐患!

    那么能不能改变那个令天朝国人沮丧而愤怒的结局呢?

    李旭站起身来在书房内默默地踱步徘徊。现在的中法战争一旦爆发,法国人的不利条件有两个。其一,法国尚未完全从普法战争失败的结局中恢复元气,而且万里迢迢跑到东南亚和大清国开战,后勤补给是个巨大的问题!这一点不利条件和历史上完全一样。其二,现在的历史不同于原来的历史就在于义勇军这个奇妙的因素!

    李旭觉得如果加上义勇军这个因素必会影响未来的中法战争,甚至改变历史的结局!大清国总体实力不如法国,但是占了地利,现在就要把义勇军这个人和条件加上去,争取改变那个原先的历史结局。

    李旭不能容忍越南的完全背离和彻底独立,他很清楚越南这个国家在后世记忆中带给天朝的麻烦。与其以后麻烦不断,干脆就趁早解决这个麻烦的源头。要利用这次中法战争,争取一劳永逸地搞定越南。

    那么义勇军如何介入越南问题呢?中法战争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推算,尚有将近十年的时间才会爆发。李旭觉得有近十年的时间进行战争准备应该足够了,现在的问题是要尽量将法国人拖在越南这个泥潭中,延缓法国人靠近云南、广西的边界,拖慢法国人北上的脚步从而为大清国和义勇军的战争准备赢得时间---也许义勇军介入越南问题的目标就是争取时间。

    李旭的脑海中掠过代理人战争这个后世曝光度颇高的名词,也许在越南也需要一个义勇军的代理人来和法国人作战吧。他想到了那个叫刘永福的绿林好汉,还有他的大名鼎鼎的黑旗军。李旭笑了,刘永福是条汉子,在历史上评价不错,素有民族英雄之谓!

    李旭决定安排总参、情报局等部门尽快筹划越南事宜和未来中法战争的计划,决心改变未来中法战争的结局!想到这里,李旭顿感浑身轻松,步出书房。小花园里月光如水,树影摇曳。李旭慢慢走向贺红玉的寝室,准备迎接老婆大人的挑战。

    光绪元年的年末一天,在越南北部保胜驻扎的黑旗军营地迎来了几个行商打扮的人。为首的是一个面目寻常,满脸堆笑的中年男人,一副典型的老实巴交模样。刘永福亲自出门迎接来宾,消瘦的脸上满是笑意。

    刘永福是一名皮肤黝黑,身材瘦削,但是眼神中流露出精干之气的中年人,时年三十八岁却已经是闯荡江湖的二十多年的老手了。貌不惊人却胆气过人,智勇双全,深得部下信赖。他出生于广西钦州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因为家境窘困,没有任何接受教育的机会。

    咸丰四年,其父母亲以及相依为命的叔叔相继撒手人寰,年仅十七岁的刘永福不仅无力为亲

    人购买棺椁安葬,还为了偿还父母生前的欠债,被迫将全部家产变卖抵债,最后落得流离失所衣食无着的悲惨境地。当时的广西,正值太平天国起义后,清王朝统治薄弱,各地的起义造反活动此起彼伏。为求生存,刘永福和一些乡亲投入了当地一支小股农民起义军。

    早年的痛苦经历,使得刘永福骨子里始终存在一种切肤的生存危机感!此后的日子里,为了生存,为了活得更好,他带着部下不断地改投山头,寻求新的生机。

    咸丰十年,刘永福率部改投入另一股农民军,旋因粮饷待遇不支,又投入农民军王士林部。当这支农民军也到了粮饷无着的地步时,刘永福又毫不犹豫弃之而去,改投与王士林为敌的土豪黄思宏部。后来黄思宏部粮饷紧张,刘永福又率数百人弃营而走,投到规模更大的起义军吴亚忠部。在吴亚忠部,刘永福仿制驻地附近北帝庙中陈设的黑底北斗七星旗,以此作为自己所部的旗帜,黑旗军即从此创始。

    同治六年,清军调集兵力大举围剿吴亚忠起义军,倍受吴亚忠赏识,已升至左翼先锋且吴亚忠已经准备将妹妹下嫁的刘永福,在吴亚忠作战受伤,清军大兵压境,起义军粮饷出现困难时,又作出了图谋生存的举动,毅然抛弃起义军,率自己所部逃往越南。

    进入越南后的黑旗军,选择了在他们看来前途较光明的一条道路即依附越南政府,攻剿越南当地反叛势力和其他退入越南的中国起义军。

    多年颠沛流离,刀锋刃口求生存的生活,使得黑旗军锻炼成了一支身经百战,极为骁勇善战的军队。其重要的特点就是战术手段灵活多变,士卒勇猛不怕死。几次剿匪作战大获成功,刘永福的黑旗军以其战斗力强大,逐渐受到越南政府重视,刘永福也开始获得越南政府的官职。

    同治八年,黑旗军击败了越南北部实力最大的一支中国流亡起义军---刘永福当年在吴亚忠起义军中的战友黄崇英率领的黄旗军。至此,刘永福黑旗军在越南北部扎稳脚跟,以位于中越两国交界处的越南边境城市保胜为根据地,扼守住红河流经中越两国的重要分界点,修筑炮楼城墙并在红河上设立关卡,对来往商船抽税。除越南国王常例发给的粮饷外,黑旗军自行征收的税金每年可达数万两白银,从此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越南北方成了黑旗军的安乐窝。

    然而刘永福深知越北非久留之地,特别是法国人不断北上进逼,黑旗军已经面临困境。所以当义勇军忽然找上门来谈合作时,刘永福喜出望外---如果得到威震天下的义勇军支持,黑旗军岂不死里逃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