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208,海防塞防

    从光绪元年年初开始,满清朝廷开始了一场前无古人的辩论。这场辩论事关国家的国防政策和未来的军队建设,这就是在历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海防塞防之争,争论的背景是近代中国边疆与海防同时出现的巨大危机。

    十九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除哈密、巴里坤一角仍在清军手中,新疆大部分地区先后被阿古柏势力侵占。同治十年,沙俄打着替清廷讨伐阿古柏的旗号夺取伊犁,其后又欲以同样的手段进军乌鲁木齐。当时署伊犁将军荣全洞察俄国的真实用意,上书朝廷言沙俄“不止在要求重币,亦不仅窃据伊犁,将尽新疆之地皆为己有而后已”,呼吁清廷出兵新疆,收复乌鲁木齐等重地。同治十三年八月,清廷命陕甘总督左宗棠率军出关,清军云集嘉峪关前,整装待发。

    与此同时在东南海疆,日本于同治十三年借口牡丹社事件悍然入侵台湾,而清廷竟不敢以武力驱逐,更是在外交上稀里糊涂地认同日军侵台为“保民义举”,以白银五十万两的代价换取日军撤离台湾了结。“海防空虚”情状暴露无遗,也迫使朝廷重臣们开始焦虑筹划海防一事。十一月,恭亲王奕?等人上奏两宫太后请求拨款购买铁甲船以加强海防。朝廷遂令沿江、沿海各省将军、督抚十五人详议此事,限期一个月拿出结论。

    但此时大清国财政有限,难以同时兼顾东南万里海疆与西北万里粮饷。进入光绪元年,忙完了同治帝暴毙和新帝继位的事情,满清朝廷重臣们开始议论国事,首先就在事涉国防的海防塞防孰轻孰重问题上产生了巨大分歧。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上书两宫太后认为朝廷财政紧张,经费不能分散使用而应该集中用于最需要的地方。而当下海防空虚,大清国急需舰队保护海疆并抵御洋夷来自海上的入寇。他在奏折中说“新疆不复,于肢体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认为“中国目前力量,实不及专顾西域”。并提出具体方案有二:

    一、停兵。建议朝廷停撤西北地区已经出塞及准备出塞的部队,令其“严守现有各边界,且屯且耕,不必急图进取”,停撤多余出来的饷银,则移作海防之用。

    二、经营。“招抚伊犁、乌鲁木齐、喀什等回酋,准其自为部落,如云贵之苗瑶土司,越南、朝鲜之略奉正朔”,李鸿章认为,如此则既可以挫败英、俄兼并之心,中国也不必劳师远征,实为“经久之道”。

    李鸿章的看法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和赞同,军机大臣文祥、前江苏巡抚正在丁忧的丁日昌、江西巡抚刘坤一、福建巡抚王凯泰等人都纷纷附议李鸿章的建议。一时间,朝廷重臣中迅速形成了所谓的“海防派”,均认为海防甚于塞防,朝廷

    当集中财力物力加强海防建设。

    然而汉官中的另一个威望权势不亚于李鸿章的陕甘总督左宗棠却另有看法。他主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海防费用可以省去购船与雇船之费,因为福州船政局已经可以自己制造船舰,不必再动用西征的饷银。再者,即便不西征,画地而守,也不可能省出饷银供海防使用。至于李鸿章所谓海防危机重于西部边疆危机的观点,左宗棠也作了截然相反的论述,其上奏说:“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左宗棠的观点也得到了一些封疆大吏的支持,很快就在朝廷也形成了以左宗棠建议为主核心的“塞防派”。湖南巡抚王文韶、漕运总督文彬、山东巡抚丁宝桢、江苏巡抚吴元炳等人认为海防虽然重要,但目前应全力完备塞防。丁宝桢更是上书言“各国之患,四股之病,患远而轻;俄人之患,心腹之疾,患近而重。”

    朝廷海防塞防两派意见不一,各有优劣,一时间议论纷纷,令两宫太后、军机处奕?等人都颇有难以定见之虞。同时朝廷的争论也慢慢在京师内外流传,民间士绅也纷纷议论,各种主张、建议纷纷出笼,更添纷争。但是义勇侯李旭却始终没有表态,沉默的让人摸不着头脑。

    和历史上稍有不同的是,此时的海防塞防之争除了李鸿章、左宗棠两个海防塞防的原本就有的旗帜性人物外,义勇侯李旭的态度再次成为朝野关注的焦点。不仅因为李旭控制下的东南五省是大清国的财政收入主要地区,也因为义勇军的陆海军实力。大家都在揣测李旭在想什么呢?

    早春二月,春寒料峭。两江总督衙门前的官道上两旁的树木已然爆出了嫩绿的新芽,在凉飕飕的风中战栗。十几辆豪华马车在门卫宪兵的敬礼中鱼贯驶进了总督衙门的辕门,沿着长长的马道来到了总督办公室的楼外。铁血会常委们纷纷下了马车,彼此招呼着向李旭的办公室走去,准备参加今天的常委会议。今天的常委会有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如何回复朝廷海防塞防的问题,匡济民、赵向东等人都有点奇怪义勇侯怎么在这个事情上沉默了这么久,难道大帅还有更深的想法吗?众人都有点好奇。

    众人在小会议室的宽大长桌两旁落座,侍从们送上茶水、香烟,然后闭门离开。李旭也准时走进了会议室,和众人微笑寒暄。很快会议室内烟雾缭绕,开始了会议。

    李旭在谈到海防塞防的争论时,表示最近的朝野之争表面上是国防战略的不同意见,但实质上却另有深意啊!他扬了扬手里的一摞朝廷邸报,微笑道:“李少荃力主海防优先,左督坚持两防并重。呵呵,各位以为如何?”

    众人互相看看,二号人物匡济民率先

    发言道:“大帅,以属下浅见,似乎李中堂的意见更为可取!眼下朝廷财力有限,且海防空虚,与其分散财力实不如集中使用啊!”

    军方二号人物赵向东摇摇头,沉声说道:“大帅,末将倒是觉得左督意见可取!西北地域辽阔,失去可惜。两防缺一不可如人之双足,少一腿则必然残疾!”

    王孝祖是财政总管,对钱粮用度分外敏感。他温声问道:“可是费用怎么办?就那么点银子,如果两下使用,只怕两下都不济事啊!”

    众人纷纷说了自己的看法,也是意见不一,遂一起望着李旭,等待领袖的决策。李旭笑了笑,满意众人的积极发言---他不怕意见不同,怕的是没有意见!

    李旭起身开始习惯性地踱步,一边在会议室的空地上溜达,一边抽着香喷喷的雪茄,娓娓而谈。

    “各位的意见都很中肯,本部堂深为欣慰!”李旭不紧不慢地说道:“然而各位没有意识到海防塞防里面的文章啊!海防塞防的确关系国家战略和国防政策,但是更重要的是里面也夹杂着争权夺利和派系斗争!”

    李旭停下脚步,扫了众人一眼,见众人都聚精会神的认真倾听,遂继续说道:“各位,为什么本部堂这么说呢?呵呵,李中堂坐镇直隶,淮军向来是陆军为主却没有水师。左督是老湘军出身,自恩师离世后俨然已是湘军的领袖,彭玉麟大人的长江水师自然是湘军的一份子。且福州船政局也有左督的心血,左督也算创办咱们义勇军水师的元老啊!”

    “各位,李中堂没有水师,自然希望朝廷关注海防从而方便淮军系统建立自己的水师舰队。而且李中堂也不希望老湘军系统的势力深入回疆乃至垄断大西北,以致和淮军分庭抗礼!所以,李中堂反对塞防而力主海防---他希望控制全国的财力物力从而进一步加强淮军的实力和自己的权势,让朝廷不得不更加倚重!呵呵,一招妙棋啊!”

    “而左督老谋深算,自然一眼看穿了李少荃的企图,故而力主两防并重,一来国家海防的确需要加强;二来湘军也要借塞防之势扩大力量,不仅对抗淮军也可以对抗咱们义勇军!呵呵,左督不愧今亮之谓,一石两鸟啊!”

    众人恍然大悟,纷纷点头。涂远山笑道:“大帅所言极是!不论海防塞防皆需大把的银子投入,谁有了这些财力物力自然实力大增啊!”

    范横溪忙问道:“大帅,咱们怎么办?眼巴巴地看着左李兴风作浪?咱们也得考虑一下义勇军的情况吧。”

    众人都望向李旭,大家知道既然大帅已经看穿了左李的意图,自然也就有了应对之策。现在就看大帅怎么决定了,义勇军可不是好糊弄的!虽然义勇军和淮军都是脱胎老湘军系统但已经自成一派,不可能看着别人巧立名目发展而无动于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