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197,发行纸币

    1874年的春季,李旭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抉择---发行纸币!早在几年前,方世平、任大聪等一批商人、银行家就开始提及货币改革的问题,特别是任大聪作为大清国首屈一指的金融专家,非常热心货币问题。近一年来更是不断向李旭进言发行纸币的好处,希望在东南五省率先发行纸币以摆脱白银流通带来的不便和弊端。

    李旭自然清楚纸币的好处,他也讨厌买瓶酱油还得带着沉甸甸的铜板或碎银子上街!在这个晚清年代,贵重金属的流通不仅携带不便,交易时也不方便,经常得用剪刀镊子之类的工具剪碎银子!纸币就没这个问题,圆角分,清清楚楚,方便使用。这是李旭想到的第一个便民好处。

    其次,纸币取代白银流通,其价值取决于信用!从某种角度上讲,纸币的价值也就是纸币发行方的信用价值---老百姓相信你,也就承认你的纸币值钱;不相信你,你的纸币一文不值!这也就是说,你的信用值越高,你的纸币越值钱,从而可以超出存储黄金或白银的几倍发行纸币---纸币无非就是黄金或白银的符号,这意味着财富爆炸式的增长和巨大累积!

    第三,纸币因为携带方便价值明确损毁成本低等优点,能极大促进商品交易和货物流通,从而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一百万纸币可比一百万两银子的重量轻多了,而且纸币的价值由谁来决定呢?发行方决定!不同的兑换方法和发行方法都会导致纸币的价值波动,那么其操纵空间就会非常巨大,也就有利可图。

    第四,如果李旭决定发行纸币,就意味着纸币的价值取决于李旭及其义勇军的信用!这也就意味着一旦李旭或者义勇军有个好歹,纸币将一文不值!反过来说,那些拥护纸币的资产阶层将和李旭为代表的义勇军牢牢地绑在一起---谁愿意自己的财富化为乌有啊,他们将是李旭最坚定的支持者并且为李旭提供巨大的物资财富的支援!

    第五,一旦李旭发行的纸币流通全国,也就意味着大清国的财富彻底被李旭掌控!而对纸币流通全国,李旭没有丝毫的怀疑---以东南五省的经济实力和商品市场的能量,不出三年,纸币必将随着商品涌向全国各地甚至不需要三年!而对此朝廷也无能为力。

    当李旭神不知鬼不觉地掌握了大清国的经济命脉,那个时候大清国还有必要存在吗?或者谁还有实力反抗李旭呢?也许李旭只要伸出小指头就能推到已经腐朽不堪的满清统治了!

    然而发行纸币毕竟不是一件小事,事关经济民生,李旭不能不慎重。他虽然前世不是学经济的,但也清楚纸币发行攸关国家民族,稍有不慎,这把双刃剑就能伤人伤己。不过,想到纸币带来的巨大好处,李旭

    岂能不心动呢?他抽着雪茄,再一次仔细阅览任大聪在年前组织各银行的金融专家们花了数月时间完成的纸币发行可行性报告,装帧精美长达数十页的报告书沉甸甸的如同厚重的金砖一般---李旭暗想这份报告可是花费了任大聪等人不少的心血啊!看着那些详实的数据和周密的论证,李旭决心发行纸币!

    很快李旭上书朝廷请求批准在东南五省试行纸币发行。他在奏折中有条有理地分析了发行纸币的好处---当然都是对经济民生和给国家朝廷带来的好处而不是对李旭的好处。

    李旭特别强调现阶段只是在东南五省试验发行纸币,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待时机成熟后再由朝廷决定是否全国发行纸币---言下之意,朝廷甭担心纸币会流通全国,只是经济活跃的东南五省内部试行而已。当然李旭也告诉朝廷发行纸币将会给朝廷每年增加多少税收---当然是上交纸币---李旭很阴险地逼着朝廷将来不得不用纸币!

    李旭的奏折引发了朝廷好一通议论,货币问题向来是历朝历代的大问题,从古至今就没有人能够彻底解决纸币代替金银铜的老大难问题!满清立国以来也被货币问题搞得头晕脑胀,几次试图改革货币却都不了了之---千头万绪的困难让大家望而却步!

    现在义勇侯毛遂自荐要发行纸币,倒是让朝廷上下一片叫好,明白纸币好处的自然支持;不明白纸币好处但相信义勇侯的也不会反对;就是那些讨厌李旭的保守派竟然也同意东南五省试行纸币---反正大家都知道改革货币天难地难,没人能在这上面讨得了好去---既然李旭愿意自讨苦吃就让他去吧,大伙儿等着看笑话好了!

    直隶总督李鸿章却在总督衙门的小书房里徘徊不定。他从得知李旭上书朝廷批准发行纸币就觉得纳闷,以李续之的聪明怎么会不知道货币改革的艰难呢?但他为何又要一意孤行呢?这里面有什么深意不成?可是李鸿章左思右想却得不出结论---以李鸿章的历史局限又怎么可能猜得出李旭的深意呢?他甚至想象不出李旭用什么新办法来发行纸币!

    李鸿章也问了身边的那些谋士幕僚们,薛福成等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大家都猜不出义勇侯的法子和意图---但都肯定以义勇侯的本事,发行纸币并非不能成功!同时李鸿章对徐桐等保守派坐看笑话的心态嗤之以鼻,心说无用无知之徒安知英杰妙处哉!

    慈禧见满朝大臣都不反对东南五省发行纸币,又见李旭保证可以增加朝廷税收,遂乐得顺水推舟答应了李旭的请求。本来户部尚书载龄还有点想法,认为发行纸币这等大事应该由朝廷牵头户部来做。可转念一想---得嘞,自己别惹这麻烦了!一来

    义勇侯可不是善茬,触了他的霉头划不来!二来这改制货币本就不是好差事,虽说有利可图可也容易得罪人---算了,一边瞧好吧!

    于是一个月后,上谕同意东南五省发行纸币。李旭接到上谕,乐不可支,开始筹备纸币发行工作。很快旭报、新报、商报、申报四大报纸一起发文大张旗鼓地报道了义勇侯准备在东南五省发行纸币的消息,顿时天下轰动。商人们早就翘首以盼货币改革,只是大家都怕了以前朝廷借改制为名坑蒙拐骗巧取豪夺。现在义勇侯愿意办理此事,自然众望所归---义勇侯可是咱们商界的大靠山啊,有他老人家主持发行纸币,咱们放心!于是,四大商会一起发声支持义勇侯发行纸币。

    当大清国上上下下都在热议发行纸币一事时,却没有人能真正明白李旭的深意,除了一个人---此人就是轮船招商局的总办唐廷枢。唐廷枢可是老资格的洋行买办,深知货币所代表的背后资本的力量。当他听闻义勇侯准备发行纸币以取代白银流通的时候,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心中揣测以东南五省的经济实力和义勇侯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纸币发行成功易如反掌!多年和洋人打交道的阅历耳濡目染金融资本的神通广大令唐廷枢明白---义勇侯的纸币一旦流通全国,这大清国也就不再姓爱新觉罗了!想到这里,唐廷枢不禁浑身冷汗,下意识地缩缩脖子。

    同治十三年春末,李旭宣布组建人民银行负责发行纸币---人行将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责和权利,中行、建行、工行、农行四大商业银行将按新的银行管理条例向人行缴纳存款准备金等,同时各行的黄金白银等全部存入人行的地下金库。新发行的纸币数量将按照库存黄金白银的总值按比例发行,严禁超发滥发!

    很快纸币样品就制作出来了,人行所属造币厂专门从英美进口了机器设备印刷了一批精美漂亮的纸币,分别是百元、五十元、二十元、十元、五元、一元、五角、一角的纸币,五分、二分、一分的硬币。

    当这些纸币硬币样品在新闻发布会上展示时,中外记者纷纷用手中还比较笨重的凤凰牌照相机一通狂拍---凤凰牌相机是位于江西饶州府的凤凰相机厂生产的第一批照相机,和德国一个小城耶拿的蔡司公司合作生产。

    当有记者问李旭货币的名称时,李旭脱口而出叫人民币!看见众人惊奇而茫然不解的样子,李旭不假思索地解释道货币是为国家服务,是为老百姓方便使用又是人行发行,所以本部堂认为叫人民币很合适!

    众人恍然大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