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193,机构调整

    直隶总督李鸿章办洋务和两江总督李旭的路子不一样,他喜欢官办或者官督商办这种方式,对于李旭放手培植民间商贾的方法,李鸿章不愿意不喜欢也做不到---俗话说无商不奸,谁敢保证那些商人们能和自己一条心啊!

    但是北方不能不有所作为,否则世人的眼里就只有小李而没有老李了!于是,李鸿章下决心在北方也要兴办一批企业,决不能让李续之办洋务的风头比自己太盛!

    可是办实业没钱不行,没有资金大兴洋务就是一句空话!钱从何来?也曾有手下幕僚周馥、王凯泰、陈鼐、张佩纶,文案凌焕、吴汝纶、于式枚;军需官钱鼎铭、王大经、郭柏荫、刘含芳、张士珩;洋务干将丁日昌、盛宣怀等人纷纷建言从江南引入资金,让江南资本进入北方借以兴办企业。

    然而李鸿章并不想让江南的资本进入北方自己的地盘---他很清楚那些江南资本都是李旭的力量,一旦进入北方,自己的势力就会被渗透如同李旭在义勇军某次会上所言被其挖墙脚、掺沙子---李鸿章是绝不允许自己的权势被别人削弱的!

    虽然北方各省在李鸿章的主导下,在随后的数十年间也陆陆续续地开办了一些洋务实业,象天津机器局、开平煤矿等等,甚至还在东北漠河开办了金矿。但是,整个北方各省的民营企业发展缓慢,远不如南方各省活跃,更没法和东南五省的兴旺繁盛相提并论。总体而言,北方在近代化的路上大大落后于南方,造成了中国南北之间巨大的差距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李旭是很希望将南方的经济拓展到全国各地,西北由于得到了左宗棠的支持,江南的资本大量涌进,极大的促进了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虽然总体水平还不如江南,但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西南和华南地区或多或少也受到了江南经济繁荣的刺激和影响,加上本身也有一定的传统经商意识,经济情况基本上处于全国的二流水平,仅仅落后于江南各地。

    只有黄河以北的大片地区因为官府的阻扰和传统保守意识浓厚,使得江南资本难以进入从而无法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对此李旭虽然忧心忡忡但也无可奈何---没有李鸿章为首的官府支持,想要在他的地盘立足,谈何容易。

    同时李旭也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随着地盘和势力的进一步扩大,如何更加有效的管控各地成了当务之急!目前东南五省和西北陕甘二省都设立了各省厅局机构负责当地的经济建设等工作,但是在总部这边却只有一个侍从室负责上传下达,全局管理方面严重缺乏一个有效的统筹机构!

    李旭决定调整最高决策管理机构,建立一个完整的上下管理体系。他将一班心腹官员召集开会

    ,同时派出一些官员奔赴各地调研,开始酝酿义勇军的体系完善和调整。

    同治十二年冬天,李旭首先调整了义勇军系统的核心---铁血会。铁血会作为李旭掌控军政的核心组织,一直是秘密发展,外界几乎难以觉察---朝廷纵有风闻也一直以为是李旭的幕僚机构,没有人明白铁血会的真正目的!

    匡济民、沈思德等人的辛苦工作确保了铁血会脚踏实地的发展而不浮于表面。经过十几年的默默耕耘,铁血会核心骨干会员已经发展到了万余人,除了军政官员外,一些社会人士也秘密加入了铁血会。而铁血会的外围会员则以各种官府或部队名义活动在各地,总人数已经达到了三十万人---铁血会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支强大的地方政治力量!

    在铁血会召开的代表大会上,李旭宣布选举新的铁血会中央委员,并从中央委员中选举新的常委。同时宣布铁血会中央总部除保留原有的组织部、宣传部和总务部,另外增设联络部和统战部以及中央办公厅(简称中办)。各单位具体分工如下:

    中办:秘书长罗文才,负责铁血会中央办公事务,上传下达和工作协调等。

    组织部:部长沈思德,铁血会员的人事工作,包括入会、培养、培训、奖惩、处罚等。

    宣传部:部长范横溪,负责所有的铁血会及义勇军系统的全部宣传工作和涉及宣传相关的工作。

    联络部:部长涂远山,负责和国外政治人物、政党、议会、团体等政治势力及其组织联络联系及协调等工作。

    统战部:部长王闿运、副部长陈长风,负责和国内各种团体、政治势力、朝野人士等联络联系及协调工作,并且负责维护国内统一战线---李旭的新词让与会代表们耳目一新。同时统战部也带有部分情报工作性质!

    总务部:部长王孝祖,负责铁血会的财务、后勤保障、支持支援等工作。

    代表大会还通过了新的铁血会组织章程,决定全国各省对应中央建立铁血会省部、县部等分支机构;各省厅局对应省部、县部建立支部、小组;义勇军总部建立对应铁血会中央的分部;军队各级单位分部设立对应上级机构的铁血会支部、小组等。

    为期三天的铁血会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出了三百人的中央委员会,同时选举了以李旭为领导的中央常委李旭、赵向东、匡济民、钱五、沈思德、范横溪、涂远山、王闿运、陈长风、方世平、王孝祖等十一人组成常委会,负责铁血会的领导工作。其中匡济民、赵向东、沈思德为副书记协助李旭管理铁血会日常事务工作。

    这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会还宣布在江宁设立地方行政的全国管理总部机构---政务院,由办公厅(简称国办)、工业部、财政部、人

    事部、农业部、商业部、邮政部、教育部、民政部、建设部、司法部、监察部、税务部、警察总署等单位组成。各部主官如下:

    国办秘书长为杨玉河;

    警察总署总监为杨三;

    工业部长王景峰;

    农业部长张德芬;

    人事部长沈思德;

    财政部长王孝祖;

    商业部长田茂生;

    邮政部长吴方;

    教育部长王子安;

    民政部长陈思齐;

    建设部长魏乾安;

    司法部长鲁向嵩;

    监察部长卢平山;

    税务部长宋德河;

    各省厅对应政务院各部门接受上级工作指导和管理,同时上传下达具体工作和政策方针等。大会决定政务院设立联席会议为工作管理机构,由匡济民、涂远山、王孝祖、杨玉河、刘世光、沈思德、张德芬、田茂生、杨三为联席会议常委,匡济民为常委主任,涂远山、王孝祖、杨玉河为常委副主任,负责领导日常事务工作。

    李旭还重新调整了侍从室,将办公厅和中办合组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设立侍从一室负责协调铁血会;二室协调政务院;三室协调军队;警卫处协调情报机关和警察总署。侍从室主任罗文才,卫士长兼警卫处长伊赤心。原农村处改为政策研究室并入中办,其他原属部门划入政务院。整个侍从室工作人员总数四百余人,包括负责李旭及其家人安全的卫队三百余人。

    李旭本来希望将党政方面的机构尽量缩小,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并控制官员数量,避免庞大的官僚队伍。然而经过讨论和实际调研,发现过度精简官僚机构反而会造成管理不善和控制不到位的情况!

    李旭仔细思考后,也觉得不宜过于为缩减官僚规模而控制机构规模,否则得不偿失。毕竟他现在掌控的地盘人口都相当可观,已经不是当年刚抵达赣西那一小块地盘可比了。

    党政的全国性领导机构已经初步建立,未来还将进一步调整完善。匡济民作为李旭的亲密助手和在党政方面担当重要职务,其地位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不仅是在朝廷官职中仅次于李旭的闽浙总督,俨然也是义勇军系统中的二号人物!

    同时涂远山、王闿运、沈思德、罗文才等人在义勇军体系中也得到了重用,地位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如果说以前义勇军是李旭的唯一力量,那么现在他必须对军队加以一定的限制和制衡,因为他不想永远只能依靠军队!他必须打造党政的力量来平衡容易冲动的军人势力---李旭不希望军队在将来成为决定国家政治事务的决定性力量---他已经暗自决定,军队在未来只能是国家的保卫者而不能是国家的干涉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