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163,高盛公司

    龙致用在雪茄的淡淡香气中,目光炯炯,对众人接着说道:“俄们办银行的目的不仅仅是救亡图存,保存自己。更重要的是紧跟形势,发展自己!俄以为只有义勇侯爷能护国安民,给俄们带来希望!所以俄们要跟方世平、卢长富他们一样,搭上义勇军这条大船,将来才能保得平安!”

    有人问道:“龙老板,俄们和义勇侯爷不熟啊,他老人家会接纳俄们吗?再说俄们山西远离江南,义勇军咋保护俄们啊?”

    龙致用笑道:“不熟?不能混熟吗?俄们跟王爷大臣不都是混熟地嘛!再说俄们晋商不是弄了准点邮政了嘛,已经和义勇侯爷算是搭上了关系。俄也认识胡雪岩,和方世平、卢长富他们也都见过,就请他们牵线搭桥嘛!至于义勇军在江南,能说路远吗?邮政畅通,消息便利得很嘛!关键是俄们借了义勇军的势,而且俄们山西商会要加入江南总商会,算是总商会的分会!这样一来,大家气息相通,彼此照应,有百利而无一害啊!”

    众人恍然大悟,纷纷点头说龙老板的主意好,就这么办咧。

    龙致用笑道:“那么事不宜迟,俄们挑几个代表一起去拜见义勇侯爷,表明态度,看看侯爷咋说!”

    同治八年初夏,龙致用和几个晋商代表赶到杭州拜见李旭,诉说了票号的艰难和愿意转行办银行,请求江南总商会的帮助,特别表达了对义勇军的支持和追随决心。

    李旭很高兴,对民间办银行的热情他表示欢迎和支持---多办几个银行不仅便于国内的金融发展,也有利于避免金融垄断。现在这个阶段李旭不希望出现垄断行为,虽然他也知道发展下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金融寡头,但现在还是要鼓励自由竞争。而且北方地域辽阔,光靠中行工行远远不够,必须鼓励民间创办银行。况且晋商也是一大商帮,实力雄厚又深处内陆腹地,山西又是未来的资源大省,正是李旭需要布局的重点地区---现在正好借用晋商的势力开始渗透!

    李旭热情欢迎龙致用等人的到来,对他们办银行的决心深表赞同,当即表态予以支持。李旭说只要认同护国安民的理念,不分地域种族都是义勇军的朋友!只要做有利于国家民族的事情,不分士农工商都能得到义勇军的坚决支持!他甚至建议龙致用他们开办的银行叫建设银行---致力于北方的经济建设,特别是山西的经济开发,山西人的钱应该用在山西开发上嘛。

    同时也告诫晋商们---千万不要走从前钱庄票号的老路,不要热衷放高利贷和小本生意,更不要把银子放在地窖里---银行是要靠钱生钱的,必须把钱用活。否则银行就和钱庄票号没有区别了,早晚死路一条!

    龙致用等人纷纷表示一定牢记义勇侯爷

    的教诲,拿出当初办票号的劲头办银行。同时也说了目前的困难,比如没有办银行的经验和人才,希望义勇侯给予帮助。

    李旭大手一挥---放心,既然山西商会是江南总商会的分会,大家就是一家人---竞争归竞争,帮助一定要帮。竞争的目的不是你死我活而是要共同发展扩大市场争取双赢嘛。一方面建行派人进中行工行学习实践;一方面三家银行共同出资成立银行学校培养人才。金融事业要不断发展,必须要培养自己的人才。

    李旭的表态极大地鼓舞了龙致用等晋商---义勇侯果然心胸宽广,目光远大,丝毫没有门户之见敝帚自珍的意思,这样的靠山才能令人放心啊!

    一个月后,晋商创办的建设银行隆重开业,总行就暂时设在杭州---龙致用认为没有哪个地方比义勇侯身边更安全了!中行工行也前来道贺,李旭亲自到场剪彩,向外界暗示了建行也是义勇军罩着的。

    李旭还专门给左宗棠去信,请他关照建行在大西北的经营。左宗棠看了信,明白了银行的好处,自然大喜---这下不用发愁银子了!他在佩服李旭的同时,也和李鸿章一样感慨不已,这李续之什么脑袋?怎么就能想出这些主意?而且还花样百出,一个比一个让人看不懂却管用,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建行董事长是龙致用,总办通过任大聪介绍直接请了个原来在香港汇丰银行工作的外国人,这使得建行日后的风格有一丝洋味---从它日后的总行办公大楼充满了英伦风味就可以略见一斑。

    建行虽然总部落地杭州,但是主要业务却以北方特别是山陕一带为主,那些山西票号几乎一夜之间便成了建行的网点,其效率之高连中行工行也自叹不如。由于得到了晋商的全力响应和北方商人的支持,建行也在一年内就迅速占领了北方市场,存款总额突破八千万两银子。

    现在三大银行都面临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钱多了怎么办!目前大清国经济繁荣兴旺的就是江南,可三大行不可能长期扎堆都在江南放贷啊,毕竟市场容量有限。但是除了江南其他地方市场有限,还处在市场培育期,根本消化不了三大行的放贷指标!了解到三大行的情况后,李旭开始实施第二步计划,他把三大行的董事长请来开会。

    李旭笑眯眯地望着愁眉不展的三大银行的老板们,慢条斯理地抽着雪茄。方世平拱手求饶,说:“侯爷,求求您出个主意吧---金库里都放不下银子了!可每天还有大把的人来存钱,再不把钱用掉,这利息也受不了啊!”

    龙致用也叹了口气,说道:“唉,没想到办银行竟然碰到了有钱没处用的难题!真是…”

    任大聪望着李旭,嘿嘿笑道:“大人,是不是再建几个工

    厂啊?听说咱们义勇军水师对台湾基隆感兴趣啊。”

    方世平、龙致用一听,连忙瞪大了眼睛---这要是开建基隆港,那银子就有地方去了。

    不料李旭呵呵一笑,说道:“现在不可能开发基隆港,福州船厂还没建完,本部堂哪有人力物力开发台湾啊---有钱没人也办不了事情。”

    三人立马泄了气。都说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可现在偏偏是有钱成了问题!银行的钱不是用来压地窖的,更不是用来送人的,是用来赚钱的!要命的是没有投资项目和渠道,怎么赚钱?就是放高利贷又有谁借得了这么多钱啊?三人第一次意识到了钱多的坏处。

    李旭看着三人愁眉苦脸的样子,笑道:“怎么了?总算明白了银行的妙处了?呵呵!你们啊真是鼠目寸光!大清国的市场用不了这么多银子,别的地方就用不了了?欧美各国经济发达,市场成熟,别说三大行这点钱了,再多几倍也不是问题!”

    方世平等人闻言,眼睛一亮。任大聪结结巴巴地问道:“大人的意思是…咱们向海外放贷?”

    “为什么不可以?洋人不需要钱吗?美国现在大兴土木,正是经济发展的高峰,急需大笔资金投入…你们为什么不去赚洋人的钱呢?”李旭笑道,顺手扔了一支义勇伯雪茄给龙致用。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李旭想法惊人!龙致用嚅咽地说道:“大人的指点果然石破天惊!可俄们都不知道那个美国的情况啊---连美国在哪都不知道,怎么去放贷啊!”

    “呵呵,放心!本部堂既然给你们出了这个主意,自然不会让你们空欢喜一场。建议你们三家合组一个公司,然后到美国去建立一家投资银行---本部堂已经想好了银行名字!你们不仅要去赚钱,更重要的是去学习洋人的投资理财的方法和管理,去学习他们的股市管理,去了解他们的资本运作,为我们将来建立自己的金融资本市场做准备!具体计划你们看看。”李旭说着将桌案上的一份文件交给了三人。

    1869年初冬的一天,纽约曼哈顿区的华尔街一幢不起眼的旧楼房前,出生于巴伐利亚的犹太人戈德曼正在小心翼翼地将一块门牌钉在墙上。今年已经四十八岁的戈德曼尽量控制着自己颤抖的双手,但是他的心情依然激动不已。一个多月前,他久仰的那个大名鼎鼎家族的福斯特先生来找他,告诉他有一批有实力的朋友要组建一家投资银行,请他出任总经理。

    戈德曼做梦也没想到天上真的有馅饼砸在了自己的头上---他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在华尔街上每天跑腿的小投机商,沿街打折收购商人们的本票,在约定日期里由原出售本票的商人按票面金额支付现金,其中差额便是他的收入。

    感谢上帝,现在戈德曼的梦想成真了---他有了自己的办公室,更重要的是有二千万美元供他大展拳脚…他热泪盈眶地看着那块公司的门牌---高盛投资银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