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147,剿匪形势

    同治六年三月,周怀安、曹绍金等留学生回国,李旭在杭州总督衙门接见了他们,详细了解了他们在英国学习的情况,然后将他们全部安排到黄土军校和水师学堂当教官,特别是周怀安被直接任命为水师学堂教育长,授予海军少校军衔,成为孙三官的副手。曹绍金也被授予陆军少校。

    五月份,李旭主持了铁血会一年一度的年会。在会上他指出义勇军虽然在军政两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现在还不是我们在成绩上睡大觉的时候。而且我们永远也不能忘乎所以地睡大觉!我们的事业离成功还有很远的距离,万里长征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我们的目标只是实现了一个,还有更多的目标等待同志们的努力!

    李旭还在会上指出闽浙地区的农村工作还没有完全展开,和江西老区的水平还差得很远!但是现在环境不一样了,实际情况也有所不同。因此农村工作不能完全照搬江西的经验,不能再大张旗鼓地打土豪分田地了,因为现在已经有很多眼睛盯着我们,他们还在狐疑地观望我们的举措!为此我们应该用一种相对温和的方法来解决农村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将会放弃对那些土豪劣绅的斗争,当死硬分子拒绝合理改造,甚至敬酒不吃吃罚酒,那么我们也应该毫不客气地坚决打击!没有人能动摇我们护国安民的决心和改变愚昧落后的勇气!农村问题依旧是大问题,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主要问题!我们必须牢记这一点!

    开完三天的铁血会年会,部署完闽浙二省农村工作后,李旭又再一次赶到福州出席福州船厂第一个船坞落成仪式。现在所有的义勇军系统的大小官员们都能清楚地感受到义勇伯对福州船厂的高度重视,否则大帅也用不着三天两头跑福州了!连贺红玉都埋怨李旭,动不动就往福州跑,是不是那里藏了个小四啊!李旭就笑,刮一下爱妻的鼻子,说你个大醋坛子!要不你跟为夫一块去见见小四?哈哈…

    五月中旬到达福州船厂,和一帮官员给新船坞剪彩后,李旭又来到离福州船厂不远的船舶研究所,详细询问研究所的建设和科研情况。程国彪汇报说目前一方面给研究所招兵买马,引进人才;另一方面也开始了初步的科技工作,特别是那些来自美国的舰船、武器资料正在有计划的分析研究。

    程国彪还拿出一张图纸告诉李旭,这是他们根据周怀安在英国学习时看到的鱼雷的描述草拟的外观图。李旭仔细看了,觉得和后世印象中的鱼雷差不多,他用铅笔又随手修改了一下,使鱼雷更具流线型的外观。他对程国彪和一班科研人员说鱼雷将是未来海战的重要兵器,一定要搞出合格的鱼雷!

    李旭还兴致勃勃

    地和科研人员座谈了舰船的设计理念,他说风帆时代已经结束了,未来将是铁甲蒸汽的时代!你们在设计战船时,一定要明晰未来海战的要求和规律,要根据海军的要求设计军舰!本官以为未来的战舰一定是火力、防护、速度等方面的综合性能优化,蒸汽动力、螺旋浆推进、旋转炮台、重装甲和大口径线膛火炮等缺一不可。

    但是战舰的核心是什么呢?什么样的战舰更适合我们的海军?我们海军的作战思想和战术原则需要什么样的军舰呢?希望你们科研人员和海军官兵密切配合,设计出合格实用的军舰,你们记住,海军需要的不是最好的军舰而是最合适的军舰!

    程国彪向李旭表示一定牢记大帅的指示,结合海军战斗要求设计出最适用的战舰!目前研究所正在根据现有条件设计近海铁甲舰,争取明年拿出样品!

    程国彪还向李旭介绍了目前研究所的科室设置情况。福州船舶研究所的科研部门有火炮室、总体设计室、防护室、动力室、兵器室、船体室、实验室等,总体还比较简单。李旭笑着表示---现在简单没关系,慢慢发展嘛---只要我们干起来了就有希望!

    李旭又分别来到舰队和水师学堂视察,孙三官和周怀安等人陪同。经过数月的调整,原义勇军二旅已经全部改编为海军陆战队完毕,目前全旅各部分驻长乐、平潭岛、福清等地。孙三官报告海军配备的船只也已全部到位,正在加紧操练,部队士气很高,准备下个月就开始轮训部队出海剿匪。

    李旭笑问:“现在上船出海还有人晕船吗?”

    “回大帅,几个月下来已经基本没有晕船的了。兄弟们天天泡在海水里,已经有点熟悉了大海的脾气!”孙三官笑道,满脸黑乎乎的已经开始脱皮了,看来他这段时间也是训练得辛苦啊!

    “部队训练要标准严要求,但是要注意官兵的身体情况,这方面你们要注意!海军是新部队,一切都要靠摸索发展,老孙啊,你自己也要注意身体!”

    “大帅放心!总医院已经派了医疗队跟随训练,能够保证官兵安全。”

    李旭点点头,若有所思,然后对身边秘书吩咐---通知总医院组织专人研究海军的医疗保障问题,特别是海上救治及预防疾病等方面,可以借鉴洋人的经验!

    李旭回到福州总督行辕,接到了侍从室送来的情报局报告,这是一份关于近期剿匪的形势汇报。李旭静静地坐在宽大的案台后,仔细观阅。

    自从同治五年秋,捻军在赖文光、张宗禹、任化邦等人率领下突破河南颍河上游的开封、朱仙镇间的鲁河防线。曾国藩因围剿不力被朝廷清流弹劾,遂主动请辞被清廷撤免钦差大臣,回任两江总督。随后朝廷上谕命李鸿章继其任,节制

    湘军淮军,专事剿捻。

    同治五年十月起,捻军分为东西两军。赖文光、任柱继续在中原地区活动,为东捻军;张宗禹则率部进入陜西联络陕西回民乱军,为西捻军。两支捻军互为犄角,遥相应援。

    当月下旬,东捻军拟进入运河以东较为富庶的地区,扩兵筹粮,然而两次渡河均未成功。赖文光、任化邦遂改变主意于十二月初兵进河南,下旬抵湖北,试图派主力入川,并与西捻军取得联系。

    同治六年初,钦差大臣李鸿章调集十万清军云集鄂豫,兵分“堵击之师”和“兜击之师”,企图消灭东捻军于鄂东地区。眼看东捻军进入湖北,李鸿章议定“重整沙、贾两河之防,困之西路山多之处”的计划,在大洪山、桐柏山、大别山以南和长江、汉水以北布下天罗地网,

    北路:以其六弟员外郎李昭庆部淮军驻汝宁、信阳,阻住东捻军北上通道。

    西面:令提督鲍超率霆军由河南南阳进至湖北襄阳,总兵宋庆与副将蒋东才率豫军防守枣阳,将军巴扬阿部马队、提督江长贵和蓝斯明部、水师总兵左光培部自汉水沿岸布防,防止东捻军西渡入川或西北入陕。

    东面:安徽巡抚英翰、总兵张得胜等督率皖军驻六安、霍山一带,扼住趋皖之路。

    南面:以前任湖广总督官文驻防武昌,兵部右侍郎彭玉麟率长江水师守备黄州一带,防东捻军南下。

    以提督刘铭传、按察使刘秉章、总兵周盛波和张树珊部自河南分路入湖北,与湖北巡抚曾国荃、提督郭松林、记名布政使彭毓橘、记名提督伍维寿、熊登武部湘军组成兜击部队,决定在湖北消灭东捻军。根据李鸿章的部署,各路清军对东捻军形成了“三面兜围,南阻江、汉,笼山络野,已入阱中”之势。

    东捻军在天门县罗家集、德安府杨家河两败清军,打伤淮军郭松林,杀死张树珊等。随后在安陆府尹隆河一役中先击败刘铭传部,险些打死淮军悍将刘铭传。但被随后赶到战场的鲍超部击败,损失甚重,伤亡万余,被俘万余,元气大伤。

    东捻军入川计划受挫,入陕会合西捻军又为清军所阻,赖文光、任化邦遂率部由鄂及豫,准备辗转入鲁,并于三月在湖北蕲水阵斩有“每战当先,最为奋勇,忠勇性成,勋劳卓著”之称的彭毓橘及其以下老湘军官兵三千余人。五月中旬又设伏击败总兵杨鼎勋部,东捻军战力可见一斑。(注,史料摘自百度百科)

    李旭放下报告,目前他更关注东捻军的活动,至于西捻军因为活动在较远的西部内地,暂时还轮不到义勇军操心。他点上烟,在淡淡的烟雾中思考着。东捻军看来已经突破了李鸿章的包围圈,而且连番恶战下,官匪双方都是损失惨重。特别是尹隆河大战,淮军头等主力刘铭传部元气大伤,淮军还有力量追剿东捻军吗?李鸿章会怎么办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