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102,教会学校

    罗安当哼了一声,摇头晃脑地说道:“不,我的伯爵大人,您的条件教会无法接受!教会是上帝的使者,来到这片富饶的土地传播福音和文明。传教是自由的行为而不应该受到约束---那些教徒是上帝的子民,他们的行为只有上帝才能裁决!伯爵大人,如果您坚持传教必须符合您提出的条件,教会相信这会引起严重的外交后果---强大的法兰西帝国绝不会坐视不管!请大人三思。”

    李旭听完方安之的翻译,凝视着罗安当,面无表情。他突然用英语冷冷地对罗安当说道:“主教先生,不要用法兰西来威胁我!在八里桥我的军队已经领教过了你们法兰西军队的本事,不过如此---拿破仑一世的那支军队已经随着他们的皇帝灰飞烟灭了!主教先生,难道你真的以为拿破仑三世会因为一座教堂而发动一场战争吗?我想法兰西政府不会听命于教会吧?更不会听命于你吧!”

    罗安当目瞪口呆地看着李旭,被他流利的英语唬住了---噢买糕的,真是一位神奇的伯爵大人!

    “主教先生,让那个蹩脚的假洋鬼子翻译滚一边去,我和你直接谈以免双方误会!”李旭冷冰冰地瞧了一眼方安之,对罗安当说道:“你说传教是自由的行为?不要侮辱我的智商,主教先生---没有超越法律的自由!法兰西对教会的限制你应该比我还清楚,不要拿对付美洲印第安人的那一套来对付中国人,因为中国人不是未开化的蒙昧民族!教徒只能接受上帝的裁决?笑话!欧美国家哪个教徒不在法律管辖之下?说实话,我很欣赏你们法国人提倡的自由、平等、博爱三原则。但是你们禁止中国教徒祭祀祖先就是信仰自由吗?你们纵容教徒欺压非教徒就是普世平等吗?教会干预中国内政就是博爱吗?宗教的传播应该是以一种文明的方式持之以恒而不是依靠刺刀的武力---耶稣宁愿在十字架上受难来感召人民而现在的教会却仅仅会依赖政府的刺刀保护!主教先生,用这种极端方式来传播自诩仁慈宽恕的上帝福音,教会难道不感到羞愧吗?难道天主教已经堕落到了没有枪炮就不能传播的境地了吗!”

    罗安当无言以对,他完全被李旭的义正词严批驳得羞愧难当。

    “主教先生,请不要怪我说话难听!我以为各种宗教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优点,但共同点都是宣扬仁善之道!本应彼此包容互补优劣,也应该用一种更为平和的态度来对待传播和教众。传播也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当初你们不顾本地民情国情,一味强行传教以致百姓官府都不满意导致事变---急功近利是大忌啊!”

    “伯爵大人说得有道理,我为先前的失礼向大人道歉!但是,大人觉得教会应该怎么办呢?

    我本人愿意听从大人的建议!如果大人的建议合理而有效,教会当然接受大人的条件。”

    “呵呵,主教先生,宗教的传播也就意味着文明的传播!不要为传教而传教,应该将传教化为无形用其他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传播你们的教义---用我们的话说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的意思你明白吗?主教先生,比如开办学校,传播西方的文化和科学知识,将你们的文明告诉我们的孩子,让他们从小接触西方文明的优点。我可以答应你---在你们开办的学校里建立教堂传教!”

    罗安当眼睛一亮,两手一拍,说道:“亲爱的伯爵大人,我对您的睿智深表敬佩!我想教会能接受您的建议,这的确是个避免双方矛盾继续升级的好办法!”他笑呵呵地鞠躬致谢,不过很快又迟疑道:“那么关于赔偿一事,伯爵大人的意见呢?”

    “主教先生,几间破房子值不了一万七千两银子!我的意见是官府给你在省城一块地作为赔偿,教会建学校,如何?”

    “成交!尊敬的伯爵大人,我对您的慷慨大方深表谢意!”罗安当并不介意赔偿,相比传教重任那点赔偿又算什么!现在李旭建议他办教会学校,这是个在他看来更具操作性和成就感的现实方案并且从小孩子开始灌输教义不是更能培养忠诚的教徒吗?

    “主教先生,为了教会学校的顺利开办和长远发展,我建议在开办初期由官府和教会共同管理学校,各尽所能。比如教师由教会负责招聘,学校设施建设等由官府负责等等。我们双方可以试点嘛,如果这种方式适合中国的实际并能被老百姓接受,那么今后不妨推广嘛…不知阁下意见如何?”李旭笑眯眯地又送了个甜枣出来,他很高兴罗安当一步步走上了他设计的道路。

    “我本人完全同意大人的提议!但是我必须向教会报告获得批准后方能实行这个方案---理论上讲,我觉得教会应该会同意的,这对双方都有好处!”罗安当当然明白有官府的合作和支持对传教意味着什么,令他惊喜的是李旭主动提出了合作建议---教会本来就希望官府支持甚至愿意花钱来获得官府的合作!

    “呵呵,本抚完全明白!主教先生,那么就这么说定了,什么时候教会同意,咱们什么时候就开始合作。你甚至可以告诉你们的教宗,在本抚的辖区内办一所学校就可以建一所教堂!”

    “大人是我见过的最伟大的中国人!您对教会的友谊必将感动西方世界的人民!作为上帝最谦卑的仆人,我将向您奉上我最诚挚的友谊,我的大人!”罗安当欢天喜地地鞠躬施礼,他的心中充满了喜悦仿佛看见不远的将来一所漂亮的学校矗立在这个遥远东方的内陆城市,一批又一批虔诚的信徒

    在十字架前祈祷…

    罗安当和他的助手走了,陪同一起会见的匡济民问道:“大人,开办教会学校会不会引发新的矛盾?会不会导致孩子们真的入教呢?”

    李旭慢慢踱步,说道:“济民,很多事都是有利有弊但又不能因噎废食啊,关键看事情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教会学校固然会导致一些学生信教,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校能带来我们急需的西方知识和欧美文明的优点,培养国人的新观念和新思维---为国家的进步提供新鲜的血液!”他缓缓而行,继续说道:“而且那些学生毕竟是国人血脉,相信大部分孩子并不会接受天主教而成为教徒,本抚不相信千百年来儒释道的熏陶会轻易败给天主教!济民,本抚很希望国人能够向大唐时代一样心胸开阔,兼容并蓄包容天下各方文明并从中吸取精华从而使古老的中华文明长盛不衰,永盛东方!”

    由于李旭开明的态度和坚持原则,南昌教案顺利解决让各界都很满意。总理衙门也高兴事情的解决很圆满,只有倭仁有点郁闷---那个李旭还真行啊,连教会和法国领事都夸他!

    次年,罗安当得到法国教会批准和江西巡抚衙门共同创办了南昌豫章学校。李旭为名誉校长,罗安当为校长,五溪干校一期毕业生、教育处副处长李东亮代表官府出任副校长。教师六七人,首批学生二十人,全部来自义勇军的孤儿院---教会学校是新鲜事物,谁敢送孩子来啊!李旭只好将孤儿院的适龄孩子们送来读书,总得有人先吃螃蟹吧!

    学校课程有物理、化学、数学、地理、英语、宗教等,后来又增加生物、美术、音乐、法语、体育等,这都是李旭坚决要求开设的课程。罗安当亲自教学讲课,学校由教会出钱官府负责按照西式建筑设计修建,也专门在校园内修建了一座小教堂。

    对于教会学校的出现,省城百姓多有好奇,一些乡绅觉得有官府参与控制而且学校位于城外赣江边,教堂也不大且不影响社会生活,虽然不乏怨言但尚可接受。加之旭报主动在报上发起讨论,以盛唐包容四海的心胸和四方来朝的盛世景象为例,大力鼓吹国人应该放眼世界,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和文明思想,倡导新观念、新思维,自新图强报效国家。又见李旭亲自担任教会学校的名誉校长,以其威望自然无人敢公开反对教会学校。

    李旭同意教会开办学校的最大目的是希望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结合国情,推进国民教育事业。没有发达的国民教育和消灭文盲,国家就不可能进入近代化建设的快车道。李旭决心以教会学校为起点,全面改革封建教育制度,建立新的国民教育制度。

    史载,1863年在南昌创办的教会学校和其他地区的教会学校一样,成为中国国民教育的起点。而豫章学校因其起点较高和目的明确以及有组织的引导,成为江西国民教育改革的导火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