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讨逆
字体: 16 + -

第二百四十五章 妙计

    长安城内杨府哭声一片,杨铣的妻妾们围在杨铣的床前,含泪等候御医的诊治结果。

    杨铣紧闭双眼,脸色苍白,左肩被粗略包扎,但是流血不止。已经有鲜血从纱布处渗了出来,将左肩的衣料和纱布都染成了红色。

    “镇宁王没有生命危险,只是失血过多,需要及时止血。”御医从随身所带的匣子里取出一瓶药,交给李柔芸,“公主可命人敷在伤口处,很快见效。”

    李柔芸接过来,向御医道谢,然后命人送他出去。

    “哼,依我看此事不简单。”仆固敏看左右没有外人,大胆的说道:“金吾卫是干什么吃的,事发那么久才赶来。依我看其中大有可疑,需要小心查证。”

    李柔芸沉声道:“此事自有朝廷在,妹妹切莫插手。”

    妾室们互看一眼,都是面带忧愁之色,各自摇头。

    大明宫内,代宗得知杨铣遇刺大发雷霆。

    “吴凑!你速速带人控制住昨晚负责巡视杨铣遇刺一带的值班金吾卫,还有给我彻查杨铣被刺一事。”代宗命令道。

    “臣遵旨。”吴凑领旨,接着道:“臣还有一事要禀奏。”

    “说。”

    “此次遇刺事件很多地方十分可疑,请陛下恩准由臣独自侦查。”

    代宗犹豫片刻,同意道:“可以。不过你要记住了,必须尽快查到真凶。否则我唯你是问。”

    “遵旨。”吴凑退下。

    代宗心烦气躁的拍了一下桌案,扭头对左手边的空气说道:“李卿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李泌从黑暗中走出来,回道:“臣以为此事非同小可,需要十分谨慎。镇宁王被刺,直接受益者是陕州乱军,但是他们没有这样的能力。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受益者李宝臣。不过他只想把水搅浑,再伺机而动。但镇宁王和他关系十分紧张,不排除幕后是他在指使。还有……”

    “还有他。想借机栽赃吴大将军和金吾卫,让镇宁王同吴大将军,甚至是陛下之间产生嫌隙。陛下和金吾卫之间也会不信任。”

    代宗听罢捋须苦思,最后叹息道:“不管是哪一条,杨铣暂时无法领兵出征都是真事。”最后下诏道:“传朕敕令,命郭老令公出兵弹压陕州乱军。”

    有太监得到命令后,退出大殿。

    这时,奉命诊治杨铣的御医,回宫见驾。

    代宗详细询问杨铣的病情,越听越生气,冷哼一声道:“他们够狠的。此事务必要彻查清楚,不然难以对杨铣有交代,更不能向朝廷有交代。”

    李泌此时却突然沉默了。

    代宗觉得很奇怪,问道:“先生为何不言语?”

    “陛下,恕臣直言此事应该立刻作罢,不予追究。”

    “先生何出此言!”代宗愕然。

    “此事

    十分扑朔迷离,若是细究此事,又不知道会牵连多少人。现如今有人一心想把事情搅浑,陛下若是真的大张旗鼓彻查,容易把事情闹大,让有心人得意。”

    代宗认为李泌的话有几分道理,思来想去又命内侍去告诉吴凑,只处理金吾卫,其余事情一概不问。

    杨铣遇刺案在当年轰动一时,众说纷纭。都不知道是何人所为,目的又究竟是什么。朝廷更是模糊处理,只追究金吾卫失职之罪,却没有追查下去。

    时间转眼到了十月,杨铣又一次躺在床榻上,看着儿孙们嬉笑追逐。眼神平静之余,带有几分冷漠。

    李柔芸知道杨铣这几分冷漠,不是对自己的子孙,而是对整个唐王室充满了失望。自己的挚友居然建议代宗不要追查下去,真是让人寒心。

    代宗居然遵从,更令人寒心。

    “二郎你身上的伤好了不少,明日全家出去秋游,你说好不好?”李柔芸微笑的征求杨铣的意见。

    “随便吧。”杨铣淡淡的回道。

    李柔芸眉头微皱,又微笑道:“二郎别太在意此事,陛下不追究二郎遇刺之事,定然是有他的道理。”

    “我并没有在意啊。”杨铣依旧淡淡的回道,“等我身体再好些,我会上一道感恩的奏折,感谢陛下的体贴关心。”

    李柔芸听出杨铣话里的不满,知道杨铣心里有气,也不生气,起身退下。

    杨铣冷哼一声,继续躺着呆呆的望着前方。

    “我可不是那些没用的痴男怨女,忠臣孝子。”杨铣攥紧了拳头,心中充满了愤恨。

    代宗不追究杨铣遇刺案的真相,但是他没料到一件事,杨铣以前下辖四镇对此事极为不满。自己的上司在长安遇刺,居然不追究幕后的真凶。于是纷纷上奏朝廷,请求追查此事。

    一时间代宗的桌案上,堆满了来自安西四镇和陇右河西朔方河东的奏疏。这让代宗突然意识到一件事情,自己的妹夫已经不再是当年父亲可以随意掌控的对象。更令人吃惊的是剑南、山南等道,河朔藩镇都要求代宗彻查此案。

    代宗召来李泌,说道:“我面前的奏折有一大半是追查杨铣遇刺案,就连远在河中的郭子仪也上本,请求彻查此案。”

    “陛下以为如何呢?”李泌反问道。

    “众怒难犯,我还是应该彻查,不然无法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杨铣只是陛下的妹婿而已,不用太在意。可是一旦彻查下来,肯定是牵连甚广,到那时恐怕难以收场啊。”

    “叫我怎么能不在意呢。上奏疏请求彻查的人几乎都是杨铣的旧部,或者是一同作战的人。相比之下,彻查此案反而牵涉面要小很多。”

    “既如此陛下还需要征求一个人的意见!”

    “

    谁?”

    “元载!”

    “言之有理。”代宗命内侍传元载入宫见驾。

    李泌就要告退,代宗忽然想到一件事。

    “以先生的才智和追随杨铣的时间,不可能想不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吧。”代宗目露精光,“先生故意这样做,目的何在?”

    “只是为陛下找一个合适的理由,而已。”李泌说完,躬身退下。

    整个事情从一开始,李泌就知道是元载所为。像这种级别的刺杀,肯定是夹杂着政治原因。藩镇目下实力与朝廷不能正面抗衡,顶多搅混水,给朝廷添堵。犯不着刺杀带兵大将,这是致自己于众矢之的。

    李宝臣、李希烈、朱滔等人无一不是心思缜密之人,根本不会做这种蠢事。

    既然不是他们,那还会有谁呢?

    只有元载能办得到。

    元载权倾朝野,不用非常手段是不可能对付。如果一开始追查,肯定没有现在追查元载有用。

    还有当代宗知道有可能是元载的时候,态度本来就是犹豫不决。李泌要是不来这么一下,代宗也不会真的下决心办好。

    杨铣得知此事,暗中去见李泌,谢道:“多谢先生帮我出这口气,不然我就要一直窝囊下去。”

    李泌笑道:“其实不用谢我。还是将军自己有威望,否则我的计谋再强,也无用处。”

    “先生,我是真的不适应朝廷的勾心斗角。我本来只想早早的退下来,从来没想到过退下来之后,也不让我省心。”

    “其实将军一直在长安,陛下也不放心。”李泌语出惊人,“将军还是应该早早的自请离开长安为妙,以免成为元载攻讦的对象,陷入争斗的泥沼。”

    “那么何处才是我能去的地方?”杨铣不禁后悔自我放弃四镇节度使,如今想要回去,恐怕未必受待见。

    “原山南西道节度使李抱玉一直抱病,自认为无法胜任此职。再三恳求朝廷开缺,陛下因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而忧心。将军不妨去求陛下,前往山南西道任职。”

    山南西道的兵马较少,又距离长安不是很远。能去那里任职,的确很理想。

    杨铣再三谢过李泌,于几日后恳求代宗准许他前往山南西道。

    代宗也有心安抚杨铣,看山南西道的确兵马很少,于是同意杨铣前往。不想同年的十月初,独孤无垢病故。杨铣滞留长安数月,直到大历十一年的三月,才离开长安赶赴梁州就任。

    抵达梁州之后,杨铣立刻着手整顿军务和政务。由于杨铣威望很高,因此各军都很安守本分。

    山南西道多有蛮夷杂处,杨铣一律予以公平对待,专门设置了处理蛮夷诉讼的机构。又采取招募的方式,编练飞军,以此稳固大唐在山南西道的统治。

    杨铣到

    山南西道不到数月,已经达到大治的水平。

    与此同时,朝中的内斗也变得十分激烈。由于杨铣遇刺案,迟迟调查不出结果。使得代宗大怒,严厉要求京兆府官员彻查此事。

    持续几个月的高压之下,元载有些惶恐不安。他没想到自己的计策,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变故。内外上下一致要求追查真凶,否则内外难安。

    最后,元载想出了一个策略,以礼致仕。说白了就是礼貌的退出朝廷,从此逍遥。

    但元载可是一个恋战权势的人,他这样做是以退为进。想要借辞官这个幌子,试探代宗的反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