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讨逆
字体: 16 + -

第二百二十八章 第二步完成

    李光弼当年因害怕被程元振所害,不敢入朝觐见皇帝。其手下诸将因此都对李光弼产生不满,甚至态度倨傲,最终导致李光弼忧愤而死。

    其中就有李光弼昔日的部下的郝廷玉在内,杨铣对此一直耿耿于怀。逮到这个机会,一定要给郝廷玉一个下马威。

    杨铣在秦州刺史府摆开架势,命人去传郝廷玉前来。谁知郝廷玉没回来,奉命去传话的人负伤回来。

    “大帅,郝廷玉欺人太甚,竟然下令将末将乱棍打出军营。”传话的人惨叫着向杨铣告状。

    杨铣本来只是想给郝廷玉一个下马威,没想到郝廷玉竟然如此无礼。顿时怒从中烧,命令护卫持自己的旌节,前去擒拿郝廷玉回来问话。

    谁知护卫尚未出府,郝廷玉已经自己来了。

    只见郝廷玉一身官服,面无惧色的向杨铣躬身行礼。

    “好你个郝廷玉,竟然痛打本帅的手下。还有你身为下属来见上司,却为何这么晚才来。”杨铣手一抬,身后的护卫都按住刀柄。

    郝廷玉不卑不亢的回道:“下官正在军营练兵,依军令:军营内不许骑马驰骋。大帅的部下枉顾军令,因此被下官责打。再有下官练兵,不能轻易离开。”

    “算你说的有理。秦州属陇右道下辖州郡,汝既为秦州刺史,应该知我在凉州,理应亲自前来拜谒。却为何不来?”

    “下官是朝廷官吏,赴任陇右道。已经到过鄯州城,不应再去拜见大帅。况大帅行踪飘忽不定,若是耽误公事,下官吃罪不起。”

    “好个为国,若真是为国考虑,却为何不敬临淮王。”

    “冤枉啊!下官不敢不敬临淮王,到秦州之后军法操练,都是沿用临淮王的旧法。”

    杨铣到底不是真的小人,见郝廷玉回答的有理有据、不卑不亢,不由得叹息一声。

    “你起来吧。”杨铣绕过桌案面见郝廷玉面前,“将军能不卑不亢,公私分明使我很惭愧。”

    “岂敢!岂敢!”郝廷玉忙拱手道。

    是日,杨铣在刺史府设宴,款待郝廷玉算是赔礼道歉。

    在席间,杨铣和郝廷玉分析过大唐各藩镇的情况。

    郝廷玉认为藩镇不能一概而论,其中薛嵩、田神功都是可以争取的对象。虽然这两人都有自立的倾向,但是他们心中还有大唐。至于李正己和李宝臣则必须想办法铲除,因为这两人是安禄山余孽,其心必然没有大唐。

    至于朱泚和朱滔兄弟,郝廷玉就有些看不明白。但是朱希彩原是李怀仙的部将,也和李正己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得不防。

    郝廷玉认为大唐开了一个很不好的恶例,节度使职位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甚至是主帅死副将继承。一旦成了惯例,导致朝廷以此为名征讨,在名

    义上似乎很充分,但实际上各藩镇将领,却很不服气。

    杨铣也知道,但是无能为力。只能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做好一些事情。尽量使大唐能尽快的恢复生机,重现昔日的荣光。

    不久之后,杨铣返回陇右的鄯州城。在那里见到了使节团,大食再度拒绝了杨铣结好的请求。

    杨铣终于没了顾忌,正式上奏代宗在这一年的八月,于张掖举行西域诸国的会盟。西域诸国里不到的国家,立刻发兵讨伐。

    表文拟好,杨铣给李泌过目。

    李泌问道:“将军欲让何人前去张掖会盟?”

    杨铣脱口而出:“我啊。如果有国家不来结盟的话,我也好发兵讨之。”

    “不妥!”李泌摇了摇头,“将军不应该自己出面结盟,而是奏请陛下请太子或是亲王出面结盟。”

    杨铣恍然大悟,笑道:“先生所言极是,若非先生,我要犯极大的错误。”

    朝廷最忌讳的就是功高盖主,杨铣不知轻重的大包大揽,只会给自己带来无穷的后患。

    杨铣将修改的表文上奏朝廷,立刻引起代宗的重视。

    到底派何人前去张掖主持会盟呢?代宗在太子和郑王之间摇摆不定,于是召鱼朝恩和元载入宫商议此事。

    鱼朝恩奏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当派郑王前往,郑王乃是杨元帅的女婿。翁婿配合,定能威震西域。”

    元载反对:“陛下,臣以为不妥。西域诸国所来的人皆是国主,这么重要的场合,应该派太子前往才是。”

    “启奏陛下:太子理应在长安学习国事。此去张掖危险重重,太子是在不宜前往。”鱼朝恩继续进言道,“郑王年齿相当,又有丰富的经验,理应前往。”

    “陛下……”元载还想争辩。

    鱼朝恩一声冷哼,眼神里透出一股杀意。吓得元载闭上嘴,不敢多说一句。

    代宗瞅见虽有不悦,但是没有立即发作。

    “鱼爱卿所言极是,就派郑王前往凉州吧。”代宗思前想后,最终同意了鱼朝恩的建议,派郑王李邈前往凉州和杨铣汇合,再一同前往张掖。

    李邈接到敕书后,高兴的回到自己的郑王府,见到自己的王妃杨朦。

    “我得到父亲的准许就要去凉州和岳父汇合,一同前往张掖主持西域诸国的会盟。爱妃有什么话或者东西需要我转达给岳父吗?”李邈柔声询问道。

    杨朦看过敕书后,却没有回应,反而问道:“郑王可曾推辞此事?”

    李邈有些不解,“没有。我为什么要推辞呢?”

    杨朦沉声道:“大唐和西域诸国的会盟是重大的国际事务,理应由陛下或太子出面主持,非亲王可以代替。郑王应该速速进宫,向陛下当面辞让此事。以免引起太子的不满,

    日后祸患无穷。”

    李邈恍然大悟,激动的挽着杨朦说道:“若非爱妃指点,我几乎要犯下致命的错误。”

    于是乎李邈当天又返回宫内,在代宗面前说自己年轻识浅,实在不适合前往张掖。恳请代宗派太子前往,这样才名正言顺。

    代宗听了也觉得有道理,本来就想让太子李适出去历练一番,便同意了郑王的请求,改派李适前往凉州。

    李适到了出发之日,入内拜别代宗和母后沈氏。

    “太子此去,切记一件事,千万别学韩王酒后失言,得罪了杨铣。如今大唐的安宁全靠杨铣,一旦没了杨铣,不知有多少宵小跳出来。”

    沈氏的叮嘱,李适表示自己全部都记下了。

    杨铣不知道朝中发生的事情,只知道太子将要前往凉州,于是带着李泌等人先一步到凉州迎候太子。

    “臣杨铣拜见皇太子。”

    “平身。”

    杨铣刚跪下,李适就上前扶起杨铣。

    李适握着杨铣的手,并排走在众人最前面。这样的殊荣,真是给足了杨铣的面子。杨铣却只感到害怕,一直往后缩。李适不让,就这样一直到太子下榻的住处。

    下榻的地方是一间寺院。不知何故,代宗和后来的几代皇帝都喜欢佛寺,李适当然是其中一个。

    在环境清幽的寺院内,李适和杨铣闲庭信步,说着真假有无之事,聊得都是怪异奇闻。

    杨铣小的时候看得杂书多,自然知道很多神谈怪论。李适听得有滋有味,完全忘记自己是皇太子。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杨铣逗乐李适的同时,不由得为大唐未来的命运担忧。

    李适道:“此番用兵西域,目的是要西结大食。明明是结交,却为何刀兵相向呢?”

    杨铣回道:“我们的根本目的是遏制吐蕃,大食表面上西域的宗主国,实际上根本无力阻止吐蕃的北吞之路。看过葛逻禄人的发展,就知道其中的奥秘。因此我们要做的事情,实际上是彻底的打碎西域的大势力,使其无力独自面对我大唐,只能依附于大唐。”

    “杨元帅的意思是要以战促和,使大食不得不选择和我们结盟。”

    “西域诸国地域广大,以大唐目前的势力不可能掌控,也没必要掌控。只要遏制吐蕃,就能腾出时间来进行下一步。”

    “南通南诏国?”

    “正是。”

    大历四年(公元769年)八月,西域诸国抵达张掖,来朝大唐。自安史之乱爆发开始,直到现在才终于恢复昔日的盛况。

    太子李适主持会盟,杨铣在一旁陪侍。

    西域国主、酋长和族长,几乎都到齐了。盛况空前,让人终身难忘。杨铣望着密密麻麻的人群,仿佛想起了天宝年间的那次

    大朝会。

    自己也许是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这样的局面能维持多久呢?

    杨铣不知道。

    只知道自己有生之年,绝对不允许任何宵小敢对大唐不利。

    这个空前的盛会,持续了半个月才结束。至此大唐开始在西域重建威信,安西四镇也开始向周边发展。像一把锋利的刀,从西域的中间把吐蕃和回纥等隔绝开来。牢牢的锁住了吐蕃。

    杨铣的下一步计划就是南通南诏国,完成对吐蕃东面的锁链,同时切断吐蕃和南诏之间的联系。

    如此一来,李泌的大战略才算完成。杨铣才有精力和时间着重对付大唐的藩镇,完成削藩大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