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讨逆
字体: 16 + -

第二百零五章 推行新法

    杜鸿渐自长安出来,一路往西前往边境,代表大唐同吐蕃会盟。路上经过鄯州城,杨铣出城相迎。

    杨铣看杜鸿渐带的人少,提出给杜鸿渐增加护卫。

    杜鸿渐表示拒绝:“老夫为大唐前往吐蕃议和,带的人少旨在表达大唐的诚意。若是带很多人去,恐吐蕃因此见疑,事反而不成功。”

    “倘若吐蕃反复无常,扣押阁老,又该当如何呢?”杨铣反问道。

    “唯死而已。”杜鸿渐坚定的回答道。

    杨铣不仅没有表示赞赏,反而摇摇头道:“阁老一人之死,却引发大唐和吐蕃连绵不绝的战争,岂不是违背初衷。”

    杜鸿渐一时愕然。

    杨铣又道:“吐蕃生性狡诈,看阁老兵少必定蠢蠢欲动。大唐刚经历过一场战争,无力再对吐蕃用兵。只能固守原有的疆界,抵御吐蕃。一旦吐蕃伤害到阁老,大唐出兵则国库难以为继,若不出兵则虚弱尽在他人眼底。”

    杜鸿渐恍然大悟,遂同意杨铣增兵护送。

    杨铣以轻骑五百,陪同杜鸿渐前往会盟的地点。

    吐蕃看杜鸿渐人马较多,而且个个精锐。担心不能生擒杜鸿渐,反而惹出两国争端,以后难以收场,于是乖乖的同杜鸿渐会盟。

    杜鸿渐在会上看出吐蕃的意图,暗自赞叹杨铣有先见之明。

    杨铣在杜鸿渐还回大唐境内后,遂命令各部兵马回到原有的屯兵住所。

    吐蕃因和议,短时间不再犯唐。杨铣将重心放在屯军、钱粮和安抚百姓等方面。

    经过安史之乱的大劫难,大唐的户籍人数呈现出直线下降的趋势。陇右、河西和朔方都因为连绵不绝的战争,士兵损失惨重,百姓流离失所。更恐怖的是由于土地兼并,产生的流民问题。

    杨铣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安抚流民,使其耕者有其田。强行从乡绅和庄园主手中夺田,肯定会出大乱子,这样不符合息政养民的国策。杨铣有的是花招,但不是对付那群人,而是流民。

    在事先得到代宗的允许后,杨铣在三镇境内下达檄文。正式确定了拓荒制度和兵民合一的屯田制度。

    拓荒制度是借鉴了花旗国的在南北战争时期,某总统的西部制度。即拓荒所得田地归个人所有,官府将给予契约,确保其合法权益。

    屯田制度是借鉴曹魏时期的屯田制度,每户抽丁一人,农忙时节耕地,闲时参加军事训练。

    杨铣为了确保该项制度在三镇能够顺利实施,特别委派了三个人分别前往三镇进行视察。

    第五琦,曾经是宰相后来被贬为朗州刺史。杨铣向朝廷上奏,请第五琦担任河西巡检使,负责河西的巡察。

    杨铣很清楚第五琦的个性,在其临去赴任的时候,对第五琦道:“阁老在先皇

    之时,有大功于朝。只因不容于群臣,被贬为朗州刺史,我对此十分清楚。国家自安禄山叛逆以来,民生凋敝,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第五琦听出杨铣话里的意思,回道:“请郡王放心,老夫不才,还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河西东连关内道,西连镇西。凡事是事缓则圆,不可强出头。”杨铣还是不放心,嘱托第五琦。

    第五琦点头称是。

    第二个人是包佶,字幼正。天宝六载的进士,不过一直郁郁不得志。杨铣是在刘晏的推荐下,才知道此人。上表朝廷以包佶为暂任朔方巡检使。

    包佶名气太小,而朔方名将辈出。

    杨铣故意为之,就是因为包佶不和各方关系有牵连,才能切实完成杨铣所交代的事情。

    包佶临走时,杨铣赐给包佶令旗。有此令旗,朔方诸将不敢刁难包佶。

    “朔方多是功勋之将,幼正此去要小心谨慎,不可起太大的冲突。但是有我的令旗在,想必朔方诸将不敢过分刁难幼正。”杨铣故意把令旗的威力说小,避免包佶滥用职权。

    “请郡王放心,属下一定能够完成郡王所交代的任务。”包佶拍着胸脯打包票。

    杨铣点头称赞,亲自送包佶出鄯州城。

    杨铣担心朔方将领阳奉阴违,毕竟杨铣人不在朔方。遂写了一封信,命人送给朔方节度副使路嗣恭,让路嗣恭暗中保护包佶,但不可张扬。

    路嗣恭了解杨铣的良苦用心,回信道:“郡王以国家大事为重,嗣恭以郡王之事为重。包佶在朔方境内只要不违法,嗣恭保证没人敢伤他一根毫毛。”

    杨铣见信,知道路嗣恭性情耿直,遂回信道:“有嗣恭之言,我心就安。”

    第三人是韩洄,字幼深。原是屯田员外郎,杨铣上表朝廷任命为陇右巡检使负责两项制度在陇右的实行。

    杨铣就在陇右,因此不担心陇右诸将或是韩洄胡来。

    第二件事情是疏通财政,连年的征战已经使得大唐百姓穷苦困顿。整个财务都陷入了一片瘫痪,勉强维持而已。

    杨铣手下有个人一直在负责财政的料理,这个人就是杨炎。

    当杨铣向杨炎询问,如何恢复三镇财政赋税的时候。

    杨炎向杨铣建议道:“税务可先制定量,再根指定的数量开销。主户、客户都编辑在册,再根据贫富差距定税。没有固定住处的商人,根据其收入征收三十分之一的税收。凡是鳏寡孤独,可以免税。再者租庸调制一切税收废止,如有加税的以枉法论处。”

    这个建议是后世闻名的两税法。

    杨铣不敢立刻答应,因为这是在改变大唐根本的赋税制度,还会触及大贵族的利益。只能上表代宗,希望在陇右境内暂时实施

    一段时间,看一看新赋税制度的效果。

    代宗看后犹豫不决,以敕令召杨铣回朝询问具体的做法。

    杨铣遂于四月初,快马返回长安,见到代宗。

    代宗问道:“贤卿奏请在管辖境内实施两税法,其原因为何?”

    杨铣奏道:“陛下以十税一的方式弥补朝廷赋税的不足,但是加重了百姓的各项负担。百姓多有逃亡,证明租庸调制已经无法适应大唐。臣以为可先在小范围实验两税法,观其成效。如果不可行,只是一州而已。如果可行,则是大唐的荣幸。”

    代宗以为所言有理,遂同意杨铣的做法。

    杨铣在代宗同意后,便退出大明宫。回到自己府上,次日一早就起程返回陇右。

    在同年的五月,杨铣正式在境内推行两税法。内容如下:

    一是:三镇重新核定境内户籍和田亩。包括二月的时候就推行的安抚流民政策,所完成的流民户籍和拓荒出来的田亩。大贵族等田亩,也必须核算清楚。胆敢隐瞒不报,一律问罪。

    二是:根据田亩的数量制定相应的缴纳税收。税收依旧以纳粟米和绢布等为主要交税方式。自然灾害的情况依旧按照租庸调制,进行免税处理。

    三是:土地归个人所有,不得私自买卖。

    四是:过往商旅根据收入三十税一,以货币和财物作为交税方式。

    这法令一出,境内一片哗然。尤其是大贵族和庄园主最是反对激烈,甚至闹到杨铣的跟前。

    面对这群人,杨铣冷声问道:“尔等是大唐子民乎?”

    众人不回答。

    杨铣又问道:“尔等是要违抗天子的敕令和本节度的檄文是吗?”

    有人答道:“不敢。”

    杨铣便道:“既然你们不敢,还不执行。莫非是想造反乎?甚至是想要勾结吐蕃或者是回纥,来犯大唐。”

    大贵族们愕然,知道杨铣是铁了心要执行,只好退了。

    杨铣暗命人盯住这群人,有人胆敢勾结吐蕃,立斩不赦。

    这群人又把事情捅到了朝廷,他们找了一个代理人,来代宗面前控诉杨铣的不法。

    这个代理人就是宿国公主,代宗的长姐。她在陇右境内有肃宗所赐的庄园三座,竟然也要按地纳税。宿国公主平素吃斋念佛,但是不代表能坐视他人侵吞自己的利益。

    代宗听完长姐对杨铣的控诉,反问道:“姐姐与弟弟的关系,比之其他人谁更亲?”

    “自然是和弟弟最亲。”宿国公主答道。

    代宗又道:“既如此我就有话要说。大唐自安禄山造反以来,民生凋敝,去年户籍核算,不到天宝年间的十分之一。弟不得已要变革税法,以杨铣所辖三镇做为新税法的实践之地。姐姐理解弟弟,就应该大力支持,而

    不是来告状。”

    宿国公主听了代宗的话,于情于理都没有理由再控诉杨铣,只好选择默然不语。

    在代宗的支持下,杨铣在三镇境内的赋税改革比较顺利。同时根据杨炎的建议,制定了初步的财政预算方式。

    在杨铣精心的治理下,三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杨铣的两税法和杨炎本身的两税法有一定的区别。杨炎起初是建议杨铣采取货币的方式,杨铣认为货币本身贬值太快,而且货币制度又不健全只会造成通货膨胀。

    只是令杨铣始料未及的事情是,有一件事明明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却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究竟是何事呢?请看下回分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