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讨逆
字体: 16 + -

第一百九十八章 东征讨逆

    肃宗对杨铣日防夜防,没想到最后还是杨铣率军为太子保驾入宫。肃宗一味的疑心杨铣的忠诚,对杨铣是用又不敢重用。还明里暗里指使李辅国迫害杨铣的旧部,企图削弱杨铣的影响。

    但肃宗千算万算,漏算了一件事。而这件事,直接体现出肃宗跟玄宗之间的差距。

    肃宗忘了“人情”二字。禁军这几拨将领都是从士兵提拔上来,都曾亲眼目睹杨铣是如何血战保护肃宗到灵武。杨铣不仅没有因为保驾之功,得到应有的封赏,反而被百般刁难。

    禁军将领们都不免产生兔死狐悲之感,试想杨铣这样的驸马身份的人,都没办法得到赏赐。将领们就更加怀疑自己以后的下场,会比杨铣还惨。再加上李辅国的迫害,更加深了这种感觉。

    久而久之,他们对肃宗的忠诚降低不少。

    另外,杨铣和肃宗是翁婿关系。肃宗只要不做的太过分,杨铣是一定会出面保护肃宗。但是肃宗屡次针对杨铣,令杨铣对肃宗的感情极其冷淡。就连很孝顺的李柔芸看在眼里,也只能叹息。

    玄宗生前对杨铣不算太好,但对杨铣基本做到了信任有加。杨铣才会在玄宗遇到危险的情况下,出面保护玄宗。

    这就是肃宗和玄宗的差距。

    “你们做的真是很好!”肃宗气得拍床板,“朕看你们是想逼死皇后,再来逼死朕。”

    李豫和杨铣不答,只是跪在那里。

    肃宗颤巍巍的上前一步,摁住李豫的肩头,问道:“你回答朕。”

    “儿不敢!”李豫回答。

    肃宗又望向杨铣,杨铣答道:“臣不敢。”

    肃宗泣道:“皇后从朕于患难之间,你们不要害她的性命。”

    李豫和杨铣不答话。

    程元振入内奏道:“太子殿下,皇后吵着闹着要见陛下,如何是好?”

    肃宗闻言望向李豫,眼神带有几分乞怜。

    李豫眉头微皱,有些不忍。看向杨铣,眼神中充满了询问的意思。

    杨铣知道张皇后的盘算,绝对不能让她在这个时候见到陛下。一旦见到,自己和太子都死无葬身之地。

    李豫肯定也知道,但他担不起不孝的罪名,因此望向杨铣。

    “陛下龙体要紧,还是不要见皇后为好。”杨铣把心一横,奏道。

    肃宗闻言身躯一颤,指着杨铣颤抖的说道:“你你你!啊……”肃宗一口气上不来,气绝身亡。享年五十三岁。

    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庙号肃宗。

    次日一早,李豫在肃宗的灵柩旁登基继位,是为代宗。

    代宗继位之后,废除张皇后的皇后,贬为庶人,幽禁起来。一起参与密谋的越王李系、兖王李僩和定王李侗,以及李辅国等人被赐死。同时不立皇后,只以沈氏和

    独孤无垢为贵妃,暂摄宫中事务。

    参与保驾的神武军,被赐宝应功臣的封号,一度称为宝应军。程元振被授以骠骑将军,接替李辅国管理禁军。

    至于最大的功臣杨铣,终于在这一年真正意义上登上了历史最大的舞台。四月二十五日,代宗以长子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同年五月初三日,代宗授杨铣为陇右河西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封镇宁郡王,成为“使相”。

    同年五月十日,代宗任命杨铣为天下兵马副元帅,统领各路唐军平定大乱。

    这一年,杨铣三十五岁。

    杨铣手捧官印入宫见代宗,恳求代宗收回成命。

    “当日我就说过,我不用杨卿,还能用谁呢!”代宗不仅不许,还意味深长的说道:“逆胡安禄山和史思明均已败亡,但是他们留下的余孽尚存。希望嗣业能一心平定大乱,还天下一个太平。”

    “臣愿意为前锋出征,请陛下免去臣的天下兵马副元帅的职务,交给郭子仪或者是李光弼。”杨铣还是心存畏惧。

    代宗亲自扶起杨铣,沉声道:“小鸟儿总是要离开老鹰的怀抱,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平定逆贼史朝义。临行前,我给你的礼物不多,且只有一样,信任。”

    杨铣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原本冰冷的心略微有些生机。

    “请陛下放心,臣一定能讨灭逆贼史朝义,平定此番大乱。”杨铣决心用尽自己的力量完成这件事。

    代宗欣慰的点头。

    杨铣开始着手平叛之事,首先是从陇右调来神机营。神机营在杨铣临走时是交给李晟在管理,后来郭子仪接杨铣的班,也没有变更杨铣留下的法令。

    聪明的将帅,总是大同小异。

    杨铣没让李晟跟来,留他继续在陇右震慑吐蕃,而是由陇右左右厢兵马使马璘将神机营带来。

    等到同年的七月,马璘率领神机营和陇右兵马到来。

    杨铣大吃一惊,问道:“我只让带神机营来,怎么连陇右兵马也带来。如果吐蕃趁机攻陇右,威胁长安该怎么办?”

    马璘回道:“副帅放心,李晟早就在陇右禁内布置奇兵,吐蕃不敢来犯。李晟担心平叛兵马不够,故遣陇右兵马来助战。”

    杨铣这才放心。

    当年八月,杨铣在斋戒沐浴三日后,入宫辞别代宗。第一次进入太庙,完成繁琐的出征礼。准备率领唐军和护送李适前往陕州,在那里集结各路唐军,攻取洛阳。

    临行前,代宗有意借回纥兵,询问杨铣的意见。

    杨铣道:“上次借兵导致长安、洛阳差点被劫。登里可汗据说是一个十分贪婪的人,参与平叛肯定会洗劫洛阳。就算是平定了史朝义,我们也丧失了天下

    百姓之心。更把自己的短处,曝光在回纥人前,引人垂涎。由此可见,借兵是一件弊大于利的事情。”

    代宗忧心道:“两年前我军和叛军就是一种对峙,我怕光凭我军不是叛军的对手。”

    “请陛下放心,臣自有破贼之计。”杨铣自信回道。

    代宗将信将疑,只好不再提回纥之事。

    八月二十日,杨铣率军出长安,于九月初抵达陕州。

    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陕西节度使郭英乂、潞州节度使李抱玉、河南等八道行营节度李光弼、神策军兵马使李忠臣、镇西节度使白孝德、领河西节度副使浑释之等相继来到。

    这些人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将,自持军功,桀骜不驯。但是大部分是杨铣的旧部,或者是曾经的上级。

    杨铣在中军营帐前设刀斧手,传令凡是有得到诏令而迟到的将领,立斩!

    唐军诸将都知道杨铣的脾气,不敢迟疑接到诏令后快马加鞭赶到杨铣的中军营帐报到。

    杨铣高坐在中军营帐,坦然接受所有人的行礼。就算是李光弼来了,杨铣都不起身。

    九月中旬,诸将都已到齐。

    杨铣面对众将,慨然道:“逆胡史朝义弑父自立,荼毒百姓,以致上下离心离德。我今奉陛下敕令,讨伐逆胡史朝义。务必取得此贼首级,告慰太庙和天下百姓。军法无情,王法无亲,如有怠慢,军法从事。”

    “是。”诸将应道。

    判官随后当众宣读十三禁令五十四斩,强调军纪。

    唐军其实战斗力不弱,就是武将桀骜不驯。杨铣统摄诸军,以军令严厉约束众将,使唐军诸将不敢生出别的心思。

    与此同时,史朝义闻知杨铣率军来到,召武将商议。

    阿史那承庆道:“唐军独来,我军可以轻易取胜。不如出城与之交锋,一战可破唐军。”

    史朝义深以为然,领十万精兵出城布阵于昭觉寺北。企图以逸待劳趁唐军远道而来皆已疲惫之际,突然进攻。

    杨铣命各部兵马以令而行,像一面铜墙铁壁,使得史朝义无机可乘。等到杨铣抵达昭觉寺附近之后,没有立即进攻。而是据险而守,设置各种栅栏和拒马。

    阿史那承庆见状,劝道:“杨铣用兵如此谨慎,只因唐军兵弱。我军利在急战,挫其锐气,使之败归。”

    史朝义听了他的话,率军于十月初一日,出兵猛烈进攻担任唐军前锋的朔方军和陇右军。

    杨铣早在他们调兵的时候,将一门又一门的大炮架设好。

    郭子仪真不愧是一代大将,他虽然不懂杨铣的火炮理论,但是一直默默的支持着火器的研制和生产。

    杨铣调出来的火炮,就是自己在京闲置期间,苦心研究很久的红衣大炮。还有早就使用的虎蹲炮

    ,搭配使用。神机营个个拿着火铳,分作三列准备采取三线战术对叛军进行轰击。

    杨铣的战术,别说叛军摸不着头脑,就连自己人都有些搞不懂。

    史朝义不懂,令旗一挥,叛军朝着唐军猛冲而来。

    大炮首先发威,虽然装填时间很长,但威力巨大。叛军人马都惊了,但是冲锋依旧。

    这时虎蹲炮发挥威力,对着叛军骑兵和步兵开火。紧接着,大炮装填完毕又是一轮轰击。叛军是结阵前进,还没靠近唐军的阵地就损失惨重。

    等叛军稍微靠近阵地的时候,唐军神机营立刻用火铳。一排接一排的发射,使得叛军人畜都受到了很大的惊吓,士气低落。

    此时,杨铣令旗一挥。唐军向叛军发动猛烈的进攻。

    (本章完)